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騰訊起訴今日頭條系,索賠1元,暫停合作,你怎麼看?

晃晃在線


在國內,今日頭條的月活用戶量應該有3億戶,日活用戶量不下於1.5億戶(國內第一大綜合資訊平臺);抖音的月活用戶量很快衝破2億戶,日活用戶量1億多戶(國內第一大短視頻社交平臺)。騰訊這次同時起訴今日頭條和抖音,基本上是擺明了劍指字節跳動旗下兩大最為核心的產品。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在最新一期的《全球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就有提到今日頭條和抖音。今日頭條是個性化推薦的引領者,抖音是短視頻社交的引領者。並且該報告還直接將今日頭條、Snapchat和Instagram並列在一起,就平均每個用戶每日使用時長進行了比較,而今日頭條以高達77分鐘左右的日均用戶使用時長超過了Snapchat和Instagram。簡言之,該報告對今日頭條和抖音分別在全球互聯網行業中所做出的創新給予了肯定。

該報告中同樣提到了騰訊的微信(微信支付),還提到了騰訊的兩大爆款移動3D遊戲,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報告中給出的數據,想必絕大多數的人都能看得明白,即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等移動遊戲對用戶還是有著相當高的黏性的。而王者榮耀自問世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就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況且,王者榮耀很容易讓人,特別是未成年人上癮,這在現實中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案例了。

我始終以為,騰訊作為一家市值達5000億美金左右的互聯網巨頭,應該給國內其他的科技巨頭做個好榜樣,像華為那樣成為行業中的標杆之一,對國內第二、三梯隊中的友商一定要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從而共同推動互聯網行業持續創新和發展,服務好國內甚至全球的用戶。


我為科技狂


其實早在幾年前騰訊收購今日頭條失敗後,就一直對今日頭條虎視眈眈。後來今日頭條火了,抖音、西瓜視頻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用戶,騰訊眼紅了。所以,這次騰訊要求頭條索賠1元,無疑是向頭條宣戰。

我們來看騰訊近期的動作:先是邀請黃子韜、潘瑋柏等高流量明星入駐自己的短視頻APP微視,然後在微信裡封殺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等視頻。然而眾網友不買賬,把騰訊罵了個狗血噴頭,無奈騰訊又將之前發佈的禁令取消。這次騰訊向頭條索賠1元,無疑就是想找一個不被網友罵的理由來封殺頭條。


頭條和騰訊的恩怨早在幾年前就結下了,估計幾年後也會一直存在。但是我個人覺得,騰訊不能老是這樣,看到什麼發展好,就收購、抄襲、封殺。馬化騰有人不只一次表示,會與競爭對手公平競爭。可是真的做到了嗎?得民心者得天下,唯有將自己的內容做好,才能留住用戶的心。而不是使用歪門邪道,把抖音在微信中封殺,大家就放棄抖音,都來用微視嗎?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騰訊起訴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騰訊這一波騷操作我也是看不太懂。

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騰訊就是在無理取鬧,找藉口要今日頭條屈服。

按照騰訊方面的說法,索賠的理由是:

2018年5月以來,“今日頭條”及“抖音”系列產品的實際運營者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其自有新聞媒體平臺等渠道大量發佈、傳播貶損詆譭騰訊公司的言論、文章或視頻。

5月30日,今日頭條甚至通過故意修改標題、篡改文章來源的方式,在其自己控制運營的數億級新聞媒體平臺上大範圍主動推送文章《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嚴重侵害了騰訊的公司聲譽。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們一條一條來看騰訊的索賠理由。

首先是第一段:

2018年5月以來,“今日頭條”及“抖音”系列產品的實際運營者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其自有新聞媒體平臺等渠道大量發佈、傳播貶損詆譭騰訊公司的言論、文章或視頻。

大量發佈、貶損詆譭……

這兩個詞用的著實讓人感到震驚。

但是細思之下,卻讓人覺得不太對勁兒。

我們知道,自五月以來,今日頭條和騰訊之間就進入了互懟模式,雙方捍衛本方立場,並向對方予以攻擊和批評。

從過去發生過的類似事件來看,這本是正常觀點交鋒,怎麼就變成了今日頭條單方面的貶損詆譭,而騰訊還要訴諸法庭?

倘若騰訊所指涉的,是今日頭條旗下產品西瓜視頻發表的一篇名為《今天,我發現了騰訊的一個大秘密……》的文章,文章控訴微信朋友圈屏蔽西瓜視頻的內容,而騰訊認為這是今日頭條系對自己的誣陷和詆譭。

那我倒是要問了,騰訊究竟有無屏蔽過西瓜視頻,難道自己心裡沒數?

我倒請騰訊來出面解釋一下,這個所謂的“統一暫停直接播放”究竟是什麼么蛾子?

騰訊的起訴究竟有沒有針對這篇文章,我不清楚。

但是所謂的“大量發佈、貶損詆譭”實在是有上綱上線之嫌疑。

將正常的商業公關訴諸法庭,只能體現出騰訊方面的心虛。

我們再來看第二段話:

5月30日,今日頭條甚至通過故意修改標題、篡改文章來源的方式,在其自己控制運營的數億級新聞媒體平臺上大範圍主動推送文章《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嚴重侵害了騰訊的公司聲譽。

這個事兒簡單說來,就是今日頭條在發佈新華網的報道《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遊對少年兒童的戕害?》時,將標題改成了《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

改了標題的同時,把文章的來源改錯了。

我認為改文章來源確屬失誤,但是修改標題也未嘗不可,因為文章內容確實是針對騰訊旗下的手遊。

但是因為一個文章來源就起訴,騰訊這波操作也可謂是小題大做之極。

今日頭條方面回應稱:

5月30日15點40分,新華網發佈稿件《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遊對少年兒童的戕害?》;17點21分,百度新聞彈窗,標題為《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17點53分,今日頭條值班人員注意到這個新聞,跟推了與百度新聞一樣的彈窗內容。

也就是說,今日頭條是根據百度新聞的推送進行的跟推,在文章來源問題上最先出錯的是百度新聞,而不是今日頭條。

而騰訊卻對錯誤之源百度新聞網開一面,卻對跟推的今日頭條予以起訴,其目的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針對的不是那篇文章,而是針對你今日頭條。

我並不是說,今日頭條將文章來源寫錯就是對的。

但是騰訊這操作真是太小題大做了。

結合騰訊第一段中“大量發佈、貶損詆譭”這樣的春秋筆法,騰訊之所以起訴今日頭條,其根本目的是要今日頭條折腰,在今日頭條身為後起之秀正在全面趕超騰訊的時候,讓今日頭條在輿論口徑服輸。

面對蒸蒸日上的今日頭條,騰訊不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服務來予以對抗,而是通過這種口舌之爭來進行彈壓,無論起訴的最終結果如何,最終喪失體面的不是今日頭條,而是騰訊自己啊。


吳清緣老師


“麻辣戰爭”頭條號團隊認為:騰訊公司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社交軟件的壟斷者,其本身的發展壯大是國人的驕傲,但是,當它發展到壟斷地位後,開始打壓有可能對其產生威脅的互聯網創新公司,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危害極大,必須被制止。

今日頭條作為資訊類企業,因為其創新的推送機制十分科學,近幾年發展十分迅猛,成為互聯網第一大資訊平臺,產品佈局越來越完整,實力迅速變強。

這樣的發展,就對騰訊系的同類產品構成了很大威脅,因此,騰訊想辦法,找藉口,打壓今日頭條,作為同行業之間的競爭,本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問題的關鍵在於,騰訊利用自己在社交軟件領域的壟斷性優勢,封殺今日頭條的內容,這就不是正常的企業間商業競爭手段,而是涉嫌利用行業壟斷地位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問題。

而騰訊為了避免被認為是用壟斷地位進行不正當競爭,主動用“起訴”的法律手段,來遮掩其不正當競爭的實事,用索賠1元來吸引眼球,掩人耳目,不能不說,這是騰訊深思熟慮的結果。

騰訊的發展如果不再是靠創新,而是靠蠶食有可能有威脅的小企業和新技術,已經給互聯網創新帶來威脅,結果就是保住了騰訊自己在互聯網的龍頭地位。

但是,放眼整個世界,在國與國之間的互聯網創新競爭中,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是使整個國家的互聯網創新遭到一定的扼殺,在與他國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歡迎評論“麻辣戰爭”頭條號觀點,相互切磋思想,關注我們,給你一個思想的磨刀石。


麻辣戰爭


騰訊主推自己的短視頻,這已是實事,但頭條的短視頻已佔領朋友圈也是實事,在這種情況下,騰訊封殺頭條視頻是完全可以想到的。微信是騰訊的的產品,在微信上,騰訊當然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了。想想以前封殺基它APP的做法,曾經一個很棒聽歌APP ,就因為朋友圈不讓轉了,很快就消失了。騰訊這麼做已很久了,只是這次頭條沒有默默接收,而是明知不可為,但卻堅持反抗 。騰訊一看勢頭不對,只能繼續應戰。如果頭條和騰訊打官司,最後頭條贏了,那以後騰訊就不敢隨意封殺了,因為大家都可以告騰訊,相如果頭條輸了,也沒什麼,告與不告,微信都要封殺。

這次頭條對抗騰訊,也是對騰訊霸權一次挑戰,幾年來,騰訊欺負小公司已經習慣了,但這次頭條卻選擇不接受,開了個好頭,後面我想告騰訊的公司也會多起來。

當然在這次事件中,可能王興和程維比較尷尬。個種原因在此不多說,怕不給推薦。另外,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和當年順豐和阿里鬥爭結果 一樣,最後兩家老闆出來說,都是下面人的事,我們兩家好著呢?

事了了:Matt

我們在軟件開發、互聯網高級人才服務、互聯網轉型輔導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您有這些需求,關注聯繫我們,讓您的創業、轉型更有把握。


事了了


不久前,國外曾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大規模、強力度地收購和投資創業型企業,將對創新帶來傷害。因為,初創企業從設想到投資再到做成一定規模,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剛剛要見效,就被騰訊等收購了,創始人就失去了話語權。那麼,誰還願意去發明創造,誰還願意去創新呢?沒有創新,又怎麼發展呢?

可是,如果不被收購,按照企業在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又怎麼能跟騰訊等行業大佬們對抗呢?被收購,至少還能留個全屍。否則,就有可能被五馬分屍。到頭來,可能連初創期的投入都拿不回來。譬如摩拜,就是創始人走人的格局。

也正因為如此,出現了“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認為騰訊已成為投資公司。

現在,騰訊又向今日頭條和抖音發難了。雖然看起來很文明、很文雅,只要賠償1元錢,可是,一元錢的背後,是多麼深的“內涵”啊。要知道,今日頭條和抖音,都是目前流量市場比較有競爭力的新興力量。面對今日頭條和抖音的迅速崛起,並不斷地在流量方面創新高。於是,1元錢的官司就出來了。為什麼要如此對待新興企業、新興公司呢?難道市場就不能多元化、不能全面發展,而只能是少數幾個企業壟斷和獨佔嗎?要知道,多些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才能讓市場更公平、更有序,對消費者和創作者也更有利。不然,市場將會變成少數企業的天下,成為殺向消費者和創作者的殺器。

鑑於目前一些企業已經玩志了壟斷遊戲,建議有關方面應當儘快出臺相關文件,規範市場行為,遏制壟斷現象發生。否則,真的會對我國的創新創造帶來極大傷害。


譚浩俊


騰訊起訴索賠1元,這個是騰訊率先公開打起了公關戰,並升級到訴訟層面。但是騰訊一直較為蠻橫的封殺方式,確實引發了大多數人吐槽和質疑。今天,阿里巴巴公關委員會主席也公開力挺今日頭條,稱騰訊封殺抖音等今日頭條系產品是“讓人閉嘴”。具體理由如下:

6月1日消息,今日下午,圍繞騰訊與今日頭條的戰爭終於升級為官司了。騰訊官方微信發佈文章《騰訊起訴今日頭條系,索賠1元並要求道歉》。不過針對這一行為,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表示,騰訊“這場起訴就是要讓人閉嘴。依據法則就是微信法則。我挺今日頭條。”

騰訊表示,近期,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各種渠道詆譭騰訊公司,對騰訊公司聲譽造成嚴重影響。

對此,騰訊公司即日起於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正式起訴上述兩家公司,索賠人民幣1元,並要求兩家公司在自有新聞媒體平臺全量推送公開道歉。

對於今日頭條與騰訊的這次戰爭,看來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市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騰訊,似乎有些以大欺小了。

此前,微信曾經多次在其平臺上封殺了抖音。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曾表示,“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此外,針對騰訊的做法,張一鳴也表示,“如果不隨便打壓封殺應用和信息流動,(騰訊)就是更值得尊敬的公司了”。

對於封殺抖音的說法,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則表示否認,他認為,“屏蔽一說不存在”。


科技公司價值


給大家捋一下時間線,大家就清楚了。

1、2018年3月7日,馬化騰在答中國日報記者問時就提出,騰訊在下降遊戲的佔比,提高社交內容軟件的佔比,騰訊很關注短視頻和直播這一塊兒。

2、2018年3月24日,今日頭條旗下抖音APP無法分享朋友圈。

3、2018年3月25日,騰訊稱不是封殺,只是防刷屏限制。

4、2018年4月9日,騰訊宣佈騰訊微視補貼30億招攬短視頻原創大V。

5、2018年5月30日17:21,百度新聞推文《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

6、2018年5月30日17:58,今日頭條跟帖轉發《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

7、2018年6月1日,騰訊訴今日頭條不正當競爭,索賠1元並要求道歉。

單獨一個事件是無法讓大家看清真相的,但是當你把一連串的事件給穿起來的時候,真相就一目瞭然了。騰訊說今日頭條偽造推文標題,但是人家頭條說了啊,這是抄的百度,不是我原創的,你要告為什麼不告百度呢?

商場如戰場,說到底是利益之爭。騰訊目前是遊戲+微信,兩個拳頭產品,但在時下最火的短視頻內容領域卻沒有什麼建樹。如今騰訊想要在短視頻內容領域一展拳腳,當然要先一通亂拳把既得利益者打死才好,否則補貼這30億豈不是白補貼了?

所以對於騰訊這種有選擇性的控告,有什麼好說的呢?我選擇繼續吃瓜看戲。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這事是碰瓷,是封殺的藉口。事情的緣由是這這樣的,在兒童節前夕,也就是5月30日,新華網發表評論,題目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網遊對少年兒童的戕害?》,內容概要是說,極易沉溺其中的網遊嚴重戕害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也釀成了無數家庭悲劇,加強網絡遊戲的監管力度,給少年兒童帶來一個純淨的網絡文化空間勢在必行。對此,各部委文件一道又一道,媒體的批評一篇又一篇,但騰訊等大遊戲廠商對此似乎無動於衷,幾乎沒有任何改正動作,兒童節前夕新華網再次要問,還需要多少道文件,騰訊們才肯稍加收斂。

5月30日下午,新華網科技頻道發佈了上述評論,隨後同步到了新華網的頭條號,今日頭條進行推送,題目由新華網改為新華社,這和之前百度新聞的推送也是一樣。於是,騰訊抓住這個細節大做文章,直至今天的起訴,索賠1元,要求賠禮道歉並進行推送。

其實,這事本來是新華網批評騰訊,說遊戲戕害少年兒童,現在騰訊大張旗鼓,甚至一天索賠,似乎是在轉移視線,讓大家忘記事情本來是新華網在批評騰訊,這和今日頭條無關。

這兩年,今日頭條發展勢頭很猛,不僅收入暴漲,而且產品線佈局快速完善,用戶群體極速增長,尤其是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成為現象級的互聯網創新產品,吸引了巨量用戶,很多人甚至不惜熬夜在抖音上看視頻,騰訊覺得,年輕用戶的大把時間都耗在了今日頭條的產品上,這讓十分注重用戶的騰訊坐不住了,於是兩家公司的碰撞就開始多了起來。

今日頭條能在騰訊、阿里和百度等巨人的夾縫中快速發展,這十分不易,之前和百度、微博等的摩擦沒有等演變明面的對決就結束了,現在終於讓騰訊開始焦慮了,其實這不是兩家產品的競爭,也不是公司盈利多少的競爭,而是事關未來的競爭。



震長


怎麼看?就三點!

1、騰訊有想法

騰訊提了3個要求,索賠1元,停止合作,公開道歉,只有停止合作是騰訊自己說了算的,而且可以立即執行,顯然那兩個是聾子的耳朵,不管法院如何判決,它的目的首先達到了。從第三方看這有點仗勢欺人,對錯尚未評定,你就可以制裁對方?在哪裡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熟悉的身影?

2、頭條攤上事了

頭騰之爭到現在進入白熱化,這次事件雖然給頭條一個大面積曝光的機會,但是問題也不少。遊戲打到騰訊的七寸,信息真實性核實也打到頭條的軟肋,可以說是兩敗俱傷,但是也都是兩家早晚要整改的事,這次事件估計能加速。

騰訊起訴頭條惡意修改信息來源和標題,頭條說是來自百度,真正源頭是新華網。新華網的文章和修改後的文章差別還是很大的,“騰訊們”成了“騰訊”,“新華網”成了“新華社”,如此低級的錯誤,是百度乾的麼?果真如此的話,百度就太尷尬了,相當於成就了別人,抹黑了自己。

非主流觀點,閱後即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