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歷史上王朝滅亡既有內在原因,也有外在因素。但內因起決定作用。大清王朝入關以後,享國276年,作為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清朝前期不錯,但到了乾隆皇帝後,清朝便走了下坡路,致使清朝末期受外國欺辱,並割地賠款。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乾隆皇帝雖然創造了歷史上的“康乾盛世”,也是清朝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乾隆六下江南,不僅動作大,而花銷開支也大。後人認為乾隆時期的揮霍,使清朝元氣大傷。也有人認為乾隆六下江南促進了民族融合。

乾隆把老子雍正給積攢的那些錢花的差不多了,就想著如何使銀庫的錢始終不斷。不僅自己花著方便,將來國家有事也方便。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乾隆想法早就被他的寵臣和珅知道了,和珅就給乾隆想了一個辦法。乾隆聽後大喜,認為這個方法很好,就讓和珅著手製定。

這套制度就是清朝有名的“議罪銀”制度,說白了就是拿錢買命。如果清朝的官員犯法了,根據犯法的輕重,交納不同的銀子。這項制度出來以後,最高興當然是那些貪官,因為沒必要再因為貪點錢提心吊膽了。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但也有些清醒的官員對這項制度提出質疑。因為議罪銀製度可以保護那些貪官,這樣的話,就會使貪腐越來越嚴重。不過既然乾隆同意了,而且誰也不想得罪和珅。

議罪銀製度施行以後,乾隆的錢包就鼓起來了。哪個官員是一塵不染的,只要犯法就可以拿錢來贖罪。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議罪銀收來的錢叫“罰銀”,可以不用入庫,直接交由內務府處置。實際上成了乾隆的專款。

但議罪銀製度帶來的弊端很嚴重。首先,使雍正反腐的成果付之東流,因為誰都可以拿錢抵罪,清朝貪腐越來越厲害,也給清朝衰弱埋下了隱患。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其次,加重了民眾的負擔,因為議罪銀並不是官員自己掙的,他們會交完議罪銀,就會變相再從老百姓手裡榨取,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老百姓負擔重了,必然要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反過來加劇了清朝衰弱。

第三,官員素質也越來越差,誰都可以用錢買罪,官員眼裡只有錢,所以乾隆時雖然創造了盛世,但官員素質卻與雍正時沒法比,而國家發展缺少了棟樑之才必然衰弱。

乾隆問大臣怎樣才充實國家銀庫?和珅說:我有一計,確保皇帝有錢

更多精彩歷史,請關注【泥腿看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