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作者| 吳凡 李楠

5 月 21 日至 26 日,參與了 2018 年大商所黑龍江農產品考察,本次考察跟隨西線,第一天考察了哈爾濱地區和綏化地區,包括呼蘭和望奎;第二天考察了綏稜、海倫、海北鎮、北安;第三天考察了五大連池、孫吳、遜克、黑河;第四天考察了嫩江、九三管局、老萊;第五天考察了訥河、莫旗、甘南;第六天考察了齊齊哈爾、大慶、肇東。重點了解了今年玉米、大豆種植及餘糧情況,現將考察進行總結。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 餘糧情況

玉米收益高,下游需求好,農戶手中玉米幾乎沒有餘糧。

大豆下游需求因為南方環保檢查與進口大豆受到明顯打壓,一方面從美國南美進口非轉基因大豆,一方面從俄羅斯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在成本與出率上存在優勢,因此農戶手中大豆餘糧普遍處於 5-10% 水平,部分超過 10% 水平,同比明顯增加,部分貿易商因看好後市存在屯大豆的情況,庫存較高,供應寬裕。

種植面積

國家新年度玉米大豆種植補貼政策細則並未出臺,但補貼範圍已經確定,玉米補貼下降至 100 元/畝以下,大豆補貼上升至 200 元/畝以上,100 元/畝以上的補貼價差對農民種植選擇影響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去年的玉米價格自秋收之後一路上漲,加上當年地租降低帶動種植成本的下降,種植玉米的整體收益大幅增加。市場此前也普遍預期,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將出現上升。而事實上也印證了市場的預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豆補貼政策出臺晚,部分農戶已決定種植玉米,種子等農資已準備。農民大多在3月份之前就完成了玉米種子的採購工作,

2)玉米產量明顯高於大豆。呼蘭和巴彥地區屬於第一第二積溫帶,為黑龍江的玉米優勢產區,高產年份呼蘭區玉米單產平均為能達到 2.7 萬斤/公頃、巴彥區單產平均能達到 2.4萬斤/公頃。海北鎮屬於大豆主產區,正常年份大豆單產可達 4500-5000 斤/公頃。

3)大豆補貼秋收後發放,農民認為未來的事或有變數,有所顧慮。考慮到種植成本與產量,大豆種植利潤基本都來自補貼,因此所承擔的政策性風險格外大。輪作補貼是有一定的要求,農戶對於是否可以滿足條件申請到補貼存在疑問。

4)玉米深加工產能擴張,有利於需求增長及價格保持強勢。鑑於至 2020 年燃料乙醇需要佔汽油10%,供應缺口巨大,帶動新的玉米深加工產能擴張。

大豆種植面積出現縮減情況,與農業部增長 8% 的數字存在差異,面積縮減 5-10%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大豆避免重茬種植,有輪作剛需。大豆對土壤肥力要求高,重茬種植將導致大豆產量低、蟲害嚴重、收益低。

2)種植收益難以達到理論值,實際收益不如玉米。大豆收益靠補貼,但輪作補貼的條件苛刻,名額有限,因此大多數農戶拿不到理論最高值的補貼,實際收益情況不如玉米,這將是農戶未出現大量種植大豆的關鍵原因。

3)下游需求萎縮,大豆銷售困難。一方面,美國、南美、俄羅斯等地非轉基因大豆的大量流入擠佔國產大豆市場,在出率、成本上均存在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南方環保督查使得大量豆製品加工企業關停,需求量被大幅壓制。

出苗情況

4 月底播種至調研前兩日未見降水,哈爾濱至綏化地區乾旱情況嚴重,出苗不足 5 成。往年同期出苗率能達到 80-90%,今年春旱情況確實較為嚴重。接下來的充足降水與補種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旱情影響,不過最終產量還需持續跟蹤。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22 日下午至夜間的降水地區旱情有效緩解。前期未出苗地區在這場及時雨過後快速出苗,出苗率可達 90%,此次降水量及持續時間完全緩解了農民的擔心。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 貿易商及下游加工企業情況

大豆貿易企業:下游需求受衝擊明顯,存在囤糧賭後市現象

1)宏大糧貿有限公司以大豆貿易、加工為主營業務。今年截至目前國產大豆購、銷均不順暢。一方面,上游惜售,觀望情緒濃厚。據瞭解,當地農民,貿易商均有囤糧意願,目前農戶方面還有10%未銷售。據當地鄰街企業反映,農民目前餘糧為

20−30%。另一方面,國產大豆性價比不佳,今年運力上漲明顯,去年 150 元/噸上漲至今年 160 元/噸。

2)孫吳森達糧食貿易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庫存 200-300 噸,南方市場受巴西阿根廷大豆衝擊明顯,對北方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需求降低。南美非轉基因大豆廣州港到貨價 3950 元/噸,東北國產大豆運至南方成本 4050 元/噸以上,存在 100 元/噸以上的價差,南美非轉基因大豆成本優勢明顯。東北大豆海運成本 16000-19000元/組(50噸),或 320-380 元/噸。今年農民庫存 10-15%,往年同期 2-3%,大豆銷售較為困難,主要因為南方主銷區受環保壓力,大量小型企業關停,下游需求萎縮嚴重。

3)瀚鴻飼料有限責任公司需求出現萎縮,飼料業務已經停止。現在主要是大豆、玉米貿易。過去幾年,公司做大豆貿易量在 5 萬噸,但近兩年只有 2 萬噸左右,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衝擊較大,來著巴西和阿根廷的非轉基因大豆通過山東、江蘇進口港到國內來。後市大豆行情看好。今年大豆價格很低,已經是 2008 年國儲收購價格以來的最低價,後期難以再下跌,並且今年大豆質量好,蛋白含量在41- 41.5 %以上。國儲輪出大豆對市場影響不大。現在國儲 13 年和 11 年大豆中, 11 年大豆對市場影響很小質量較差。而 2013 年國儲大豆總量在 180 萬噸,如果按照去年 3700 元/噸起拍價格來計算,加上 200 元的出庫、運費,成本在 3900 元/噸,對現在的 3600 元/噸的大豆影響不大,即使以 3400 元/噸起拍價格來計算,因蛋白率只有 39%,所以也缺乏吸引力,當然如果起拍價格低於 3400元,那麼有較大沖擊,可以保持高度關注。

大豆加工企業:隨採隨用,避免貨值風險與壓款壓力

1)綏化維維集團大商所交割庫,庫容 18 萬噸,大豆交割庫資格是 2015年獲批,玉米交割庫資格是 2017 年獲批。目前交割庫中有:1 萬噸玉米,均為自有貿易糧;7 萬噸大豆,其中有 3 萬噸自用,該企業收購的大豆主要是用於生產豆奶粉和豆漿粉,年產量 1.5 萬噸。對於未來的行情的看法是:大豆目前價格是價格窪地,未來價格看漲,企業也囤了一部分大豆。玉米由於 14、15 年玉米質量較差,基本都用於深加工,而且今年深加工補助由去年的 300 元/噸,降至 150 元/噸,預計明年將會沒有補貼,屆時貿易商可以和深加工企業公平競爭,對未來的玉米價格也比較看好。

玉米加工企業:產能迅速擴張,市場空間巨大

1)黑龍江鴻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劃的食用酒精和燃料乙醇的產能 60 萬噸,每年約消耗 200 萬噸左右的玉米。2017 年底有 30 萬噸的食用酒精和無水乙醇開始試生產。公司第二條生產線主要是燃料乙醇生產線為主,計劃在 2018 年年底投產。公司主要收購附近種植的潮糧為主,在目前餘量不多的情況下,參與競拍中儲糧的拍賣糧。由於國家鼓勵政策,近年來糧食主產區玉米深加工,尤其是酒精燃料乙醇產能擴張的非常迅速,後期對玉米的需求可能大幅增加。

調研總結

1)大豆種植面積減少 8-10%,玉米種植面積增長 10%以上。

2)由於小部分地區的乾旱,玉米單產整體或有下降。

3)地租、種子、化肥等種植成本略有上升,個別地區地租增長幅度大,甚至翻番。

4)水田水稻種植收益好於玉米,玉米好於大豆,大豆種植主要靠補貼維持。

5)國產大豆下游需求萎縮,玉米下游加工產能擴張。

6)合作社、農場規模效益優勢明顯,大農場種植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7)玉米因下游需求支撐,後市行情看好;17 年國產大豆品質好,貿易商看好後市,有囤貨現象。

(點擊下面圖片即可申請優良玉米自交系)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中糧視點: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0%以上;大豆種植面積減少8-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