03.03 為何有些人覺得農村熟食餵豬比飼料豬好吃?

周夕人


如何辨別糧食豬肉?農民用糧食養的豬和用飼料養的豬除在口感上有差異,感觀上有也很大區別。

問:農村糧食豬的豬肉為什麼會比飼料豬的豬肉香?但為何兩種豬肉價格差別不大?

答:吃糧食長大的豬與飼料豬的生長環境都不一樣,肉質有區別,當然要好吃許多。

從問題標題及描述中可以看中,農民的糧食豬是受到肯定的,但肉價卻不高,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既然糧食豬比較好吃,為何價格的原因導致農民不太願意多養呢?


很難買到糧食豬豬肉

城裡人,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想要吃到真正的農村糧食豬肉,極為不易。平時吃慣了飼料豬肉的人要是偶然吃到農村的糧食豬肉,即便對吃不怎麼講究的人,也能覺察出兩種豬肉的差異,糧食豬肉肥而不膩。

糧食豬肉有何不同?

  1. 色澤方面。糧食豬肉顏色紅潤,白是白的,紅是紅的,紅白分明。

  2. 肉質方面。農民喂的糧食豬肉肉質細嫩。

  3. 切肉時的感覺。糧食豬肉切起來切面紋路清晰。

  4. 炒回鍋肉時,糧食豬肉不放油也可以直接炒,而飼料豬肉如果不放油的話就會粘鍋。

一、不僅喂糧食,豬草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於成本投入太高,光喂糧食遭不住,所以農民會割許多豬草來餵豬。許多豬草一般是長在地裡危害莊稼的雜草或灌木,當成豬草後不僅可除去雜草,還可以餵豬。大多數豬草有藥用功效,能夠增加豬的免疫力,降低豬生病的機率,同時可促進豬腸畏對食物的吸收。

比如構樹的嫩葉就可以餵豬。發酵後的構樹葉餵豬比直接用構樹葉餵豬好,與米糠等糧食經微生物發酵後的構樹葉飼料具有豬喜歡吃的獨特清香味。

二、糧食豬喂一年甚至兩年

與飼料豬幾個月出欄不同,糧食豬長得慢,所以一般要喂差不多一年,有些農民甚至把豬養兩年才會殺掉。喂這麼久,豬就會慢慢吸收各種營養來長身體。

正由於養的時間長,所以時間成本、糧食成本投入比較大,所以用純糧食養豬的農民少了。

三、生活環境不同

農民養的糧食豬一般生活在定空間的豬圈裡,雖然豬圈也不算大,但與養豬場的豬相比,每頭豬享受的面積明顯要大許多。較寬敞的生活環境可以影響豬的身心健康,最終也會影響到肉質。


刺楸


這個應該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會覺得農村的熟食豬肉好吃,不過根據題主的提問應該是覺得飼料豬肉好吃。根據個人的口味來吧,前面一段時間還有很多人說肉雞比土雞好吃,覺得土雞肉嚼勁太大。

為什麼熟食豬會好吃呢?首先就是農村的熟食豬,現在其實已經很少了,以前基本上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一兩頭豬,但是現在農村很少看見了。熟食豬顧名思義就是豬吃的都是熟食,都是煮過的。最關鍵的是沒有吃飼料激素的,這個是和現在的一些養豬場出欄的豬是不一樣的,小時候割豬草應該很多人都幹過,那時候家裡種的玉米,紅薯等,都是給豬準備的,還有每天去山上割豬草。按照現在的話來說,那絕對是綠色食品,安全健康的有機食品,原生態的。對於這樣的豬肉先不說是不是比飼料豬肉好吃,單單從你的心理上就能夠讓你吃的放心了,現在為什麼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就是一些激素,農藥,飼料等等,導致現在吃口飯也要擔心有沒有激素。喝口水還要擔心有汙染。

這個也不是覺得好吃,對於我來說那就是好吃很多,現在在超市,市場買的豬肉炒起來都聞不到香味,瘦肉的顏色也是非常淡。農村的熟食豬,只要你下鍋炒一會之後,那個香味估計你割幾十米都能聞的到。

但是農村熟食豬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肥肉太多,我自己是不太喜歡吃肥肉的。

農村的土豬肉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吃的放心。


三農帝國


為何有些人覺得農村熟食餵豬比飼料豬好吃?對於這個問題的問法,我有不同的觀點:

首先請問,現在農村誰家餵豬喂熟食?誰家三伏天煮熟食餵豬?根本就沒有。喂熟食是過去人養本地豬,又稱“架子豬”時,只有冬天才給豬喂熟食。那時因為,1、是因為糧食短缺。2、是煮豬食解決了火炕不熱問題。一舉兩得。這也是老一輩傳統養豬的辦法。



過去養豬為什麼冬天給豬喂熟食呢?這是因為過去糧食人吃都不夠,根本不捨得餵豬。由於過去養豬以吃草粉兌玉米麵生食餵豬為主,但豬又不愛吃,為此,就把糧食兌草粉上鍋煮熟,而後摻雜點地瓜或土豆,瓜等給豬當引食,這樣豬就非常愛吃。這就是過去老人餵豬沒有辦法的辦法。


現在餵豬根本不建議也沒有必要把豬食煮熟餵豬。也不科學。因為糧食含各類營養,維生素等,如果上鍋煮熟,很多營養被高溫破壞。特別是玉米粉容易酸敗變質,不利豬的吸收,影響豬的食慾和生長。

應當肯定的是喂水食豬肉就是比喂飼料豬肉好吃。因為水食餵豬,豬長的慢。由於豬齡時間長,肉格外好吃。這個觀點是對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現在飼養的豬都是從外國引進的雜交豬,豬從小到二百斤左右是必須喂飼料的,不然,豬也不長。


沙塵暴5478


熟食喂的豬確實比飼料豬肉口感好,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還需要區分。

1.熟食通常指煮熟的玉米糝、稻殼、麩皮,甚至菜葉、豬草等農家料,沒有任何添加劑,豬隻自然生長,生長週期要長一些,肌間脂肪豐富,口感相對較好;配方飼料營養均衡,而且添加了生豬在各個生長時期所必須的微量元素,生長速度加快,養殖效益高,犧牲了部分口感。

2.過去農村主要養殖當地品種,即土豬、笨豬,本身是脂肪型,生長慢、瘦肉率低,“要吃肉,肥中瘦”,肥豬中的瘦肉才好吃。品種改良後,多數農村已改養瘦肉型洋豬、二洋豬(雜交品種),即使用土飼料餵養,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土豬,養殖週期縮短不少,口感上也有差距。

3.過去農村是散養,一戶養三五頭,圈舍寬大,有的還放養,豬隻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加之防疫壓力不大,很少打防疫針,更不會喂抗生素,而且養豬不是主業,漫不經心,弔客郎似的飢一頓飽一頓,拉長養殖週期,肉質好。飼料豬多是規模化餵養,養殖密度大,活動不足;養豬是主業,定時定量飼餵;必須按時注射疫苗、添加抗生素降低風險,肉質也相對下降。

4.是否好吃,還取決於加工者的廚藝與人們的感知,三月不知肉味的日子,什麼都好吃。


北大屠夫陸步軒


在我們山區農村,過去每家每戶飼養的豬都是喂的熟食,這種熟食的材料是生長在山上或田野裡的野菜,如山上長的鹽芙木葉、野彌猴桃葉,田野里長的青草,地菜、黃花菜、拉拉秧等等,只要對豬沒有中毒性,什麼野菜都可扯回來餵豬,而扯野菜的工作就自然而然落到了我們這些讀書的小孩身上,因為有這親身體驗,讓我們也認識了不少野菜種類及相關知識。野菜扯回來用刀切碎,然後滲入米糠、麥夫和南瓜之類一起煮,以提高飼料營養和適口性。因豬的品種是當地繁殖的土豬,又喂的是山野菜熟食,農村人一年養一頭豬,對豬是精心照料,疾病預防及時,豬長得滾滾圓,皮光毛順,到殺年豬的時候,其肉皮薄肉嫩,光皮下的脂肪就有一兩寸厚,瘦肉更是層層鮮紅,一摸有粘稠感,聞起來的肉香味是現在豬肉所不能比擬的,煮熟的殺豬飯肉香味在山村的空氣中瀰漫,讓人陶醉直流口水,這場景讓養豬一年的家庭主婦很有成就感,我們這些扯豬草辛勞了的孩子也吃上了一大碗豬肉,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大別山鷹


不是有些人覺得好吃,而是所有的人都會覺得好吃!為什麼農村用潲草餵養的豬比飼料餵養的豬好吃?原因很簡單:

一、用潲草餵養的豬完全是頭土炮,真真正正的土豬肉,健康、綠色,怎麼能不好吃?而用飼料餵養出來的豬肉,因為飼料裡或多或少含有激素添加劑等物質,豬肉的品質自然下降,口感、營養價值與土豬肉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二、吃潲草長大的豬一般都要八九個月,甚至一年 的時間,養殖的日子夠,豬肉的品質自然好。而飼料養出來的豬一般才三個月時間,因此想於土豬肉相比,那簡直是無法比了。

三、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豬,多者三五隻,少者也會養一隻,專門消耗家裡的剩菜剩飯。每天還要找些野菜作為豬草,給豬吃,根本就沒有飼料餵養。筆者小時候在學習之餘,就經常要幫母親割豬草。但現在農村養的人少了,一是因為這樣的方式養豬根本賺不到錢,而大規模養殖的則為了追求效益都會選擇飼料餵養。我們吃到正宗的土豬肉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能吃上健康、綠色的食品成為越來越多人心願,希望廣大養豬人士能堅持行業良心,多養出健康綠色的豬肉,千萬別為了錢而昧了良心往豬食裡添加各種添加劑,豬肉不好吃不說,還會危害人的身體。

我是愚人跳農門,喜歡我的觀點請點贊和關注!


華南農小白


有這種認知的人都是不懂養豬也不懂營養的人,只是憑口感簡單判定,下面我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分享。

1、 豬好不好吃,主要原因是品種和飼養方式,跟吃什麼關係不大。

2、 農村養殖本地品種的豬吃生食一樣好吃,飼料豬如果多養幾個月也會好吃許多。原因是豬飼養的時間越久,脂肪沉積就多,風味口感就上來了。

3、 外三元豬採食基本上靠飼料,特徵是瘦肉率高、肥肉少。本地品種的土豬瘦肉率低,肥肉多,吃起來口感自然會感覺香些。

4、 如果農村散養洋豬,同樣的飼養方式,口感要低於散養土豬。土豬吃上六七個月飼料,再放養一兩個月,口感也會不錯。

5、 市場上的土豬,99.99%吃過飼料,差別在於有的時間長些,有的短些。多數前期一直飼餵飼料,只在屠宰前一兩個月放養調風味。

6、過去的農家豬沒有想像中好吃,現在的豬肉也沒有那麼難吃,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就沒有感覺了,過去,饅頭都是香的不得了。

總之,是否熟食餵養跟豬肉好不好吃沒有什麼關係。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關注、點贊和轉發哦。


畜牧大集網


右上方紅色“關注”點一點,更多農村現象解讀、涉農政策詮釋早知曉。

為何有些人覺得農村熟食餵豬比飼料豬好吃?

筆者生產在農村,工作在基層,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親戚朋友總會託筆者打聽有沒有農村人賣的自家養的年豬,即使售價比市場價高出一些,也無所謂。由此可見,不是有些人,而是大部分人覺得農村餵養的豬比飼料豬好吃。至於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關乎規律

農村人自家餵養的豬肉比飼料餵養的好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遵循了豬的自然生長規律。筆者所在的地區,農村人養豬,一般一家人2頭左右,都是年初從市場購買小豬仔,回家喂的是麥麩、玉米麵;等著稍微大點之後,主要以胡麻、玉米秸稈粉碎之後形成的顆粒狀物為主,再加入少量的玉米麵,也會加些苜蓿、灰條、苦菊等野草;再大一點,等馬鈴薯成熟之後,會以生的馬鈴薯或者煮熟後的馬鈴薯餵養。在餵養過程中,不會注重生長週期,不會追求出欄量,更不會用飼料餵養,所以,餵養出來的豬肉很好吃。

關乎情懷

雖說,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再也不是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豬肉、豬肉還要省著吃的年代,大魚大肉不是每頓都有,但是饞了改善一下還是可以辦到的。但是,許多人都忘不了小時候每年年末殺年豬、吃殺豬菜、包餃子吃的那個場景,農村人自家餵養的豬肉,已超越了豬肉本身的範疇,更多的是一種情懷。

您覺得為什麼農村自家餵養的豬肉比飼料餵養的好吃呢?歡迎發表您的觀點。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更多涉農政策解讀、更多農村現象詮釋,請關注“農策分析”。


農策分析


不是有些人覺著農村熟食餵養的豬比飼料豬好吃,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這麼認為。我不是學畜牧的,我就以我個人的理解來說下我的想法。

農村散養的豬生長期長。農村散養的豬普遍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出欄,也有個別的豬在兩年出欄。之所以出欄時間較晚,就是因為散養豬以豬草、玉米麵和其他一些農家飼料為食,多為澱粉、纖維素等有機物。營養成分低、但是均衡。不像成品飼料多以糖類、脂肪等易育肥的成分為主。雖然豬的育肥時間短,但是骨骼和肉質的發育仍處於缺素的狀態。所以有笑話說用豬骨熬湯補鈣,豬都缺鈣呢。


其次,農村散養豬的生長週期長,運動量相對飼料豬大,豬肉也較為緊實,有咬頭;且肉質發育與骨骼發育較為正常。只有正常生長的豬才有正常的味道。

最後,一些養殖場為了節省成本使用成品飼料與潲水混合餵養,未經過殺菌、消毒的潲水極易引起豬的疾病與毒素累積,影響豬肉的口感和品質。

這是我對這個題目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為何有些人覺得農村熟食餵豬比飼料豬好吃?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首先你要知道農村熟食餵養的豬,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土豬肉,是農民用最傳統的方式養殖的土豬。這種豬肉才是我們最懷念的老味道,才有豬肉的香味。現在的飼料豬不就是最普通的豬肉嗎,這兩者肯定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以前農民自己養豬,一般都不會養太多,最多2,3只,每天早上切好自家種的蔬菜或者外面割的野菜,然後放在大柴鍋中煮熟來再餵豬。熟煮食中混合米糠或者紅薯還有大米之類的粗糧,一點飼料都不回加,只有這種方式養出來的豬肉才香。傳統方式熟食餵養的豬生長週期比較長,一般都是一年以上才行,基本上都是農民精心照料養大的,花費了很多心血,把豬當人養。想要大規模養殖是不現實的,而飼料餵養的豬半年足夠出欄了。

農家的土豬肉顏色紅潤,肉質細嫩,營養非常豐富,畢竟經過一年以上的積累,充分吸收了食物的營養,香味十足。但是優勢明顯的農家豬肉價格上相比於飼料豬並沒有優勢,這也就是為什麼熟食餵養的豬越來越少。農民一般都是養一兩頭,過年的時候才捨得宰殺,一般都不會捨得賣掉。

所以現在的人在大城市想要吃到傳統的土豬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吃習慣了飼料豬肉,如果突然有一天回到農村吃到傳統養殖的豬肉,你幾乎可以立刻就感受到有多大的不同,土豬肉明顯要香。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