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吉林和龍市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創建工作初見成效

□ 趙喜語 李草香

近年來,在國家、省、州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吉林省和龍市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創建工作由落子佈局到精耕細作,由多點突進而全面開花,在諸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為高起點創建提供良好環境

和龍市屬中溫帶季風半溼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圖們江和海蘭江發源地,是聯合國高科技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及深加工示範區、“世界長壽之鄉”“世界老年宜遊城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和全國首批33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市之一。

幾年來,和龍市努力打造優質環境,築牢築高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創建的起點。

為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維護和提升環境質量,該市通過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藍天行動”“禁止城區露天燒烤”“秸稈禁燒”等專項行動,為有機產業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保障。在水環境質量方面,海蘭江青山斷面水質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Ⅱ類水體標準,關門、琵巖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水體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和龍涉及有機產業的3個點位土壤環境質量均符合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

為高標準創建夯築堅實基礎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的創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龍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通過建立“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省級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僅2015年以來就共投入資金5478萬餘元,建渠道4.34萬米,改建農橋44座,進一步夯實有機產業發展基礎。

多舉措提高有機產業發展能力。通過廣泛宣傳、招商引資、專項扶持、提供優惠政策等舉措,鼓勵和吸引能力強、規模大和知名度高的具有種植、生產、加工能力的企業,進入和龍市有機水稻標準生產基地建設行列,從而不斷擴大龍頭企業群體規模,增強帶動基地和開拓市場的能力。依託廣大山區、林地和溝系,以充分考慮生態承載能力為前提,堅持“適量、適度、合理”原則,以林下參擴繁、推廣為培育主體,繼續擴大食用菌、森林豬產業發展規模,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林下經濟產業體系。

2013年以來,和龍市針對有機產品相關企業建立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投入資金共計1595萬元,其中包括資助兩家有機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建立150萬袋黑木耳種植擴建項目等。

為高效率創建健全制度保障

申報創建工作之初,和龍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市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和龍市有機農業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加強了對有機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和監管。同時,組織調動各方力量,落實責任,成立了由各相關職能部門分管領導組成的有機產品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由主管部門帶領有機產品相關企業負責人組成的協調小組,制定了質量安全監控、產業風險防控、產品定期測控等各項工作職責和措施,為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切實的領導保障。

為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2015年,和龍市將有機產業發展列為“十三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確立了“綠色生態立市”理念,把有機產業發展作為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同時,建立有機產業管理聯動機制。根據各部門工作職能,明確任務分工,統一工作要求,實時跟蹤督導,從而加大聯動協調力度,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為創建工作奠定了組織制度保障。

為高質量創建形成推進合力

為提高有機認證獲證企業生產和管理水平,提高企業技術人員和員工專業技能,和龍市制定了《獲證企業定期培訓(技術指導)工作計劃》,堅持“因崗制宜,理論加實地指導”原則,邀請認證機構專家和教授及各職能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對已獲證企業的管理人員、企業基地專業技術人員和基地員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與指導。自創建工作以來,共開展了7次培訓指導,基本達到了推廣先進技術、實施科學管理、規範生產行為等目標,保障了企業可持續發展。

為全面提升有機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強化有機有產品質量全程監管能力。和龍市成立了有機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加強有機農業產業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文件,按照“環境有檢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市場有監管”的要求,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機產品標準、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除細化有機產終產品、投入品管理、防止受禁用物品汙染等制度和措施外,還建立了監管人員保障機制,實現了自上而下的層級立體監管。

為充分調動廣大龍頭企業生產、創建有機產品的積極性,和龍市以政策性文件形式出臺了有機產品申證獎勵政策和建設有機產業基地獎補辦法。通過政府配套、資金扶持、以獎代補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藉助吉林省世行貸款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標準化基地示範項目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項目,對3家有機產品標準化基地和12個有機產品認證項目給予了72.5萬元獎勵。

《中國質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