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重磅!40歲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天津!

在5月16日上午開幕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市發佈“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其中備受矚目的改革人才落戶制度揭開面紗,天津市將放寬人才落戶條件。

重磅!40歲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天津!

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的實施,必將掀起新一輪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熱潮,加速集聚起一大批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加快實現“天下才天津用”,為高質量發展和“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據悉,“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對天津市原有人才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集成歸類和創新加力,目的是讓政策既簡潔明瞭,又實用好用。

其中,大幅放寬落戶條件,為加快聚集更多的優秀人才,降低了人才落戶門檻:

  • 本科生40歲以下,碩士45歲以下,博士不受年齡限制,都可以直接落戶;

  • 急需型人才由企業家自主確定落戶條件;

  • 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型人才,大幅降低落戶門檻。

這個落戶政策在全國主要大城市中,是比較有競爭優勢的。

同時,緊貼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在產業方面,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八大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需求導向;在市場化方面,對人才的認定、引進、評價,突出向市場放權,讓市場說了算,只要是企業急需的,政府照單全收。

此外,突出引才聚才的廣泛性,在引育對象上,既涵蓋了高層次創新人才、產業領軍人才,也包括醫學、教育、金融、法律、宣傳文化等各領域急需緊缺的專業人才,同時還緊貼“一基地三區”定位,加大了各類高技能人才的引育力度;在引育方式上,既注重加大投入的“硬條件”保障,又注重提供引進、培養、評價、激勵、創新等全鏈條服務的“軟環境”支撐,在“軟”、“硬”兩個方面同時發力。

關注一

人才引育實現人才類別全覆蓋

在以往的人才政策系列中,高層次創新人才政策存在系統性不強、引進和培育不均衡、外來和本地不兼顧等問題,限制了全市的人才引育工作。“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加以創新:在人才引育類別上,面向頂尖、領軍、高端、青年等四類人才,實現了人才類別的全覆蓋。在確保引育並舉上,不僅注重有頭銜人才的引進,也強化了人才的培養,在投入資金加大國內外院士的同時,實施傑出人才培養計劃,強化院士的培養工作。對人才引進和本土培養兼顧上,對全職引進或本地新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長期)、“萬人計劃”等重點人才專項的人才,均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

引育頂尖人才,支持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外院士等頂尖人才,簽訂3年及以上工作協議的,根據其在津工作時間,給予最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資助和最高200萬元獎勵資助。每培養1名兩院院士,給予用人單位500萬元經費支持,給予院士本人200萬元獎勵資助及其他相關待遇。

引育領軍人才,對全職引進或新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長期)、“萬人計劃”等重點人才專項,以及“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資助。實施傑出人才培養計劃,給予入選者每人一次性200萬元經費資助,以及配套工作經費和生活津貼。

培育高端人才,實施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對入選者給予100萬元經費資助。實施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給予入選者最高100萬元經費資助。實施“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連續2年給予第一層次人選每年5萬元經費資助,連續3年給予入選團隊每年最高30萬元經費資助。

引育青年人才,實施市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連續3年給予入選者每人每年15萬元經費資助。對與我市用人單位簽訂3年以上工作合同,引進或留津工作的博士畢業生(非在職),給予連續3年每年5萬元獎勵資助;引進或留津工作的出站博士後(非在職),給予一次性20萬元獎勵資助。對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招收的博士後(非在職),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資助。納入博士後國際化培養計劃的,給予每人最高10萬元經費資助。

關注二

創業啟動資金扶持成長期貸款大比例貼息按貢獻給予人才資金獎勵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是吸附各類人才的磁石,能否做大做強產業,關鍵是要有一支強大的產業人才大軍。一直以來,天津缺乏有影響力的產業領軍人物,無法引領出世界影響力的巨型企業,更無法引領出獨角獸企業。“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從支持領軍人才創業、扶持高端人才創業、培育新型企業家三方面,從人才創業啟動資金扶持、成長期貸款大比例貼息、按貢獻給予人才資金獎勵等三方面推動人才創業。

支持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創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來津創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並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補助和最高200萬元獎勵資助。

扶持高端人才創業。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具備產業化前景創新成果,來津創辦科技型企業的高端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支持。對高端人才創辦且穩定運行的科技型企業,連續3年按企業貸款額度50%給予每年最高100萬元貼息支持;貢獻突出的,經認定給予高端人才每年最高50萬元獎勵資助。

培育創新型企業家。實施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到2020年,培養100名傑出企業家,給予每人100萬元經費資助;支持培養1000名新型企業家、10000名優秀企業家。

關注三

建設世界水準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製造業發展水平高低和產業基礎雄厚與否都取決於高技能人才的規模和質量。在本市實施技能人才“百萬福利計劃”後時代,急需建立完善一整套量質並舉的高技能人才引育體系,在量上設新目標,在質上出新舉措,為本市“一基地三區”城市建設,為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技能人才供給保障。“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著眼於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培育、激勵、平臺建設等四方面。

在引進方面,要聚焦龍頭。新政規定,對與我市用人單位簽訂3年以上工作合同,引進的世界技能大賽獲獎者或專家教練組長、國家級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等高技能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資助;對引進的國家級技能大師、技能競賽獲獎者,省級技能大師、技術能手、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資助。

在培養方面,要形成體系。新政規定,每年從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中的關鍵技術技能崗位,選派100名高級技師赴境內外研修,給予每人最高10萬元經費資助。每年選拔1000名技能名師,按照每帶培1名學徒每年4000元的標準,給予連續3年獎勵資助。

在激勵方面,要製造聲勢。新政規定,要定期舉辦技能大賽,通過大賽激勵選手,通過大賽聚焦人才。對本市獲世界技能大賽和全國、市技能競賽獎項,以及獲全國、市技術能手的高技能人才,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資助。每年評選10名“海河工匠”,頒發榮譽證書,給予每人20萬元獎勵資助。

在平臺方面,要高定位。新政特別強調了要建設世界水準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200萬元經費資助;對世界技能大賽集訓主基地和輔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200萬元經費資助。

關注四

“青年學者”培養工程最高給予100萬元經費資助

為迎合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對行業人才的急需,本市應加大醫學、教育、文化領域的行業人才以及註冊會計師、金融分析師、執業律師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引育。“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分別從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兩方面明確了支持政策。

在引進上,對獲得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及擁有國內外精算師、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註冊建築師、註冊勘察設計工程師、註冊資產評估師、律師等執業資格的資格型人才,可直接落戶;對註冊會計師、金融分析師、執業律師等給予一次性3萬元獎勵資助,對精算師等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資助。對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創意、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領軍企業的急需型人才,由企業家自主確定落戶條件。

在培養上,分別實施“醫學”、“教育”、“宣傳”等行業領域人才培育計劃。在衛生領域,以2年為培養週期,給予“海河醫學學者”每人120萬元、“津門醫學英才”每人60萬元、“青年醫學新銳”每人30萬元的經費資助,所在單位按不低於1:1的標準予以匹配。在教育領域,實施“傑出津門學者”、“特聘教授”、“青年學者”培養工程,最高給予100萬元經費資助,形成教育人才的培養體系。在宣傳領域,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入選者,在培養期內給予每人每年4萬元經費資助。

關注五

搭建支持資源共享的創新創業平臺

為了營造本市創新創業良好環境,推進創新創業建設健康快速發展,激發人才創業、創新的活力,本市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中,將重點支持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孵化平臺建設、支持技能培訓平臺建設、支持服務平臺建設,搭建並大力支持資源共享的創新創業平臺,各雙創平臺之間戶型交流、協同發展,共創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實施“千企萬人”支持計劃,企業研發平臺由市級升為國家級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經費資助。對民營企業設立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或博士後工作站,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30萬元經費資助。

支持孵化平臺建設,對獲認定的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和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經費資助,並按引進企業數量和規模給予每年最高60萬元經費資助。

支持技能培訓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200萬元經費資助;對世界技能大賽集訓主基地和輔基地,分別給予一次性500萬元、200萬元經費資助;對國家級、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30萬元經費資助。

支持服務平臺建設,對國家級和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經費資助。實施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培育計劃,每年遴選10個國際學術交流項目,給予項目主辦單位最高50萬元經費資助。

關注六

“三支持、一創新”讓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沒有後顧之憂

一個城市的發展,人才是制勝之棋。而人才活力能否被激發是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發展,進而推動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關鍵所在。“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在國家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引領下,通過政策創新,推動人才價值得到合理評估,人才創新成果快速轉換,讓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沒有後顧之憂。活力激發了,才能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在“海河英才”行動計劃中,明確了三個支持、一個創新,通過支持人才離崗創業、支持成果應用轉化、支持參加國際交流,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在支持人才離崗創業方面,明確了離崗創業5年內,原單位應當為其保留人事關係,工齡連續計算,檔案工資正常晉升,依法可繼續在原單位參加社會保險。

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明確高校和科研院所給予完成、轉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不低於50%的獎勵,還可在此基礎上可自主提高對科技人員的獎勵比例。

為了鼓勵人才與國際接軌,從經費支持和適當放開因公出國(境)限制兩方面,推動高端人才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受邀參加有影響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發表創新成果的高端人才,經認定,給予每年最高3萬元經費資助;擔任企事業單位領導職務的專家學者,出國(境)參加學術交流與合作活動的,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安排出國(境)計劃。

為使人才評價專業化,政策中鼓勵專業機構參與人才在職稱、晉升等方面的評價。同時,是不是人才,由用人單位說了算的理念在新政中也得以體現,如,鼓勵行業領軍企業自主評聘高層次人才。

在職稱評審上,不但為技能人才參評打開了天窗,同時為非公經濟組織人才申報開闢了綠色通道。新政中這樣規定:支持企業生產一線業績突出的技能型人才,破格申報技師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指定專門機構免費為非公經濟組織人才參評職稱提供全流程服務。

關注七

來津人才可自主選擇落戶地點

為吸引、聚集大量人才到津發展,本市對人才落戶制度進行改革,全面實施創新舉措,在條件放寬、門檻降低的情況下,進一步簡化流程,讓各類人才齊聚津門,讓千里馬競相奔騰。

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對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學歷型人才落戶,本科一般不超過40週歲,碩士一般不超過45週歲,博士不受年齡限制,可直接落戶。對獲得副高級及以上職稱,以及擁有國內外精算師、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註冊建築師、註冊勘察設計工程師、註冊資產評估師、律師等執業資格的資格型人才,可直接落戶。高等職業院校畢業並工作滿1年或中等職業學校畢業並工作滿3年的、具有高級職業資格、不超過35週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不超過40週歲,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不超過50週歲的技能型人才,可直接落戶。對創辦符合我市產業政策且企業穩定運行超過1年,個人累計繳納所得稅10萬元以上的創業型人才,不受年齡限制,可直接落戶。對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創意、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點企業的急需型人才,由企業家自主確定落戶條件。

自主選擇落戶地點:來津人才可自主選擇在本人或配偶名下的產權房,或所在單位集體戶落戶。無產權房、無就業單位或所在單位無集體戶的人才,可在市、區人力社保部門指定的公共服務機構的人才集體戶落戶並存檔。

同時,為服務人才快速落戶,本市簡化落戶經辦程序,學歷型、資格型、技能型、創業型人才,可登錄“天津公安”民生服務平臺在線提出落戶申請,公安部門於3個工作日內反饋審核結果,引進人才持申報材料到擬落戶區行政許可中心引進人才聯審窗口辦理落戶手續。對急需型人才,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提出名單,董事長簽發落戶推薦函,經區人才辦核准後,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或人才本人持認定書,到擬落戶區行政許可中心辦理落戶手續。

關注八

允許各區、企事業單位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用自有用地建設人才公寓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人才能不能留得住,關靠是環境。為確保引進人才在津得到全方位、便利化、精準化服務,“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從引進人才服務事項經辦便利化、住房服務多選擇、家庭一攬子服務等方面著手,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在住房服務方面,允許各區、企事業單位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利用自有用地建設人才公寓。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本市購買首套自住用房不限購。外籍人才在繳存、提取住房公積金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在強化服務保障上,對引進頂尖和領軍人才的隨遷家屬,提供精準服務,其父母享受醫療保障轉診關係接續等優先醫療待遇;對隨遷配偶,分別由市、區組織部門或人才所在單位,按其本人身份,本著對口原則協調安排工作;暫未就業的,連續3年給予每月不低於本市社會平均工資標準的生活補貼;對隨遷子女入園入學,由教育部門按照人才需求和就近方便原則,予以協調安排;外籍子女就讀國際學校,連續3年給予每年最高15萬元的經費資助。

此外,鼓勵舉薦人才,對經市人才工作主管部門認定的海外人才工作站,每年給予15萬元經費資助。對聘請的招才引智服務專員,每人每年給予5萬元經費資助。鼓勵中介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薦人才,按照引進人才的層次,給予最高20萬元經費資助。

這些一攬子精準服務措施,徹底解決了引進人才,特別是海外人才往返於國內國外,忙於家庭和事業之間,確保了引進人才在津兼顧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

重磅!40歲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天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