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地下文物,看陝西

八百里秦川,十萬古墓

陝西的地下

埋葬了曾經

卻不會被後世子孫遺忘

地下文物,看陝西

秦中自古帝王州

九個大一統王朝有五個選擇建都渭河畔

(秦、西漢、西晉、隋、唐)

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

還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

秦始皇陵兵馬俑

一座帝陵就是一個藝術寶庫

陝西的地下

墓葬之多,規制之高,陪葬品之豐富

在全國屈指可數

有關部門和專家們認為

除中華民族公認的始祖軒轅黃帝陵外

經田野調查能基本確定的有40座

即春秋戰國時代的

秦景公、秦惠文王、秦悼武王3陵

秦朝秦始皇、秦二世陵

西漢11陵、新朝王莽陵

十六國至北朝時

前秦苻堅、大夏赫連勃勃、

西魏元寶炬、北周武帝宇文邕各1陵

隋代文帝楊堅陵、唐18陵

還有雖未確定墓冢

但經多方面考察確認葬在陝西的

有西周13位帝王中的7位

秦19位先公、3位先王

後秦1位、北魏1位、西魏1位、

北齊2位、北周4位、隋1位

共計39位

以上合計79座帝王陵

秦始皇陵

地下文物,看陝西

《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6月 製圖/CNG影視中心

地下文物,看陝西

《中華遺產》2009年10月 攝影/夏居憲 等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

這座陵園的無窮魅力並非僅僅因為其大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大的範圍內

沒有人能說得清裡面有些什麼

甚至都無從想象

據史料記載秦陵中建有各式宮殿

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

單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就有400多個

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坑

地下文物,看陝西

《中華遺產》2009年10月 攝影/夏居憲 等

古代本流行人殉

春秋戰國之際葬俗發生了變化

出現以俑殉葬

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

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和頂峰

反映始皇帝生前率領千軍萬馬征戰六國

統一天下的壯觀場面

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圖自網絡

當初的兵馬俑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

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豔的顏色

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

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

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

兵源來自全國各地

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

有差別的主要原因

工匠們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

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

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

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而真實

地下文物,看陝西

《中華遺產》2017年10月 攝影/王保平

銅車馬陪葬坑

(標準的歷史課本封面照)

是我國考古史上目前出土的

體型最大的古代車馬

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

銅車馬通體施以彩繪

有云紋、幾何紋、夔龍紋等圖案

生動描繪了秦代皇家屬車的華貴富麗

銅車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象徵著鑾駕的一部分

兵馬俑博物館現已有“三個坑”可供參觀

對於兵馬傭的挖掘

最大的爭議就是:

挖完了嗎?

地理君說:

我一直認為考古是門帶有“遺憾”的科學

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

尤其是如果準備工作和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

這個損害有可能將是無法估量的

是不可挽回的

要保護文物

不一定把它挖出來放到博物館裡

這種知難而退的態度

也許是更負責任的

我們中國人凡事都講求一個「度」

挖掘也要適度

秦二世陵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圖自網絡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個皇帝

也是最後一個

使秦始皇希望皇位傳萬世的好夢徹底破滅了

秦二世陵俗稱”胡亥墓”

在今西安市曲江鄉曲江池村南緣臺地上

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帶,環境幽僻

迥異於秦漢以來高峻宏偉的帝王陵墓

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遜色

墓北有石碑一座

碑面陰刻“秦二世皇帝陵”六個隸書大字

西漢十一陵

地下文物,看陝西

製圖 / SALT

咸陽塬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

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

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①漢長陵

陵墓主人:漢高祖劉邦

位於今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怡魏村。長陵“東西廣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三十五里”。

②漢安陵

陵墓主人:漢孝惠皇帝劉盈

位於咸陽市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村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安陵規模較小,墓高只十多米。西漢第二位皇帝劉盈與張皇后合葬陵。

③漢霸陵

陵墓主人: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

有時寫作灞陵,位於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毛西村西,因其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被國外漢學家稱為“東方金字塔”。西漢以後,關中迭經戰亂,歷代帝王陵寢被盜掘一空,灞陵是最後遭劫一座。

④漢陽陵

陵墓主人:漢孝景皇帝劉啟

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高陵縣三縣區。始建於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

⑤漢茂陵

陵墓主人: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位於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jin mì dī)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⑥漢平陵

陵墓主人:漢孝昭皇帝劉弗

平陵是漢昭帝劉弗之陵,劉弗原名劉弗陵,漢武帝幼子,8歲即位,在位13年,終年21歲。陵冢封土為覆鬥形,底部周長2700米,高29.2米,海拔高度515.42米。西有上官皇后陵,原有陪葬墓57座,現存23座,主要有竇嬰墓、夏侯勝墓、朱雲墓、張禹墓、韋賢墓等。

⑦漢杜陵

陵墓主人: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杜陵位於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墓所在地原來是一片高地,潏、滻兩河流經此地,漢代舊名“鴻固原”。宣帝少時好遊於原上,他即帝位後,遂在此選擇陵地,建造陵園。

⑧漢渭陵

陵墓主人:漢高宗孝元皇帝劉奭(shì)

位於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新莊村東南。陵園近方形,南北410米,東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築成的垣牆。陵冢位於陵園之中,呈覆鬥形,底邊長約120米,頂邊長50米,高29米。今陵冢頂部已塌陷。

⑨漢延陵

陵墓主人:漢統宗孝成皇帝劉驁

漢成帝劉驁墓,位於咸陽城北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馬家窯村。延陵陵園略呈方形,垣牆邊長約四百米,四面垣牆正中均建築門闕,今除南門東闕已毀外,北、東、西門闕遺蹟猶存。

⑩漢義陵

陵墓主人:漢孝哀皇帝劉欣

位於咸陽城北6.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南賀村。20歲即位,時值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烽火燃至長安,饑民持火上屋,擊鼓呼號。劉欣在位6年病死,葬於義陵。陵東封土為傅皇后陵,有陪葬墓15座。

⑪漢康陵

陵墓主人:漢元宗孝平皇帝劉衎(kàn)

位於咸陽城北7.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大寨村。劉衎結束了西漢王朝的統治,改國號為新。康陵東西橫距216米,南北縱距209.7米,高30.6米。王皇后在平帝死後不肯改嫁,投火而死,葬於康陵東南500米處。

南北朝時西魏文帝元寶炬陵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圖自網絡

永陵

位於陝西省富平縣留古鄉何家村

是西魏王朝開創者元寶炬

和皇后鬱久閭氏、工弗氏的合葬陵

距永陵東25米處有一座陪冢

但陪葬者是誰,說法不一

陵園地面建築無存

僅有古獸一對(獬豸xiè zhì)

在古代石雕刻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圖自網絡

其中一隻獬豸被請進西安碑林博物館

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

是公正的象徵

隋文帝泰陵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圖自網絡

隋文帝陵位於咸陽城西75公里處三畤原上

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獨孤皇后的合葬陵墓

陵冢南邊有一塊清代石碑

園內地面建築及文物已蕩然無存

僅留高27.4米的土夯築成的覆鬥形陵冢一座

但傳說中的泰陵可不是這般低矮

據說隋文帝楊堅在巡迴的路上病逝

拉棺木的車隊車轅折壞在了這個地方

時值炎暑驕陽如熾,只好就地埋葬

如蟻的百姓披麻戴孝,一片素白

用鞋兜,衣襟包,手掌掬

每人三趟,黃土便堆成了巨山似的

陵冢封土附近有殘存的陵園遺址

殘基發現帶有濃厚佛教色彩的磚瓦紋飾

隋文帝的泰陵

在中國陵寢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

為以後唐宋陵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唐十八陵

地下文物,看陝西

唐十八陵

又稱“關中十八陵

關於“關中”的地理範圍

學術界對此頗有爭議

東晉人徐廣在為《史記》

“關中阻山河四塞”一句所作的註釋中提出:

“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

認為這就是“四塞”的具體含義

也即“關中”的範圍

地下文物,看陝西

唐代帝陵依山為陵,氣勢雄偉

呈扇形環繞在京都長安北方

獻、昭、乾、定、橋、泰、

建、元、崇、豐、景、光、

莊、章、端、貞、簡、靖

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

十八就十八

為什麼還要加個“等”呢?

算上武則天就是“關中唐十九帝陵”

而她與高宗合葬於一陵(乾陵)

唐帝陵石雕是一部藝術版本的《資治通鑑》

唐帝陵留下的大量石刻造像

包括石虎、石獅、犀牛、蕃像、石碑、石人、仗馬、鴕鳥、翼馬、天鹿(獨角獸)、獬豸、華表、石羊等十餘種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

地下文物,看陝西

原有石刻(不包括陪葬墓)共一千餘件

如今包括殘件在內僅存不足五百件

帝陵石刻的藝術變化

是唐代政治、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反映了大唐帝國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