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滅掉楚燕齊,嬴政終於一統天下,不知道該不該為齊國可惜!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滅掉楚燕齊,嬴政終於一統天下,不知道該不該為齊國可惜!

王賁年輕氣盛,幾拳幹倒了老魏,兒子如此英勇,老爹又怎麼能落於人後那?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要求領軍出戰,而且張嘴就是,要求六十萬大軍。

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楚國的現狀,楚國本是南方大國,土地廣闊,物產豐富,加上後來又吞併了吳越之地,不管是物質條件,還是軍隊陣容強度,都是一等一的好。可楚國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內政不穩,內部沒有一個能鎮得住局面的君王,貴族們都覺得自己有機會,紛紛爭權奪利,內鬥消耗極大。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了,一塊大餡餅,又擺在貴族們的眼前,大家又打成了一團。最後,幽王的同母兄弟猶,搶到了餡餅,就是楚哀王。可這餡餅饞人啊,兩個月後,一夥人出手了,他們幹掉了楚哀王,搶走了餡餅,這夥人也不是外人,他們楚哀王異母哥哥負芻的手下,負芻就成為新的楚王。

楚國這頭餡餅搶的歡,秦國那頭就聞到味了,秦王派兵南下攻楚,很快,就拿下了楚國十幾座城池。稍作休整之後,公元前224年,秦軍決定要一舉拿下楚國,就出現了先前王翦要求領兵六十萬攻楚的場面。

按理說,王翦戰功赫赫,秦國也不是拿不出六十萬人馬,秦王應該就讓王翦帶兵出戰了,可沒想到冒出個出低價的。大將李信表示,不用六十萬,也不用四十萬,我只要二十萬,就能拿下楚國。

這個李信也確實不是紙上談兵之輩,在之前的很多戰役裡,都立過戰功,秦王考慮再三,覺得王翦是老邁了,膽子越來越小了,就派李信和蒙武,帶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王翦一氣之下,告老還鄉了。

李信和蒙武兵分兩路,就對楚國動起了手,開始還還很順利,二人雙雙得手。兩個人一聯繫,就要在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會和,要兵合一處,一戰拿下楚國。沒想到,這一切都是楚國大將項燕設的圈套,項燕先是故意示弱,讓楚軍不抵抗,引得秦軍驕傲輕敵,而後就率軍尾隨李信部一路跟蹤,三天三夜之後,終於抓住戰機,項燕軍隊對著李信屁股就是一頓猛踹。秦軍損失慘重,撤回了秦國。

秦王得知消息,大為震怒,他趕緊乘著快車,親自去王翦的老家探望。得知秦王來了,王翦躺在床上裝起了病,秦王很誠懇,老將軍,都怪我沒有聽你的話,才讓秦國受此恥辱,如今楚國打了勝仗,氣焰十分囂張,聽說他們都準備出兵,西征我們秦國了,老將軍,你還躺的住嗎?

王翦聽完之後,根本沒動窩,咳嗽了一聲,大王,我老了,不但身體不行了,膽子也沒有年輕人大了,朝中那麼多年輕俊傑,您還是另派他人吧!

秦王的態度依舊誠懇,臉上還增添了笑容,將軍啊,都是我的錯,您說吧,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

王翦這才睜大了眼睛,既然大王非要老臣出戰,老臣也就不愛惜這把老骨頭了,不過,六十萬大軍,是不能再少了。

秦王一看目的達到,當場應允,好,就給你六十萬。

六十萬大軍就要出征了,臨行前,王翦又向秦王提了個要求。

大王,臣年事已高,這次出征回來,也就該退休了,我打了一輩子仗,就想晚年過的舒服點,能不能給我弄個大一點的宅子,養老啊。

秦王哈哈大笑,老將軍真會開玩笑。

因為六十萬大軍,已經是秦國的全部兵力了,所以秦王親自送大軍出關,一路之上,王翦五六次的向秦王提各種要求,什麼孫子的擇校問題了,兒媳婦的就業問題了,自己的養老金問題了,等等等。到最後,秦王才明白,原來王翦真的有點老了,真的是在考慮後事了。

秦王送出了關,就回去了,王翦手下親信就過來了,老爺子,您是不是有點過了啊,大王有求於你,你就要這個,要那個的,不怕人家煩你嗎?

王翦哈哈大笑,你小子懂個屁啊,我瞭解大王,他是個疑心很重的人,這六十萬大軍,已經是他的全部家底了,都交給了我,人家難免不踏實。我就故意表現的貪財一點,他看我就這麼點志向,就不會擔心我擁兵自重了,這樣,我就不會在用軍上受他限制,才好打勝仗啊。

小夥子,有打勝仗的本事很重要,能讓領導放心讓你打仗也很重要,李牧,不就是前車之鑑嗎!

王翦的大軍就這麼浩浩蕩蕩,來到楚國境內,楚王聽說來的是王翦,帶的又是那麼多的兵士,不敢掉以輕心,也動用了全國兵力,來對抗王翦。沒想到這上門挑釁的,先掛了免戰牌,王翦下令,秦軍堅守營寨,不許出戰。任憑楚軍嘲諷侮辱罵祖宗,秦軍就是不動,就這樣,秦軍仗著自己帶來的糧草充足,在楚國的地盤,和楚軍耗了一年多。

秦軍每天就是吃飯休息,再吃飯休息,大夥實在無聊,還經常舉辦扔石頭比賽。楚軍因為兵力比不過秦軍,又不敢強攻吧,除了每天固定的去問候對方的家人,也無事可做,時間一長,楚軍的將領就有了新的打算。

可能是楚國內部有事情,也可能是楚國將士有點熬不住了,他們就拔下營寨,像東撤軍了。王翦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讓將士們停止了遊戲,整頓人馬,追了上去。虎頭咬狼尾啊,楚軍大敗而逃,王翦那肯罷休,一路追殺過去,就在蘄縣之南,楚國將軍項燕被殺,楚軍也就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公元前223年,楚王被俘,楚國徹底淪陷,從此南方的廣大疆域,盡歸秦國所有。

楚國曆史上輝煌過,不管是愛管閒事的楚成王,還是囂張的楚莊王,楚國幾乎強大了整個春秋時期。而後他們逼走了伍子胥,得到了報復,受到嚴重心靈創傷的伍子胥,把楚平王從棺材裡拉出來鞭了屍,還差一點就滅了楚國。

經過短暫的消沉,楚悼王重用了第三次就業的吳起,勵精圖治,大力變法,楚國得以復興。雖然楚悼王死後,吳起也未得善終,但是吳起變法的種子,在楚國發芽開花,讓楚國又重現了輝煌,諸侯朝秦暮楚,就是明證。

無奈,西方出現了秦國一樣的對手,國家內部,又擁有了楚懷王一樣的領袖,楚國就這樣沒落了。之後的內部爭鬥,耗盡了楚國那厚實的本錢,他們被秦國吞掉,雖然可惜,也是必然。

搞定了楚國,秦王大手一揮,北上伐燕。其實這時候的燕國,只剩下小半條命了,多半條,已經攥在了秦國的手裡,這又是怎麼回事那,咱們還得倒敘一段。

咱們前面說過,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為了表示誠意,會互相送王子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嬴政的爹異人,當年就是在趙國做人質的。當然這裡說的是另外一個人,燕國的太子丹。太子丹也像諸位王子一樣,做為人質,常駐秦國。

那個時候的秦國,實力已經很強大了,意圖也很明顯了,就是想一個個的把六國吞掉。太子丹也察覺到了這些,他覺得自己不能留在秦國做無謂的犧牲,就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到燕國以後的太子丹,沒有像祖上燕昭王一樣,招賢納士,振興國家,而是劍走偏鋒,召集刺客,想要刺殺嬴政。

秦國先是拿下了韓國,又幹掉了趙國,眼看著就衝著燕國來了,這個時候,太子丹出招了。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太子丹召喚出了自己的第一勇士,荊軻,下達了指令,要他去刺殺秦王嬴政。

荊軻沒含糊,當場就應了下來,太子讓我去刺殺嬴政,沒問題,聽說嬴政輕易不拋頭露面,而且身邊還有很多護衛,您要給我創造接近他的機會。我聽說燕國對嬴政最吸引力的

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燕國最肥沃的一塊土地督亢(今河北涿縣一帶)一個是被秦國通緝的秦將樊於期。他現在就藏在燕國,要是能拿著督亢的地圖和樊於期人頭去獻給嬴政,我想,他會給我一個接近他的機會,那我就可以下手了。

太子丹沉思了一下,督亢的地圖,我馬上就可以給你,只是樊於期將軍的人頭,我做不了主啊。荊軻看太子丹這般態度,也沒有為難他,就自己去找樊於期。

荊軻見到了樊於期,直奔主題。樊將軍,現在秦國就要打過來了,我有一個辦法,既可以解燕國之圍,又能替將軍您報被秦國迫害之仇,只是需要將軍幫一下忙,不知將軍怎麼想。

樊於期一聽有這樣的好事,連忙答道,需要我做什麼,你儘管說。荊軻就把要刺殺嬴政的想法和需要說了一番,樊於期笑了一下,這有何難,當場就拿出寶劍,自刎而亡。

有了接近嬴政的籌碼,太子丹又給荊軻準備了一把浸過毒藥的匕首,還給他配了一個助手,秦舞陽。

公元前227年,太子丹身著孝服在易水河邊(今河北易縣)為荊軻送行,臨行之前,荊軻高聲唱道,風蕭蕭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後就跳上車,帶著秦舞陽去了秦國。

這一日,荊軻和小夥伴就來到了咸陽,嬴政聽說燕國的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送過來了,很高興啊,為了表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重視,他要在咸陽宮親自接見荊軻。進了咸陽宮,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人頭的盒子走在前面,秦武陽捧著督亢的地圖跟在後面,二人就順著臺階一步步往上走,看透生死的荊軻比較淡定,秦舞陽就有點撐不住了,不由得就臉色發白,手還抖了起來。

嬴政左右的侍衛一看,這位仁兄有問題啊,你,說你那,臉怎麼還白了?

荊軻一愣,自己本色演出啊,不應該出岔子,轉念一想,回頭再看看秦舞陽,全明白了,趕緊賠笑說,不好意思,我兄弟鄉下來的,沒見過這麼大場面。

嬴政這時候也有點警覺了,他就不要上來了,你把地圖一併帶過來就好了。

就這樣,荊軻手拿地圖,捧著盒子,一併獻給嬴政。看完了樊於期的人頭,嬴政就慢慢打開了燕國的地圖,等地圖徹底打開,藏在裡面的匕首就露了出來,嬴政一愣的功夫,荊軻竄上前去,拿起匕首,就刺向嬴政。

按理說嬴政是很難躲過這一下子,因為荊軻是一手抓住他的袖子,一手拿著匕首刺他的。可哪想到,情急之中的嬴政,居然扯斷了袖子,撒腿就跑。荊軻拿著匕首在後面追,嬴政就在前面跑,為了便於躲避,嬴政就圍著殿上的銅柱子轉圈,荊軻也就在後面轉圈追。

嬴政身上倒是有寶劍,可是人家在屁股後面追,也沒有時間拔寶劍啊。殿上的官員們也嚇傻了,可他們手裡也沒有兵器,都不敢上前,殿下的武士倒是有兵器,可是按照秦朝規定,沒有人吩咐,他們是不能上殿的。

就在這危機關頭,官員群裡一個醫官清醒了,他瞄準荊軻就把手裡的藥袋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擋,就這麼個功夫,嬴政就把手裡的寶劍拔了出來,一劍砍倒了荊軻的腿上。荊軻倒在地上,用盡最後力氣,把匕首扔了出去,可惜,扔偏了。

看到荊軻已經沒有多大威脅了,嬴政跑過來,一頓亂砍,荊軻徹底喪失了戰鬥能力。估麼自己說話的機會不多了,荊軻強忍著坐了起來,嬴政小兒,我沒有早點下手殺你,只不過是想讓你歸還燕國的土地。

嬴政這個時候又驚又嚇,也沒有力氣跟他耍嘴皮子了,給下面人做了個手勢,一群武士衝了過來,結果了荊軻,那個秦舞陽,也早早就被結果了。

嬴政怒了,本來想打你燕國,這回可好,差點被你給打死。公元前226年,秦軍大舉進攻燕國,燕國哪裡招架得住啊,很快都城薊(今北京)就被攻破了,燕王和太子丹就逃往遼東郡,秦軍那肯善罷甘休啊,一路緊追,那架勢,就想平了燕國。

此時的燕王,已經顧不上許多了,他想的只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最後一點富貴,權衡利弊之後,燕王殺死了太子丹,還把太子丹的首級獻給了秦王。這個時候的燕國,大部分土地都已經歸了秦國了,可以說秦國只要想,隨時都能給燕國執行死刑。此時秦國正好又要調集兵力攻打楚國,於是嬴政大發慈悲,就先把燕王的人頭,寄放在他自己的身上,等待方便之時再來取 ,倒敘結束。

秦國滅了楚國,想起有一個死刑緩期執行的燕國,就再次整兵,來送燕國上路。故事情節很簡單,公元前222年,王賁受命,帶兵攻打蜷縮在遼東的燕國殘餘勢力,三下五除二,王賁就拿下了遼東,生擒了燕王。

燕國滅,老規矩,要給燕國寫寫悼詞。燕國是古老的諸侯國之一,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和趙國類似,充當著中原和北部蠻夷的緩衝帶,屢屢遭受外夷的騷擾,當年要不是齊桓公北上救燕,說不定燕國連春秋都熬不過。

既然熬過去了,福氣也就來了,藉著齊桓公的威風,燕國不但保全了底盤,還擴大了領土,也算興盛了一時。時間在變,燕國的王位也不斷變換著主人,直到那個奇葩的燕王噲的出現,王位不傳給兒子,傳給相國,搞得燕國烏煙瘴氣,人人不服,還給了齊國冠冕堂皇的入侵理由,差點被滅了國。

壞事變成了好事,燕昭王繼了位,他廣招天下人才,引來了和管仲齊名的樂毅和其他諸位賢才。樂毅聯合五國軍隊,把齊國收拾的夠嗆,只剩下兩座小小的城池堅守,可惜的是,燕昭王走了,新的燕王和樂毅有矛盾,齊將田單乘機挑撥,趕走了樂毅,又一群火牛趕跑了燕軍,而後一套組合拳,讓燕國把戰利品吐的乾乾淨淨。

此後的燕國再也沒有雄起過,只是偶爾當當幫兇,欺負欺負別人,也偶爾當當孬種,被人家打上一頓。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秦國雄起了,秦國想統一天下了,燕國被滅,不意外。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帶兵攻打齊國,此時的齊國國君,是齊王建。當年樂毅率領五國聯軍,險些滅了齊國,後來田單橫空出世力挽狂瀾,給齊國續了一命,可是從那以後,齊國就再也沒有強大過。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歸天,其子田建繼位,就是我們之前說的齊王建。齊王建繼位之初,齊國的大權掌握在太后君王后手裡,這個君王后是個了不起的巾幗英雄,在她的治理下,末代齊國,在戰國群雄中也未落下風。

群雄之中,最大的敵人始終是秦國,君王后在對待秦國上,始終保持謹慎謹慎再謹慎的態度,加上那些年,秦國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距離秦國最遠的齊國,日子也過的是舒舒服服平平和和。除了秦國,君王后對待其他諸侯國,也是很有分寸,和他們交往,總是講究誠信為本,也為齊國贏得不少好名聲。

公元前249年,君王后病故了,齊王建痛心啊,他不但失去了親人,還失去了自己身後的依靠。在君王后臨終前,齊王建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太后,您走之後,我齊國可以依靠誰啊,君王后看了看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強用最後一口氣,說出了幾個名字。可是,可是齊王建由於太緊張,居然沒有聽清楚,他馬上命人取來筆和木簡,想讓母親寫下來,君王后已經沒有能力告訴他了。

不行啊,沒有人支撐,齊王建的腰板是挺不起來,思前想後,他把舅舅後勝任命為宰相,國家大事,全權交給後勝管理。後勝是個人才,是個善於斂財的人才,不但他貪財,就連他的手下都貪財。

很快這個人才就被秦國發現了,秦王不時的就給後勝送點好處,後勝的手下也不時的收到孝敬錢,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後勝就不斷在齊王建面前說秦國的好話。其他國家遭受秦國攻擊,向齊國求救時,齊王大殿上總是迴響起後勝那渾厚的聲音,不能救 ,不能救,秦國是朋友,是朋友。

就這樣,在朋友消滅了其他對手之後,把刀子揮向了齊國。齊國這些年日子過的太安逸了,軍隊也沒什麼戰鬥力,王賁沒有費多大力氣,大軍就殺到了齊國都城臨淄。慌亂的齊王建馬上向後勝請教,作為國家支柱的後勝,給他出了最後一個主意,出城投降。

就這樣,齊國亡,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個對手。

齊國,倒下了。齊國,周天子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開國之君,是著名的落魄商人姜子牙。幾經輾轉,幾經蹉跎,到齊桓公繼位後,齊國稱霸,成為周天子失勢後,第一個能號令群雄的國家。我曾經想過,要是當時齊桓公野心大點,或者說管仲的火力足一點,齊國是不是可以取代周國,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也未可知否。

齊桓公之後的齊國,一則自身內亂,二則外部經常有英雄諸侯的出現,齊國失去了最初的威風,可也沒有徹底沒落。到了齊景公時期,一則景公任人唯賢,能聽得進逆耳忠言,二則有名相晏嬰輔佐,內外周旋,齊國也算小火了一把。

到後來,田氏代齊,雖說奪了呂家江山,可也算沒有做絕,還延續了齊國的名字。到了齊威王時代,他招賢納士,廣開言路,變法革新,使齊國一時間成為戰國時期繼魏國之後的引領者,而後的齊國也一直強大。到後來齊湣王好大喜功,四處結下冤仇,這才引來樂毅的五國聯軍,使齊國險些滅國,後來雖有田單復興齊國,可齊國再也沒有被扶起來。

齊國之所以成為六國中最後一個被滅掉的,不是因為它有多強大,而是因為它的強大對手秦國,秦國的遠交近攻之策,決定了,要最後一個滅掉它。

六國都滅掉了,秦國統一了天下,從此煙火不斷的戰國結束了,天下重新歸於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