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有宏圖之志,卻激起叛亂,天子多次出逃,帝國晚期禍亂源起於此

唐朝是華夏的盛世,是漢朝之後,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又一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綜合的巔峰時期,這一朝代集合了太多的興衰榮辱,貞觀盛世、貞觀遺風、開元之治,無不是歷史上的璀璨繁華,而唐玄宗末年爆發的安史之亂開始,拉開了大唐帝國衰敗的序幕,而天子九次出逃,六失京師,更是後世之人心中永遠的痛。

有宏圖之志,卻激起叛亂,天子多次出逃,帝國晚期禍亂源起於此

今天要講的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唐德宗李括。這是一位有著宏圖之志的帝王,在作太子之時,他看到了宦官集團對朝政的禍害,也看到了帝國不少積弊的陋習,為此在公元779年登基為帝繼承大統之後,他有著萬丈的雄心,想要憑藉自己的激情和權力來改變這種渾渾噩噩的境況再現大唐的中興之象。

在位前期,李括的確是以強明自任,堅持任用文武百官,禁止宦官干政,提倡勤儉節約,為此國家的確呈現出一片中興氣息,可卻也是曇花一現。一件大事的完成,考量的不僅僅是皇帝個人一時的激情,而是包括能力、魄力、堅持和決心等綜合因素,而唐德宗後來的所作所為很明顯與此背道而馳,走上了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的政治生涯。

有宏圖之志,卻激起叛亂,天子多次出逃,帝國晚期禍亂源起於此

一切都是因為唐德宗想要挽救帝國的危機開始,公元781年,他藉著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之死,其子李惟嶽上表想要承襲父位的契機,決定將屠刀揮向割據的藩鎮,當時其決心之大,甚至是不惜武力解決,為此李括的這一做法,激起了其他藩鎮的不滿,在既得利益面前,誰都不願意退讓,為此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以及李惟嶽四鎮起兵反叛,戰事一時四起,雖然開始朝廷平叛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四鎮勢力勢力也在朝廷大軍的面前危如累卵,可是因為李括利用藩鎮對決藩鎮的方法,所以一度導致了參與削藩戰役的朱韜節度使的不滿,眼看四鎮即將被壓服,在公元782年,朱韜加入了反叛,最終盧龍節度使朱韜、成德王武俊、淄青李納、魏博田悅四鎮稱王,這就是唐德宗時期著名的四王。

有宏圖之志,卻激起叛亂,天子多次出逃,帝國晚期禍亂源起於此

同時期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也自稱天下兵馬都元帥,如此戰火進一步擴大,朝廷兩年的平叛卻引來了更大的麻煩,而且慢慢的擴大到朝廷難以掌控的地步,淮西戰場的突變,唐德宗命令涇原兵趕赴淮西前線,可是因為將士們沒有得到周到的賞賜,再加上飯菜粗糙,為此發生了涇師兵變,唐德宗倉皇失措間逃出長安,逃往了奉天,就這樣局勢不可逆轉的變成了燎原之勢,自此涇原兵原統帥朱韜之兄朱泚被擁為大秦帝,而李希烈也稱為楚帝,這就是著名的二帝四王之亂,這場藩鎮之亂,令得唐德宗的雄心萬丈為此覆滅殆盡,自此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有宏圖之志,卻激起叛亂,天子多次出逃,帝國晚期禍亂源起於此

最終這次的反叛在唐德宗罪己詔下,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姑息了對待藩鎮的態度,從此唐王朝的藩鎮之禍亂可謂是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此次的奉天之難中,唐德宗認為武將無能,而宦官卻身死相隨,所以轉而信任宦官,中晚唐宦官勢力也自此真正走入了唐帝國的制度之中,且愈演愈烈,唐帝國被後人所詬病的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也就是源起於此,直至李唐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