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我討厭所有人,更討厭我自己

【Question】 By 。:

風墟先生您好,我是一個女生,大二,留學。

曾經網上認識一個同留學的女孩子,吵架後不再聯繫。

可是她在我心裡幾乎完美,我一直逼迫自己向她看齊,從思維模式上都有些模仿她。

雖然自己覺得自己現在進步不小,也表現的在外人看來十分優秀,但我內心知道,我其實把很多心思只是花在了讓自己看似優秀上面。

因為厭惡自己這樣的狀態加上學業壓力非常大,我暴飲暴食的很嚴重,半年增重了三十六斤。

落差太大導致非常不自信,可是堅持兩三天早中晚水煮高蛋白食譜,總會以近乎抓狂的暴食收尾,然後就會越來越厭惡自己,感覺疑似出現了輕度人格分裂自虐的情況。

人際交往甚至和父母相處也總是過度敏感,並且對所有人抱有牴觸情緒和想法;

經常生氣鬱悶到無法自我調節的狀態,認為除了那個女生所有人都愚蠢盲目自大而不自知;

對愛情更是反感無比,任何追我的男生都被我冷暴力對待;

我知道我現在這個狀態非常不對,因為我曾經完全不是這樣的。

雖然傻但是至少每天是開心的,會被感動會笑會哭,現在內心絕望表面都無動於衷。

如果您能有時間精力費心在我的問題上,不勝感激。

我討厭所有人,更討厭我自己

【Answer】 By 風墟:

我們對別人的「討厭」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基於利益競爭、先受到別人的攻擊、這個人做了十分不道德的行為、曾被對方一腳踹翻在地過等這些“有理由”的討厭;

一種是“無理由”的討厭。

當然這種“無理由”也並非是真的無理由,多數情況下只是它的理由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或是在潛意識裡“故意”不去意識到。

這一種對別人的討厭的原因,往往是因為:

我們將自己身上的那些無法接受的部分,投射在別人的身上;

然後通過對這個人的攻擊、討厭、嫌棄,營造出一種“我沒有這些不好的部分、我和這些不好的特質劃清了界限”的感覺,從而保持對自我的良好感受。

比如一個在別人面前非常自信、強勢的人,如果他在面對那些不自信、弱勢的人時,喜歡採取公開貶低他們、或是做出一副長者的姿態教育他們、通過命令他們做一些事情來營造出“我比他們更優越”的氛圍等這些做法,

這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深處其實隱藏著非常強烈的自卑,他無時無刻的都需要通過“證明”自己是自信的、是很強的,來逃避面對那個自卑的自己。

一個內心裡無法接受自己的人,在面對追求她的人時會產生“這個追我的人好LOW啊,因為他竟然會追求我這麼LOW的人”、或是“我不配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你們就別浪費我的時間了!”、或是“我才不要承認我是一個那麼糟糕的人,你看這些追求我的人我可以隨意攻擊他們!”等這些想法。

當你用冷暴力攻擊追求你的人時,其實你能夠從中獲得一種自己更為優越的幻覺,從而能夠暫時性的不用面對“自己很糟糕”這個想法。

這次的求助者之所以會“認為除了那個女生所有人都愚蠢盲目自大而不自知”,其實核心的根源就在於:她無法接納自己。

因為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所以需要不斷地去做一些事情來讓自己“看似很優秀”;

因為不能接納真實的自己,所以當她已經處於這麼糟糕的處境之中了,她一直沒有想到要怎樣好好安撫和照顧自己,而是一味地只想著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也因此她會對那個網上認識的“幾乎完美”的女生有這麼深的執念,因為這個“完美”的女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她對自己的最理想化的“形象”。

她會將理想化的自己投射在那個“完美”的女生身上,所以才會“逼迫自己向她看齊,從思維方式上都有些模仿她。”

其實所有的完美主義者都是源於兩個錯誤的核心觀念:

一、難道人不就是應該不斷地自我完善,逐步成為更好的人嗎?

不是。

自我完善和所謂的成為更好的人只是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附帶的、自然而然的都會達成的產物。

就像我出門散步看風景,很自然的就走到了小區門口。你要明白核心的重點在於欣賞風景,而不是我要走到小區門口。

只是為了走到小區門口,那這段旅程是就會是多麼的無聊和無意義啊。

所以“讀大學是為了學知識,而不不是為了拿文憑”

“控制飲食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而不是為了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活著是為了充分體驗我的人生,而不是為了變得更好”

二、如果我不努力控制自己只會更糟糕!我甚至會什麼都不做變成一個徹底的廢物!到那個時候我只會越來越無藥可救……

不會。

令“完美主義者”們始終無法獲得真正的進步,核心的原因是且只是他們對自己的各種不滿與控制。

就像多數父母試圖通過打罵、威脅、恐嚇孩子來令他好好學習,但最後只會令孩子對學習越來越反感,越來越厭惡,成績越來越差。

同理,一個人越是討厭自己,越是對自己不滿,就越是會令他自己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糟糕。

為什麼?

因為完美主義者的問題其本質是——對抗。

和自己的不斷對抗,對自己這不滿,那看不順,覺得自己這兒是缺點,那兒也不行。

他並沒有真的瞭解自己,去發揮自己的特性與興趣,去做那些他擅長的事情,而非要逼迫自己去做那些“別人認為是好的”的事情。

這就像逼兔子去抓老虎,逼魚跳鋼管舞,逼男人生孩子一樣,是毫無意義的。

把注意力無時無刻都放在“如何改掉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地方”上,你就會發現自己身上不好的地方越來越多,不好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把注意力放在“怎樣讓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好”,你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現自己身上更多的好,你也會的確變得越來越好。

歸根結底我們是需要意識到:自我譴責、自我否定、自我攻擊永遠都無法促使一個人達成自我改變,所謂的改變永遠只是我們在體驗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所自然而然必然會遇到的風景而已。

作者風墟,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