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最好的中文系在哪所大學?

我就是lily


漢語言文學專業又稱中文系、國文系、語文系、文學院、中文學院、語言文化學院等,是我們中國人(主要是漢人)的母語,百科之母,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一門科目,大家一出生剛開始學習時最早接觸的科目,也是對所有課程、所有專業都需要的科目,所以希望大家學好。

我本人便是中文專業本科畢業(中國人民大學)、中文專業研究生畢業(廣西大學)、中文專業教授(廣西民族大學)、中文專業研究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也是從事中文專業即文學創作事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文系在本科階段一般又分為兩大項目,即語言與文學,語言方面包括語言學概論、語音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等課程,文學方面包括文學概論、美學概論、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等課程。

中文系也是我國的各個大學裡開的最多的院系之一,幾乎每個大學裡都有中文專業,至少也有教《大學語文》或《寫作學》之類基礎課程的老師。目前,我國中文系最好的大學有哪些?


最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排第一等即A+的有2所: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第二等即A的有6所: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第三等即A-的有6所: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這14所大學就是中國大學裡中文系最好的了。

此外,屬於第四等即B+的大學有15所:華中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吉林大學、蘇州大學、暨南大學、河南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也是非常好的大學啦!

985院校裡中文系比較好的有22所:A+的2所(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A的6所(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A-的4所(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B+的3所(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吉林大學),B的1所(廈門大學),B-的3所(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蘭州大學),C的2所(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大學),C-的1所(同濟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是A-,廣西民族大學是B-,廣西大學是C,都不錯。


李子遲到了


4月13日補充:看到評論裡有很多人認為我答非所問,我就呵呵了。看來這些人不僅沒有概括和總結能力,還懶到需要人把結論喂到嘴裡才行。真是悲哀啊。我這個回答是委婉的告訴大家,世界上沒有最好的中文系,因為中文系是分專業,分各級學科的,而專業是老師來代表的。老師在全世界流動,不限於大陸。北大中文系也有排名不是第一的學科,外國的中文研究也不差。

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明白的,千萬不要來我們中文系,我們不歡迎小學沒畢業的就來考大學。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我是中文本科,中文碩士,中文博士,雖然現在已經不從事文學相關的工作了,但是“中文系”這個標籤,看來這輩子是釘在我腦門上了。

所以,我自認多少有一些資格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呢,前面已經有一位朋友詳細解答了,按照教育部的排名,給出的最好的幾類大學的排序。這個解答我是認可的。

所以,我就在他的基礎上,再簡單談談自己的認識,做一些小的補充。

一、最好的大學中文系,也要考慮到港澳和臺灣

港澳雖然並沒有很好的學術氛圍,中文學科在港澳也不是什麼熱門的專業,但港澳畢竟聘請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師,他們有的是海外名校東亞系的海龜,有的是從中國大陸聘請過去的名師。比如澳門大學有個研究詩詞的施議對,香港大學,港中文的中文系都不差。就是本地生源很差,學生都不愛學習。而且港大即使是講古代文學,有時候也要用英文授課。我導師在港大呆過幾年,後來離開港大去了東南亞。

臺灣則更復雜一些,臺灣現在去中國化比較厲害,中文系算是比較堅守的堡壘了。但臺灣的爛學校太多了,海量的爛學校,也就臺大,臺師大,天主教輔仁大學,逢甲大學的中文系不錯。

二、學中文,不要只看學校,也要看專業看老師

各個學校在教育部的排名是怎麼出來的?還不是要靠一個個專業的評估,一個個老師對項目的申請,一分一分的計算出來的?所以,選擇專業不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如果你就是想念個本科,混個文憑,那學校比專業重要。但是如果你要做學問,將來想找教職,那麼,你選對了專業和導師,比你去哪個學校更重要,而且重要的多。

我的朋友,我就不說是誰了,綽號草蟲的,是雙胞胎姐妹,一個在北師大,一個在北大。後來,北師大的姐姐本科畢業,要保送到北大,可她要的古代文字學,要跟的導師,她覺得比她去北大能跟的要好,保送北大也不去,留在了師大。現在已經留校了。容我做一個推測,假如她去了北大中文系,當然也會很好,但還真未必能找到能比北師大更好的教職。

另外,一些專業的水平是跟著老師走的,一個老師如果去了別的學校,可能他原來的學校中文系水平就會下降。當然,這對那些一流的中文系來說問題不大。但問題也是存在的。這幾年各個大學中文系都在搶人才,就很能說明問題。

三、最後想說的是,文史哲類的專業,是沒有盡頭的

最後多說一句,和一些別的專業不同。有的專業一畢業,你就能達到一個很專業的水平,知識更新較慢,可以吃很多年。文史哲不一樣, 即使你博士畢業,你的盲區也很多,很多都不懂,甚至可能被外行問住。比如你問一個外國文學博士一個漢字怎麼讀,八成能考住他。你問一個搞先秦的文學博士,怎麼評價一個清朝的不出名的詩人,八成也能考住他。因此,學中文,讀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終身的學習。


danyboy


從傳統來看,當然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當然,北京大學中文系也在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長期混跡於各大中文系的王可期認為,他還是第一!



北大中文系的老師和學生,是唯一一個大多數都不止關心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而是關心全天下的福祉的一群人。王可期在北大中文系唸了七年書,接觸很多老師。他們不考慮自己的文章發表何處,不考慮自己的著作出版幾本,而關心什麼是理想的社會,什麼是理想的文學,併為此而奮鬥終身。王可期在北大有很多同學,這些同學畢業在各個崗位上都中流砥柱,他們是有底線的,而且始終關心大多數的幸福,有人免費為工人講課,有人到處當自願者,有人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這些都讓王可期十分感動!



王可期也接觸很多其它中文系的教授,在很多中文人微信群混,發現很多人只是為了申請上課題,發表頂級期刊,至於原則操守,可以說是一點都沒有的。有位西部中文系的長江學者,在朋友圈只轉頂級刊物小編的文章,這些文章質量再差也轉。因為他想討好小編,好多發幾篇文章。

當然,北大中文系的教師隊伍也並非都很出色,他們也講門派和圈子,如果他們能夠兼容幷包唯才是舉,北大中文系會更好。


王可期


中國最好的中文系非北京大學莫屬。 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文科的中國文學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北大中文系目前有全國最完整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制,共有5個本科專業方向,8個博士學位授予點,並設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在2018年公佈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現代語言”列第6位,“語言學”列第10位。北大 中文系也是國內唯一細分並具有中國文學、漢語言、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漢語言文學(留學生)5箇中文本科專業的學科院系。

北大中文系約90%的本科畢業生均可獲得免試推薦本校以及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名校研究生的資格;部分學生選擇赴國外名校深造,獲得優秀的獎學金名額。

北大中文系畢業生一般就業於國家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出版機構、廣播影視機構、地方高校、軍隊、外企、金融機構等。近兩年就業率在98%到100%之間。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北京師範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和北大並列A+。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創建於1902年,它的前身是中國語言文學系。

北師大文學院全國首批建立的兩個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之一,是首批獲得中文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有8個博士點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

中文系實力超強的大學還有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靜靜助學


作為曾經的中文系的學生之一,我有補充的答案。

一個學校的文科專業好不好?看哪些?

1、看老師!名師!一代宗師!可以影響幾代人!這是最重要的!(工科類還需要看財力投入、實驗設備與固定資產等);

建國以來,我們熟悉的中文系的名師有——

北京大學:王力、朱光潛、呂叔湘、遊國恩、王瑤、林庚、吳組緗、謝冕、陳平原

復旦大學:郭紹虞、朱東潤、陳望道、

北京師大:鍾敬文、黃藥眠

華東師大:徐中玉、

中國人大:馮其庸、劉小楓、程光煒

南京大學:程千帆、唐圭章、陳瘦竹

中山大學:王起、王季思

山東大學:蕭滌非、馮沅君、陸侃如、呂熒

廈門大學:易中天

福建師大:孫紹振

四川大學:高爾泰

武漢大學:陸耀東


2、學校的綜合實力

具體體現在:

A、其中很重要的是歷史悠久程度,好專業不是可以突擊出來的!文化積澱不是幾年可以見效的;剛剛成立的學校,文史類專業會相對弱一些;

從這點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大、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歷史悠久、積澱深厚;

B、中文系還與圖書館的藏書量、古籍善本數量質量有關;與歷史悠久程度正相關;

C、文科專業的綜合實力,指的是學校其他文史專業的厚度、強度;如歷史學、哲學、外國文學、宗教、社會學、經濟學、藝術學等等;因為專業之間有關聯性、可以互相學習、具有互補性,“文史不分家”、比如,中文系的一個學科,美學,就與哲學系、藝術系有交叉、關聯;再比如,研究先秦文學,就不能不認真關注考古學的進展,有時一個考古的重大發現,一定程度上會改變我們對於先秦文學的某些重要觀點;曾經的“流沙墜簡”考古發現也影響了兩漢文學的研究;這些文科專業關聯性強;一個學校,很多文科專業都很強,中文系也弱不了,反之亦然。

從這點看,一些以理工科見長的學校,相對於以文史見長的綜合類學校,是不一樣的。

3、以下,自然而然就要看,學校的美譽度、行業影響力。


總結如下:

我認為的國內中文系前三強是:


第一:北京大學、


第二:復旦大學、


第三:北京師大;



其次是:

華東師大:

中國人大:

南京大學:

中山大學:

武漢大學:

山東大學:

四川大學:

--------以上4--10排名不分先後;這些就是國內中文系TOP前十強了;

--------至於港澳臺的中文系,一是我瞭解不多;二是一般的公認,與以上十強相比,還不具備可比性。


我是真像旁觀者

謝謝你的時間


真像旁觀者


【中文專業哪些高校實力最強?】根據2017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文專業最強學校分別為:A+類: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A類: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A—類: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此外,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蘇州大學、浙江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校的中文專業也不錯。


樂雲


中文系是各大學中較多的院系,差不多大學裡均具備中文系,一般中文系是著重培養:


有漢語言文學基礎及人文素養,熟知漢語、中國文學知識,審美力和中文表達力強,初步語言文學研究基礎、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各機構、機關等企事業單位勝任漢語言文字有關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現今來說,國內好的中文系大學分別是:


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排名A+的兩所大學是:北大、北師大;排名A的六所大學:復旦、華東師大、南大、浙大、山學、川大;A-的六所大學是:人大、首師大、南開、南京師大、武大、中大。這十四所大學可以說是國內大學裡中文系最好的。


下面就列出其中幾所大學,對其所在院校的中文系情況來大概瞭解一下


北大:經多年持續發展,北大中文本科專業,可以說算的上是國內最全面的,且北大的師資力量也是非常厲害,師資整體水平屬於國內首位,教授、博士生導師都屬於國內較強的專家學者,並有邀國外的教師,如哈佛、東大等大學的教師。


北師大:它的文學院建立是在1902年,可以看出歷史悠久,且北師大還屬於全國第一批2箇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中的其一。


南大:南大的中文系也是十分出名的,南大於雙一流學科評估時,中國語言文學分數為八十八分,全國排四名,可見也是實力匪淺。


決勝網


在今天,無論大學,還是中文系,見諸媒體時,負面新聞居多,彷彿它們一無是處。實際上,它們確實還是有些魅力,否則,就不會有答主這樣為數不少的孩子,歷盡千辛萬苦,從別的專業轉到中文系。只是,仔細思考一下,當今大學中文系的魅力,主要來源於三方面:一是文學,二是學者,三是學校。

從以上三方面看,當今國內,確實沒有幾所真正堪稱優秀的中文系。瘸子裡面挑將軍,不太好的中文系中,還是能夠挑出一批來。以下,談談答主心中最好的中文系(多數都改成文學院了)。


1、南京大學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雙一流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優勢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均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中國古代文學整體實力全國第一。

綜合實力,應該是國內第一,能夠與之抗衡的,主要是復旦大學了。

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也非常出色。各學科發展得比較均衡。

雖然南大文學院出了瀋陽這種害群之馬,不過,南大文學院在業內還是有口皆碑的。

南大文學院的骨幹中,以程千帆先生的弟子尤為突出,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程門’,影響很大。

在某種程度來看,南大文學院口碑勝過南大。


2、復旦大學中文系

中國語言文學:雙一流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優勢學科: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

把復旦放在第二,稍微有點委屈了。復旦中文系實際上與南大文學院旗鼓相當。只是它身在上海,擁有的資源遠比南大多,雖然與南大各有千秋,但與人們的期望,還是有點落差。

復旦大學是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才開始強大起來的,中文系也不例外。原來中央大學和浙江大學等一流名校的大學者,都被搜刮到復旦去了。據說,有多位原浙江大學的老先生,習慣以浙大人自居,口頭禪是“我們浙江大學”,過了好多年才慢慢改掉。

此傳言不知其真偽,然而,復旦中文系現在發展得應該說是國內一流了。


3、北京大學中文系

中國語言文學:雙一流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優勢學科:語言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

如果是南大和復旦,是學校沾了中文系的光,那麼,如今的北大中文系,應該是沾了北大的光了。

如果論歷史,論祖上基業,北大中文系也是首屈一指的。只是現如今,似乎沒有特別值得讓人矚目之處。今天北大中文系的江湖地位,除了老本,還是老本。本科生平均水平,全國第一,教師的話,老先生讓人敬慕不已,現任的就不評價了。

或許,有人覺得把北大放在第三挺憋屈的,其實,一點都不,它頂著北大的光環,歷史的榮耀,今天的表現,讓人失望透頂。

如不是佔據著政治高地,真不知北大中文系會跌落到何種田地。

4、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雙一流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優勢學科:民俗學、文藝學

中文和心理學是北師大的王牌之一了,一直非常牛氣。

不過,大陸內牛,其實就那樣,諸如老先生童慶炳等人,讓人敬重,而現在活躍的,可能更擅長運作,水平就不太敢恭維了。

當然,這不是北師大一家的問題。

5、華東師範大學文學院

華東師大的人文學,可能是國內頂尖的!華師還有那麼一批紮紮實實做學問的先生,不浮誇不浮躁,在魔都,華師與復旦簡直像是一股清流。

雖然華師不為一些人知曉、認同,但這所學校的中文系、古典學非常令人敬佩!


6、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國家重點學科。

偏居一隅,有自己的聲音,評上國家重點學科已經不錯了,可惜雙一流沒評上。不過,也很正常,川大的優勢學科文藝學帶頭的那位,本來就是個大嘴巴,能扯會忽悠,水平一般。

7、中山大學中文系

中國古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

中大資源不錯,廣東省有錢,給的支持不錯。氛圍也好,現任的吳承學老師,為當今古代文學學界的翹楚。

只是中大中文系出了不少自戀的師生,在他們眼中,除了北京上海,就數自己,自覺高大,實則一般。不過,這種自負,卻更富有文人氣息,倒是有點兒可愛了。

不過,有錢好辦事,能成事兒。中大中文系發展前景還是極好的。


8、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雙一流學科。

優勢學科:語言學。

被學校拖累的文學院!

華師文學院,如果是在985、雙一流院校,可能會有更大的名氣,招收到更優秀的學生。可惜!

不過,華師文學院之所以沒像許多學校一樣,自由落體式跌落,很大原因是幾任校領導都出自文學院。

這所學院,難以招收到一流的學生,前景堪憂。

9、武漢大學文學院

優勢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武大文學院家底雄厚,可惜,被後來的一幫笨蛋搞壞了。跟武大一樣,文學院這些年基本都在倒退。

如果不是1999年前後,龍泉明先生大力引進一批中青年學者,武大文學院的今天會更糟糕。

能夠招到一流的學生,不過,一流的學者比例就小了,學院管理又比較落後,資金欠缺,沒有強有力的人物收拾山河,武大文院可能會繼續敗落下去。


10、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老牌師範院校文學院,家底還好。跟華中師範大學一樣,專業可以,學校名氣忒一般。被學校拖了後腿。

中國語言文學為學校自定的雙一流學科,算是搭上了末班車。只是如華中師大一樣,前景堪憂。


此外,浙大中文系,清華中文系、南開大學文學院、首都師大文學院、湖南師大文學院、東北師大文學院和暨南大學文學院都比較出眾,也比較值得關注了。

人大和山大文學院,官方排名比較高,但是,個人和許多學友並不怎麼認同,所以,沒放在前十了。畢竟這是我個人心目中的榜單,不是代有關部門發佈的版本。




風雅正




中國中文最好的中文系在哪所大學?這個問題經過統計才能回答好,憑印象只能流於世俗的枉傳。哪所大學的中文系好呢?一般性的比對,不外乎硬件和軟件的相較,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學設施,是否具有一流的師資隊伍。這個沒問題,不然是憑空彩虹,可視而不可捉摸的。然而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事情相比對呢?答案是猶如好的製造公司,必須製造出一流的的機器設備才算是好的,不然不管你揹著怎樣的稱號,恰恰是於事無補。

好的中文系,其標準是除了有文學大師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出了人才。按照名師出高徒這樣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來判斷,誰也不會懷疑它的正確性。但事情的發展不會順著這個思路而來,即傳統的授教模式人為的改變了人們的期望。“填鴨式”和“滿堂貫”的教學方式,除了培訓出授教者對文學知識的選擇填空和賞析能力外,文學的原創能力永遠在路上,唐詩宋詞元曲的流傳,再過數千年依然是課堂中的熱門話題。在這方面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好的態度不是夜郎自大,要跨地區、地域的交流和借鑑。說一句傷面子的話,為什麼大陸的學生到對岸學校交流學習,時間不長,對於傳統古典詩詞一臉茫然的,竟然能創作出象模象樣的律詩,並能發表在中文核心專業期刊上,然後再回到自己的課堂,不多日又回到填空、賞析的老路上,再考研考工作怎麼也贏不得只會按圖索驥的同學。對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影響大學培養人的方式方法,也是由多方面構成的。這個是有必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不管是北大、復旦、浙大,還是北師大、西北師大,學校按排了個層次不同,但他們的教學模式是一樣的,因為考評、評估的標準是一樣的,即均接受同樣的目標考核。這裡並非枉說,有一個事實都被忽略,學科的單一性,成果單面呈現,是劃分研究領域過細的產物,並非是中國這代人不吃苦不聰明。比如詞學,它是一門綜合性的研究,涉及音韻學、音樂學和創作能力,而事實是各自為戰。試問一個填詞的人,不知音韻學,他怎麼知道押《詞林正韻》的奧秘呢?所以,招致好多人才發問古代沒有普通的問題;一個研究詞學的人,不懂音樂,尤其是不知古樂是何物,他怎麼知曉詞學研究和詞的創作,離開樂理而談音律,是不是造成了實質性的“使魚捕鼠”的事情發生呢!由於學科內容單一,造成知識鏈接銜接不上,於是乎,站在河邊而邀水的事情比比皆是。這個是有必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應該說,每所大學都是拼命發展自己,都在發展自己的學科建設,不是一流大學,也得爭個一流學科,這是主流,是共識。但在創建學科專業中,共性的問題是太注重文憑的效應,不可否認的是,學歷是看得見的證書,但不是創造能力的通行證。學歷證明的是,寫老師的辛苦能出“篳路藍縷”的句子,如果將詞句化出寫成“清輝照人”,認為是野路子,而這恰恰是沒有鮮活的生命的特徵。這並不是說大學不要文憑,而是強調要激活創造能力的扣子。什麼時候淡化了一時的文憑論,強化了終身教育實踐,即課堂是學習,放羊捧書也是學習,僅僅是系統與板塊,直接與間接的區別,加之系統斷而成板塊,板塊續而成系統的存在。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那麼,哪所大學的中文系是最好的問題會迎刃而解,即建立在新的一輪評估體系之上,以及興起一種新的判斷標準。同樣,這個也是有必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最後強調,創作能力在恭候時代文學的到來,中文系,歸根結底是奔著這個目標才設置的,並非是為了考據而考據,賞析而賞析。所以,不管是哪所大學的中文系,任重而道遠。


三上詞話作者


問中文系誰最好,恐怕有點無知而低級。因為大學裡的本科生屬高等教育,比高等教育還高的叫後教育post education,後教育包括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相應的教育機構叫研究生院或碩士點、博士點,沒有叫系的。

還有一種機構設置,例如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有文學院,文學院內不再分系。文學院裡的學生,既有本科生,也有碩士生。但博士生和博士後卻在研究生院裡。也就是說,中文系並非最高等級的教學機構,其師資配置相應也不是最高最好。武漢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都有研究生院。

由於上述情況,完全有理由說:沒有哪一個大學的中文系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