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如何?

東北小子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無容置疑,它是目前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強國。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是一支旨在擊退任何企圖侵略俄羅斯聯邦的國家和組織,武裝保衛俄羅斯聯邦國家的領土完整和領土的不可侵犯性,並按照國際條約履行俄羅斯義務的軍隊。

俄羅斯國防部防務中心的指揮與協同大廳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擁有全球僅次於美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庫,其中包括核武器、以及超遠距離的運載工具系統(指圖160、圖95遠程戰略轟炸機)。

1992年5月7日,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在前蘇聯武裝力量的基礎上成立,當時擁有軍人和文職人員288萬人。

俄羅斯武裝力量的兵員數的核定由俄羅斯聯邦總統頒佈法令執行。根據最新頒佈的法令,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計劃自2017年7月1日起,總人數達到190.3萬人,實際擁有現役軍人102萬人。而一旦爆發全面戰爭的話,俄羅斯的可動員人數為6900萬人。

俄羅斯武裝力量受俄羅斯國防部直接管轄。根據憲法,俄羅斯聯邦總統擔任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現任最高統帥為弗拉基米爾·普京,現任國防部長是謝爾蓋·紹伊古大將,總參謀長是瓦列裡·格拉西莫夫大將。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下轄三大常規軍種、兩個獨立軍種和特種部隊(特殊勤務部隊):

1.俄羅斯聯邦陸軍(Сухопутные войс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成立於1992年5月7日,是俄軍中規模最大的軍種,其前身為解體後的蘇聯陸軍駐俄部隊。主要任務是殲滅敵方作戰集團,奪佔敵方佔據的領土、某一區域或防線,火力打擊敵方防禦縱深,擊退敵方縱深發展的進攻及實施的大規模空降。陸軍由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和火箭炮兵、陸軍防空兵、特種和勤務部隊(包括通信兵、生化防護兵、情報監控兵、工程兵、電子對抗兵、汽車運輸兵等)。目前俄羅斯陸軍擁有27萬人(2017年數據)

現任陸軍總司令是奧列格·列奧尼多維奇·薩留科夫上將

2.俄羅斯聯邦空天軍(Воздушно-космические силы)成立於2015年4月1日,由原俄羅斯聯邦空軍)和俄羅斯聯邦空天防禦部隊改編而成。俄羅斯聯邦空天軍下轄以下機構:

1)空軍(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包括遠程航空兵(Дальняя авиация)、前沿航空兵(Фронтовая авиация)、陸軍航空兵(Армейская авиация )、軍事運輸航空兵(Военно-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авиация)、特種航空兵(Специальная авиация )、防空導彈部隊(Зенитные ракетные войска)和無線電技術部隊(Радиотехнические войска)。

2)國土防空和反導彈軍(Войска противовоздушной и противоракетной обороны)

3)太空軍(Космические войска)

目前俄羅斯空天軍擁有43萬人(數據來源 Воздушно-космические сил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нфографика (рус.).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1 августа 2017). Проверено 24 ноября 2017.)

空天軍現任司令員是謝爾蓋·弗拉基米爾羅維奇·蘇羅維金上將

3.海軍(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的使命旨在進行海上搜救行動,捍衛俄羅斯的海上經濟利益,對敵方海上和沿海部隊進行常規和核打擊。目前俄羅斯海軍包括:潛艇部隊、水面艦只、海軍航空兵、岸防部隊(由海軍陸戰隊和岸防炮兵和導彈部隊組成)和海軍特種部隊。俄羅斯海軍編有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黑海艦隊和裡海艦隊。海軍現役軍人為15萬人。

現任總司令是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科羅廖夫海軍上將

兩大獨立軍種:

1.戰略導彈軍成立於1959年12月17日,其前身為蘇聯戰略導彈部隊,是俄羅斯聯邦戰略核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俄羅斯對外彰顯核威懾力的重要武裝力量。俄羅斯聯邦戰略導彈軍下轄:

3個導彈集團軍,其總部分別設在弗拉基米爾市、奧倫堡市和鄂木斯克市;

第4國家跨軍種中央靶場——卡普斯京亞爾靶場;

第4中央科研所

軍事院校(莫斯科彼得大帝軍事學院,塞爾普霍夫導彈軍軍事學院);

軍火製造廠和中央修理廠、武器和軍事裝備儲備庫。

目前,戰略導彈軍擁有現役軍人5萬

戰略導彈部隊現任司令員是謝爾蓋·維克多羅維奇·卡拉卡耶夫上將

2.空降軍(Воздушно-десантные войска)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的預備隊,是一支實施敵後空降作戰任務的獨立軍種。目前,俄羅斯聯邦空降軍下轄:空降兵第7師(駐紮新羅西斯克)、空降兵第98師(駐紮伊萬諾沃)、空降兵第104師(駐紮烏里揚諾夫斯克)、空降兵第106師(駐紮圖拉)、空降兵第56旅(駐紮卡梅申)、空降兵第11旅(駐紮烏蘭烏德)、空降兵第83旅(駐紮烏蘇里斯克)、偵察第45旅(駐紮庫賓卡)、通信第38旅(駐紮梅德韋日河村)、訓練中心(設在鄂木斯克)、梁贊空降兵高級指揮學校(又名馬爾格羅夫大將指揮學校)和特維爾蘇沃洛夫軍事學校。目前空降軍擁有現役軍人4.5萬人。

空降軍的現任司令員是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謝爾久科夫上將

特殊勤務部隊即對海陸空軍實施後勤保障、後勤供應以及技術支援單位。 包括鐵道兵,管道兵、公路建設兵、醫療勤務兵、物資技術設備供應部隊、 軍事測量勤務部隊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單位。

另外俄羅斯武裝力量還擁有特種作戰部隊(快速反應部隊)1000人。

目前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根據俄羅斯的領土被劃分為五大軍區:

西部軍區(總部設在聖彼得堡,管轄圖中紅色部分區域);

北部軍區(總部設在北莫爾斯克,管轄圖中藍色部分區域);

南部軍區(總部設在頓河畔羅斯托夫市,管轄圖中土黃色部分區域);

中部軍區(總部設在葉卡捷琳堡,管轄圖中綠色部分區域);

東部軍區(總部設在哈巴羅夫斯克,管轄圖中橙色部分區域)。

另外最關鍵的是俄羅斯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一票否決權,而且俄羅斯歷來在世界事務上都很強勢,因此它在全球擁有很大的影響力。雖然它的常備軍隊數量不及美國和中國,但不能否認,繼承了紅色帝國衣缽的它,其軍事實力仍然是世界公認軍事強國不容小覷。

俄羅斯坦克第4師的士兵

紅場閱兵式上的蘇25強擊機編隊

在紅場接受檢閱的白楊M洲際導彈發射系統


彼得堡的肥天鵝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美國全球火力網站對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實力水平進行了排名:其中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排名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由陸軍、海軍、航空航天軍、空降兵、戰略火箭兵五大軍種組成,總兵力為113.4萬人:俄羅斯陸軍32.2萬人,擁有2.5萬多輛坦克,其中包括9000輛T-72型坦克和5000輛T-80型坦克。2015年俄羅斯空軍和空天防禦兵部隊合併組成航空航天軍,擁有6000架各型現役戰鬥機、運輸機和直升機,有25個裝備С-300ПМ、С-300ПСC防空導彈系統的防空導彈團、旅,一共13000名飛行員。俄羅斯海軍約16萬人,擁有146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時裝備有第4代戰略核潛艇。3.5萬人規模的俄羅斯空降兵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也是唯一的機械化空降部隊。除國防部所屬的113萬軍事力量以外,還有邊防、內衛、安全、政府通訊、民防和鐵道部隊等軍事力量,全國武裝力量總數約為200萬。2017年3月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曾就俄羅斯的核力量作出報告——據該報告推測:截至2017年初俄羅斯擁有約4300枚核彈頭可部署在遠程戰略發射裝置和近程戰術核力量上。其中約1950枚戰略核彈頭部署在導彈和轟炸機基地內,另有500枚戰略核彈頭及大約1850枚非戰略核彈頭被存放於核武庫中。除一些用於作戰部隊軍事存儲的核彈頭外,還有約2700枚已退役等待拆解的核彈頭。由此可得,俄羅斯總計擁有約7000枚核彈頭。俄羅斯具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目前俄羅斯擁有塔吉克斯坦的201軍事基地、南奧塞梯駐第4軍事基地、阿布哈茲第7軍事基地、亞美尼亞久姆裡第102軍事基地、吉爾吉斯坎特軍事基地、烏茲別克斯坦卡爾什——哈納巴特軍事基地等海外軍事基地,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海軍基地則是目前俄羅斯海軍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外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

有的說法認為: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但經濟水平糟糕。其實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是不爭的事實,但卻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糟糕——俄羅斯在2017年以1.578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十二位,在2018年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反超韓國,提升到全球第十一位。試問在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十一二位也算弱嗎?至於說俄羅斯的人均收入相對偏低這倒是不假,問題是如果以人均收入作為標準的話,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應該是沙特、瑞士這樣的國家吧,可這些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能和美、中、俄相比嗎?俄羅斯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世界儲量第一的天然氣、儲量第八的石油、世界第一的森林資源,只要進行適當的經濟改革和開發,發展潛力是巨大的。2018年俄羅斯的人口數量約為143989754,位居全球第九位,這為俄羅斯的工農業生產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事實上像俄羅斯這種擁有遼闊疆域、龐大人口規模和強大的工業體系的國家相比中等體量的國家而言:即使在某些技術領域相對滯後也能憑藉規模效應實現快速發展。1940年德國的總人口約7000萬、全年鋼產量為2150萬噸、發電量為630億千瓦時;而在技術上落後於德國的蘇聯則為1.7億、1830萬噸和480億千瓦時。儘管德國此時已用閃電戰征服了西歐絕大部分地區,可即使德國得以調動整個西歐的資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稍微領先於剛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蘇聯,但後者的勞動力資源是德國根本無法企及的,最終蘇聯憑藉自己更為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得以源源不斷生產出前線所需的武器以及後勤補給物資,這成為了蘇德戰場上壓倒納粹德國的決定性因素。不能設想俄羅斯在自然資源、人口規模、工業體系等方面的潛力全面釋放後將會使其經濟水平出現飛躍式增長。

不過與強大的軍事實力相比而言: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依然是相對滯後的。葉利欽時代因為休克療法的失敗導致俄羅斯的GDP幾乎減少了一半,蘇聯時代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GDP總量變成只有美國的1/10並被日、德、英、法等國超越。相比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休克療法的失敗催生出了寡頭經濟、灰色經濟等產物,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今天的俄羅斯也不能說就完全走出來休克療法的陰影。普京上臺後使幾乎在休克療法中徹底休克的俄羅斯經濟出現復甦勢頭,然而這種復甦並不是建立在對俄羅斯經濟體制和生產技術的改革基礎之上的,蘇聯時代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之所以俄羅斯經濟能在普京上臺初期出現好轉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普京政府巧妙地利用了俄羅斯的自身優勢——在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蘇聯時代則為俄羅斯奠定了堅實的軍工基礎,俄羅斯正是憑藉這些優勢通過出口油氣資源和武器裝備創匯。然而由於缺乏體制和技術層面的改革創新,這種單純拼優勢的發展模式總有將自身優勢耗盡的一天。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現了人口外流和生育率下降導致的人口負增長現象,這使俄羅斯國內市場需求不斷萎縮;另一方面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國家走上獨立發展道路,與此同時北約和歐盟的東擴使俄羅斯失去了相當大的傳統市場份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科技開發支出全面減少,投資不足,對創新重視不夠,使得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和質量競爭力的產品越來越少,外國投資普遍不願進入俄羅斯。

當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會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構成一定影響的——畢竟再先進的裝備也需要資金進行維修保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以致於蘇聯時代引以為豪的軍工產業由於缺乏足夠的研發經費而不得不自廢武功——蘇聯時代曾一共建造過九艘航母,然而俄羅斯最終只保留了“庫茲涅佐夫”號這一艘。與此同時蘇聯時代的軍工體系是分佈在各加盟共和國的,比如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就位於烏克蘭境內,所以隨著烏克蘭的獨立就使俄羅斯的海軍建設受到了一定製約,以致於俄羅斯海軍多年來沒有建造一艘大型水面軍艦。與此同時俄羅斯陸軍和空軍的武器老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俄羅斯空軍迄今為止沒有隱形戰鬥機服役。但如果我們就此認為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將就此走向沒落,俄羅斯的經濟水平從此將一蹶不振,那就未免言過其實了:歷史上俄羅斯民族曾為世界貢獻過門捷列夫、齊奧爾科夫斯基、圖波列夫、蘇霍伊等一大批傑出科學家。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0年5月15日蘇聯發射第一個宇宙飛船。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繞地球一圈,成為世界第一一個進入太空的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宇航業,在軌道空間站技術方面俄羅斯領先西方國家數十年。即使是在蘇聯解體初期的經濟困難時期俄羅斯科學院仍完成了約5000個研究課題。俄羅斯擁有近3000項先進的工藝技術,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員。有關分析表明,俄羅斯有足夠的實力在電視通訊設備、新型材料、程序保護等10—15個知識密集型領域投放產品和服務。此外俄羅斯在機械和儀表製造、林業、電工和電子技術、信息和自動化控制系統、非傳統能源再利用、醫療設備、生態和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俄羅斯也是當今世界的教育大國,正是高水平的教育使俄羅斯得以保持在航天事業、軍事工業方面的領先優勢。

事實上俄羅斯之所以敢於挑戰美國也並不完全是基於國家實力——要知道即使是俄羅斯的優勢軍事領域目前也排在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位,經濟實力更是與美國不在一個量級上。即使如此以普京為核心的俄羅斯領導層以及俄羅斯民族卻有著戰鬥民族的堅韌精神:歷史上的俄羅斯並不是一直強大的,從彈丸之地莫斯科大公國起家的俄羅斯在300餘年的時間裡發展成為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靠的就是這種戰鬥精神。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曾一度在內政外交上實現全面的西化政策,然而這依然無法改變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西方擠壓的客觀現實。普京上臺後改變了全面西化政策,轉而以對西方的強硬姿態試圖使俄羅斯國民重拾大國自信,可以說這是普京執政的一大基調,這種基調順應了潛藏在俄羅斯民眾內心深處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這種對外強硬的姿態並不是無謀之勇,而是建立在最大限度維護俄羅斯國家利益的理性考量基礎之上。當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面對來自西方的制裁時俄羅斯十分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克里米亞就是領土,所以無論西方如何制裁俄羅斯都會不顧一切去爭取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東西,在這時俄羅斯是不會畏懼戰鬥的。然而在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選擇了默默承受西方的制裁,儘管仍然表現出強硬的不屈姿態,然而在實際外交中並沒對西方的制裁行為有任何實質性的反抗之舉,因為俄羅斯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已然在相當大程度上得到實現。強勢反擊西方制裁對俄羅斯而言就是一個面子工程而已,而對俄羅斯國家的核心利益並沒多少實際好處,一個理性審慎的國家領導層不可能那麼意氣用事,相反為使本國利益最大化他們能做到能屈能伸。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2018俄羅斯軍事實力數據:

總人口:142257519 每年到達軍事年齡:135.5萬

總計軍事人員:3586128 服役人員:1013628

儲備人員:2572500

飛行器總數:3914 殲擊機:818

攻擊機:1416 運輸機:1524

教練機:414 總直升機數量:1451

攻擊直升機:511 戰鬥坦克:20300

裝甲戰鬥車:27400 自行火炮:5970

牽引火炮:4466 多管火箭炮:3816

航空母艦:1 直升機航母:0

護衛艦:9 驅逐艦:13

巡洋艦:78 潛艇:62

巡邏艦:41 掃雷艦:47

俄羅斯軍事力量僅次於美國,是唯一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在剛從蘇聯分裂之時到20世紀90年代,由於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瀕臨崩潰,俄軍無法研製新型裝備,這直接導致了俄軍跟不上世界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腳步。

但畢竟俄軍繼承了70%的前蘇聯軍隊力量,因此,許多西方軍事家稱“其發展潛力(在亞洲)僅次於中國”。







zbq先生


要說核彈頭數量,俄羅斯比美國還多幾百枚,不只彈頭多,投送手段,三駕馬車,一樣也不比美國差,陸基移動打擊力量,要比美軍強得多。核潛艇的數量,也只有俄羅斯可與美軍等類比肩。作為戰鬥民族,民族性格火爆,那是剛剛的,誰真要真是激怒了俄羅斯,絕無好果子吃。如圖,這圖也生動,其實濃厚的軍事文化氛圍,是可以來言語和具體數字來描述的。都看到紅場閱兵,那些老英雄的禮遇甚高,每逢勝利日,全部民眾都會自覺地到英雄的墓地獻禮。在俄羅斯,少年軍校是最多的,從年輕都會跳動著一顆孔武有力的心。土地廣袤,冰封萬里,蠻荒的土地上資源弘富,地廣人稀,有的是有敵周旋的空間,也有的是傢伙什。

陸軍佔三分之一。三大軍種,陸海空,還有兩個戰略兵種,火箭兵與空降軍,部隊一百多萬,幹部佔三分之一,陸軍佔三分之一。2萬多輛坦克,改進後的T-72有9000多輛,T-80有8000多輛,其它就是T-90,以及新研製的第四代坦克T-14“阿瑪塔”,不過剛剛開始裝備,在俄羅斯的荒原,坦克滾滾而來自天際,那種卷塵遮天的陣勢,是一幅最精典的畫面。大炮自不缺,有上萬門,更有“伊斯坎德爾”和“口徑”兩種戰術導彈。俄羅斯陸軍是以地制天,所有的防空系統,都集中於陸軍,主力S-300和S-400,S-500正在研製當中,俄製防空系統作為世界一流裝備,不比任何人差,甚至要高出一頭,乍出一臂。

海軍精幹高效。近10萬人,四大艦隊,包括航空兵在內的多個兵種,尤其值得一說的是潛艇,唯一可與美國抗衡者。“布拉瓦”大名鼎鼎,十多枚導彈,每枚搭載十多個彈頭,瞬間可使十數座城市灰飛煙滅。水面力量比較弱,新型艦艇少而少,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艦扛大炮。大型艦艇主要是歷史的遺留,勉強滿足於使用。

空軍飛機4000多架,各種飛機齊全。殲擊航空兵,以蘇-27系列戰鬥機為主,有號三代王,脫胎換骨的蘇-27稱為蘇-35,已達到四代的水平。五代機蘇-57正在研製當中。遠程轟炸機雖老舊,但已生新恢復生產圖-160,目前在數量方面唯一可與美國齊肩的。空軍人數15萬,作為俄羅斯部隊的拳頭。


魂舞大漠


1988年《真理報》載文指出,蘇聯軍工從業人員達1300萬,軍機年產量足以每年新建一支美國空軍,平均七小時造一枚導彈。坦克年產量2000輛以上。這是當時前蘇聯軍工的真實寫照。

蘇聯解體後,繼承了龐大遺產的俄羅斯,軍費預算嚴重縮水,主戰裝備的服役期大大延遲,俄羅斯三軍目前裝備的絕大部分,都是本應該在蘇聯時期服役的,大名鼎鼎的蘇-35、T-90主戰坦克、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等等,就連號稱“完全自主研發”的T-50(即蘇-57)隱形戰機,都殘留著蘇聯時期的影子,性能備受質疑,服役更是遙遙無期。只可惜近年來俄羅斯經濟不給力,軍費開支不能滿足主戰裝備的更新,只能繼續吃老本,上述裝備都是一年又一年擠牙膏式的才得以“大批量”裝備。

俄軍蘇-57隱形戰機服役遙遙無期

拜蘇聯的威名所賜,俄製武器近年來風光無限,2001-2005年,俄軍火出口額一度超過美國,即使被美國反超,俄羅斯仍然能夠躋身前三甲。但由於 管理混亂、設備老化、人員素質低下,俄製裝備的質量並不靠譜。以蘇聯時期的壓倉貨冒充新品的事情屢見不鮮。僅2003年,外國客戶就向俄方提起861起索賠,投訴率世界第一。

實際上。俄軍自用的T-90A坦克。就是典型代表。儘管採用了一系列新工藝,但俄軍總司令卻批評說,T-90A不過是T-72的第七款改良型。性能還不如中國坦克。比如在距目標2千米處T-90A發射的穿甲彈已無法擊穿6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這樣的戰鬥力顯然沒法同西歐第三代主戰坦克匹敵。而被俄羅斯視為明星兵器的677型拉達級常規動力潛艇(出口型稱阿穆爾級)。也被本國軍方拋棄。時任海軍司令表示其不能接受將自動化系統與二戰水平的動力設備相搭配。

T-90坦克問題頻出

此外,受官僚作風影響,俄羅斯軍工企業向來不把工期和售後服務當回事兒,經常拖延交貨時間和單個客戶的零備件供應和售後服務。僅印度空軍就先後有數百架米格戰機失事。而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更是遲遲不能交付。以俄軍為例,兩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和一艘亞森級攻擊核潛艇,原定於2011年交付,但由於布拉瓦導彈測試一拖再拖、新型魚雷研發進展緩慢,導致核潛艇的服役時間不得不延期。

除此之外,據俄羅斯科學院統計,俄羅斯每名軍事科研人員得到的年度經費平均只有日本的1/35,美國的1/50。許多人只能靠當保安、開出租車等兼職養家餬口。與此同時,歐美等國卻趁火打劫,以各種優惠條件大挖俄軍工科研隊伍的牆角,僅1992年至1994年,俄軍工部門就流失了60%的科研人員,70%的熟練技術工人,當年S-400防空導彈的生產線,如今成為了歐洲最長的吧檯。

蘇35戰機成功出口中國

普京上臺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從國外引進新技術、新裝備。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從法國採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此外,俄政府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如設立新機構來監督管理國防訂單、預防並嚴懲貪汙浪費行為、大力引進和培養軍工人才。

新世紀頭十年,俄陸軍現代化步伐遲緩,許多裝備服役超過20年,以主戰坦克為例,2000年之前,俄軍擁有約1萬輛老式的T-55、T-64和T-72坦克,還有4500輛較新的T-80和150輛T-90坦克。

相比於風光不再的裝甲部隊。防空及對地精確打擊武器倒是亮點頻出。從2011年起,俄軍開始列裝道爾“道爾”-M2、S-300V4、“山毛櫸”-M2等新型防空導彈。

蘇-34戰鬥轟炸機如期交付

為了保持必要的戰略威懾力,最近十年俄重點保有和發展了圖-95、圖160、圖22M這三種轟炸機。新型戰鬥轟炸機蘇-34也陸續列裝。戰鬥機方面,俄羅斯計劃到2018年前採購100架蘇霍伊製造局生產的戰鬥機,包括50架蘇-35、20架蘇30-M2及25架蘇-34。

2010年俄政府發佈《2020年前國家裝備發展計劃》,從2011年起開始執行。據悉,這是近20年來俄軍最大規模的裝備更新項目,總額高達23萬億盧布(約合7500億美元),包括增加400枚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8艘彈道導彈核潛艇,20多艘多用途潛艇,50艘水面戰艦100架各型軍用航天器。包括T-50隱形戰機在內的600架新型作戰飛機和超過1000架直升機,28套S-400防空導彈系統,此外還有38個營的勇士防空導彈和10個旅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以及2300輛新型主戰坦克和2000多門新型火炮等裝備。

白楊-M至今仍令美國如坐針氈

2011年俄美新簽署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生效,規定俄羅斯應在2018年前將核彈頭數量從2200枚降至1550枚。但有數據顯示,俄軍雖然在核武器運載工具方面有所削減,但實際部署的核彈頭不減反增,這一切源於俄政府在核武使用方面仍堅持先發制人原則,重視發展進攻性核武器。從2012年起,俄軍把以前年均8枚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採購量猛增至年均12至15枚,同時俄方正加緊試驗新型海基洲際彈道導彈,並對老式導彈進行現代化改造。

這一切都預示著,前蘇聯又回來了。


麒麟110


謝悟空。要評價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明白軍事力量的構成,一定會差之千里的。


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由軍隊規模、裝備程度、技術水平、訓練水平、戰爭意態、保障能力與復甦能力共同構成的。俄羅斯的軍隊規模、裝備程度、戰爭意志是世界頂級的,但因為經濟能力拖累,技術水平停留在了機械化時代,對於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信息化技術,雖然不能說俄羅斯滯後了,但確實沒有大規模裝備與運用於軍隊。這也影響了訓練水平。而經濟欠賬,也使軍隊的保障能力與受損後的復甦能力不足了。

但有弊也有利:信息技術裝備非常昂貴,美英法等國軍隊也因而經不起消耗,畏戰意識更勝於俄羅斯。而其他機械化技術不足的國家軍隊如日印等國,且不說是其信息化是否能綜合提升全軍的能力,僅僅其技術裝備也就是一種昂貴的玩具,根本達不到“發現即毀滅”的既定境界。


俄羅斯軍隊機械化水平實在太高,而且也不對稱地發展了針對信息化軍隊作戰的能力,結合其強大的戰略武備,還有信息化部隊開火即透明、火力還是機械化的特點,所以,俄羅斯軍隊雖然從技術上確實落後於美軍,但與美軍還是保持者互相可以重創的能力。

所以,可以一句話歸納俄羅斯軍事力量了:技術水平落後世界頂尖、戰爭能力世界頂級、足以捍衛國家不受侵犯、可以重創世界任何國家軍隊的強大軍力。

很多先生喜歡拿俄羅斯軍事裝備老化說事,沒注意到,美軍雖然在領先一代技術上完成了軍隊裝備,但也承受不起再更新的成本。信息技術已經從高大上的天堂,漸漸退化為軍事中偵查、通訊等輔助能力,且正被如俄羅斯等國家大步追齊。反而是俄羅斯代表的軍事技求時代――導彈、四代機、機械化與英雄主義,又成了世界軍事的主體。

所以,當今世界軍事呈現出一番奇觀:表演,美軍絕對第一,作戰,俄軍未必是第二,敘利亞戰場證明了一切!


Shirley滄海1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的裝備和技術,總體來講,其軍事實力不容小覷,但是,俄羅斯的經濟主要靠石油,天然氣,木材,豐富的礦石等初級工業原料,沒有深加工的技術,或者深加工技術很少,所以主要的收入只能靠這些初級工業原產品,每年的GDP也只能隨著國際社會對工業原料的需求量和價格的波動變化。因此,俄羅斯投訴軍事裝備的研發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制約。但俄羅斯也把這相對於大國少的可憐的軍費用在了該用的地方,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吧,俄羅斯將有限的軍費用在了對於未來戰爭中處於非對稱戰略平衡的點上,其在遠程快速臨近空間反導系統建設(以S500為主),高超音速導彈系統建設,核動力導彈系統建設,非對稱遠程核武器建設,大型潛射導彈建設,超靜音核動力潛艇建設,核動力智能化無人潛航器建設等非對稱戰略武器建設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

對於俄羅斯而言,在武器裝備建設中,像大型水面艦艇建設,遠程戰略轟炸機,隱形戰鬥力研製方面已顯然不能和中美兩個大國相提並論了,但俄羅斯底子好,還勉強能安度很多年吧,就目前來說的話,其軍事裝備和國防力量,和可以支配戰爭的能力還處於第一階段的水平,實戰經驗豐富,可以說軍事實力排在第二名沒太多人會質疑,但隨著我國的軍事裝備和戰鬥人員的不斷提升,老二這個位置也慢慢像我們國家靠攏!加油吧,中國!!


zhang1451976


俄羅斯是前蘇聯解體後最大的繼承國,繼承了大部分前蘇聯的軍事裝備遺產, 其武器裝備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先進的,同時也是全球軍售大國,其軍事實力排在美國之後,和中國相當。

一、龐大的核武庫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都核武器,雖然在前期削減了一部分,但目前依舊是全球核彈頭第二多的國家。

二、常規裝備數量多

俄羅斯保持在位的坦克飛機艦艇等常規武器裝備數量龐大,是中美以外的最大國家。

三、俄羅斯戰略縱深大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具有很大的戰略縱深,同時資源豐富,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畏懼外界的封鎖和制裁

四、俄羅斯經濟畸形嚴重

俄羅斯國內並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主要靠自然資源輸出和售賣軍火,經濟實力和中美相比差距很大,同時也限制了俄羅斯研發新的武器裝備。

綜合以上原因,俄羅斯是軍事強國,但是並不是經濟強國,但作為聯合國五強之一,作為敢於直接和美國對抗的強國之一,其全球影響力依舊是巨大的。






嶺南通途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

我還是試著回答吧!

首先,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並不怎麼好。但是也沒有GDP指數顯示的那麼差!

要知道GDP指數是指對美元的匯率。這並不能反映一國的客觀經濟狀況。

也不能反映一個國家固有財產!

他是指的生產總值,也就是當年的生產量!比如你有萬貫家財,今年你沒有工作,沒有一分錢收入,並不等於你就沒有經濟實力。

對美元的匯率也沒有反映出實際生產了多少東西。

從實際產值來說,俄羅斯並不差。7000多萬噸的鋼鐵與美國也差不多。

而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紅色的三角區域。流通成本的降低,讓俄羅斯糧食有所結餘,俄國,甚至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

繼承製前蘇聯的工業體系,基本保持完整!讓俄國的軍事工業,能夠自給自足。

當然,俄羅斯比起前蘇聯來說是有所下降的。無論是政治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明顯的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降低。

俄國還有著眾多的核武器。這讓他們敢與美國抗衡。

雖然他們沒有了當年能與美國抗衡的實力。

蘇聯與美國抗衡,是全方位的。現在俄羅斯與美國對抗。是不對稱的!

但是畢竟還有底氣,敢!


莊楚狂


先糾正大家一個觀點,很多人覺得毛子核武天下第一,其實核武質量最高的仍然是鷹醬,為啥這麼說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鷹毛兩國的核潛艇數量俄亥俄級和北風之神的數量質量…三叉戟D5和布拉瓦的比較,其次是戰略轟炸機的數量和質量,至於地面移動發射車則是毛熊佔優,其餘鷹醬全面勝出…

第二,常規戰爭,這裡我們需要具體的分析,我個人覺得需要把進攻和防守分開看…大家可以仔細琢磨一下…舉個例子,假如我們設定個不太長的時間在不考慮資源問題的情況下,我認為鷹醬可以抵擋全世界的聯合進攻,甚至將進攻的一方的部隊消滅…至於毛熊,大家覺得它能抵擋多長時間的全面進攻(前提鷹醬不參戰)再想象一下兔子和英,法,徳,日等軍事強國…我們得出什麼結論?我個人覺得: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廣茂的領土,地理位置好可以提供天然屏障領土面積大才有縱深…這方面毛熊基本合格。2,領先的科技和完善的工業基礎,這裡毛熊比鷹醬和兔子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了,3糧食儲備量…這裡我不太清楚毛子的狀況,故不在分析。4軍人的戰鬥意志和領導人的個人意志,這裡我認為,兔子第一,毛子第二,其他第三…5,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和能否大量生產複製,這裡毛子要吃虧。很明顯前蘇聯時代,這方面沒有問題,可現在真心比不了鷹醬和兔子6,武器保養及封存狀況,這裡鷹醬一家獨大…他的封存退役武器打一場世界大戰沒有任何問題…而毛熊和兔子就差的多…這也是鷹醬的資本。7,其他因素…這裡包含太多比如可徵召人口,指揮官素質等等。

這是就防守而言我提出的幾點看法…反之進攻則更難…大家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