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中國博士的前景呢?


您好,我是清華畢業的數學老師老劉。從事數學教學也有5個年頭了,高考數學滿分。

我是研究生畢業,當初也是可以考慮讀博的。我說說我作為研究生對博士一點看法。我對博士整體是看好的,但需要對應的調整。


  • 在中國,本科生是基本素質培養,研究生是深入瞭解領域,具備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博士要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科生學習的是通識課,研究生和博士生階段學習的都是專業課。因此研究生和博士生培養的方向一般都針對高精尖的領域,要求的學術素質較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在專業領域,普遍存在博士生更受歡迎的情況。

  • 有一利就有一弊,博士生專注於學術研究,主要的目標是發論文,發paper。而不注重工程創新和實踐。同時面向博士生往往面向科研,而面向就業來說,博士生優勢反而成了劣勢。

1.博士生研究領域過於狹窄。現在的商業環境往往要求跨界和知識面,這方面博士生有一定劣勢,當時不是說博士生就會欠缺知識。

2.博士生因為付出了巨大的時間成本進行學習,因此博士畢業之後往往出現就業工資與本科生,研究生相差無幾的尷尬局面。商業上公司裡面,有時候對於高端職位的需求並不充足,往往大量需要初級職位,因此在商業公司中,博士生有一定劣勢。
3.博士是否收到歡迎往往與專業密切相關。比如有很多冷門專業的博士相對比較尷尬,而比如計算機,金融之類的博士反而比較吃香,博士生的前途和行業的發展有重要關聯。比如美國創業公司老闆很多都是博士。

不過現在隨著商業環境的改善和科研結構與產業的密切結合,幾年之前那種博士只注重科研,不注意商業實踐的情況有了巨大改善,有很多博士生即具有專業能力,又具有商業頭腦,逐漸成為高端職位的熱門人選。


我要表達一個觀點:現在很多同學讀博士的動機本身是有問題的。主要有這麼幾點

  1. 求穩定,清閒的實驗室待著,畢業可以在大學教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選擇讀博,很多女博士就是出於這個目的讀博的,同時也便於以後結婚生子。

  2. 因為各方面原因,不願意找工作,讀博作為一個逃避。都這無視可做,正好可以有一個提升機會。

  3. 有很多同學通過讀博換到一個好大學,可以改善自己的學歷。比如之前在一個二流大學,讀博可以考慮去清華北大讀博,可以獲得更好的學歷和資源平臺。



這些動機當然無可厚非,而且學術研究比較枯燥,一般大學可能經費並不充裕,導致生活比較清貧,這些都導致了某些消極情況的產生。

從兩個角度講:

  • 從學術角度上,讓熱愛科學的人可以安心做科研。不要讓那麼多商業進來誘惑未來的科學家。

  • 從商業角度上,學術又的確需要和產業結合,博士生也需要更具有商業價值的前途和發展。

我認為希望當博士的人及早想清楚做科研為主還是與產業結合。在29歲左右博士畢業的時候,才能有比較從容的安排。

老劉數學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博士未來的去向。

博士畢業之後去向基本上無非這樣幾個:1)進企業;2)進研究所;3)進高校;4)創業;5)轉行後進企業或者研究所或者創業(留校幾乎不可能了)。

第四個、第五個可能性不談,就說前三個。就我自己的行業上來說,待遇上是3>=1>2,穩定性上是3=2>1,難度上是3>>2>1。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留校(尤其是留一個好一點兒的學校),成為大學老師,不過這樣的選擇難度最大。剩下的研究所和進企業各有利弊。

土博士面臨的困難。

現在就我自己的情況看,中國博士——也就是所謂的土博士,面對了兩個很大的問題,一個是讀博士的過程本身存在問題,會影響到自己的未來;第二個是部分行業前景本身就存在問題,不利於博士將來的就業。

1,中國博士教育還不是特別發達。

也許中國現在出了很多非常不錯的科研成果、相關的論文還有專利也在逐年上漲,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教學水平、研究水平還有博士待遇上,中國跟美國、歐洲的頂尖大學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因此,在國外頂尖大學接受幾年教育,雖然不是說一定比在國內接受教育好,但是至少對於增長見識、提高外語水平、增加人脈資源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再加上一些偏見和歧視,各個企業、研究所還有高校對於海外博士有著格外的偏重,土博士則得不到重視。

2,部分行業不適合讀博士又不得不讀博士。

有些行業不適合讀博士,不是因為讀博士不好,而是這個行業本身就不太好。比如說機械行業,行業本身已經趨於飽和,即便成績再好,如果留在本行業內,收入水平還是沒有辦法達到很高的標準。博士畢業之後只能夠轉行或者留校。

但是這種行業真是因為趨於飽和,所以對於低端人才沒有什麼太大的需求,這個時候不讀個博士更加沒有出路——這種兩難的境地讓很多學生感到尷尬。

怎麼看待讀博士這個事情?

如果你家人支持、你本人又熱愛這個行業,對於在國內讀博士的不利因素很瞭解、對行業前景有充分的認識並且能夠接受未來可能的生活,那麼你就去讀博士。

千萬不要因為想混個學歷、家人要求或者因為不想就業所以被迫讀個博士,現在太多的國內博士都因為科研、就業心理壓力過大,最後走極端尋短見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千萬要自己想好了再決定考博士。

↑讀博士的尷尬↑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目前,讀博士的主流是做科研。

除了少數通過人才引進,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其他博士就業方向大多是做科研。

做科研一般工作方向是去高校和研究所。

首先是,做科研門檻很高,競爭非常激烈。

做科研的基本入門要求是博士生。所以做科研要pk掉的都是高學歷人才,誰也不比誰差。想在科研隊伍裡混出頭非常非常難。

不然,可以看看現在985高校引入的青年教師,他們的學歷和知識結構非常好。即使這樣,也面臨著五年非升即走,非升即轉崗的壓力。

再次,做科研付出多,收效慢,很多年輕科研人員經濟壓力大。

這方面理工科博士稍好一些,理工科年輕人容易出成果。文科就悲催多了,文科強調積累,出成果慢,學界稍有成果的人,都要40歲以後,前提還是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大部分人40歲以前,買房買車,結婚生孩子這些大的花費都要父母來承擔,也是生活壓力很大。

所以,現在考博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正醉心於科研,甘願清貧。一種是女生,養家壓力小,想找一份高校的工作。




小丹教育佳


這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博士,在中國,是教育水平最高的一批人。我們先說說讀博士的動機!

(1)研究生很習慣、很擅長做科研寫論文,自然而然去讀博

其實讀博真的要坐冷板凳,也需要蹲實驗室。是真的一直熱愛學習和研究生的學生,才最後能把博士讀好。

(2)部分高校教師要提升學歷

也有一部分高校教師,需要提升學歷,所以就去讀一個博士。

(3)部分公務員為了提升學歷

有的做行政工作的,為了提升職稱,更好的發展,也會去讀博士。

這3類動機中,第一類最應該是讀博的主流,因為做研究並熱愛才是博士應有的精神。而為了職稱、仕途而去讀博的,其實不算是純正的讀博動機。


在說說博士就業出口

(1)大部分博士:進入高校

有個現象就是,博士只能去比自己學校差的大學。比如一個211畢業的博士,可以去普通大學,一個985畢業的博士,可以去211大學。一個重點專業畢業的博士,可以非重點專業的學校。也就是說,博士是向下流動的。

(2)一部分博士進入科研機構

中科院,國家各類科研所,也是博士的重要出口。

(3)一些大企業

比如阿里巴巴的達摩院、阿里雲、騰訊研究院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就業崗位。但是這樣的企業太少,無法容納太多的博士。

(4)博士後流動站

很多博士畢業以後,如果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可以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博士後是一種工作經歷,而非學歷,所以讀書讀到頭就是“博士”了,博士後並非學歷和學位,只是工作經歷。


國內博士的危機感

現在咱們國家大發展,很多國外的優秀博士都回來了,本來這些人就是中國的大學留學出去的,現在國家人才需求旺,給予待遇好,大量的國外優秀博士都回來了。所以,無形中給國內畢業博士很大的壓力。

現在博士越來越多,高校不能容納那麼多博士,而且985高校還都更樂意接收海歸博士。所以,越來越多的博士,無法找到一份好的高校教職。

最後尷尬的情況是,讀了很多年的書,所到的學校不能給予很好的待遇。博士越來越多,這類博士處境尷尬。

但是,學術水平高的博士,一定能找到好的教職的。

所以,對於博士的前景,我的看法是:985高校的博士不愁教職問題。211的博士有一些尷尬。普通高校的博士,也許不能找到教職,而去民辦高校教書。

最後的情況是,大家對博士並不看的那麼高高在上,特別嚮往。研究生們越來越理性。985高校的博士越來越俏。而普通高校的博士,恐怕不太容易被人申報了。


五角星


說說博士就業出口 (1)大部分博士:進入高校 有個現象就是,博士只能去比自己學校差的大學。比如一個211畢業的博士,可以去普通大學,一個985畢業的博士,可以去211大學。一個重點專業畢業的博士,可以非重點專業的學校。也就是說,博士是向下流動的。 (2)一部分博士進入科研機構 中科院,國家各類科研所,也是博士的重要出口。 (3)一些大企業 比如阿里巴巴的達摩院、阿里雲、騰訊研究院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就業崗位。但是這樣的企業太少,無法容納太多的博士。 (4)博士後流動站 很多博士畢業以後,如果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可以去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博士後是一種工作經歷,而非學歷,所以讀書讀到頭就是“博士”了,博士後並非學歷和學位,只是工作經歷。

對於博士的前景,我的看法是:985高校的博士不愁教職問題。211的博士有一些尷尬。普通高校的博士,也許不能找到教職,而去民辦高校教書。 最後的情況是,大家對博士並不看的那麼高高在上,特別嚮往。研究生們越來越理性。985高校的博士越來越俏。而普通高校的博士,恐怕不太容易被人申報了。


納米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