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宜昌比荊州強在什麼地方?

3B趙子云龍—宜昌水軍


感謝網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盛情邀請本人前來回答本話題!宜昌比荊州強在什麼地方?容我實話實說,不摻雜任何謬論,謹以文獻資料用以概括。宜昌比荊州強的是經濟,經濟實力領先於荊州並不代表就比全面超越荊州。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是宜昌無法達到的:

①歷史底蘊。荊州市雖然只是古荊州名號的繼承者,但所富含的底蘊在湖北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

②地位。剝開經濟因素的影響,宜昌同荊州一樣是地級市,不存在誰高誰低一說。

③地方文化。從九州時期至南宋時期,荊州先後扮演著中華重鎮、州治、國都等重要角色。期間多次成為王府駐地,境內宰相文化聞名遐邇,堪稱長江流域(湖北段)之最。
綜上所述,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特色。以宜昌、荊州為例,前者經濟確實不錯,值得表揚。

但是後者則是以更為出眾的地域文化享譽中華,荊州的優勢是除了經濟以外的各領域!


看鑑襄陽


宜昌和荊州市湖北省重要的兩個城市。論知名度,荊州略勝於宜昌,荊州可以算是千年古城;宜昌的聞名主要歸功於三峽工程。但是在如今,宜昌GDP已經遠超荊州,在經濟上碾壓荊州。原因主要以下:

首先,其實改革開放初期,荊州經濟實力其實是略勝於宜昌,並且荊州的經濟地位不弱於宜昌,荊州位於長江中游,而且荊州正好位於長江最曲折的水段,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承擔著洩洪責任,所以荊州一直都是以輕工業為主,加上荊州處於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乃至全國重要的糧倉。沒有重工業和以農業為主在GDP增長上不佔優勢。

其次,宜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和荊州經濟相差不大,隨著葛洲壩以及三峽工程的開發,作為受益最大的宜昌得到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加上宜昌處於長江中上游流域,基本上不收水患影響,接著三峽工程的開發建成,慢慢發展起來了電力產業,工程建築,化工產業,航運業,食品產業。經濟得以迅猛發展,GDP也遠超荊州。

最後,隨著宜昌和襄陽被確定為省副中心城市,荊州要在短時間在經濟上趕超宜昌基本上不太可能,但是隨著湖北省對荊州的定位,就是湖北省的腰,大力壯腰工程,使荊州重溫昔日的輝煌,成為湖北省第四城。


侃侃而談的正品小地主


宜昌比荊州強在何處?我用幾組數據對比。

政治地位

乍一看宜昌和荊州好像沒有區別啊?都是湖北的地級市,其實不然。宜昌政治地位比荊州高太多了,分別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鄂西北中心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國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國家文明……等稱號。而荊州只有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這類稱號。



經濟

宜昌地區生產總值3709.36億元(2016年)位居全省第二位。宜昌有國家重要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荊州總量居全省第四位。地區生產總1726.8億元(2016年)荊州科教資源豐富,是湖北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擁有科研院所300多家,高等院校8所,院士專家工作站50個。

城區面積

宜昌全市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市區戶籍人口120萬人,全市現轄五區、三市、五縣,常住人口415萬人。

荊州全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690萬(2017年),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8個縣市區和荊州開發區、華中農高區、紀南文旅區3個功能區。其中市中心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萬(2011年)。


最後

數據都在這自己可以對比一下。


無敵劉小強


雖然樓主的問題,有挑起地方仇視之嫌。正如同,中部崛起社區裡每天爭論不休的口水戰。但我認為,城市之間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正視差距,不自卑不氣餒。埋頭苦幹,擼起袖子加油幹,才是王道。

我生活在荊州,宜昌差不多一年都要去個五六次。客觀公正的說說宜昌比荊州強的幾個方面:

城市面貌領先荊州

在十幾年前,荊州跟宜昌的城市差距並不大。荊州和宜昌都是狹長型的帶狀城市,那個時候宜昌的市區基本就是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基本就一小段沒什麼看點。荊州市基本就是北京路、江津路。荊州的市區人口比宜昌還多。現如今,宜昌市區的長江大橋已經二座,在修的有一座,而且還都免費。荊州只有一座,至今仍然收費。快速路建設宜昌也領先荊州一頭,峽州大道、西陵二路快速路均已通車,荊州的復興大道仍在建設中,高速路也為成網成環。宜昌的主幹道也取得的突破性發展,沿江大道全線貫通,發展大道連接夷陵,以前鬆散型的城市慢慢聚合,建成區面積遙遙領先於荊州。

戰略地位領先荊州

宜昌拉開和荊州的差距,主要湖北放棄之前提出的一特五大的發展構想,並提出了一主兩副的新戰略。宜昌並列為湖北副中心,書記配了省委常委。荊州的政治地位全面落後宜昌,戰略資源開始向宜昌傾斜。宜昌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迅速拉開了和荊州的差距。李鴻忠主政湖北,提出了壯腰工程。荊州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國家和省裡連續幾年對宜昌的強投入,二城的gdp差距越拉越大。現在宜昌的gdp已經是荊州的一倍以上,自貿區等政策優先傾斜。

旅遊資源領先荊州

三峽獨特的地貌早就宜昌眾多的5a景點,如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清江畫廊等,4a景區眾多,且山水景觀受眾群體眾多。荊州目前也在大力發展旅遊,但荊州在建多為體驗類項目,這些受眾主要為年輕人,對象不如宜昌廣泛。而且山水景觀投入少,效益高,持續性長。

鐵路、航空地位高於荊州

現代化交通,鐵路、航空重要的交通工具,宜昌的三峽機場已經躋身國際化機場,而荊州機場還在建設中,前期也只開通十二個城市。鐵路地位,宜昌為樞紐站,始發車眾多,而荊州站只為漢口火車站管轄的二等站。

荊州目前只能正視差距,加倍努力。爭取慢慢縮小和宜昌的差距。

當然,荊州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弱於宜昌。荊州是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點是宜昌不具備的。同時,荊州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位居湖北第二,也領先宜昌。


談楚論荊州


宜昌與荊州都是湖北省,屬於一家,一家不說二家話。人手指也有長短,兄弟也有強與弱的處別。這是很正常的!宜昌荊州之間比比也是好事,從中找出差距,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最近,網上呼聲;武漢直轄很高。所以,省會城市遷移,也引起眾多網名的爭議;一直襬在桌面上的,第一宜昌、襄陽、荊州。而今頭條的問答是一一宜昌比荊州強在什麼地方的話題,並不與武漢直轄後,省會城市遷移的問題!那就談談宜昌比荊州強在什麼地方?

宜昌,依長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僅次於武漢,位居湖北第二!

宜昌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還是座‘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宜昌城市的建設很美,是座旅遊之城,也是宜居之城,更是未來的‘希望之城’!

宜昌旅遊景點有;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清江畫廊等著名的景點!

荊州,湖北省地級市,依江而建的歷史有2700多年,是座古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都’,是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名城之。

同時,最早的直轄市漢口,而漢口位於湖北的中心其實一直在荊州。從戰國時期到元朝之前,荊州都是長江中段的中心城市。因為,漢口處於江漢平原,跟兩湖地區中心,是產糧大區。而北京是一個需要從南方運糧的地方,所以,漢口成為湖廣向北京運糧的中心了。而荊州因為位置偏上了點,不在產糧中心位置,從此,荊州開始落後漢口了。這樣明清兩朝發展下來,荊州讓位漢口,因此,荊州這個歷史名城,現在沒啥‘存在感’了,荊州失去了長江中心位置,是很遺憾的!

現在的荊州市的建設;綜合實力就不如宜昌,這是事實擺著的!

過去,荊州己失去了一次‘良機’,如今,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都’的2700多年古城,城市綜合實力比不上兄弟之城;宜昌市!

武漢升格直轄全國呼聲最高!一旦武漢直轄,省會遷移,荊州長江中段的中心城市位置比宜昌市強,雖宜昌位置偏上了點,但宜昌市,步步領先第一,那麼,省會遷移後,荊州千年古城將會失去‘省會城市’,只有再次讓位,讓徖合實力僅次於武漢,位居湖北第二的‘水電之都’宜昌!


漢叔86101525


因為曾經在省級媒體當記者,對宜昌和荊州都很熟悉。可以肯定地說,這兩個城市各有千秋,並非宜昌強於荊州。

從歷史角度看,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千年古邑,佔據整個江漢平原,為華夏文明作出許多重大貢獻。從現實角度看,荊州也是湖北輕化工業基地和農業生產基地,一直承擔著“湖廣熟,天下足”的糧食生產重任。可以說如果沒有荊州,整個湖北會餓飯。

相比荊州,宜昌只是個“後生”。由於長江三峽險阻,宜昌到晚清才成為長江運輸的中轉站。1938年,國民政府組織武漢大撤退時才顯現宜昌古碼頭的容納度,從而引起高度重視和投資建設。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國家將水力發電重點放在宜昌,先後修建了葛州壩和三峽電站。電力工業的進入使宜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帶動二三產業高速發展。形成新的“後生可畏”景象。特別是前兩年有一位省委常委兼任宜昌市委書記。於是有人產生“宜昌強於荊州”的幻覺。


嚴家慶


宜昌,GDP,估計是荊州的2倍了。

宜昌,最強大的,就是位於荊州的上游,沒有水患的威脅。

而,荊州,因為水患的威脅,始終無法大踏步的發展。

而,宜昌,因為三峽工程的促進,發展步伐太快了!

宜昌有山有水,擁有真正世界級的旅遊資源,確實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而荊州呢?荊州只有一個破城牆,唉!

水患啊!


光線攝影學院


宜昌比荊州強有許多方面,城市規化管理,幹部素質,工業的發展,整個經濟指標是荊州的一倍多。而老百姓更多的還是注重的是油鹽柴米。宜昌的經濟高過荊州那麼多,但同為三線城市,宜昌百姓收入卻不比荊州高不了那裡去,房價,物價卻比荊州高好多。一碗麵,荊州賣六元,宜昌得十元。小菜,水產品同樣高過荊州許多。綜合來看,誰強誰弱得看百姓得到了什麼。


難得糊胡



宜昌自從葛州壩建設以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均收入達到湖北之最,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三峽大壩的建立,更是如虎添翼。



荊州,一個古老的城市。把大荊州中的仙桃、潛江、天門、京山、鍾祥分離出去了,洪湖也劃出去了暫由荊州代管,人均純收入不高,消費水平還是不低。你們懂的!


楊曉鋒


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沙市超過宜昌,是省直轄市。當年活力28全國人民首選產品,我在東北用過,內蒙古用過,北京也用過。搞什麼德國技術一比四,搞沒了。好多荊江牌產品現在都沒了。宜昌人說話柔軟、動聽。荊州電視臺主持人說話的腔調,很多人都聽不懂。沙市跟荊州合併以後開始走下坡路。這是我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