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被“二胎”榨乾的老人晚年何去何從?

被“二胎”榨乾的老人晚年何去何從?

文 風青楊

生二胎現如今已成一些家庭的選擇。在大多數中國家庭,祖輩通常承擔著照料孫輩的職責。我們談二胎,不能繞開那些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們。他們所付出的辛勞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恰恰也最容易被忽略。(人物)

現如今,有多少老人為了給打拼的兒女照看孩子,很多老人疏遠了原來的人際關係,甚至要與老伴分居,成了老年版的“牛郎與織女”,這樣的分居生活,對老人身體狀況有很多不利影響。看過孩子的人都知道,看孩子比上班累多了。上班還有休息時間,而看孩子卻是一刻也不能鬆懈,怕摔著怕磕著怕碰著,喂吃的喂喝的喂營養品……現在年輕夫妻所生的孩子,七成以上靠他們的父母帶。老人不僅身心疲累,責任重大,還常受指責。針對放開的二胎政策,不少老人表示已盡心盡力帶大了第一個孩子,不想再把精力花在“二胎”身上,還想享受一下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但現在媒體的視角似乎很少關心這些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對他們的未來似乎也不多過問。一些老人們為了孩子買房花了所有的養老錢,甚至借了一屁股債。生頭孩生二孩也大多是老人帶。那麼,讓我們來談一下他們被榨乾以後的生活。

所謂“甩老族”就是把老人當成累贅、負擔,想方設法企圖甩掉的子女群體。這類現象在很多養老機構普遍存在:子女將老人送進養老院,繳納初期的部分費用後,既不來探望,也不再繳納後期費用。當養老院聯繫子女時卻發現手機號早已更換,按當初填寫的家庭住址找人,也早已人去樓空。就這樣,失聯的子女將父母徹底拋棄,甩給養老院後不再過問。更有甚者,一些子女將老人送進養老院後,直到老人去世,都沒有現身。這是一部分城市老人的待遇或下場。

農村呢?農村更甚。武漢大學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農村老人自殺觸目驚心。甚至不少子女逼死的老人案件:一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父親仍沒死,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老人隨即自殺。

關於農村老人頻頻自殺,幾年前媒體曾有報道:在湖北京山縣農村,有“自殺屋”、“自殺洞”,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患病,不願拖累子女,選擇老屋或荒坡、樹林、河溝,安靜地“自我了結”。當地人對此習經為常,有村民說,只要滿足年齡在7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差、子女生活比較困難、得了無法治癒的疾病這樣幾個條件,老人自殺就是“明智的選擇”。官方公開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農村老人的自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到5倍。

但“寧可世上挨,不可土裡埋。”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去自殺?自殺的老人們年輕時曾拼死拼活撫育子女,幫他們蓋房結婚看孩子,但喪失勞動能力被榨乾所有價值後,在一些人眼裡,老人就變得一無是處了。一面因得不到子女回報悲傷,一面又體諒子女負擔的沉重,平時的頭疼腦熱吃藥打針還能勉強湊合過去,一旦得了大病或慢性病,就成了全家人的拖累,對於沒有積蓄,每月靠55元的養老金生活的他們,顯然這是天文數字。有的老人七八十歲了為減輕家人負擔,還在打零工,一直幹到老死,這就是很多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於是老人自殺甚至成了風氣和秩序,被認為是心疼子女的表現。沒本事賺錢,不能幫子女忙,甚至有病,拖累子女,那還活著幹嗎?即使是一個有錢的農民,他們的養老也會成問題,如果他貧窮,那就大成問題。農民的養老必須依靠親人,但基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老年農民很難有子女在身邊。而老年農民人數正在增加,農村沒有,也建不起那麼多養老院。我們要相信,農民是最堅忍的,如果農民活到老了還自殺,一定是因為活不下去。

農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那樣,退休了有養老金、有醫保,他們不種地就可能沒有飯吃,不少鄉村老人幹農活就要幹到兩腳伸直見閻王。也許有人說,那他們的兒子不會贍養?不是農村所有兒子都不願贍養老人,而是這些當兒子的人也活得不容易,他們當中很多人被生活的重擔壓得抬不起頭來,一個孩子讀大學,多年的積蓄全花光不說,還要債臺高築;家裡只要有一個人生病,全家人受窮。

無論是冷冰冰的數字,還是新聞為我們揭示的真相,都指向農村老人晚年生活的悲涼境遇。有的老人要自殺,還怕子女不埋他,自己挖了個坑,躺在裡面邊喝藥邊扒土;有臥病在床的老人會得到兒子的“明示”,喝藥自殺;也有癱瘓在床的老人竟然會拿到藥瓶自殺……老人自殺後村莊的平靜,和人們講述自殺老人時的談笑風生,似乎死亡無可畏懼,似乎自殺是樁喜劇。孝,依然被視為美德,但不孝,也可以被認可。

年輕時他們為家庭付出一切,部分被榨乾後的晚年卻老無所依,他們的未來誰來關心?

作者:風青楊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