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兩江總督劉坤一?

大姐頭-嗨娘


晚清風雲人物層出不窮,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首的晚清名臣更是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同樣出身湖南,同樣以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起家的劉坤一,就顯得沒那麼耀眼。但是,劉坤一的政治地位毫不遜色於以上四人,劉坤一曾先後擔任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南洋通商大臣,是晚清不可忽略的重要政治人物。



劉坤一,字峴莊,1830年生於湖南新寧,1902年,卒於兩江總督任上。劉坤一與左宗棠的經歷十分類似,他們都是湖南人,都沒能考上進士,都是以儒生的身份辦團練,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以戰功起家。

但是不同意才華橫溢卻又桀驁不馴的左宗棠。劉坤一按部就班,以戰功為倚仗,從教諭、知縣、知州、廣州按察使、廣西布政使、江西巡撫,乃至成為兩江總督、兩廣總督,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升至封疆大吏。


也不同與始終堅持洋務運動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政治生涯早期的劉坤一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他有著強烈的民族氣節,在任職期間勵精圖治,“忠君、愛民”,但卻對“師夷技長以制夷”的洋務運動不以為然,也明確反對興修鐵路,架設電線等行為。然而,反對這些的劉坤一併非出於私心,而是認為這些虛無縹緲,“徒令洋人所笑”。

1874年開始,劉坤一先後擔任了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兩廣總督等職。作為一方封疆大吏,劉坤一開始大量接觸洋務,隨著對洋務的瞭解加深,劉坤一開始改變反對洋務運動的觀點,變得有限支持。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然而一貫被封建士大夫們看不上的日本卻擊敗了龐大的大清帝國,包括劉坤一在內的愛國人士受到強烈的震撼並驚醒,他們紛紛改弦易轍,支持變法圖存。



劉坤一先後向清廷上了多個條陳,極力宣揚變法和洋務,1901年7月,劉坤與張之洞聯名上奏了《江楚變法三折》,成為晚清新政的倡導者和設計者之一。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劉坤一與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兩廣總督的李鴻章等人宣稱“東南互保”,拒不奉詔,可見此時,劉坤一已經由傳統“忠君”思想轉變為忠誠於國家和民族了。1902年,劉坤一去世。


鳶飛九天2018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可以說是對劉坤一比較中肯的評價。提到清末兩江總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很少有人提到湖南新寧人劉坤一。

在兩江總督群裡,劉坤一可不是打醬油的,堪稱是主角之一。劉坤一當過三任兩江總督,第一次是從1875年年初到9月,時間較短,還是代理身份。第二次是從1879年年底到1881年8月,將近兩年。1890年11月,劉坤一再任兩江,一直任12年,直到1902年10月,劉坤一在任上去世。

這12年,清朝發生太多大事,比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戊戌之變、義和團、八國聯軍、東南互保。當然,期間有幾年,劉坤一併不在任上,而是張之洞以湖廣總督的身份代理,江蘇巡撫鹿傳霖也代理過。那麼,劉坤一干什麼去了?甲午海戰,劉坤一任欽差大臣!

只不過,劉坤一為人低調,不如曾、李、張等人的名氣大而已。在清末官場,峴帥(劉坤一字峴莊)的江湖地位,比之著名的香帥(張之洞號香濤),只高不低。

劉坤一是湘軍名將,因剿滅太平天國有功,從廣西布政使開始做到江西巡撫,再任兩江總督,還當過兩廣總督,是清末官場一線大腕。時人云:在當時在聲望上能與李鴻章相抗衡者,只有劉坤一。

(圖中右一為劉坤一)

劉坤一地位崇高,又控制著事關朝廷錢糧的兩江地區。戊戌變法時,不管是慈禧派,還是光緒派,都想拉攏劉坤一。慈禧保守迂腐,劉坤一有點瞧不上老太婆。而作為傳統士大夫出身的劉坤一,更加同情傀儡的光緒帝。

這裡面還有一個私交的問題。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早在光緒初年,就和劉坤一情同莫逆。而劉坤一當上甲午戰爭總指揮,也是翁同龢極力推薦的,雖然劉坤一併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

等光緒得到慈禧放寬權限,著手變法時,沒有實權的帝派就想到了握有實權的兩江總督劉坤一。劉坤一的態度是:應該在慈禧許可的範圍內起舞,而不是舞癮上來,跳到懸崖邊去了。帝派想挑動劉坤一惡鬥慈禧,劉坤一自然不會幹替別人火中取栗的蠢事。1894年二月,劉坤一拜見慈禧,被慈禧猛誇,說劉坤一是天下督撫第一。

但是,劉坤一也有自己對慈禧的底線:皇帝再是傀儡,也不能無故廢黜。變法失敗後,光緒成了囚徒。慈禧恨光緒,據說準備毒死光緒,再換傀儡。官場中人都不傻,誰願意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傀儡皇帝得罪慈禧?只有劉坤一不避嫌疑,上摺子警告慈禧:不要找事,坐實不利於你的謠言,惹洋人出兵,到時沒人救得了你。同時,劉坤一還請慈禧給康、梁等人一條生路。慈禧是想斬盡殺絕的,但劉坤一的分量重,他不同意,慈禧就得給劉峴莊三分面子。劉坤一的摺子在社會上引起轟動,各派利用此折給慈禧施加了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慈禧放棄原有計劃,光緒躲過一劫。

可慈禧橫豎看光緒不順眼,又想廢掉。1899年,清廷出了一件大事,就是立道光帝的曾孫溥儁為大阿哥,準備接替光緒。

劉坤一已經70歲了,親自去北京找慈禧理論。經過多方努力,威逼利誘,最終讓慈禧放棄了第二次廢黜光緒的計劃。可以這麼說,光緒雖然在38歲時被慈禧毒死,但如果沒有劉坤一,14年前他就沒命了。這多出的14年,是劉坤一給他的。南海康聖人的命,其實也是劉坤一給的。

康有為出逃後,對慈禧同樣恨得咬牙切齒,在媒體上攻擊慈禧。劉坤一奉行兩邊不倒的策略,誰做得過分,劉坤一就用涼水潑醒誰。康有為大罵慈禧是老妖婆,劉坤一就利用兩江總督的權力,把康有為攻擊慈禧的所有發表文章進行更改,必要時查禁。同時,劉坤一還親自撰寫文章,盛讚慈禧,駁斥康有為。

就改變的力度而言,劉坤一似乎不如李鴻章的力度大,他更在乎達成一種新與舊的平衡。由於慈禧掌權,過於守舊,劉坤一對此是很不滿的。比如慈禧和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慷國家之慨,劉坤一堅決反對,把李鴻章氣個半死。

在東南互保後,還發生了一件事。有人提議東南建一國,請劉坤一出兵北上,強奪光緒,在南京稱帝。或者以武力廢除慈禧的權力,由光緒親政。這些事,劉坤一都知道,也都默認了,只要有機會的話。

這些事雖然最後都沒有做,但慈禧還是感受到了劉坤一的能量實在太大,得罪不起。

劉坤一死於1902年10月,在兩江總督的任上。劉坤一不死,兩江總督應該是不會換人的,在當時,真沒幾個人的聲望能大過劉坤一。劉坤一去世,慈禧就不再有什麼顧忌了。

另外說一件事。很多人對這副對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再熟悉不過。其實,這是清末名士張謇在劉坤一去世,寫給他的輓聯。

上聯:呂端大事不糊塗,東南半壁,五年之間,太保幸在。

下聯:諸葛一生唯謹慎,鹹同兩朝,眾賢之後,新寧有光。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兩江總督劉琨一是清末時期對洋務運動有著許多貢獻的具有進步思想的封疆大吏,特別是甲午戰爭時期如果慈禧太后接受他的主張也許中國就不至於失敗了。

劉琨一是追隨曾國藩鎮壓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湘軍著名將領之一,後來因為戰功獲得升遷逐漸成為了一名封疆大吏,先後出任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等雄踞一方的清朝高官。
劉琨一

在任期間他逐漸接受了洋務運動等救國圖存的新思想,積極引進西方科技興辦近代工業以促進中國的近代化,也許現在許多人對洋務運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不以為然,可是在但是具有洋務思想的人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後來在甲午戰爭中因為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等人一味求和不做準備,導致清軍在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下節節敗退,不得已想起曾經的湘軍名將劉琨一命他都督關外軍隊抵禦日軍,可是因為一度戰力強大的湘軍被解散已經所剩無幾了清軍依然不敵。

雖然說劉琨一依然沒有擊敗日本侵略者扭轉甲午戰爭中國不利的局面,可是卻清醒的認識到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因此極力主張進行持久作戰拖垮當時國力弱小的日本。試想如果當時慈禧太后能夠不只顧個人利益而是為了國家利益接受這一主張,只要拿出《馬關條約》賠款一半的費用就足以擊敗日本了。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眼看洋務運動不行劉琨一又開始尋找新的救國圖強之法,逐漸接受了維新派的變法主張並且加入強學會,這些都說明劉琨一是有一定進步思想的。

只可惜當時光是有這樣改良思想的人並不能拯救中國,唯有徹底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王朝才是出路,這也註定了像劉琨一等人最終在歷史的潮流中難以太大作為。
慈禧太后

而東南互保則說明他們對禍國殃民的慈禧無奈了,可嘆的是當時境內沒有一個所謂的名臣敢於號召大家推翻慈禧這個妖婦,以至於讓這個妖婦禍害中國半個世紀之久!


執斧談史說事


晚清社會的權力格局,呈現出內輕外重的特點。封疆大吏逐步遊離於朝廷的控制,在地方上自行其是。

兩江總督劉坤一可謂是晚清政局特別是甲午戰爭後期一位及其重要的人物,老成謀國,在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之變、東南互保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劉坤一的地位,一開始根本不及曾國藩、左宗棠甚至略遜曾國荃、彭玉麟等,但是隨著湘軍頭面人物的相繼離去,劉的名望開始顯赫起來,後來更是帶領湘軍與李鴻章的淮軍相對抗。在甲午戰爭中,他出任欽差大臣,節制關內外諸軍,堅持主戰,持久,苦戰,認真佈置戰守,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失勢之後,劉坤一更是湘淮兩系中威望威望最高者,支持帝黨變法圖存,同時主張不要太急,要按部就班,而不是推倒重來,使得政局不穩。

戊戌政變發生後,慈禧太后妄圖廢黜光緒帝,劉坤一不顧忌諱,上折堅決反對,號稱君臣名分已定,中外之口難防。1900年在庚子事變中,劉坤一坐鎮東南,和張之洞、盛宣懷與各國駐上海領事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

此時,劉坤一儼然為諸侯長,不奉詔北上,對義和團明撫暗剿,對外國使館明攻暗保,保全大清半壁江山,也造成了朝廷中央權威的低落,影響惡劣。慈禧光緒兩宮迴鑾之後,轉而支持新政,聯合張之洞上了著名的江楚會奏變法三折,從預備變法到成立新政大綱,乃至於用人之事,劉坤一都扮演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雖然新政仍然具有許多侷限性,但畢竟推動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總體來說,劉坤一是一個相對開明的官員。


秦右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君臣名分已定,中外之口難防”。劉坤一給慈禧的電報。傳誦一時。表現了劉坤一誓死捍衛綱常明教,反對慈禧廢光緒,再立新君的品質。


劉坤一。湘軍出身,1生於830年1月21日,晚清政治家,是湘軍後期的代表性人物。軍中宿,早年參加湘軍與太平軍作戰。因軍功一路升任知州,廣西布政使。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後兼南洋通商大臣。在曾氏兄弟死後又加上慈禧打壓。湘軍的實際領袖就是劉坤一,經過劉坤一的經營。公元1875年劉坤一實授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事務大臣,和兩廣總督李鴻章與湖廣總督張之洞並稱三大疆臣。

劉坤一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性格耿直,他無意追求功名富貴,完全憑自身判斷來決定事務,此人對政治事務有著負有實際的見識,雖以軍功顯達但為人卻很低調。完全有理由相信。劉坤一是晚清時期最後一個具有道德操守文人出身的武將了、在戊戌變法的時候,劉坤一強烈反對光緒的不切實際的政治改革。上表嚴斥康梁是無能之輩,而光緒之自然是下旨申斥劉坤一,但就是被他申斥 的劉坤一保住的他的皇位。庚子國變之後。慈禧有意廢掉光緒,另立新君,慈禧暗中問詢了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反對最強烈的就是劉坤一。並以“君臣名分已定,中外之口難防”而名揚天下。而與李鴻章,張之洞三人聯手的東南互保。使得當時中國保住了半壁江山。應該說是維護了國家的基本法統,維護了江山的穩定,積極的意義是巨大的。在這一點上,劉坤一的無疑是值得讚賞的。



晚年的劉坤一多次倡導新政,是他在政治上的重大轉變,而滿清對於劉坤一的等人的新政對其已是基本上都答應了,從預約變法,到成立督辦政務處,再到制定新政大綱以及官制改革和預備立憲,但由於頑固的瞞清王朝未能適應時代的變革失敗,但劉坤一等人所倡導的新政雖然很多的侷限性,但還是值得讚賞的,晚年的劉坤一多次因病辭職,但慈禧一律不準,公元1902年,劉坤一病逝於南京,終年72歲。諡忠誠。


清水空流


劉坤一與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一樣都是清繳太平天國起家的晚晴漢族封疆大吏,但是和其他湘軍將領崇拜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不一樣的是劉坤一十分保守,他主張建立清朝自己的優質典章制度並以此富強社會,不願意採取毀滅原有制度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這種保守的封疆大吏受到頑固派的歡迎也因此劉坤一一路高升,歷任廩生、教諭、知縣、知州、知府、廣東按察使及廣西布政使最後做到了兩江、兩廣總督。

但是隨著對西方先進社會制度與科學技術的瞭解劉坤一逐步發生改變,在兩江、兩廣總督的位置上它逐步開化支持有限的工業化建設,推動發展海運和採礦業、支持江南製造局和其他兵工企業的建設;劉坤一認為只要維護好社會制度、杜絕不良風氣也能富強起來,因此只要他在任都會整頓吏治、管理社會風氣。同時又反對興修鐵路理由竟是鐵路的開通會導致大運河失去作用讓民工和船伕失業,他的這一舉動讓他在後來的甲午戰爭中悔青了腸子。

1894年的甲午戰爭大清王朝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走向失敗,當日軍攻佔盛京進犯山海關之時慈禧太后調遣自己喜歡的保守派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節度山海關內外的清軍企圖力挽狂瀾。劉坤一到底是身經百戰的強硬主戰派他一掃清軍的失敗情緒整頓軍隊備戰,但是自認力不能及的劉坤一以“隊不齊,械不備”為由不願採取行動,直到日軍西進才奉命前出山海關在遼河迎戰日軍,當時的清軍有8萬餘人而對面的日軍才2萬人,但是士氣全無、裝備不足的清軍又一次一敗塗地(幾十年之後又是2萬日軍擊敗了40萬東北軍佔領東北全境)。

此時的清庭已經決定簽署《馬關條約》,但是劉坤一極力反對割地賠款理由是北方割讓遼東、南方割讓臺灣會讓帝國陷入兩面受敵的絕境,且割讓的還是富饒之地再加上賠款帝國實在承擔不起這種羞辱和財政壓力,這會在國內後患無窮(這一點倒是猜對了16年後清朝垮臺)。他甚至給臺灣巡撫唐景崧、總兵劉永福信函鼓勵他們保衛臺灣,並承諾只要他們振臂一呼自己立刻響應鼎力相助。

劉坤一的判斷十分精準,他認為日本一旦得到臺灣和遼東就會成氣候而難以再剪滅之,即是聯合西方大國也不可能在壓制這個對手了(事實就是這樣,甲午之戰後日本成為列強之一),他還判斷清廷之所以著急求和是害怕日軍進犯京師威脅大清核心地區,劉坤一給出的戰略仿真是扼守山海關等戰略要地打持久戰,逼走遠道而來又在關外立足未穩的日軍,這種戰略受到李鴻章的大力支持也被後世政治家、軍事家們高度讚揚(持久戰)。

甲午之後的劉坤一變的開明許多,不僅接受了西方先進制度和思想還成了短暫的維新派,他出資支持維新組織並直言中國要想強大必須“改玄易轍,變法自圖”,此後在兩江總督職位上大力整頓軍務、吏治,獎勵士風;辦修鐵路、開礦、發展農工商等洋務項目,並提倡西學,改革教育(之前反對的現在帶頭幹)。甚至提出經濟改革以鐵路、礦務為最要緊的大事,也算是對之前守舊的補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