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嶽美中:用經方治療大病的經驗

本文整理經方派老中醫嶽美中教授運用經方起大症之臨床案例和經驗。從案例中說明,經方確可起大症。學者若能參照嶽老所述經驗,當有借鑑之助。

嶽美中:用經方治療大病的經驗

嶽美中教授用經方起大症經驗

作者/陳可冀 李春生

著名老中醫嶽美中教授生前曾雲:“專用古方治病,時起大症”。嶽老這裡所說的“古方”,主要指的是張仲景之經方;所謂“大症”,則指急性熱症、危重症和疑難症等。嶽老在其深厚學問的根底上,採用經方,匠心獨運,起大症很多。現謹舉數則,略事闡發,以窺其一斑。

選方桂枝湯、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葛根芩連湯。

急性高熱,中西醫在治療上均感棘手。解放前嶽老懸壺唐山,曾治開灤礦務局某14歲女孩,發熱半年餘,體溫高時達40℃,多方治療無效。嶽老診此孩時,以其但渴不多飲,二便自調,舌苔淡黃,知不是真熱;發熱惡風,脈見浮緩,時有汗出,系中風症未罷,營衛失和。擬桂枝湯原方如法服之,三劑而痊。

1971年6月,嶽老在XX醫院會診一男性病人,54歲。“發燒待查”,高燒七、八日,體溫持續在38℃-38.8℃之間,有時達40℃,屢進西藥退熱劑,旋退旋起。診察證候,口渴,汗出,咽微痛,舌苔薄黃,脈象浮大,認為系溫熱已入陽明經氣分之象。投以白虎湯,用生石膏60克,加連翹、鮮蘆根、鮮茅根等清解透達。連進五劑,熱退獲安。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程兇險,中醫按暑溫、溼溫治之,常起沉痾。1958年8月,嶽老治一男孩3歲,患此病高熱達40℃,人迎脈數,面赤,汗出微喘,是有表邪;舌黃不燥,嘔惡上逆,大便溏洩且次數多,是脾胃蘊有暑溼,挾熱下利,乃予葛根黃芩黃連湯原方,連三劑而熱減,大便轉佳,嘔惡亦止,繼服此方,很快痊癒出院。

瘧疾高熱,西藥雖有抗瘧治療,未能盡愈所有病人。嶽老曾治一位日瘧患者,寒少熱多,用奎寧無效,予柴胡劑亦無轉機,診之見汗出熱盛,乃白虎湯證,仿《金匱》:“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遵明訓治病,病自霍然。

選方越婢加術湯、小柴胡湯、防己黃芪湯、豬苓湯、理中湯、真武湯、腎氣丸。

中醫認為,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藏精,主水,司二便及生殖機能,分野在下焦,膀胱為其腑。故嶽老所說的腎臟病症,是以現代醫學泌尿生殖系統病變為主的疾病,包括急慢性腎炎、尿毒症、腎盂腎炎、膀胱炎、腎結石、前列腺肥大、男性不育症及頑固性腹瀉等。

經方對急慢性腎炎有較好之療效。嶽老曾治一慢性腎炎患兒,上半身腫,屬風,按仲景理論當用汗法。口渴脈數大,為裡有熱。取麻黃加術湯治之,麻黃解表發汗,蒼朮助麻黃解表祛溼,石膏清裡與麻黃配伍,令溼由小便去,因而收到良效。

嶽老指出:無論急慢性腎炎,周身浮腫,心胸苦悶,小便不利,均可以小柴胡湯治之。若脈弦數,舌苔白黃,裡熱較盛,可再加石膏。凡治水腫總不外“開鬼門,潔淨府,去菀陳莝”三個大法。

柴胡、石膏、生薑、半夏都能解表,可以使溼從汗走;而黨參、半夏、甘草、姜、棗可以健脾和胃以利溼,使水從小便而去。尤在涇雲:“升浮之氣可以行沉滯之溼”。柴胡味薄氣升,當然也可勝溼,因而小柴胡湯加石膏一方,雖然主要是用以和解少陽,而不是當作一般消腫方劑,當然事實上仍寓有消腫之意。

若浮腫兼有肝脾腫大者,當仿仲景十棗湯意,於小柴胡湯去甘草加大棗至30枚,送服子龍丸(即:控涎丹)5粒,一日二次,連服五次以逐水。又有風水之屬虛者,如傅某,症見下肢沉重,是寒溼下注,面脛浮腫,是水溼停滯;汗出惡風,是衛氣虛,風傷肌腠;舌質淡白有齒痕,脈浮虛數,是患病日久,體虛表虛舌脈亦虛之現象。

選用防己黃芪湯堅持服用,浮腫及尿蛋白消失。待腎炎浮腫消失後,嶽老主張用腎氣丸加車前、牛膝,或配合黃芪粥常服,溫腎補氣,使體力恢復,以免有復發之虞。

急性腎功能衰竭,經方有一定效果。1958年嶽老曾治一女性病人,患胃穿孔合併腹膜炎作外科手術,術後血壓一直很低,尿量極少,甚至無尿,持續數日,漸呈半昏迷狀態。肌肉抽動,血液非蛋白氮150毫克,西藥無效。

嶽老會診時,見患者神志欠清,脈細肢涼,顯然陽氣勢微,不能溫養四肢。腎氣從陽則開,從陰則闔,腎炎因陽微而不能開,遂成尿閉。病人時而躁動,手抽肉膶,是陰陽俱虛,不能煦濡筋脈所致。病在少陰,故用真武湯去生薑,加西洋參、生苡仁,以鼓陽利尿,兼扶氣陰。腎關得陽則開,尿毒之患可解。果然一劑之後,四肢漸溫,自排小便,肉瞤筋惕亦止。

但仍疲乏無神,懶於言語,正氣尚未恢復,二診時採用健脾補氣利尿之劑,病情逐日好轉。

腎盂腎炎及膀胱炎以女性多見,常反覆發作,尿急尿頻,或腰痠低熱,遷延難愈,治療常感棘手。嶽老曾治一女性患者,病腎孟腎炎,初用抗菌素有效,但遷延年餘,復發頻繁,他醫曾投清熱解毒之劑未中病機。嶽老診其脈六部皆弱,囑發作時用豬苓湯原方,間歇期用金匱腎氣丸,如遇外感,停用此藥。

患者服藥三個月後來告,雖有復發,然間歇延長,至半年後不再復發。又治一某護士,流產後患膀胱炎,溺後少腹不適,尿中膿球甚多,舌淡苔淨,脈緩大、兩尺弱,曾用中西藥多種,未能控制病情,嶽老予豬苓湯加大小薊、黃柏、梔子、石葦煎服,五劑痊癒。

尿路結石合併腎盂積水,可用腎氣丸加減。嶽老治一男性患者,右側輸尿管有結石兩塊,已引起腎盂積水。腰痛,肉眼可見血尿,脈虛、兩尺短,為不足之徵。腎氣虛不能化水,故積水而小便不利。為疏腎氣丸加車前、牛膝、苡仁、金錢草煎服,連服五十餘劑,結石影消失,腎盂積水亦不復存在。

前列腺肥大引起之排尿或尿瀦留,亦可用腎氣丸劑。嶽老於1971年治國外某老年患者,患此病合併腦動脈硬化、震顫麻痺,尿線變細有分叉,排尿困難,溺色清,無尿路刺激症狀,脈稍數無力,證屬相火已衰,腎陽已虛,氣化不行,下焦排洩功能減退。

腎虛則子盜母氣,令肺氣不足,氣血流行不暢,造成筋肉失養,故又有小腿無力、行步不正等中風先驅症狀。遂予補陰配陽、化氣行水之劑為主,佐益氣通絡之味,投金匱腎氣丸改湯劑,加黃芪、地龍、橘絡治之。服四劑,溺即通暢,排尿次數減少,精神體力改善。十五劑後,大見起色,排尿趨於正常,氣力倍增,步態漸正。

雞鳴晨瀉,屬腎陽不足,脾氣亦虛,可用經方。嶽老於1963年治一老年患者,三年來雞鳴腹瀉,穀食不化。某醫曾用理中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好轉二三日,輒復作瀉,迄未愈,求診於嶽老。

察其苔淨,六脈俱弱,嶽老雲:“此腎虛作瀉,理中者理中焦,此乃下焦之瀉,必投理中,須去甘草加味而治之。”即處以此方去甘草,加細辛引藥入腎以激發腎陽,驅除濁陰之邪;增吳茱萸溫肝以暖腎,暢水而降濁陰。進藥三劑病癒,三個月未復發。

腎司生殖,男性不育,屬腎陽不足,經方亦驗。嶽老於1936年在山東省菏澤縣醫院,曾治一患者裴某,年20餘,因妻妾均不受孕而檢查精液,發現精子活動力極差。嶽老以其兩尺脈俱弱,無其他病象,乃投金匱腎氣丸以鼓舞腎氣,囑堅持久服。半年後,其妾懷孕,自此連生三子女。

選方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竹葉石膏湯、小陷胸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大黃䗪蟲丸。

中醫認為,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藏血舍魂,為剛髒,主疏洩升發,外合於筋,膽為其腑。故嶽老臨證所治之肝臟病症,亦大抵屬現代醫學肝膽系統和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疾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肝硬化、癲癇等。

傳染性肝炎,用經方效果頗佳。嶽老曾治譚某,患急性黃疸型肝炎,谷丙轉氨酶1360單位。症見全身皮膚及鞏膜明顯黃染,噁心嘔吐,右上腹發脹,溺黃,屬陽黃熱重,投以茵陳蒿湯加味,症狀逐漸消失,黃疸減輕,以後改用茵陳五苓散。住院27天,黃疸指數降至正常,但谷丙轉氨酶波動在172-327單位之間。

嶽老發現患者脈數,舌質深紅有少量黃苔,胸悶氣短,口乾渴喜飲,認為繫上焦燥熱,改投竹葉石膏湯加龍膽草、連翹以清之。五劑後,口渴止,谷丙轉氨酶降至正常而出院。

又有姬某,患慢性肝炎一年餘,輕度黃疸不退,谷丙轉氮酶高達1570單位。嶽老切其脈左關浮弦,右脈滑大,望其舌中部有幹黃苔,此屬少陽陽明並病而陽明熱重,選用大柴胡湯,治少陽蘊熱之黃疸與陽明痞結之脹滿,更輔以小陷胸湯,專開心下熱結。連服十餘劑,諸症消失,谷丙轉氨酶正常而出院。

至若慢性肝炎患者之頑固腹脹,午後脹甚,矢氣不暢。兼幹噫食臭,煩悶懶言,納少口苦便溏,肝區時痛,舌苔白潤微黃,脈沉而有力,右關略虛。為寒熱夾雜,陰陽失調,升降失常。取仲景瀉心湯以調和之,亦常獲效。

經方治療慢性膽囊炎有較好效果。嶽老曾治一女性患者,患此病右季肋部有自發痛與壓痛,常微熱,噁心,食慾不振,腹部膨滿,鼓腸噯氣,脈弦大。投大柴胡湯疏解少陽陽明之熱,加金錢草、滑石、雞內金以利膽化積。連服11劑,食慾增進,腹脹大減,脅痛亦輕。唯微熱未退,後改小柴胡湯加青蒿、鱉甲、秦艽、鬱金調理至愈。

早期肝硬化,經方大黃䗪蟲丸有一定療效。嶽老曾治張姓病人,患此疾脾臟腫大,體有肝臭,肝區疼痛,面黧目黃,舌邊尖紅有瘀斑,脈大數而澀。證屬血瘀氣滯,病久入絡。處以大黃䗪蟲丸日二丸,化瘀湯(《冷廬醫話》)日一劑,間服加味柴芍六君子湯。前後計服大黃䗪蟲丸240丸,化瘀湯180劑。一年後肝脾已不能捫及,肝功能化驗正常,面華神旺,噁心嘔吐脅痛基本消失,納食增進,恢復工作。

仲景小柴胡湯,能和解少陽,疏達肝氣,調理陰陽,善治某些神經系統疾病。

嶽老在唐山開業時曾治一季姓十歲女孩,其父抱持而來,閤眼哆口伏在肩上,四肢不自主下垂軟癱,如無知覺之狀。其父謂此孩病已三天,大約每日中午午時、夜半子時即出現此症狀,呼之不應,一小時後醒起如常人。延醫診視,不辨何病,未予針藥。

嶽老初亦茫然,訝為奇症,經深加思考,頓悟子時是一陽初生,午時是一陰初生,子午兩時正是陰陽交替之際。該女於此二時辰出現痴迷及四肢不收之病象,治療似應著眼於此,但苦無方劑。又輾轉思維,想到小柴胡湯是調和陰陽之方,姑投以二劑試治。不意其父隔日來告,服藥後,已霍然而愈,並謂明日即擬上學讀書雲。

又曾治11週歲女孩,患非典型性癲癇,諸西藥無效。就診時每日犯病10次左右,每次發作長達約10分鐘至半小時,手腳亂顫,兩眼直視上吊,兩腿上彎,驟然下挺,腳伸直,反覆多次,或角弓反張,腹部挺起一尺多高,有時喊叫,昏迷,亂動;有時在地上來回走動,呼叫不應。

證屬肝陽無制,上擾清竅,矇蔽靈明。其脈浮弦而滑,當為陽癇,不可強制,唯取和解之劑,以協調而使之馴服,並輔以攝納之品,育陰潛陽,柔以制剛,取“因勢利導”之旨。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去青鉛治療,堅持守方服藥四月餘,病勢基本穩定。乃常服甘麥大棗湯加味,以及安神化痰丸劑以善後。三年後隨訪,精神正常。

選方枳實薤白桂枝湯、苓桂術甘湯、人參湯、炙甘草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中醫認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脈而藏神,為陽中之太陽,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包代其行令,小腸為其腑。故嶽老所治之心臟病症,亦大抵屬於現代醫學心血管系統為主的疾病,包括心絞痛、心律紊亂、肢端動脈痙攣病等。

心絞痛之症,《金匱要略》將其列入“胸痺”範圍,有“陽虛知在上焦”之訓。嶽老遵之,常戒從學者遇此病勿過用陰寒之味。嶽老曾治一心絞痛患者陳某,輕微勞累,精神緊張,或吸菸時,即感短氣,左胸部堵塞作痛,重則心痛徹背,服滋補之劑無效。

察其脈濡弱,左手尤甚,舌本及沿中線偏右處有黃底白苔,乃濁陰上犯胸陽之象,以枳實薤白桂枝湯合苓桂術甘湯為治,痛少減,乃改投枳實薤白桂枝湯,心痛大減。但脈仍濡細,繼用人參湯加桂枝,情況逐漸好轉,僅行路過多時,方覺胸前隱痛。

心律紊亂,常見心中動悸,仲景炙甘草湯有良效。嶽老曾治一男性病人,患心動悸症,脈小弱無力,兩腿痠軟,予以炙甘草湯,服八劑症狀若失。又曾治一劉某,患脈結代心動悸症,他醫投炙甘草湯三劑未效,求治於嶽老,察其藥量不符合炙甘草湯比例,改其量予之,效竟如桴鼓。

肢端動脈痙攣病,經方療效亦佳。嶽老曾治朱某,女性,患此病一年餘,兩手指尖最初發白,繼而青紫,發緊,麻木,厥冷,抽搐,置熱水中則痛,右食指末稍破潰,中西藥及針刺均未效。

診其脈細弱,舌尖紅,兩側有白膩苔,病屬厥陰,外邪侵入則陰血阻滯,不能榮於四末,故見脈細肢厥之症。乃投仲景當歸四逆湯通陽和營,加吳茱萸生薑瀉其寒實之邪。服藥16劑,指錘發紫大減,右食指瘡口癒合,舌兩側膩苔消退,脈已漸大,令其繼續服用,手指壞疽入冬後未發。另有凍傷一症,手足厥逆,臥難轉側,此方亦效。

選方桂枝芍藥知母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甘草乾薑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風溼性關節炎,中醫屬痺症範疇。嶽老曾治一17歲男性患者,因下河水中受涼,數日後左股關節腫痛,漸及兩膝關節,亦發紅腫大疼痛,左側尤甚,不能行走,兩膝屈伸不利,發熱38℃左右已四個月,多方醫治無效。屬風溼內侵,久鬱化熱。嶽老投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數劑取效。

血痺之病,外症身體不仁。某女性患者,產後出血過多而罹此疾,周身麻木,醫治未效,求診於嶽老。脈現虛弱小緊,面色㿠白,舌質淡,是產後重症血虛,予黃芪桂枝五物湯補衛和營。三劑後,脈虛小緊象漸除,汗出,周身麻木已去,乃改投玉屏風散、三痺湯善後。

鼻大量衄血,素稱急症。嶽老治一男性司機,患鼻衄勢如泉湧,歷5小時餘不止,家屬惶急無策,深夜叩診。往視之,見患者頭傾枕側,鼻血仍滴瀝不止,炕下承以銅盆,盈其半。面如白紙,近之冷氣襲人,撫之不溫,問之不語,脈若有若無。

屬陽絡受傷,出血過多,陰液驟失,陽無所附,又值夜半,陰自旺於陽時,陽氣暴亡之象畢現,乃急疏甘草乾薑湯以回其陽,即令煎服。二小時後手足轉溫,神智轉清,脈漸起,能出語,衄亦遂止。

項部自汗,系疑難症。嶽老曾治患者李某,項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頻頻作拭,頗感苦惱,脈浮緩無力。嶽老以項部是太陽經所過,長期汗出,是經氣向上衝逆,持久不愈,必致虛弱。因投以仲景桂枝加龍骨牡礪湯,和營降逆,協調營衛,收斂浮越之陽氣,服四劑而汗止。

結語

本文整理經方派老中醫嶽美中教授運用經方起大症之臨床案例和經驗。從案例中說明,經方確可起大症。嶽老曾指出:“仲景《傷寒》、《金匱》是方劑之祖,學習必須入細,才能成為有源頭的活水。臨證觸機即發,別有會心。才能理大症及複雜症,收到起沉痾的效果。否則,專學《傷寒》、《金匱》而不精,容易流於粗疏,粗疏常導致債事。”學者若能參照嶽老上述經驗,當有借鑑之助。

⊙運營編號:GYZX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