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烏克蘭為何不敢向俄羅斯宣戰收復克里米亞?

clover_ATS


這一點可以說是俄羅斯在外交上的實力

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烏克蘭喪失了黑海的咽喉,按道理來說,這對於烏克蘭來說是赤裸裸的入侵,但是,我們要明確一點,2014年烏克蘭動亂的根源是什麼?無非是國家的出路問題,西部聚集的烏克蘭族人希望加入歐盟,不希望被俄羅斯控制,推翻了亞努科維奇之後,普羅申科上臺,繼續加快靠近歐洲和美國的步伐,所以,歐洲的意見和美國的意見就特別重要,可以說起了決定性作用,這就給俄羅斯在外交上的可操作性。

針對歐洲來說,俄羅斯手裡的牌,最大的就是能源,歐洲的天然氣都是靠俄羅斯來支持,歐洲不敢跟俄羅斯決裂,所以俄羅斯可以在能源領域要挾歐洲,然後進而要挾烏克蘭。

針對美國來說,與歐洲不同的是,烏克蘭並不是他們的核心利益內,如果因為克里米亞問題開打,歐洲首當其衝的要反對,因為會被戰火蔓延,其次,然後美國基於北約的條款,也會捲進戰場了,俄羅斯可不是伊拉克,普京也不是薩達姆,美國吃不下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完全可以拿武力威脅美國。

其次就是,克里米亞到底屬於誰,真的不好說,屬於烏克蘭嗎?從法理上來說是的,但是普京卻用歐美民主的方式打了歐美的臉,公投決定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並且歷史上克里米亞被俄羅斯的葉卡大帝從土耳其人手裡奪過克里米亞,隨後蘇聯時期劃分給了烏克蘭,但居民以半數的俄羅斯人為主。


藝術世界觀


因為打不過,打得過早宣戰了

烏克蘭曾經是前蘇聯境內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強加盟共和國,擁有者前蘇聯主要的船舶工業和飛機制造工業。

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也繼承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人員,甚至一度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

烏克蘭當時大約有1300枚核彈頭,還擁有洲際導彈和遠程轟炸機,外加一艘尚未完工的航空母艦。

這配置,即便是放到現在也是“充值玩家”級別的,俄羅斯是絕對不敢惹。

但問題是現在這些東西全沒了,一樣不剩。什麼飛機、導彈、原子彈,是銷燬的銷燬,過期的過期,賣廢鐵的賣廢鐵,總之是啥也沒留下。

要知道,當年烏克蘭可是在美俄的雙重保證下才銷燬核武器的,結果呢?

你但凡是留下一樣,俄羅斯在動手前也得掂量掂量,免得自家菜園被轟平了。

(在美國監督下,被肢解的圖-160遠程轟炸機)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在建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當時剛剛完工30%,之後被當廢鐵給拆了)

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可以說是十五個加盟國共和國裡混得最差的一個。

經濟上持續倒退,軍事上萎靡不振,政治上動盪不安,社會上民族對立,外交上左右搖擺。

如今的烏克蘭雖然還保有近30萬常備軍,但是戰鬥力十分不濟。

在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時,在該地駐守的烏克蘭軍隊一槍未發就投降撤走了,很配合對方的工作,俄軍就差開個香檳去歡送了。

除了自身“廢”以外,烏克蘭也沒啥靠得住的盟友。西方國家除了在口頭上支持外,也不敢實際派兵參與俄烏之間的衝突。也就是給點錢、送點武器、派幾個教官去撐撐場面。除此以外,也就沒啥實際的動作了。

因此,鑑於與俄羅斯國力的巨大差距,烏克蘭沒有對直接對俄羅斯宣戰。不宣戰,烏克蘭丟一個克里米亞,宣戰,可能連基輔都丟了。

(正在烏東地區的烏克蘭陸軍士兵)


千佛山車神


因為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比烏克蘭強很多。如果烏克蘭向俄羅斯宣戰收復克里米亞,那麼烏克蘭將會有更多的領土被俄羅斯佔領。



1.俄羅斯國土面積是1707萬平方公里,有1.44億人口、2016年GDP1.28萬億美元。烏克蘭國土面積60萬平方公里,有4500萬人口、2016年GDP932億美元。



2.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是烏克蘭的28倍,俄羅斯的人口是烏克蘭的3.2倍,俄羅斯的經濟收入是烏克蘭的13倍。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比烏克蘭強大很多。



3.俄羅斯有軍隊130萬人左右,烏克蘭有軍隊45萬人。保守數據俄羅斯有6000架戰鬥機和直升機,烏克蘭有420架戰鬥機和直升機。俄羅斯有8000輛坦克左右,烏克蘭有1750輛坦克左右。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比烏克蘭強大很多倍。



4.俄羅斯的海軍比烏克蘭更強大,俄羅斯還擁有先進的軍用衛星和強大的信息收集網絡。烏克蘭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俄羅斯的掌控之中。



5.如果沒有美國和北約幫助烏克蘭,烏克蘭擅自與俄羅斯作戰將會損失慘重。實際上目前的烏克蘭東部戰爭就是烏克蘭政府軍與俄羅斯進行的一場小規模對抗。



6.可以說現在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俄羅斯手裡,俄羅斯想佔領烏克蘭多少領土,就能佔領多少領土。如果烏克蘭政府強行收回克里米亞地區,那麼烏克蘭將會損失更多的領土,這就是烏克蘭的現實。


香堂風子


烏克蘭不敢向俄羅斯宣戰,這是很明智的選擇。以如今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能力,如果烏克蘭主動對俄羅斯宣戰,那麼只能有一種結果烏克蘭在這個世界上就沒了。在這樣的生死關頭西方是完全靠不住的,烏克蘭內心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出了事還得自己扛。

克里米亞不就是烏克蘭在西方的攛掇下讓俄羅斯拿下的麼,烏克蘭失去了領土,它的西方盟友只是裝模做樣的發動一下制裁,並沒有把這件事幫烏克蘭給扛下來。最近更是傳出美國總統要承認克里米亞的歸屬,這可是在啪啪啪的在打烏克蘭的臉啊!

不過甘心當西方小跟班的烏克蘭對於打臉也許並不會在意,這也是做小跟班應有的素質。烏克蘭一心只想加入北約、加入歐盟,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對此大家應該都可以能夠看出來,好端端的一個國家就這樣在一般親西方政客的操縱下變得四分五裂,就這樣還成天的洋洋自得。

沒有國家利益至上的政治家,只有一般為了私利的政客,怎麼可能會協調各方立場來維護國家的完整與統一。烏克蘭一個被政客玩砸了的歐洲大國,借它個膽子也不敢向俄羅斯宣戰,因為一旦宣戰現在的既得利益都沒了,對於西方也就基本沒有了利用價值。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烏克蘭的政客們還是很精明的,至於國家利益異域邊緣在此也只能表示呵呵了!


異域邊緣


在下並不認為烏克蘭不敢向俄宣戰收回克里米亞是因為烏弱俄強。從歷史上講,烏克蘭在九世紀時,曾是一個獨立國家,之後被波蘭佔領,如沒有前蘇聯,烏東部的第聶伯,哈爾科夫及頓巴斯也沒有烏克蘭的版圖中,由於歷史原因,烏東部地區俄族烏族混居而俄族佔多數。而克里米亞戰略地位重要,俄與奧甸帝國及土耳其爭奪此地進行了長達200年的戰爭,俄付出鮮血才奪過來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為慶祝俄族烏族友好300年紀念時,劃給了烏克蘭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如烏俄關係良好,烏克蘭東部俄族自然也安分守己。但美國策動的政變是民粹式仇俄政變,東部俄族佔多數的克里米亞、盧甘斯克及頓涅斯克必然不會認同政變當局。政變當局以停發退休金等方式預以制裁,這才是真正的官逼民反。作為民族自決,克里米亞以公投形式迴歸俄羅斯,克里米亞俄族絕對不會回到對俄國仇視的烏克蘭,失掉克里米亞是烏政變當局咎由自取。普京是明智的,只收回克里米亞,但不支持盧、頓兩州獨立,烏克蘭當局如善待此兩州,這兩州還有歸順烏克蘭的可能,如兵戎相見,那發生在烏的戰爭就是烏克蘭民族對俄羅斯民族的內戰,此種類型的戰爭發生在東歐,可能嗎? . 在下對烏克蘭人民的處境深表同情,此國東部有歐洲最大平原,號稱歐洲糧倉。此國東部多山而礦產資源豐富,此國繼承了前蘇聯接近三分之一的重化工業及軍工遺產,能造航發,大飛機,航母,軍艦,坦克,導彈,氣墊船等工業,還擁有核武庫。但可悲的是該國沒有出現普京式的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如果烏克蘭人能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走一條符合烏克蘭國情的發展道路,那烏克蘭早就是歐洲的強國和富國了。可惜的是該國政壇己被一群無恥的親美親歐政客所把持,以為加入歐盟就可過著富足的日子,以自廢武功方式跪求歐盟收容。為此,他們廢了核武庫,圖160戰略轟炸機用電鋸把機羽鋸了也不賣給中國,但並不能換來歐元和美元,帶來的卻是進一步被愚弄的恥辱。2014年發生的政變,更是一些政治人物向美遞交的投名狀,這次政變之後,美國要給援助了,給什麼援助呢?進攻性武器,拿這個武器去幹什麼呢?打東部的俄羅斯人,用美式武器加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鮮血,充當美國地緣政治的走卒和打手,照此下去,這個國家和民族還有前途嗎?不過,我相信這個曾經孕育過保爾.柯察金這樣英雄的國家,其人民終有覺醒的一天,從被大國愚弄的噩夢中醒來。


青山不敗2


2014年,烏克蘭克里米亞進行公投加入俄羅斯,成為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而烏克蘭也正式失去克里米亞。為此,便有人表示疑問:烏克蘭為何不向俄宣戰收復克里米亞?

其實,我們都明白,作為失去克里米亞的烏克蘭又何嘗不想將其收回,但奈何與俄羅斯的綜合國力相差太大,實在不敢以卵擊石。如果烏克蘭貿然向俄羅斯宣戰 那麼它將失去的土地將不再是克里米亞,而是更多。此外,經濟等各方面也將受到了摧殘。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為烏克蘭的約20幾倍,人口也比烏克蘭多。軍隊與戰略武器更是不容小覷。據統計。俄羅斯的軍隊有130萬人、戰鬥機和直升機約6000架、坦克約8000輛,這和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比起來,簡直是瞬間秒殺。由此看來,烏克蘭想要靠武力收復克里米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再者,目前的烏克蘭內部本來就存在著矛盾,面臨著分裂的危險。烏克蘭東部地區有20%為俄羅斯人口,具有親俄力量。俄羅斯可以通過扶持他們控制東部地區。因此,烏克蘭一旦向俄羅斯發起戰爭,那麼不僅不能將烏克里米亞收回來,而且還可能完全失去東部地區,這可謂是得不償失,對於烏克蘭政府來說,這種事當然不會幹。

總之,直接對俄宣戰收回克里米亞對目前的烏克蘭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是不可能的事。戰爭的背後牽扯的不只是兩國的綜合國力,更多的還有利弊權衡以及其他國家的利益得失。


利刃巨透社


弱小者生存策略就是要避開強大者的鋒芒,弱而不卑必然會自取滅亡。

當年日本9.18侵佔東北,甚至全面侵華中華民國都沒有對日宣戰。一旦宣戰對方就有了攻擊你的依據。宣戰就是全面戰爭的爆發,弱小者不能小不忍而亂大謀為自己招致更大的禍患。弱而不卑是亡國的舉措。二戰的波蘭本是弱國,可是他向北得罪蘇聯,向南得罪德國,更是聯合德國侵略捷克得罪盟友英國和法國。這就是沒有自知之明弱而不卑,終致被瓜分的命運而得不到外援。

現在的俄羅斯是蘇聯的主要繼承人,烏克蘭比俄羅斯是有著很大差距的。目前烏克蘭政府軍尚不能打退俄羅斯人支持的民間武裝,又怎麼能貿然 宣戰去挑戰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而且克里米亞歷史上確實屬於俄羅斯,之所以劃為烏克蘭是因為蘇聯時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同屬於一個國家。等於把一個省的行政區劃為另一個省的行政區,這在蘇聯時期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於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作為俄羅斯的兄弟之國也是沒有關係的。但是烏克蘭經過一系列顏色革命之後,開始靠近西方成為俄羅斯的敵人。這樣的情況下,克里米亞這個出海口歸屬於烏克蘭還是俄羅斯,就成為俄羅斯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所以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也算是有法理依據的。並且克里米亞的人口構成俄羅斯族佔有很大一部分。這也是俄羅斯軍事佔領克里米亞之後,可以迅速穩定克里米亞形勢的重要原因。

所以烏克蘭方面在當時沒能及時做出軍事反應的情況下再對俄羅斯宣戰已經失去最佳時機。作為小國弱國,只能默認既定的事實。


樊淨


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時,當地駐軍都不戰而降,現在還宣戰收復失地?

如果要說哪個國家被西方忽悠的最慘,烏克蘭謙稱第二,天下無人敢稱第一,烏克蘭生生被從一個軍事強國忽悠成了現在這樣的地步。

蘇聯解體時,除了俄羅斯,就屬烏克蘭繼承的家當最為豐富,不客氣的說,當時的烏克蘭如果發個飆,俄羅斯都要抖一抖。可是,在西方的忽悠下,烏克蘭選擇自廢武功,圖160這種利器居然被拆解了……

隨後,烏克蘭玩了兩次顏色革命,第一次之後親歐反俄,但執政者發現行不通後恢復理性,於是第二次來了,這次民選總統被趕下了臺,政策從反俄變為仇視俄,還要剝奪俄羅斯租賃的基地。於是,藉著當地百姓要求入俄的呼聲,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

可能俄羅斯自己都沒想到行動進行的如此順利,原本預計的戰鬥沒有打響,克里米亞的烏克蘭駐軍要麼投降,要麼反正,整個過程,俄羅斯不費一槍一彈。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個有意思的事,俄軍佔領克里米亞後,一支沒有攜帶任何武器的烏克蘭軍隊向克里米亞前進,他們高舉國旗,高呼“美國支持我們”,向著封鎖線前進。視頻到俄軍士兵命令他們停下為止,不知這些人會有怎樣的命運……

這就是現在的烏克蘭軍隊。靠這樣的軍隊和俄羅斯宣戰?除非是在夢裡。


胖胖的小豌豆


這個問題貌似無厘頭,其實是一個好問題。

表面的原因是強弱對比太懸殊。真正的原因有三:

1、克里米亞的居民本身就不願意迴歸烏克蘭。當初烏克蘭的系列政客執行過度親西方反俄羅斯還低價用人家天然氣的政策的時候,就沒有考慮過歷史上克里米亞其實歸屬俄羅斯,克里米亞居民是以俄羅斯族為主的,他們的情感和意志必須得到尊重。既然不尊重克里米亞居民的情感和意志,哪怕佔有國際法的一定法理優勢,也在實際上理虧了一半。像這樣的行為,不給你一點顏色那給誰顏色呢?

2、烏克蘭的政客本身就不團結,他們可沒有想到“士可殺不可辱”,小國受欺負時,唯有不屈的意志是最可貴也是不可戰勝的,這包括敢於宣戰(雖然並不因此選擇主動進攻)。這樣一來可以動員全民族抗戰的意志以及喚醒國際的公義,不至於成為“蔣該死”。但問題是,由於有上述第1條原因,自己本身就理虧一半,還哪來的士氣呢?

3、正因為烏克蘭內部與西方支持者確實在此事的本末由來上,本來就不是正大光明的,所以哪敢哪會支持“宣戰”呢?氣還沒頂上來一點,皮球就已經洩掉了。

可見軍事宣戰是要有資本有前提條件的,必須如兵法所云“道、天、地、將、法”俱全。否則哪怕國際秩序井然,聯合國譴責大國侵略,小國自己也不能因為肇始的無道之舉而失了上下一心的士氣。

自己若爭氣,“宣戰”是正義的怒火,大國也要三思而後行。自己不爭氣,“宣戰”是玩笑,直接把輸入你烏克蘭至歐洲的天然氣給斷個一兩週,人心也就散了,還開什麼玩笑呢?


建章君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烏克蘭不是不敢向俄羅斯宣戰收復克里米亞,而是整個烏克蘭精英層已經放棄了克里米亞。

烏克蘭自蘇聯解體時起,一直是俄羅斯最重視的邦交國之一,但烏克蘭的精英層積極投靠西方國家,出賣烏克蘭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換取西方國家對她們個人的施捨。2004年發動的橙色革命推翻了親俄的烏克蘭政府,成立了親西方的烏克蘭政府,但經過幾年的實踐親西方並沒有給烏克蘭帶來任何好處,烏克蘭政府逐漸轉為理性,迴歸到偏向親俄的中立立場。

西方不甘心烏克蘭顏色革命的失敗,積極策動原本就在烏克蘭精英層力量強大的親西方派系發動反政府示威遊行,俄羅斯積極從中斡旋,實現了第一次雙方和解,但親西方的反政府派系撕毀了雙方的協議,再次發動反政府示威遊行,烏克蘭政府派出軍警和金雕特種部隊進行鎮壓,西方陣營立刻對烏克蘭政府施加強大壓力,並通過策反烏克蘭強力部門領導人,最終成功推翻親俄的烏克蘭政府。烏克蘭親西方派系當政後,實施完全親西方的政策,命令包括金雕特種部隊在內奉命參與對反政府遊行實施驅散和鎮壓行動的軍警到遊行隊伍中向示威群眾謝罪,爾後將他們掃地出門;同時宣佈不再續約與俄的軍港租賃協議,踏破了俄國家利益的底線,逼迫俄羅斯採取強硬手段收取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居民中出現脫烏入俄的呼聲後,烏克蘭政府採取的措施不是安撫民眾,爭取克里米亞半島居民的擁護,而是採取斷水斷電切斷天燃氣供應的手段,使克里米亞半島上反對脫烏的聲音迅速被以逆轉,最終在俄羅斯強大軍事威懾下,烏克蘭眼睜睜看著克里米亞公投獨立併入俄羅斯。

現在的烏克蘭政府,就是故意觸動俄羅斯國家底線,逼迫俄羅斯採取強硬手段,用烏克蘭人民的鮮血和生命,營造岀俄羅斯符合西方觀點的侵略者形象。通過烏克蘭領土和烏克蘭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逼迫俄羅斯持續與歐洲國家保持高強度對抗,割裂了俄羅斯與歐洲的合作希望,造成俄羅斯的持續失血。可以說現在的烏克蘭政府,就是完全為了西方國家利益而存在的,完全不顧及本國人民的利益,所有對俄政策都是損人不利己的,是純粹的買辦政府,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