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 口味蝦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口味蝦是以長沙妹子般的火辣博得長沙人芳心的,那是一種從腦殼一直辣到腳指頭的辣,辣得你舌頭直伸,大呼過癮。幹完一杯冰啤酒後,連忙繼續作戰,生怕在這樣的夜色中不飽逮一頓口味蝦,你便呷了虧。口味蝦還有其活色生香,紅豔豔的蝦殼,白嫩嫩的蝦肉,雞湯上浮著幾根綠色的蔥段和紫色的紫蘇。從盆中拎起一隻肥大通紅的蝦子,兩手使勁一撕,扯下兩隻蝦鉗,然後輕輕掰開蝦殼,露出彎月般的蝦肉,不怕辣的食客還可以再粘點湯汁。人生圓滿了!

– 臭豆腐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從顏色,氣味上來比較,長沙的臭豆腐可謂是非常貼合“臭豆腐”三字。黑乎的顏色,初聞怪異的氣味。其實,外酥裡嫩,清香可口,奇特誘人、亦臭亦香,做工精細,口味極佳。

豆腐“聞著臭”是因為豆腐在發酵淹制和後發酵的過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充分水解產生一種叫硫化氫(H2S)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在蛋白質分解後即產生氨基酸而氨基酸又具有鮮美的滋味故“吃著香”。據臺灣《康健》雜誌報道,臭豆腐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調節腸道及健胃功效。

– 剁椒魚頭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剁椒魚頭是湖南湘潭以及湘贛交界地方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以魚頭的“味鮮”和剁辣椒的“辣”為一體,風味獨具一格。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鹹鮮微辣。

據說清朝雍正年間,黃宗憲為了躲避文字獄,逃到湖南一個小村子,借住農戶家。農戶的兒子撈了一條河魚回家,女主人就在魚肉裡面放鹽煮湯,再將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黃宗憲覺得非常鮮美,避難結束後,他讓家裡廚師加以改良,就成了今天的湖南名菜剁椒魚頭。小編本人特別喜愛這道菜,所以蒐羅了一道菜譜,跟大家共享下喔~

材料:

胖頭魚頭1個(2斤)、湖南特製剁椒適量、味精3克、紅油10克、姜10克、蔥8克、白蘿蔔片15克

做法:

1、將魚頭洗淨,去鰓,去鱗,從魚唇正中一劈為二

2、將鹽、味精均勻塗拌在魚頭上,醃製5分鐘後將剁椒塗抹在魚頭上。在盤底放2-3片生薑和白蘿蔔片,將魚頭放上面,再在魚身上擱切好的薑絲適量

3、上鍋蒸15分鐘,出鍋後,將蔥花撒在魚頭上,澆熟油,然後再放鍋裡蒸2-3分鐘,即可食用。

– 醬板鴨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醬板鴨是湖南一絕名菜,是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藥浸泡,10餘種香料、經過風乾、烤制等15道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餚、送禮佳品。產品香、辣、甘、麻、鹹、酥、綿適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膩,回味無窮,食用方便的特點。

– 毛氏紅燒肉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色:色澤紅亮

香:屬於複合型的味道,集八角、桂皮、辣椒、草果、蔥、姜、蒜等多種香味為一體

味:鹹、香,比我們平時所吃的紅燒肉多了許多回味。

口感:肥而不膩,可以真正做到入口即化。

來歷:毛主席對湖南的燒肉情有獨鍾,但據說因為毛主席小時候家裡做過醬油,經常在醬缸上發現發酵後出現髒髒的泡沫,所以他吃紅燒肉不用醬油,而是用糖慢慢熬成紅色。加上老年的毛主席喜歡酥爛的口感,因此石蔭祥大師特意將傳統的湖南燒肉改良成了毛氏紅燒肉。

– 臘味合蒸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色:色澤紅亮

香:臘香濃重

味:鹹甜適口、稍帶厚汁,且味道互補,下飯首選。

口感:柔韌不膩

來歷:臘味合蒸的成名相傳與一位乞丐有關。從前在湖南一小鎮上,曾是飯館老闆的劉七因造人追債而流落他鄉乞討,一日因近年關,人家就把家裡醃製的魚肉雞拿點給他,劉七見天色已晚便將所有臘味一同蒸熟。不巧被一大戶人家循著香味找到,品嚐過後大為讚賞,帶他回去在自家酒樓掌勺,掛出“臘味合蒸”菜牌。從此“臘味合蒸”作為湘菜留傳下來。

– 平江火焙魚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火焙魚是平江的漢族傳統名菜。火焙魚不像僵硬的乾魚、鹽漬的鹹魚,它焙得半乾半溼、外黃內鮮,這就兼備了活魚的鮮、乾魚的爽、鹹魚的味。這種魚不僅好吃,也便於攜帶和收藏。

色:金燦燦

味:活魚的鮮,鹹魚的味

口感:只只完整如初,不粘不爛,不焦不枯

營養價值:經科學研究表明,火焙魚的魚肉中維生素B2、B6、維A和維E損失都很小,只有維B1略有損失。同時,燒烤後,魚肉中的鈣、鉀、鎂含量顯著提高。

– 麻辣子雞 –

那些湖南人愛吃的特色美食

麻辣子雞這道名菜,充分體現了湖南的地方特點:一是湖南氣候潮溼,易患風溼症,因而形成了愛吃辣椒、生薑的習慣;二是湖南雞產量多,且營養豐富。

色:顏色金黃,芡汁油亮

香:辣椒與其他香料的香味結合,加上雞肉的鮮味,聞之引人生津。

味:味道麻辣、香、鹹、鮮。

口感:質感外焦裡嫩

歷史:麻辣子雞以長沙百年老店玉樓東酒家最負盛名。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翰林曾廣鉤登樓用膳,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的詩句。後經長沙市滯湘酒家的廚師精工細作,味道更佳,民間又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外焦內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滯湘勝過玉樓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