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新年就要來到,在這歡聚大團圓的幸福日子裡,一群最可愛的人兒——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保衛著中華大地的安全。在古詩詞裡,也有一群可愛的中華民族軍人,來看一下他們的故事!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驍勇善戰之美

《哥舒歌》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

不敢過臨洮。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這首詩大約是在唐玄宗天寶753年哥舒翰領兵大破突厥後西北人民為歌頌其戰功而作。哥舒翰原是身兼幾個節度使的名將王忠嗣的部下,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因為王忠嗣被誣陷革職,玄宗命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隴右節度使的設置就是為了防禦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樂都縣)。由於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改變了邊境的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總體上起到了安定邊境,保護人民生活、生產的作用。因而,當時就有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這裡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這首民歌基礎上加工過的作品。

力拔山兮氣蓋世之美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

唐代•盧綸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容多寫邊塞征戰景象。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絕,雖然受和詩的限制,但他卻善於運用這種詩體。這種詩體本不必須遵用詩律,五七言皆可,但盧綸憑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絕組成了這部如畫的佳作。這六首詩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讚美之意。

鐵漢柔情之美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盧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這首詩語言優美,節奏平緩,寓情於景,以景寫情,寫出了徵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詩意婉曲深遠,讓人回味無窮。劉禹錫《和令孤相公言懷寄河中楊少尹》中提到李益,有“邊月空悲蘆管秋”句,即指此詩。可見此詩在當時已傳誦很廣。《唐詩紀事》說這首詩在當時便被度曲入畫。仔細體味全詩意境,的確也是譜歌作畫的佳品。因而被譜入弦管,天下傳唱,成為中唐絕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捨身之美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作於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宋仁宗年間,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

雄渾豁達之美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堅韌不拔之美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此詩作於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或755年(天寶十四載),當時岑參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是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創作的送行詩。此詩與《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系同一時期、為同一事件、饋贈同一對象之作

英雄無畏之美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永不褪色的是軍裝,永不凋零的是軍魂!詩詞裡最可愛的中華軍人

英姿颯爽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作於1925年12月。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遊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當年,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雲湧。一月黨的“四大”在上海召開,九月毛澤東在廣州參與國民黨“二大”的籌備工作,十月被推選為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意氣風發,心情很是舒暢。

更多精彩內容,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古詩詞品讀(pinshici),與零度君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