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本土券商與國際投行的愛情:當武漢牽手巴黎,連虧四年,關門大吉

這幾天,多個平臺的朋友,都好像約好了一樣在問老六同一個問題:

合資券商的進入,是否會對國內的證券行業產生衝擊?

該怎麼說呢?從國內歷史上看,外資畢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從國外(日韓)的經驗來看,剛開始幾年確實衝擊很大,但經過本土投行的奮起直追,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反而是“地頭蛇”打敗了“外來的強龍”。

所以任誰也很難一下子給個確定的判斷,特別是這次中國表現出開放的誠意,允許外資控股合資券商,也就是說“洋老闆”的自主權非常大,所以或許還會不一樣。

不過我們就事論事的說,第一批入華的合資券商們,過得真是不咋樣……

今天我們先說第一家,也是曾被寄予厚望的貴族投行: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


本土券商與國際投行的愛情:當武漢牽手巴黎,連虧四年,關門大吉

2003年11月,長江巴黎百富勤正式開業。註冊資本6億元,法國巴黎銀行出資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美元,持股33.33%,長江證券持有66.67%的股權。

同時,為避免合資公司與總公司有業務競爭關係,協議規定,長江證券將整體剝離投行業務並放進新的公司。

這裡要說明一下,名字這樣念更有意思:長江-巴黎-百富勤。

長江就是長江證券,巴黎就是老六作題圖的那個巴黎銀行,百富勤,是曾經香港風頭最盛的投行百富勤集團。

1998年1月份,金融風暴下的百富勤不幸破產,巴黎銀行接了盤,收購併重組了百富勤在中國地區的證券業務,創建BNP百富勤(BNP就是巴黎銀行的縮寫)。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跟長江證券合作的是巴黎銀行的子公司BNP百富勤。

Anyway,百富勤在亞太地區本來就很有實力(幫李嘉誠做了不少事,也是“紅籌股”急先鋒),再加上BNP這個爸爸,難怪當時有人說了這麼一句狠話:

長江證券一旦與百富勤完成合資,背靠巴黎銀行這棵大樹,退可與南方、國泰這類國內大券商“坐而論道”,進可與中金、中銀國際這類合資大券商三分天下。

各位不要奇怪,這句話如今也有10多年曆史了,放到現在我們覺得詫異,放到當時就說不定了吧。

也確實,長江巴黎百富勤一開始就是想玩大的,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

將是幫助本地的企業上市融資和擔任企業的財務顧問,目標客戶鎖定在中等規模的公司上,即融資額在5000萬到10億美元之間的項目。


但是請大家注意時間節點:2003-2005年。

瞭解情況的朋友估計要點頭了,是啊,怎麼就這麼巧,這段中國券商的“至暗時刻”,被趕上了。

先是漫漫熊市,後來乾脆暫停IPO,起初的合資券商基本只能做投行業務,哪有什麼好項目給你做啊,再加上金融開放當時又一度收緊,BNP百富勤所擅長的跨境業務及可轉債、期權等創新技術,就更別提了。

再後來,05年我們國家啟動股改,很多券商靠做股改的項目續-命成功。

有著貴族血統的長江巴黎百富勤據說卻“不屑於做股權改革項目”,“嫌小”。後來估計後知後覺了,做了蘇寧電器的項目。

這裡就說到一個問題,也不是人家能力不行,2007年初的時候,深交所給券商們頒獎,長江巴黎百富勤就拿了兩個獎:2006年度“優秀保薦機構獎”與“創新保薦機構獎”

2006年一年,長江巴黎百富勤保薦的五家中小企業均為細分行業龍頭;保薦的蘇寧電器、七匹狼、得潤電子上市後的突出表現和深度市場影響力得到了評委的認同和讚賞。

但即便是這樣還是發生瞭如下一幕:

2007年1月23日,長江證券與法國巴黎銀行同時對外宣佈,因“對合資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形成了不同的觀點”,法國巴黎銀行將其持有的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公司的33.33%股權全部轉讓給長江證券。

巴黎銀行不玩了。


在媒體的追問下,彼時長江證券的掌門人說了句這樣的話:

“外方更注重長遠利益,中方也注重長遠利益,但兼顧現實利益。”

後來,還不斷有媒體放出一些細節,好像矛頭都指向外資:

巴黎百富勤人員不穩定。

籌建期間,巴黎百富勤董事總經理傅廷美是牽頭人;開業前夕,傅卻離職了。

後來離職的還有:長江巴黎百富勤業務主管的鄭達祖,巴黎百富勤亞洲融資總經理黃灌球。

2006年3月,這都合作兩年多了,巴黎百富勤中國聯席主管蔡洪平帶著十多人的投行團隊轉投瑞銀集團。

玩的還真大啊。

中方和外資的經營理念嚴重衝突。

比如說,在花錢這件事上,長江證券因為本土出身,對成本控制很在意,巴黎百富勤則出手闊綽,儼然投行貴族範。

長江巴黎百富勤的上海總部設在金茂大廈,北京辦事處在國貿,深圳辦事處在地王大廈,都是當時最頂尖的寫字樓,但“公司一直不賺錢”。

暫時不賺錢也就算了,好幾年不賺錢就不好說了,特別在06年還是個牛市,也只實現盈利1608萬元,幾乎是國內盈利最低的一家證券公司。

這就好像一對小年輕搞對象,女方無比浪漫認為這是在享受青春年華轟轟烈烈談戀愛,男方心如秤錘覺得這是在尋找心靈港灣踏踏實實過日子,自然就鬧不到一塊了吧。

2007年6月,深交所發文,同意原“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會員名稱為“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長江證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甩掉了高大上的洋女友,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一句刷屏語送給長江巴黎百富勤。


本土券商與國際投行的愛情:當武漢牽手巴黎,連虧四年,關門大吉

老六點評:

直到今天,上市11年的今天,長江證券仍然未躋身券商第一梯隊的行列。

在某第三方平臺的2017年度綜合排名中,長江證券位列第19名,前有中泰、安信,後有東興、東吳,明顯屬於“腰部”位置。

曾經希望藉助合資投行一舉完成逆襲,“腳踢國泰,拳打中金”的大夢,看來還是隻能繼續做下去了。

希望在新晉80後董事長的帶領下,長江證券能打出更漂亮的牌,完成自己的一流夢,只是在如今強者恆強的行業格局中,要實現這一點,並非易事。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