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一條估值5億美金,羅輯思維計劃上市,做自媒體電商才能賺錢

一條估值5億美金,羅輯思維計劃上市,做自媒體電商才能賺錢

一條估值5億美金,羅輯思維計劃上市,做自媒體電商才能賺錢

上個月,知名生活電商類自媒體“一條視頻”完成C+輪融資,由京東領投,估值高達5億美金。更令人咋舌的是,目前單月營收接近1億,距離上一輪融資才過去了三個多個月。

這是什麼概念?

根據小公舉觀察,目前單個公眾號粉絲數能達到200萬,就可以進入各類平臺微信500強月榜。月營收千萬,就已經算是領域內的頭部大號,團隊人數規模基本上可以達到數百人。

以一條、十點讀書、羅輯思維等為首自媒體算是頭部中的頭部。

據一位接近華興資本的知情人士透露,羅輯思維目前年利潤超過1億人民幣,擬於2018啟動A股上市計劃。

由此可見,自媒體真正賺錢的法子還是電商。

除此之外,一條創始人還宣佈,未來兩年,一條將開出100家自己的線下店,地址拓展到中國二三線城市的shopping mall。

小公舉認為:線下+線上的結合是為了突破天花板壁壘獲得更多渠道的方式。

同時我還注意到,最近幾天騰訊粑粑豪氣買買買,巨資入股家樂福、永輝、海瀾之家和步步高等線下產業。

馬雲粑粑224億港幣拿下大潤發,雷軍要開1000家小米之家。2018新零售正發生劇變,互聯網大佬都急匆匆的瞄準了下線入口。

一條和互聯網巨頭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關聯的事情,但巨大的產業鏈條上往往帶動著細小的產業發展。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線上實物零售金額規模高達到5萬億元,但在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僅佔比15%,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萬億元。

一條一年營收12個億,在5萬億裡面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

賣貨賺錢,在線下賣貨更賺錢,同時電商是被消費升級不斷推動發展的。

一、

一條在做什麼

2017年11月11日,截止到21點24分,一條生活館“11.11好物節”日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

公眾號”一條“在2015年5月份的時候開始進入電商領域,每天推出原創類電商產品,只用了半個多月電商銷售額就輕鬆突破1000萬。

一條售賣的產品包括傢俱、茶葉茶器、家居、圖書、絲巾、自行車等生活類用品。主要瞄準的是對生活品質和審美有要求的消費人群,拒絕拼價低價形式,目前一條生活館每月營收約1億元。

一條估值5億美金,羅輯思維計劃上市,做自媒體電商才能賺錢

一條創始人徐滬生是知名傳統媒體前《外灘畫報》執行總編輯,也曾創辦過《上海壹周》,深諳時尚與文化的品味。

2017年9月,一條宣佈完成了4000多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寬帶資本、鷗翎投資領投,多家基金及老股東跟投,估值達到3.5億美金。那時候每月營收近億人民幣。

一條的辦公地點是在上海的鉅鹿路,距離市中心南京路只有3公里多,鉅鹿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買手店很多。

買手店就是以目標顧客獨特的時尚觀念和趣味為基準,挑選不同品牌的時裝、飾品、珠寶、皮包、鞋子以及化妝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的店面,但售賣的商品通常都是數萬元以上的奢侈品。

而“一條生活館”就可以看作是平價版的買手店,商品平均價格在400元左右,並且售賣的商品也都是由設計師打造,目前一條的原創(供應)設計師已經有超過1000人。

徐滬生曾經拿小店和大型商超打比方,如果只是街角一家買手店,很容易被大家遺忘,只有最鐵桿的粉絲才會光顧,那樣就難以形成規模化的商業項目,而大型商超購物品類一應俱全,就算距離遠也值得走一趟。

2018年5月,一條即將佈局線下店鋪,能否成功,拭目以待。

二、電商市場

根據《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7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13.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1%。

其中,B2B市場交易額9.8萬億元,網絡零售市場交易額3.1萬億元,生活服務電商交易額0.45萬億元。報告發布了2017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及各細分領域發展現狀等,包括:B2B電商、零售電商、生活服務電商、跨境電商等。

其中,雙十一天貓、京東平臺交易額都過千億。

其中京東是自營起家的,涉及到購貨、囤貨、賣貨的流程,需要巨大的資金流,承擔存貨積壓無法賣出的風險,利潤不好賺,但是收入卻可以人為無限放大。

京東發佈的2017年Q2財報顯示:財季營收932億元、同比增長43.6%;GMV達2348億,同比增長46%;持續業務經營虧損、淨虧損分別為4億和2.87億;2016年同期,持續業務經營虧損、淨虧損分別為1.577億和1.28億。017年Q2,京東持續經營業務Non-GAAP淨利潤為9.765億。

一條估值5億美金,羅輯思維計劃上市,做自媒體電商才能賺錢

財報顯示,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2348億元,同比增長46%。

京東2017年第二季度電子與家電產品的交易總額1152億元,較2016年第二季度增長39%。

京東2017年第二季度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的交易總額為119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55%,與2016年第二季度的48%相比,佔總交易額比例上升至51%。

據艾瑞發佈的報告顯示,京東以2602億元的年收入排名第一,騰訊1519.4億元排名第二,而阿里則以1438.8億元排名第三。

中國收入排名第一的互聯網公司竟然是京東,當時看到這份報告就令小公舉大跌眼鏡。

一條估值5億美金,羅輯思維計劃上市,做自媒體電商才能賺錢

想要收入高,就得靠自營。

想要賣的好,就得擁抱大方向——消費升級

三、消費升級裡的自媒體電商

什麼是消費升級?

過去我們買東西,是隨大流,滿足基本需求。現在我們買東西,是要小眾,讓自己快樂。

頭部自媒體典型的方式是依靠流量,賣獨家貨品,形成壟斷。

腰部自媒體不走尋常路,比如我曾經分析過的石榴集、拒絕基本、老爺會等服飾類的自媒體都是瞄準小眾需求做定製。父母邦、爸媽營等旅遊類的自媒體是瞄準小眾需求做定製。

未來做自媒體賣貨的,都離不開消費升級。

之所以說自媒體電商賣貨賺錢,我們需要看市場份額。比如一些圈內人士認為很火的知識付費市場,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哪怕到了2020年,收入規模頂多也就320億。

雖然學習佔據了人一生更多的時間,但實際產業規模卻很小。而購物佔據了人一生很少的時間,但實際產業規模卻很大。

並且:主動購物的人數>主動學習的人數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法則,賣貨比賣知識輕鬆,賣貨可以量化,可以依靠指標對比,賣知識卻不行。

知識付費要做成標準化的運營難度非常大,可複製難度大。而電子商務要做成標準化的運營難度不大,具備可複製性。

自媒體電商變現,作為運營團隊可以看到固定的成本支出,可以預計的市場份額,用戶有剛需的購買因素,怎麼看都是做電商賺錢快。

你是如何靠自媒體盈利的?

在留言區評論,和小公舉聊聊吧!


關於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ID:gongjulei)

年收入百萬的90後自媒體人

集運營+策劃+推廣+變現等本領於一身的運營

4年新媒體運營

撰寫了60萬字新媒體運營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