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驅逐艦上有一百多發導彈,被擊中後,剩餘導彈怎麼處理?

千尋百味美食挑戰


現代驅逐艦都攜帶大量導彈,一旦被擊中,的確有殉爆的風險,各位想必都看過海灣戰爭T-72被擊中後,彈藥殉爆、炸飛炮塔的慘狀。

為抑制彈藥殉爆,坦克上要裝滅火抑爆系統,驅逐艦又如何?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很嚴峻的生存問題,譬如052D型導彈驅逐艦,攜帶的HHQ-9防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共計64枚,HQ-10近程防空導彈24枚,此外還有幾百枚130mm、上千枚30mm艦炮炮彈,不過和坦克相比,這裡面裝藥量最大的都是導彈,導彈推進劑的化學穩定性比炮彈的發射藥好得多,最起碼不會一旦被擊中就殉爆炸上天。

為保障自身的安全,現代導彈驅逐艦普遍在重點區域敷設一層的合金鋼、鋁合金或凱芙拉裝甲,052D亦然,雖然部位和厚度均為機密,但可以想見,垂直髮射系統和艦炮彈藥庫必然是重點防護部位,裝甲厚度會大於機艙,也超過作戰指揮中心的防護水平。

實戰中,一旦垂髮系統被擊中、甚至起火,損管系統會立即報警,提供訊息供指揮官做出決策,這時的首選策略是啟動冷發射排險程序,判斷哪些單元有殉爆風險,就使用高壓蒸汽將導彈拋出,落入海中。

除緊急拋棄外,052D的武器區域還有一套滅火和灌注系統,由損管計算機控制,如果系統判斷險情不大,會對彈藥庫、垂髮系統的高危區域噴淋滅火劑、並灌注二氧化碳,抑制火情,同時保有一定的戰鬥力;而如果損傷嚴重,則會啟用緊急灌注系統,用海水填充彈藥庫和垂髮系統的空間,進一步降低殉爆風險。

至於052D的上層建築,HQ-10發射裝置和730/1130近防炮,這些系統的中彈風險更高一些,但空間開闊,即便偶然殉爆,破壞力也十分有限。

驅逐艦上攜帶的各型導彈,殉爆風險並不大,反而是艦炮的大口徑炮彈庫最危險。

如不出所料,052D的裝甲敷設會以主炮彈藥庫最厚,而且高強度的海上對抗中,主炮的作用不大,損管系統向主炮彈藥艙緊急注水的閾值也較低,一旦出現重大險情,立即動作。

總結起來,當彈藥被艙擊中時,驅逐艦會優先拋棄存彈、其次滅火抑爆,重大險情下才會灌水。

不過需要說明,現代驅逐艦的設計理念,還是以“避免被鎖定,避免被擊中”為第一追求,所以才配備防空導彈、近防炮等系統,一旦自身被反艦導彈、魚雷等命中,喪失戰鬥力是大概率事件,損管只為保命、並不能作為維繫戰鬥力的依靠。

——


炎黃軍武


驅逐艦被擊中後,艦艇下一步的行動要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比如艦艇的損傷程度,敵人的下一波攻擊能力,艦船還能夠承受多少傷害等等。一般來說,艦艇作戰都是根據輕傷不下火線,重傷棄艦保人這個原則來的,當然不排除一些膽小的人沒有開戰就掛著白旗逃走,也有一些捨生忘死的人戰鬥到最後一刻。假如敵人的導彈僅僅給艦艇造成了輕微的損傷,驅逐艦肯定不會這麼輕易就撤退,這時候驅逐艦應該繼續攻擊已經瞄準的目標,這類目標已經經過了準確的估算,打擊的成功率更高。



被攻擊之後驅逐艦應該尋找攻擊自己的敵艦,並且快速做出反擊,摧毀對手二次進攻的能力。假如驅逐艦受損嚴重,繼續戰鬥很容易就會沉沒,大部分艦長都會帶領全員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回到港口修理好戰艦,下次海戰還能夠發揮作用,一旦被擊沉就什麼都沒有了。也有一部分艦長會繼續作戰,繼續作戰的話被擊沉的風險非常大,艦長會加快攻擊的節奏,儘量在被擊沉之前打光所有的彈藥。


假如敵人一枚導彈就摧毀了驅逐艦的作戰能力,艦艇的動力系統也受到了損失,此時全員應該儘快撤退,臨走的時候將戰艦炸沉。這時候艦船上可能會有剩餘的導彈,但是危急關頭能夠保命已經不容易,這些導彈肯定是帶不回去了。艦艇上都會有爆破的措施,為了不讓武器落入敵人手中,直接將這些導彈和戰艦一起炸燬,然後坐著救生船離開,保住有生力量是艦員們最正確的選擇。

至於艦船直接被一枚導彈擊沉的情況,剩餘的武器肯定是沒有機會搶救了,艦員們能夠有機會投放救生船就已經是萬幸,如果連投放救生船的機會都沒有就落水了,能夠被其他軍艦救走已經是自求多福,哪還有心思去管剩下的導彈。綜合來說的話,剩餘的導彈能夠發射的就發射,不能發射的就不要了,畢竟艦員們不可能每個人揹著一枚導彈逃走。


軍武小咖


現代的驅逐艦,動輒幾十上百枚的導彈。但是,戰艦的火力通道是有限的,導彈數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敵方發動了飽和火力打擊,那麼軍艦被擊沉是必然的。

如果軍艦被擊沉的軍艦上面的數百枚導彈,應當如何處理呢?

處理什麼處理?艦長下令棄艦全體成員的離開戰艦,艦船自沉。

難不成你還打算把所有導彈都扔出去做殊死一搏。不存在的,沒有火控發射導彈出去什麼也打不到。

難不成你還打算把已經被導彈命中了的戰艦,再拉回去麼?那可能嗎?現代的戰爭是科技的戰爭,是高精密的戰爭,直接等於,一群雞蛋用鐵錘互砸的戰爭

所以只要敵方反艦火力夠強,你就會看到上面這張圖。別說導彈能不能撈出來,戰艦上面能倖存下來幾個活人,那都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說句實話,現代戰爭只要被敵方命中,那麼就已經廢了,可以扔掉了。因為已經沒有修復的價值了,現在在最貴的是電子設備,最貴的就是雷達系統,被導彈命中有這些值錢的裝備已經成了一群廢銅爛鐵。還不如再買一條買條新的還便宜點....

也就是撞船了,導彈呀,密集陣呀,防空系統也還能拿出來再用用。


嘯鷹評


怎麼處理要看具體情況,憑空想象是沒有用的。如果驅逐艦直接被打沉,那思考剩下的導彈該怎麼處理,就是一件多餘的事情了。

攜帶大量導彈的現代化驅逐艦一旦被敵方擊中,指揮官首先要注意的是會不會發生殉爆。雖然現代化驅逐艦的重點區域都設有裝甲防護層,導彈也不像炮彈那樣容易發生殉爆,但這並不代表能完全杜絕風險。所以說,當驅逐艦直接被擊沉或者發生爆炸大火,無法及時得到救援時,為了讓損害降至最低,艦長可以下令棄艦,驅逐艦和艦上的武器也將沉入大海。

當然,驅逐艦本身價值不菲,在能保住的前提下,可不能說棄艦就棄艦。至於艦上剩餘的導彈該何去何從,那要視當時情況而定。如果被導彈擊中的部位不會太扯作戰能力的後腿,那完全可以“輕傷不下火線”,一邊自救一邊進行回擊,但要小心敵方的後續攻擊造成二次傷害。如果被導彈擊中的部位頗為嚴重,但還能向敵方發射導彈,那指揮官可能會根據局勢做出“打光導彈,同歸於盡”的決定。如果導彈攻擊的部位好死不死正中要害,控制系統、電力系統、通訊系統等基本成了擺設,尚有移動能力的可以酌情退出戰場,無自救能力也得不到及時救援的,還是隻能棄艦。


軍機圖


這個題有點意思。別說驅逐艦上有100枚導彈,就是有一枚導彈咱也拿不回來啊。開個玩笑。😁😁😁這問題問的沒啥太多的想法,很簡單一句話,如果不沉沒,有價值肯定修,沒價值就沒用了,至於船上的彈藥,能用肯定要用的。

對於現代導彈驅逐艦來說,可能在海戰當中遭遇多種情況。而對於不同的被攻擊狀態,和戰損程度,自然是選擇不同處置方案。我們可以設定,艦船自身的因素,來襲導彈的攻擊程度,艦船的損傷程度。我們來說一下可能的情況。



艦船自身因素,這個主要涉及到艦船自身的防禦系統,和損管系統。防禦系統自然有按照艦船大小來確定了,如果按照題主所說的能裝100多枚導彈的驅逐艦,至少應該是萬噸級的,美國阿利伯克級裝96枚導彈,排水量在10000噸左右。那麼這樣的一艘驅逐艦完全具有遠、中、近三層防禦系統。止損要要提防禦,主要就是為戰艦遭到導彈攻擊時能夠最大限度的攔截來襲導彈,減少中彈的幾率。這樣在承受一枚導彈打擊後,沒有損傷嚴重的情況下,可以撤出戰鬥。


而損管系統控制就是在艦船承受導彈攻擊後,能夠及時阻止戰損擴大,保住軍艦能夠撤出危險區域。包括,主要是水下艦船漏水情況,和起火情況。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態勢的惡化,為軍艦爭取撤出的基本條件。


導彈的攻擊程度,這主要是指艦船再承受敵人來襲導彈的能力上,抗飽和攻擊能力,能夠保證艦船的生存力。在艦船承受一枚導彈攻擊後,和承受多枚導彈攻擊是破壞程度不同的。如果承受的攻擊波次太多的話,基本上就不用想下步了,船長完全可以命令棄船了。

艦船損傷程度,艦船如果損傷程度很小,並且也不是重要部位,那麼必然要抓緊撤出戰鬥序列。那麼上面的武器彈藥自然是都有保障,完全可以修復再用。如果首損很嚴重的情況,並且失去了動力,那麼只有等待命運了,期望別沉沒了,或者別再被攻擊。不過這樣的艦船基本也是報廢了,上面的武器彈藥都已經報廢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艦船設計時,要防止彈藥的自爆。這個是武器設計時,武器彈藥必須要考慮到戰損時可能引發的殉爆現象,不過現代武器而言,一般都要考慮這塊設計的。



另一個問題是現代軍艦越來電子信息化,這也導致軍艦一旦遭到武器的攻擊,基本上就處於癱瘓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現代艦船的電子原件越來越精密,越來越微型化,集成化,這導致的就是很容易在被攻擊後喪失功能,而無法修復。甚至是整船的系統報廢,比如一枚電磁脈衝導彈,就可以完全讓一艘阿利伯克級報廢,完全沒有修復的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只能說是船還在,還有價值,那麼肯定不會扔,艦船上的導彈也是如此。反之,不用合計,棄船吧,這是唯一的辦法!


淡然小司


驅逐艦被擊中,首先是確認損害程度,如果是艦體受損著火但有挽救的可能,應立即滅火,並同時進行損管搶救,確保恢復自身動力系統。

每艘艦艇都有可能遭受攻擊,但受創程度和位置都不相同。如果是魚雷攻擊,受創部位都是水線以下,破口和進水量較大,損管操作較難,最好的方法是放棄受損艙室並關閉相鄰艙室,確保隔堵,這就是航海上所說的一艙不沉制或多艙不沉制。作為噸位不大的驅逐艦,如果被現在魚雷攔腰擊中,基本就是斷成兩節沉入大海。

如果艦艇是受到導彈攻擊,受創部位都是在水線以上的較高位置,幾乎不存在進水問題,但艦體的部分上層建築和表面的部分武器裝備基本全損,根據受損部位的不同,也會造成電力系統、控制系統、通訊指揮系統等失靈癱瘓,驅逐艦完成喪失作戰能力。如果遭受到導彈攻擊的部位對自身作戰能力影響不大,在可控範圍之內能進行自救的同時也可進行有效還擊或攻擊。

至於直接擊中艦載導彈發射架或發射井部位的情況是可能存在的,一戰英國"胡德號"就是被德艦一發炮彈擊中彈藥庫引起大爆炸直接沉入海底。那麼上面說的概率是存在的,100年後的導彈擊中率要比擊中"胡德號"的炮彈概率大多了。如果艦載導彈發射架或發射井內有導彈並被對方導彈直接擊中,那麼這艘驅逐艦完蛋了,兩枚或三枚導彈同時爆炸,驅逐艦沉沒也就是瞬間的事。

如果驅逐艦被導彈重創,造成電力系統、控制系統、通訊指揮系統等完全失靈癱瘓,剩餘的未發射使用的導彈怎麼處理,這要看當時情況。在戰場上不可能進行兩艘艦艇物質駁載,此時把導彈發射出去已成為不可能,移動拋棄導彈費時費力。如果戰場形勢許可,損管操作得當,驅逐艦自身可以移動,可撤離戰區返航基地處理。如果爆炸造成大火猛烈無法施救,他船無法接近救援或無救援艦船時,為了避免更大的爆炸引起的連鎖反應對人員損失和傷害,艦長可下令全員棄船,並打開海底閥自沉。


一個支點看看


只要沒有被打沉,自然是能保住就保住了。哪有說什麼動不動就隨便棄艦逃走的。至於那種被直接打沉的,那麼就沒法其他辦法了,只能全艦撤離。

在現代戰爭中,被導彈擊中並摧毀的案例並不少,但是生存下來的也不少。這主要是因為被命中地區不同。假如被導彈幹中主樑並炸成兩截,那麼戰艦就直接沉了,根本沒得選擇。但是如果命中的不是要害,那麼既然戰艦沒有沉沒總不能自己把自己給幹沉了。戰艦上的各種武器都是昂貴的東西,拆下來都能好用。比如,以前薩達姆都會把廢棄的艦炮拆下來當岸防炮臺使用。

其次,在戰爭中戰艦被擊沉是很傷士氣的事!比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其實日軍主力戰艦幾乎全部帶傷,有些也是在返修時候不得不棄艦了。但是在軍艦被擊沉的清軍一方卻是直接就軍心崩潰了,再也不敢戰了。


優己


想象一下當年俾斯麥號對戰胡德號吧😄

嗯,被打中的垂髮,或者彈藥庫,基本就是這樣殉爆了,結果很慘烈。

但是往往海戰裡不是一擊必殺,如果沒有擊中要害部位,小傷可以艦艇損管自救。

大傷的話只要還沒沉,沒有殉爆。那就看我軍這個大殺器了:移動船塢!這個東西老厲害了(ノ๑`ȏ´๑)ノ︵⌨跟隨編隊出去打仗,萬一那艘受傷了,這傢伙就趕來直接原地給你滿血復活!

可謂戰場作弊器!的存在!膩不膩海!?






知識就是力量啊



梁勇86304567


如果戰場上被擊中,軍艦需要做的是損管和反擊,同時還要躲避和抗擊敵方的後續攻擊波。只要武器系統還能運行,軍艦會盡力發射武器反擊,因為只有反擊才是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式。不過如果損傷嚴重,指揮官只能命令棄船,那船上的武器就同時放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