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印象青島」千面島城 各美其美

央廣網青島6月4日消息(央視記者徐平)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即將舉行的上合峰會將世界的目光聚焦青島,也讓這座歷經百年滄桑、與世界融通的濱海島城,展現出它的別樣魅力和海洋氣派。古老與現代、鄉土與時尚、豪邁與浪漫,多元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交融碰撞,開放包容的青島正在以它自成一派的城市底色擁抱世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系列報道《印象青島》今天推出第三集:《千面島城 各美其美》,講述山海故事、找尋千面青島在您心中最美的模樣。

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嶗山腳下的青山村擁有7.2公里長的海岸線。600多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們以捕魚、種茶為生,他們世代沿襲著祖輩們與自然相處的原則,向海而生,也享受著大海的饋贈。走近青島、感受青島,從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青山村開始。這片小漁村目前有800多戶、2000多人。正值休漁期,村民林學團已經有一個月不能下海捕魚。

林學團:一不出海就難受。

記者:是一種什麼感覺?

林學團:心裡不舒服,感覺缺點什麼。即便不出海,每天也要到海邊來玩玩,心裡就好受點。

與大海相伴近60年,老林繼承了祖父傳授給他的航海知識和捕魚技術,經年累月漂泊於大海換來的滿倉海鮮,也曾是一家老小全部的生計。如今,下海捕魚不再是青山村家庭財富的主要來源。村裡的年輕一代早已放棄與風浪搏擊的生活,同樣是依靠大海,他們卻比父輩們做得更加風生水起。青山村村民林正認為,青山村最大的優勢是有山、有海、有歷史、有文化,令人充滿自信。

青山、茶園、村落、漁港,藏於山海之間的田園風光和古樸風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也成就著青山村人的富足。林正的生活選擇也慢慢地被老林夫婦所接受,這片久居的家園就是他們創造財富的金山銀山。在林正看來,祖先之所以將此地取名“青山村”,是在提醒後輩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青山村村民一直堅守這個原則,敬畏山、敬畏海。

大海的孕育和饋贈,也毫無保留地豐富著島城人的餐桌。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最鮮活的生活氣息,逛菜市場是一個好選擇。李村大集已經延續了120多年,是青島市城區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集市。對於很多青島人而言,這裡不僅是他們餐桌上的首選,也是很多老青島人最生動的城市記憶。

吃“旮蝲”,“哈”啤酒,入夜的登州路啤酒一條街,是青島人的待客之選。

青島市民1:朋友今天從廈門過來,我特意邀請他們到啤酒一條街,品味啤酒的文化、青島的傳統,他們沒放開。

青島市民2:在廈門比較具有小資情調,青島更多體現的是豪邁。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啤酒,體現青島人的自在生活,更是青島人的驕傲。已經誕生了100多年的青島啤酒,如今跨洋越海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按照銷量粗略統計,平均每一分鐘,全球的消費者就會飲用4萬瓶中國製造的啤酒。青島把飄香的味道散佈到世界,也用它的甘醇滋養著城市,開在居民小區裡的青島啤酒吧,被島城人親切地稱為“社區客廳”。

有市民說,自己住的小區,共有2700戶,即便同一單元的住戶,也最多點頭示意。其實,每個人內心都很渴望,大家能很自然地在一起溝通、交流,鄰里之間恢復到以前大院的生活狀態。

千面島城如何能缺少浪漫?許多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文人作家都曾選擇在島城生活居住,老舍先生最著名的創作之一《駱駝祥子》就誕生於此。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青島在四季流轉之間,也呼應著自然與人文的雙重氣質。

想要感受青島的人文與歷史,感受青島人的詩意與棲居,一定要到老城區走一走、看一看。黃縣路是年輕人心目中絕對的網紅路,不足10米寬,卻聚集著很多精緻的小咖啡館、小餐廳、青年旅舍和創意十足的塗鴉壁畫,這些老樹、老房子、老建築見證著青島百年的歷史滄桑,現在又記錄著青島年輕一代的生活故事。

遊客1:文藝氣息比較濃厚,無論是吃喝玩,還是拍照,這都是一個絕佳的地方。

遊客2:古樸又充滿活力的一個城市,我挺喜歡。

遊客3:這地方融入感很強,很適合年輕人。

大學畢業後選擇回家鄉創業的馬嘉翼,如今已經在這條從容淡定的小路上擁有了自己的兩間咖啡屋,調出一杯好喝的咖啡,讓遊客認識青島,也讓自己認知世界。“認識了很多以前沒有機會認識的人。他們推門進來的一瞬間,你對他們很真誠地微笑,他們會感覺這個城市不一樣。然後,會和你聊天,和你分享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與其說這店帶動了整條街道,不如說整條街成就了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