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說話,是人類最基本的自由,每個人都有表達自我的權利。

但有的人說話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有的人說話卻總是傷人三分。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說話,看似是一項簡單的生存技能,但能把話說好卻並不那麼容易。

01

要說,娛樂圈裡被不會說話黑得最慘的算是趙麗穎了,江湖人稱 "補刀手"、"趙一刀" 。

最早因為被粉絲把她誤認成楊冪,她發微博稱,“你們不知道自己的偶像長什麼樣子嗎?難道大眼睛中分拍宮的就都是楊冪嗎?”(結果引來一片叫罵)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而前一週謝娜在片場被粉絲錯認成趙麗穎,謝娜發微博說,“請看清楚,我是我,我二弟是我二弟,我們不一樣!”並配上幾張動圖。

圖中,謝娜和趙麗穎皆身穿白色上衣,手拿紅色馬克杯喝水,留著相同的長卷發,相似度很高啦!謝娜還配字稱:“傻傻分不清楚!可還行?”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有次趙麗穎和鄭愷一起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真人秀節目,趙麗穎稱真人秀節目有劇本,明星是在演戲。這令坐在一旁靠著綜藝發家致富的鄭愷掩面而泣,遙想當年鄭愷口口聲聲說真人秀節目沒有劇本。(赤裸裸打臉了)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偶像來了》出場時,她見到謝娜就說,“你的裙子真大,你的口紅沾到牙齒上了”。

還有一次,謝娜和她穿了同一款衣服,她對謝娜說,“幸虧有你陪我,因為我每次都覺得我穿得不好看。”(求謝娜內心的陰影面積)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說實話,小骨說話真是讓人捉急,不過她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星空演講》中表示自己不會說話以後就少說話,多做事,用作品來說話。當一個人不會說話,學會沉默這一點也是值得表揚的。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在現代講求效率的商業化時代,直言不諱,並不是什麼貶義詞,反而是目前大家比較推崇的溝通方式。

說話直,不是你的錯,但是直得傷了人,那就你的錯了。

一個人的情商就體現在和他交往別人感到舒服的程度。情商高的人,說話再直白,也不至於產生誤會或者造成誤傷;情商低的人,說話再不直白,也常常會產生誤會或者造成誤傷。

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他去一個女教授家做客,恰好那天女教授的兒子帶女朋友回家。這哥們馬上來了一句:“這孩子跟他爸一樣,會挑!”一句話把四個人全誇到了,真的高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在《情商》一書中詮釋了情商是如何影響我們人生的成功與否的:“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生活中,會說話的人左右逢源,說話太直的人寸步難行。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02

如果孩子“說話太直”呢?

我想很多家長會出來打圓場,小孩子童言無忌,不懂事,算了。但作為受害者,你真的可以一笑而過嗎?

上週,升學頭條公眾號家長群裡有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上週末,帶著兒子坐公交車,這時旁邊有位年齡相仿的女士和她兒子聊了幾句。

後來她問小男孩:“我像媽媽還是阿姨啊?”

兒子說:“你不像媽媽。”

那人問:“為什麼?”

兒子不假思索地說:“你那麼醜,還長得這麼胖,都要減肥了。”

當時場面特別尷尬,這位媽媽哭笑不得,那位女士臉紅到脖子了,隨後全公交車傳出一陣暴笑。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這位小男孩無敵蠢萌,完全不顧別人感受,當眾指出別人缺點,確切的說,他可能意識不到與人溝通交往還要考慮別人的感受這個梗,他以為別人和他的感受是一樣的,他只是實話實說。但即使是這樣,你所認為的正確的想法,也不能成為你挖苦別人的理由吧。

小孩子看起來可愛,惹人疼,但說起話來一樣地傷人,傷得還不輕。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談話技巧是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關鍵,不僅能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更多機會,還有助於他們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的小孩說話就很中聽,像嗯哼他說起話來也很直,但別人愛聽,因為他沒有去誤傷別人。

學會說話,從娃娃開始。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03

一個人與外界溝通的方式最初是由家庭塑造的,很有可能一個說話很直的孩子,有一對同樣說話很直的父母。

身邊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小黛是一名高中生,特別聰明,伶牙俐齒。爸爸是軍校的一名教官,媽媽是一名統計員,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但不知道為什麼小黛總和老師們處不好關係。

小黛從小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很強,看問題是一針見血,說話也直來直去,有時候一句話能噎死爸媽。到了學校故伎重演,對老師評頭論足,說語文老師囉嗦,數學老師口齒不清,英語老師有怪癖……後來被老師們知道了,她每天在和老師相互的冷嘲熱諷中度過,最近女兒甚至有些厭學的情緒了。

歸結原因,小黛的父母是罪魁禍首。

小黛的家庭文化是無拘無束、口無遮攔,在這種環境下小黛形成這樣的個性無可厚非。

但在家裡,說錯話、傷著人,父母忍忍就過去了,但當孩子把這些話複製到其他的人際交往中,別人就沒有那麼容易忍受了。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一般說話很直的孩子出生於這兩類家庭:

一類家庭是說話很直這個事從來就不是個事,大家溝通的時候會只關注事,而不關注當事人的感受,而其背後代表著的是一家人不分你我共享共生的心理機制,沒有建立清楚地界限。

他們平時對越界的行為也就不會有牴觸,也就是說平時他們中有誰做錯了事情,其他人都可以跑來指責他,而不用考慮他的感受。

一類家庭的日常溝通就是各說各話,各幹個事,大家對於彼此的感受也毫不在意,甚至互相指責,彼此都不認同,溝通存在扭曲,以至於孩子無法習得有效溝通,只能被迫學會表達自己就行的溝通模式。

無論是哪一類家庭模式,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他人感受的漠視。每個人只會強調自己的感受,活在自己的感受裡,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不懂得與他人交流感受。

所以當他們與外界交流時,也就會出現自顧自說,而不顧別人到底要不要聽,適不適合聽。在一個說話很直的孩子心理,大概他從來就沒有被共鳴過,被理解過,所以他並不知道如何去與人共鳴,如何去理解別人。也就是傳說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感受模式和溝通模式。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04

曹雪芹曾說過,“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孩子一開始都是不通世事人情,說話也是直來直往,沒心沒肺,家長只能多從自身找原因,幫助孩子建構一個正確的溝通模式,學會換位思考,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這樣才能在社會立足。

樹立規矩界限

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能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分離的,當事人在說話做事的時候,就能區分出你我,就會考慮你我雙方的利益和感受。但孩子界限不明,是導致她們說話傷人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親子關係要有明顯的界限。

父母對孩子沒有界限的平等和順從會培養出無法無天、沒有責任心、不服從、攻擊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把握孩子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放縱和心軟。

另一方面家長要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無論關係多好,都是有一個界線的。如果你越過了這條界線,就會觸及別人的敏感領域,別人會對你心生戒備。

美國著名心理醫師約翰·湯森德博和亨利·克勞德博在《為孩子立界線》一書中曾經說:“寧可讓孩子在小時候失去某些權利,總比到了成年才失去婚姻或失去工作來得好些。”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尊重他人人格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教育孩子對父母長輩,對客人,對其他同學、朋友,對老師,都應尊重。內心多了一分尊重,言談話語間自然會多禮貌、誠懇之語,少了尖酸、刻薄、攻擊、嘲弄之詞。

欣賞他人的優點

你讚美別人的同時,其實也在讚美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會欣賞別人。

欣賞他人,是發自內心尊重他人的源泉,如果你發現一個人渾身都是缺點,沒有一點讓你欣賞,那麼你就不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他,說起話來就出言不遜,口出狂言。

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隨時隨地都在觀察家長的言行,並學習你如何對待他人的方式。家長之間隨心所欲地開玩笑相互攻擊、調侃、貶損他人的時候,身邊的孩子就是你的復讀機。

“莫論他人是與非”,古老的治家格言至今依然有效,不在背後議論他人,不在當面攻擊、嘲諷別人。

說話是一種自由,但請善待它!

高質量的人生,從好好說話開始。

情商低真可怕,多少孩子都輸在“說話太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