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為什麼6.2元人民幣才換得1美元?貨幣到底是怎麼計價的?

為什麼日本韓國經濟那麼發達,但日元韓元不怎麼值錢呢?美國世界第一,為什麼美元沒有歐元英鎊值錢呢?這些問題很多人都想過,但其實這已經不僅僅能用匯率來講清楚,還涉及到貨幣的“內在價值”。

匯率,即貨幣的價格,是以長期以來的供求和各國黃金儲備為基礎而形成的。(詳見《金本位制下的匯率是如何形成的?》。)但是一國貨幣(人民幣)到底值多少,與本幣的價值尺度有關。

作為價值尺度,貨幣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社會勞動的體現,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從而可以用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為什麼6.2元人民幣才換得1美元?貨幣到底是怎麼計價的?

從18世紀-20世紀中葉的很長時間裡,在金本位制背景下,一國本幣的價值是由這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量來決定的,也就是說哪個國家黃金多,哪個國家的貨幣就值錢。後來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哪個國家能源多,哪個國家的貨幣就值錢。再後來建立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美元和黃金強制掛鉤,其它貨幣和美元掛鉤。直到體系崩潰後,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體制,從此一國的貨幣到底值多少錢,則取決於國際貿易的需求以及購買力平價(下面會說),也就形成了現在的匯率。

匯率的絕對數並不代表購買力,更不代表它的貨幣價值有多高。因為當局完全可以像印度和津巴布韋那樣,宣佈多少舊幣=1新幣,將市場上的舊幣全部回收,就像把現在的6塊多錢重新定義為新1元人民幣,這時就變成了1美元=1新人民幣,但你能說人民幣增值了嗎?

可這種新幣兌舊幣比例也不是央行想定多少就定多少的,首先你得確定這樣的匯率水平對本國貿易有利(如果導致大幅升值則不利於出口),其次你有能力維持這樣的匯率水平(如果擠兌則會造成匯率動盪,黑市氾濫,貨幣體系徹底瓦解)。

這就涉及到購買力平價理論了。一個麵包在美國是1美元,在中國是6.6元,麵包的價值沒變,只是用不同貨幣表示價值罷了,至於為什麼不是8塊,10塊,這是由麵包的勞動生產率決定。

我在《什麼是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與匯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一文當中說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根據亞當斯密的相對優勢,在自由貿易的情況下,如果中國賣的是10元,則美國麵包相對便宜,美國會向中國出口麵包,導致中國麵包供大於求,價格下降,最終均衡在8元。(詳見《什麼是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與匯率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但是世界上的商品千千萬,產地不同,生產效率不同,稅收不同,運輸不同,等等,這就需要通過一個制度或體系來反映貨幣價值,而這其中又包含了匯率、利率、進出口、外匯儲備、貨幣發行和流通等等。所以說,一種貨幣的真正價值其實是無法準確推定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與一國經濟實力的關係就更少了。

有人會說了,貨幣是國家信用的標誌,而國家信用當然與經濟實力和外匯儲備掛鉤了。

首先,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元就與黃金脫鉤,因此現在的貨幣價值與黃金儲備沒有直接關係。

其次,假如一國將黃金儲備大量拋售,就會吸引大量資金,從而間接影響貨幣供求,從而間接影響本幣的價值(比如吸引市場存量資金)。

因此,一國本幣真正的價值不能只看國力,還要看貨幣量的供求、財政收支平衡、貿易收支等一系列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