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當人們還在為春風裡的沙塵喋喋不休時,夏日的炎熱伴隨著陣陣驚雷悄然而至。彷彿一夜寒冬天明已然夏季,湖畔的桃花映面紅,轉眼間又落了一地,春去春來不曾留意,夏日當歸,撲面而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之美,在於希望。北方的春天短暫而曖昧,作為四季的輪迴之始,既無法擺脫冬日的冷峭,又難見風和日麗的溫煦。於是,人們往往期盼著春天之後的夏日,渴望溫暖的陽光,稻田的幽綠,田野的花香,以及五光十色的夏日夢鄉。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詩中曰: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問君心有何所寄,

恰似細雨起波瀾。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初夏纏綿的微雨,繚繞的斜風,明淨的小巷街道,斑斕的色彩,處處瀰漫著浪漫的氣息,撩撥著人們內心的諸多渴望和細膩心思,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的無限美好祝願。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之美,在於勤勞。作為農業傳統國家,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古人對時令變化充滿了虔誠,人們用極大的熱情和隆重的儀式,來迎接夏天的到來。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 迎夏 」,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農諺有云:「 春爭日,夏爭時 」。這是說,農事安排春光寶貴,夏時如金。春種晚一日不如早一日,夏收夏種夏管晚一時不如早一時,「 蠶老一時,麥熟一晌 」。所謂「 四月插秧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則告誡人們不要懶惰蹉跎,要想有所收穫,就必須行動起來,只有把握農時,辛勤勞動,努力耕耘,才能豐衣足食。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之美,在於成長。在《禮記 · 月令》中,解釋立夏曰:「 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萬物生長處於旺盛期。明人《蓮生八戕》一 書中寫有:「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 立夏看夏 」之說。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在經歷了一整個春天的蟄伏和孕育,萬物在夏日的召喚下,紛紛開始嶄露頭角,活動筋骨,呼吸空氣,汲取養料,陸游在《立夏》中寫道: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花兒盡開,引來眾多蜜蜂採摘,槐樹柳樹開始長出新枝,逐漸繁密,生機勃勃。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總之,「 夏時之計貴如金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爭日搶時,時不我待。在這個初夏的季節,蓄勢待發,用自己的真誠和耐心,充實每一天的生活,不枉費每一刻的時光,譜寫一曲朝氣蓬勃的夏日讚歌。

立夏|春意闌珊處,立夏款款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