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連這幾件小事都不做,家長還妄想孩子未來能有多優秀?

連這幾件小事都不做,家長還妄想孩子未來能有多優秀?

文|粵川

上週圍裙嘛嘛出過一篇文章叫做《家有熊孩子,溺愛是魔鬼教育?》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不知各位家長看完後有怎樣的感受,那今天咱們就接著這個話題聊一聊。

同事家兒子18歲,高三年級,正是這個馬上即將離開父母踏入大學校園的18歲大小夥子,在生活上卻完全不能“自理”。

父母加班不能回家給他做飯,他就在家裡餓著等。連基本的燒水都不會,更別說自己做飯了。不用懷疑,這就是一個18歲大小夥子的現狀,讓人十分感到擔心。

連這幾件小事都不做,家長還妄想孩子未來能有多優秀?

這樣的一個狀態要怎麼離開父母開始自己的大學校園生活,畢竟父母不可能陪著你上大學啊。更重要的是持續這樣下去,今後踏入社會又該如何是好。

有這樣的結果都是家長親手釀成的,孩子小的時候這不讓孩子做,那不讓孩子做。長此已久孩子真的是在生活上無法自理,所以這些簡單的小事情應該讓孩子從小做起。

掃地

這可以說是很小的一件事了,在孩子有能力拿起掃帚的那一刻就應該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其中。掃地看起來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要做好它,還是需要認真對待才能完成好的。

連這幾件小事都不做,家長還妄想孩子未來能有多優秀?

摘菜

現在很大一部分孩子對於蔬菜十分不瞭解,甚至一些簡單的蔬菜都不能分辨,亦或者一份蔬菜哪些部位是需要摘掉不可食用的。所以在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摘菜這個事情當中來,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耐心更能讓孩子去了解食物本身的相關知識。

擦桌子

在用完餐以後,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好抹布,讓孩子將用完餐以後的餐桌擦乾淨。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孩子明白,任何東西使用完以後都應該將它恢復到原有的樣子。

洗襪子

在孩子五六歲大時,便可以讓孩子開始嘗試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啦。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初次嘗試接觸這個事物是十分有動力的,並由此告知孩子當我們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就應該由自己去完成。

連這幾件小事都不做,家長還妄想孩子未來能有多優秀?

孩子在不斷成長終有一天需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作為父母我們只能從這些小事去讓孩子適應並掌握,以上四件事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並不是很複雜,但卻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道理或生活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