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故事:七十多歲仍無子孫,地師給他點羅漢晒肚棺,子孫滿堂


故事:七十多歲仍無子孫,地師給他點羅漢曬肚棺,子孫滿堂

我今年十三歲,是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秋天以後就可以去讀初中了,三歲時父母就去打工了,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太爺爺奶奶、祖爺爺奶奶留守農村。不知是想念父母了,還是記著明天是太爺爺一百一十大壽,這天夜裡我老是睡不著。便爬起來央求爺爺給我講故事,爺爺說:“都給你講十年了,該講的故事都講了,爺爺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故事可講。”我撒著嬌說:“不嘛!人家就是要聽,不講就不睡,也不讓你睡。”爺爺被逼無奈,搜腸刮肚地想,突然說:“有了,有了,爺爺給你講天下第一家的那個故事。”我點點頭,爺爺清清嗓子便開始說。

話說乾隆皇下江南尋訪父母,有一天走到一個地方。天晚了,問借宿,看幾個小孩在門前遊戲,便問:“小弟弟,小妹妹,天晚了,我們想在你們家借宿可以嗎?”幾個孩子說:“問我爸媽去。”

一個隨從往裡走,但見一對青年夫婦,男的在外劈柴,女的在洗米做飯,便問:“大哥大嫂,天晚了,我們想在你家借宿,可以嗎?”青年男子停下劈柴,道:“問,我爸媽去。”隨從又往裡走,見一對老年夫婦,一問,老年夫婦說:“裡面問我爸媽去。”隨從耐著性子往裡走,但見一對仙風道骨,百歲開外的夫婦。一問,男的說:“一點小事也要問我們,來的都是客,這還用問。”女的說:“老頭子生什麼氣,孩子們不是尊重我們嗎?”隨從見兩個老人答應了,歡歡喜喜出去一說,大家既高興又是驚奇,五世同堂可不多見啊!也就在這家住下了,吃飯的時候,大人小孩你謙我讓的,熱熱鬧鬧。雖然吃的是農家飯菜,卻給乾隆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京以後,特地題了塊牌匾:五世同堂,天下第一家。


故事:七十多歲仍無子孫,地師給他點羅漢曬肚棺,子孫滿堂

爺爺話一停,我說:“我們家有太爺爺、太奶奶、祖爺爺、祖奶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們不也是五代同堂嗎?怎麼就沒人說我們是天下第一家?”爺爺說:“可能還有比我們強的人家吧!”這時奶奶可能睡了一覺了,坐起來說:“是呀!現在生活好了,醫學又這麼發達,長壽的人多的是。”奶奶不說話就是不說話,一說起來就停不下來,對爺爺說:“今天我和祖奶奶坐了半天,老人家說,我們家原來不姓這個姓的。”

“是呀!祖爺爺是個義子,聽他說太祖爺爺七十多才收養他的。”爺爺的話一停,我馬上說:“爺爺,你還說沒故事,快講給我聽。”

爺爺笑了笑,摸著我的頭說:“你呀!就是個故事迷。好,爺爺今天講你聽,可不能到外面傳啊!”

我問:“為什麼?”

“不為什麼,家裡的歷史還是少到外面講好。”

我想聽下面的故事也就答應了。

爺爺昂頭思索一下,說:

太祖爺爺是個民間草藥醫生,一生不知救活過多少人,遇到貧困人家不收診費還不算,經常是送藥上門,可以說是個醫者仁心的代表。美中不足的是和太祖奶奶結婚五十幾年都沒有孩子。有一天,外地來了一個啞子,咿咿呀呀進村喊,因為不懂他說什麼,又有些嫌棄,家家都把門關上。剛好遇到太祖爺爺上山採藥回來,拉著太祖爺爺就是不鬆手,太祖爺爺細細看,來人嘴皮乾裂,聲音嘶啞,很可能不是啞子,可能是咽喉炎之故。帶回家試著給他服用些清嚥下火的草藥,三天後啞子開口說話了,一問,他說自己是個地師,遠遠尋龍點穴到這裡的,因為天太熱了,爬的又是崇山峻嶺,一時找不到水喝,也就得了咽炎。一再感謝太祖爺爺救治之恩,說太祖爺爺這樣仁心之人,一定壽比南山,子孫萬代,長命百歲。

太祖奶奶說:“還長命百歲呢,七十多歲了,後人也沒有一個。”


故事:七十多歲仍無子孫,地師給他點羅漢曬肚棺,子孫滿堂

地師說:“不會吧,看二老耳大鼻挺,眉長過眼,臉方周正(子孫滿堂的面相),不像是沒有後人的呀!”太祖爺爺說:“我老伴說的是真的。”地師說:“太不該了,明天我點一棺地給你,滿月後,你們就有兒子了。”太祖爺爺長嘆一聲說:“我們都七十多了,後生你就別哄我們開心了。男人七十可能還有生育,哪裡見七十歲婦人生小孩的?”

“老伯,我說的是真的,不信你就依我,我保管你們一個月後有孩子”

太祖爺爺和太祖奶奶半信半疑,起了老祖的墳墓去地師點的吉地下葬,就是現在我們的老祖墳,後山背那個“羅漢曬肚”。一個月後,家裡來了個七八歲的孩子,進了家就不走了,他就是祖爺爺。

說起後山背那個祖墳,有一點我感到特別的神奇,祖墳前三丈遠有個盆一樣大的肚臍眼,沒有水源,常年四季有小半盆水,清澈見底,沒有苔蘚和泥塵。我正想問什麼,爺爺說:“聽兩個故事了,這下可以睡了吧。明天是祖爺爺的一百一十大壽呢,你爸媽還有那些伯爺爺奶奶他們都會回來的。”我點了點頭,帶著美夢不知什麼時候睡去了。

第二天早飯後,在外地的親人都回來祝壽,還有市電視臺的兩個記者跟來採訪報道。一家大大小小兩三百人聚在一起給祖爺爺祝壽,照全家福福。我一手拉著爸爸,一手拉著媽媽,很想說,我們一家太幸福了,晚上電視上就有我們給祖爺爺祝壽的新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