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鋼琴詩人”:肖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

《小調“革命”練習曲》創作於1831年,是肖邦創作的27首練習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音樂會上最常見的曲目之一。


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蘭華沙,他的父親是一位語文老師,他和妻子都熱愛音樂,當他們發現小肖邦也對音樂有著獨特的感受力時,都感到欣慰,在肖邦7歲時,就給他聘請了鋼琴老師。8歲時就做了第一場的公開演出,使得他的名聲大噪,12歲時,成為華沙音樂學院院長埃斯納的得意門生,16歲時,肖邦正式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在學習音樂上他下足了功夫。1830年,肖邦成功地在維也納舉辦了一場個人專場音樂會,正當肖邦的事業蒸蒸日上時,一場波蘭與俄國的戰爭一觸即發,老師和朋友們一致認為應該讓肖邦到一個安靜的環境裡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肖邦再度出國,臨行前,老師和家人將一個盛滿華沙泥土的銀盃交給了肖邦,沒想到,肖邦這一出國,就再也沒有回到波蘭。

“鋼琴詩人”:肖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

肖邦肖像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波蘭一直是多災多難,先後遭到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個強國的瓜分。然而,波蘭人們不甘心做奴役,進行了很多次可歌可泣的鬥爭,當時,也湧現出大批的革命文人志士,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影響著肖邦,所以說,肖邦是一個愛國主義的音樂家。1830年11月初,肖邦來到維也納不久,華沙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俄國統治的武裝起義。第二年7月,準備返回華沙參加起義的肖邦,在行至德國斯圖加特時突然傳來華沙起義失敗,華沙再次淪陷的消息,這消息如重錘,砸碎了肖邦的心,他攤開筆記本奮筆疾書:“……莫斯科鬼子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嗎?他們踐踏者成千上萬的死屍填滿的墳墓,他們放火焚燒城市!啊!為什麼我連一個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殺啊!……啊!上帝,你還在嗎?你存在,卻不能給他們以報應!莫斯科的罪行你認為還不夠嗎?我這裡赤手空拳,絲毫不能出力,只能唉聲嘆氣,在鋼琴上土路為我的痛苦。”

突然,他扔下筆,“霍”地站起身,用拳頭使勁錘這鋼琴,大聲怒吼道:“不,波蘭沒有亡!它不會亡!”無比憤怒的肖邦把這熾熱燃燒著的感情凝聚成了音符,留著熱淚在鋼琴上奮力地敲出來了一首鋼琴曲,這就是《c小調“革命”練習曲》。

“鋼琴詩人”:肖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

《c小調“革命”練習曲曲譜》

這首鋼琴曲由三個部分組成。樂曲剛一開始的引子部分,就呈現出幾乎爆炸性的力量,一連串急速而下的十六分音符,給人以極其強烈地震撼。第一部分在高音區彈出第一主題,它悲壯而激昂,帶有英雄主義的色彩表現出波蘭人民不屈不撓的戰鬥意志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進入第二部分後,這個吶喊式的主題不斷反覆、發展和變化,而且越來越緊張,好似號角般鏗鏘有力,彷彿肖邦再用音樂宣告“波蘭不會亡”。第三部分從引子開始再現,用狂波激浪般的力度渲染出波蘭人民同仇敵愾的情緒,音樂比第一部分更加洶湧澎湃。當樂曲進入尾聲時,音樂由強轉弱,出現一個好像蘊藏悲痛的曲調寄託了作曲家深沉的憂慮和哀思。接下來,一連串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急劇而下,在堅強的四個和絃音上結束。

“鋼琴詩人”:肖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

喬治·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