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作家劉震雲?

東瀛村村委會榮譽會長


在電影圈,劉震雲和馮小剛應該是真正有才的,就像當年劉震雲是高考文科狀元一樣,他還是被評選出來的二十世紀二十位文學大師之一。當今中國電影的質量,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們的動作。

但他回覆崔永元的一句話讓我感覺到他在這事情上不太厚道。

他說《手機2》不叫《手機2》叫《朋友圈》,因此和崔永元無關。

當年找崔永元熟悉主持人題材有沒有?

實話實說約等於有一說一沒問題吧?

嚴守一約等於崔永元沒問題吧?

《手機》講一個主持人找小三沒問題吧?

崔永元沒有找過小三,他覺得他委屈,現在你們又要拍續集,他發慌,找你們又不理他,他只好找范冰冰說話。

中國一些問題,真應該用常識來思考。

當然,劉震雲的小說和電影,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我讀他的《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我叫劉躍進》……真正找到讀小說的感覺。



大悔憶智冰


曾經,作家劉震雲代表了一代文人的理想及情懷。

那時,剛出道時的劉震雲便以一個短篇小說《塔鋪》橫空出世。在那個小說裡,他講述了一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恢復高考後一對青年戀人的生存狀態。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生存是第一焦慮,夢想是第二焦慮,當生存與夢想發生碰撞時,有些夢想註定要被生存輾碎。那故事裡的男主人公成功地考上了大學,而與男主人公相愛的女主人公成績爆好,然而因為父親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拯救父親,她不得不做出讓步嫁給了一個“暴發戶”。當男主人公要去讀大學時,女主人公流著眼淚說:“記住,你是替我們倆去讀大學的。”

凡是對那個時代有記憶的人,對那種夢想被生存撕裂後的痛苦無不歷歷在目。當小說發表以後,劉震雲對人物那悲憫的關懷無不讓人動容。於是我們記住了,那時候的劉震雲是一個純粹而又清澈的文學青年,他保留了文學最本真的責任與寓意。

後來,劉震雲的中篇小說《一地雞毛》出來了。

他的視角仍然那麼純粹,依然關注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故事講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小林職場成長的故事。他年輕氣盛,理想滿滿,情懷無處不在,然而當小林到單位上班後,卻發現生活現實的殘酷。他想保持精神生活,卻不得不與人合居;他想從容地生活,卻不得不早早就擠公交車,他想認真地工作,卻發現不送禮根本升不了官。生存與夢想再次發生碰撞了,而在這個碰撞過程中,生存再次勝利了。小林從一個羞於送禮的人到勤奮送禮,從一個視金錢如糞土的人到坦然為金錢賣鴨,從一個以“精英”自居的大學生淪落成一個世俗之人,什麼理想主義猶如架在沙灘上的大廈,轟然垮塌了,生活只剩一地雞毛。

當時,劉震雲的《一地雞毛》一出,每個人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劉震雲對主人公小林的反諷,也是對生活的一種關懷。他似乎以一種理想主義者的身份告訴我們,知識分子必須警惕生活對我們精神世界的撕裂。

後來,《一地雞毛》被評為“二十世紀百部文學經典”之一。然劉震雲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的文學視野及關懷不是狹窄的。再後來,他的長篇小說《溫故一九四二》以及再後來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一句頂一萬句》,已經將目光從知識分子身上移到了農民身上,在他這兩部長篇小說裡,他的目光更加深沉而富有魅力,揭示的中國人物及中國命運無不讓人觸目驚心。

到此,劉震雲從短篇小說到長篇小說,從當時的青澀到後來的深沉,他成功的超越並完成了自我的文學理想世界觀及審美觀。

也難怪,崔永元在談話裡曾經談到,他對劉震雲充滿了期望。

之前,小崔之所以如此尊重劉震雲,那不是因為劉震雲是著名作家,而是劉震雲及他自己的作品,亦代表了小崔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及情懷。

一代有一代人之情懷,小崔當然也不例外。

然而,一部《手機》卻撕裂小崔,粉碎了他的世界觀。當記者問小崔對劉震雲怎麼評價時,小崔憤憤不平地說,只有劉震雲不能原諒。

很多不明故里的人認為是劉震雲借《手機》羞辱了小崔,小崔才放出此話的。但是小崔卻又這樣解釋,他早看透馮小剛,他本來就是那個樣子,然而劉震雲不一樣,他不應該那樣。

小崔的意思很明白,馮小剛長年滾打娛樂圈,純粹是為了錢而活著,而你劉震雲不一樣,你怎麼可以丟棄了你的靈魂及理想,墮落成了一個委身於娛樂圈的御用文人?

原來,小崔可惜的是劉震雲的理想和情懷不在了,猶如《一地雞飛》裡的小林一樣被世俗生活粉碎了。

是啊,一個曾經如此認真審視生活的作家劉震雲,怎麼最後自己也成了小說主人公的命運呢?

但是在我看來,或許小崔說劉震雲墮落了是事實的部分,而不是全部。

劉震雲之所以跟娛樂圈走得如此之近,是因為他小說的特殊性。

劉震雲的小說似乎天生具有影視化功能,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說《塔鋪》一出,就被改拍電影,後來《一地雞毛》一出,也被馮小剛改拍電影,再後來更是不可開交,《溫故一九四二》,《一句頂一萬句》通通以影視化的方式出現在公眾視野。或許劉震雲心裡會說,說我墮落的人是你們不懂我。因為文學和影視的結合從來不是壞事,文學很小眾,但影視很大眾,我用很大眾的手段去傳播很小眾的文學理想情杯,難道錯了麼?

就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劉震雲沒有錯。

很多人只看見劉震雲與娛樂圈新貴交往的光環,卻沒看到他這隻文學的身影處於娛樂圈的無奈與落寞。他一直都在用作品苦苦支撐著他的理想情懷。當然,《手機》除外。


月望看歷史


劉震雲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寫了很多電影劇本,奪得了不少的獎項,還出版了劉震雲精選小說集。在中國文學界,也算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

想起了張國立在送馮小剛劉震雲出門時,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做人要厚道,如果用在劉震雲身上是最妥的了。

寫了《手機1》,劉震雲馮小剛范冰冰成功了,賺了十來億。但傷了一個最善良的人的心,那就是崔永元。

十五年後,劉震雲嚐到了甜頭,又想大撈一把,劇本寫好了,怕與崔永元鬧不快,於是改《娛樂圈》,可我們的馮大導一錘定音,又叫《手機2》。

於是在一片熱鬧之中,《手機2》開拍了,於是范冰冰也說"伍月很開心"!

劉震雲不僅是在崔永元的傷口上撤鹽,還用一把鋒利的小刀在崔永元的傷口上,來一個刀刀見血,。於是才惹怒了崔永元,於是才有了崔永元單槍匹馬勇闖黑潭了。

我是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我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做人有個度,做事也有一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有矛盾極反的規律。我覺得每個人對這些都是很懂的,但做起來,就不相信有"天″之說了,也忘記了"人在做,天在看"這條基本規律。

既然做了,天″老爺"就要公平裁奪了,對別人要求"厚道",可自己就一點都不厚道,劉震雲馮小剛范冰冰這條黑船不翻才怪呢!


卓平


劉震雲原本是一個淳樸的知識分子,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與馮小剛捆綁在一起,不停地炒作賺錢,已經沒有底線了。


“山溝溝裡飛出的金鳳凰”這句話用在劉震雲身上一點都沒錯,劉震雲1958年出生於河南新鄉延津縣的一個農村家庭,1973年當兵,復員後回家鄉中學當老師,同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並且是河南省當年的文科高考狀元。

1982年畢業以後先在報社工作,後來又自己創作文學作品在報刊上發表,但是那時候的作家都很窮的。




1993年,劉震雲通過王朔結識了馮小剛,兩人一見如故,便把劉震雲的小說《一地雞毛》改編成了電影《一地雞毛》。

《一地雞毛》上映以後,公司給劉震雲分了8萬塊錢,他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錢,眼睛都綠了,數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那天,劉震雲帶著全家人吃了一次肯德基,從此以後拮据的生活開始有了改變。



後來隨著馮小剛知名度的提高,劉震雲看到馮小剛是一個搖錢樹,於是心甘情願當他的編劇,兩個人合作了很多電影,《手機1》、《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手機2》,這些劇本都是按照馮小剛的意願去寫的,拍成電影后口碑和票房都不錯,也讓劉震雲獲取了名利和金錢,現在已經是富豪作家,連續好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收入排行榜了。

現在的劉震雲已經完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了,和馮小剛一樣,只要給錢什麼都幹,毫無底線,不過這樣子也不太好吧。


R娛記


劉震雲就是寫《一地雞毛》《甲方乙方》《手機》《一句頂一萬句》的河南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能在文壇、影壇颳起一陣旋風。比如,近日頗有爭議的《手機2》。

劉震雲的人生是從參軍開始的,之後參加高考,畢業分配,進入社會工作。再後來,與馮小剛合作,開始了他的影視生涯。

《手機》《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不僅是作者也是編劇。有人說,作家寫劇本會把作家這雙手寫壞的,劉震雲卻說,他寫劇本把手寫好了。在電影《甲方乙方》中,劉震雲還出演了一個失意青年;在電影《我叫劉躍進》中,劉震雲演的是打了一個哈欠就退回去的無名者。王朔說:“劉震雲是當代小說家裡,對我真正能夠構成威脅的一位。”

這幾年,劉震雲並沒有因為馮小剛創作電影劇本,而減少文學創作。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劉震雲正在探尋這個時代的幽默底線。馮小剛說:“對劉震雲老師,我的評價是他是一個大陰謀家,我一直對他所有的話都表示特別大的懷疑。”

崔永元炮轟《手機》劇組,對劉震雲表示了不滿,他寫了一封《劉震雲的家訓》給劉震雲的女兒。客觀地說,劉震雲在文學創作中深入觀察和剖析這個時代的種種問題還是一如往常。

這幾年,劉震雲與馮小剛在影視方面的合作的似乎非常好。但在電影《手機》與《手機2》方面,他們嚴重傷害了崔永元,劉震雲曾多次向崔永元道歉。劉震雲一邊道歉,一邊依舊生產《手機2》傷害著崔永元,也可以這樣說,劉震雲作為一個大作家、教授,沒有堅守住自己的底線。


書房記


崔永元怒懟劉震雲,這件事使我內心產生很多矛盾。崔永元是我心目中當年最好的主持人,劉震雲是一位優秀作家,他的作品我看過一些,尤其認為《一句頂一萬句》不可多得。令人感到有些痛心的是,劉震雲也曾經是小崔心目中的好作家,他的自傳《不過如此》只找來兩個人寫序,一是阿城,二是劉震雲。

事情為什麼會這樣?你可以說崔永元有些偏激,有些話說得太狠了,但劉震雲自身發生不太好的變化也是事實。作為一個作家,他太流行了,和娛樂圈走得過於地近了。

曾經的劉震雲非常優秀,當過兵的他寫過《塔鋪》《新兵連》等軍隊題材小說,寫得既真實又有趣,兩篇小說我都是在新華書店站著讀完的。他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畢業後分配到《農民日報》,從此開始寫作大量單位和官場小說,包括《單位》《官場》《一地雞毛》,其中以《一地雞毛》最為著名,職員小林簡直是很多官場小人物的代表。《一地雞毛》後來拍成電視劇,陳道明、徐帆出演。劉震雲的視角常常是平民化的,他是河南人,還專門寫過《故鄉一九四二》,後來被拍成電影《一九四二》。

劉震雲獲獎無數,這本無可厚非,但令人遺憾的是他與娛樂圈走得過近,主要是通過馮小剛。儘管在馮小剛的《甲方乙方》中劉震雲就曾出演,但他與馮小剛深度合作是從《手機》開始,後來又合作《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接下來就是最具爭議的《手機2》了。

而一個優秀的作家,是應該與喧鬧的娛樂圈保持一定距離的,不是要完全屏蔽,而是不應該受其過多的影響,而如今的劉震雲幾乎是為了影視而創作了。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是令人遺憾的,也是危險的。前兩天還看到一句話,和范冰冰、馮小剛等人那張合影,劉震雲側臥在沙發上,真是不好看。

近年來劉震雲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作品是《一句頂一萬句》,它不像是為拍成影視劇而寫,是劉震雲的內心表達。

劉震雲曾對崔永元坦誠自己寫《手機》是掙快錢,如今他的快錢掙了不少,是時候潛心自己的文學創作了,哪怕是再寫出去年《吃瓜時代的兒女們》那樣不好不壞的作品。


鄭捕頭


1

馮小剛與崔永元的你來我往是吵架,經不起推敲。可是劉震雲對崔永元的回覆就更加沉穩老道。

他一開頭就解釋了被崔永元故意曲解的家訓:

“不要臉、不著急”。



2

倒讓我想起他很多年前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講的往事來了。

其實這六字真言是劉震雲在北大讀書時,著名作家學者吳組緗先生傳給他的。

3

吳組緗當年常說這六個字:

“不著急”,許多人著急了一輩子,也就活一輩子。

不著急其實是調整好人和時間之間的關係,不管什麼事情,慢慢來。

不管是做人做事,想好做好。

4

另外那個被崔永元拿來攻擊劉震雲女兒的“不要臉”,是這麼來的: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吳先生受到批判,去廁所掃地,他卻說“我人生裡幹得最漂亮的事兒,是北大的廁所我打掃得特別乾淨。我是一個打掃廁所的人,我就不再把自己當教授啦。”

"這是不要臉的前提啊。"

但是他的朋友老舍先生是人民藝術家,他突然受到批判,“士可殺,不可辱”,跳湖了。

5

劉震雲回憶這“不著急、不要臉”的六字真言時說,這話是吳先生自己一輩子體會出來的。

他當時年輕聽不明白,但隨著年齡增長,五十來歲了,就慢慢地體會出來了。

7

這六個字被崔永元輕佻地拈出來刻薄人時,看上去挺不堪的。

可是這背後卻是一個偉大學者沾滿血汙和淚水的一生。




8

回過頭看劉震雲發那篇回覆文章的標題:

“腥風血雨之後,真相和時間,是最有力量的。 ”

其實也正是“不要臉、不著急”。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劉震雲是當代著名作家,人大教授。這些年創作的許多文學作品,獲得很大的反響。



最近因《手機2》開拍引起的種種因素,導致崔永元對馮小剛、劉震雲的怒懟以來,娛樂圈確實產生一番轟動。自然,劉震雲的受關注度也提高到了一個檔次。

對於這位曾經人們心中的大作家,你是怎麼評價的呢?

一,單純的作為一名作家,他是優秀的

1978年參加高考,以河南省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進入北大中文系學習,畢業後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



從《一地雞毛》,到《手機》,再到《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等作品,確實展現了他的文學功底。他能將社會、民生、權利等問題通過喜劇、嘲諷的方式來寫實,也算是他的擅長之處。

他創作的諸多作品確實得到大眾的認可,特別是《一句頂一萬句》這部作品更是獲獎無數。2011年,劉震雲更榮登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這些名義或許是對他創作最好的肯定。所以,單純的一名作家,劉震雲確實是優秀的。

二,功成名就後的他,卻暴露他的利益本質

原本作為國家一級作家,更應專心致志於作品創作上,不應成為謀求利益的替代品。然而,近些年來,劉震雲寫的很多作品更是收高昂版稅,為自己獲取更大的利益。



最近崔永元的爆料得知,劉震雲更為了利益而再次傷害他人,當年的電影《手機》,影射現實中的崔永元大家都有目共睹。作為編劇的劉震雲當時還道過歉,也說出為了賺快錢而顧不了那麼多了。然而十多年過去,劉震雲寫了《手機2》,我想此時的他同樣為了賺錢,雖說影片內容也許早已不復當年,但當時崔還聯繫過劉,說影片名是《朋友圈》,結果海報一出又成《手機2》,給人的感覺就是糊弄。



從這些事件可以看出,劉震雲如今早已不是單純的作家,他為了利益變得很圓滑、很虛偽。這次爆料後,劉震雲同馮小剛一樣成了啞巴,看來跟馮小剛學的確實很精。

綜上,對於劉震雲,如果單純的從他成就上來講,作為一名作家的他是成功的、優秀的;拋開那些成就,劉震雲近年來卻表現的很圓滑、很老道,或許這也是他人性中的另一面吧。

你覺的呢?

喜歡的點個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轉發,點擊關注,更多資訊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劉震雲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國內著名作家,他的名聲遠及法國,被法國文化部授予了“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這樣的榮譽是許多作家可遇而不可求的,他的諷刺筆鋒更是開創了“現實魔幻主義”,他在法國人眼中竟是中國最偉大的幽默大師。不論這些榮譽與評價是否真的契合,他的作品在文學界真的很有名,比如《一地雞毛》《官人》《手機》《溫故一九四二》《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

最近劉震雲這個名字會一次次刷新,是因為《手機2》。在罵戰之初,崔永元就將火力對準了劉震雲,因為在他看來劉震雲在成為渣子的路上還能拉回一把,畢竟他是知識分子。從劉震雲早年創作的作品來看,他的創作態度是端正且真誠的。從青年時代創作《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等中短篇,到中年開始創作《溫故一九四二》《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吃瓜時代的兒女們》等長篇小說,劉震雲在寫作這條路上,專注地把會做愛做的事做到極致。

但從第一部被改編成電視劇的小說《一地雞毛》開始,劉震雲就和馮小剛開始了親密無間的合作。影視圈來錢之快,讓劉震雲已漸漸脫離了一位文人的初衷。尊重文字尊重文學尊重人性,有態度自然會讓人覺得畏懼。知識分子就該有“懷絕望之心,行希望之事”,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知識分子應該在人性的完善上有自發主動進取的行為,而不是為了謀財而總走捷徑。


大牌情報局


在這個分析影射的時代,我們只談藝術不談內容如何?

《手機》的主題仍不過時,蘇聰譜曲的以合成器的絃樂《牛三斤》及其變奏今天聽起來仍然有力,不同凡響。

還記得那個畫面嗎?男人們的通話記錄被女友們在移動公司打印出來,長長的白紙宛如招魂幡被高高舉起,在風中飛舞。

中年男人費墨倒在沙發裡頹喪地說(張國立從妻子鄧婕那裡學來的純正四川話):“還是農業社會好啊,進京趕考那麼多年,回來說什麼都有人信。現在……太近嘍,近的人喘不過氣來。”

這部電影就是男主角們回不去的農業社會的招魂幡。

《一九四二》不是輕易可以想象出來的那類哭天搶地的歷史片,它一直在用鏡頭思考。

“災民死一個,地還是中國的。軍人死了,地就不是中國的了。”蔣鼎文將軍這句話有沒有問題?災民中的富人喂貓可不可以?用自己的口糧喂貓可不可以?災民持槍合適嗎?拿槍放誰?防中國人?“有種拿著它打日本人啊。”

“日本人進攻河南的手段這麼毒辣:給災民發糧食,是我沒有想到的。有些災民吃了日本人的糧食,在幫日本人打仗,是真的嗎?”蔣介石的話有沒有問題?

“一場災過去,你就知道主的偉大了。”但不久之後,信誓旦旦傳播教義的安西滿在災情前崩潰了。

劉震雲馮小剛在銀幕上擴大了我們言說與思考的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