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在昆明,說到過橋米線肯定是家喻戶曉的。提到昆明幾家人盡皆知的老字號過橋米線就一定要說說福華園。福華園建於1938年,原址位於昆明市寶善街與南華街交叉口,是以“過橋米線”享譽春城的一家老字號餐飲名店。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位書生在雲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讀書,他的妻子每天都要過一座橋給這個書生送飯。有一天,妻子覺得丈夫很辛苦就燉了只雞放進土罐裡準備送給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擱了,等回來才發現土罐裡的雞還是熱的,打開一看,發現上面有一層厚厚的黃油,於是就用雞油燙米線給丈夫吃,書生吃後讚不絕口。因為妻子每天送飯都要從南湖的橋上過,所以書生起名為“過橋米線”。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源於滇南蒙自。傳說蒙自縣城的南湖舊的風景優美,常有文墨客攻書讀詩於此。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其妻每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涼菜,身體日漸不支。其妻焦慮心疼,思付之餘把家中母雞殺了,用砂鍋燉熟,給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時,看見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書。只好將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侍,把熱量封存在湯內。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後來不少都仿效她的這種創新烹製,烹調出來的米線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米線"聲譽日著,享譽海內外,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除了過橋米線、小鍋米線等一系列的本土特色小吃,福華園最遭食客哄搶的就屬烤肉串了。不說上年紀的老人家,就拿80後來說,恐怕誰都記得並吃過福華園的烤肉串,那霸道的蒜香肉味總勾得人們心甘情願在長隊裡等候。只要是路過店鋪,來往的行人都忍不住想要來上兩三串。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小編曾經吃過一次福華園的過橋米線,福華園的米線端上來之後感覺湯頭很鮮,配上炸得空空的滷汁浸飽的素雞,相當落胃,還有一些鴨頭、雞爪的小菜,過橋米線包括裡面配的材料都很新鮮。門面躲在拐角處沒有明顯招牌,主打過橋米線、牛肉米線、雞肉米線三樣,千張包、涼拌筍乾等一些小菜也很暢銷。

享譽昆明的“春城第一湯”——福華園

至今已有79年的歷史。福華園過橋米線以選料細、湯味鮮著稱,被昆明食客譽為“春城第一湯”,福華園還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餐飲名店”。

老號營免費為企業宣傳,歡迎各企業與之合作;更多中華老字號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如有轉載,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