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人類幸福的終極秘籍我們生活在一個互動與交流的社會中,只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在人際關係中做到有所為與有所不為。首先我們需要謹記的是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心理學:做人忌諱

1、忌好為人師

孟子曾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大多數人都喜歡錶現與炫耀自己,都希望表現得比別人厲害。喜歡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有兩個心理特徵,一個是非常自卑,想要證明自己,另一方面則是非常傲慢,看不起周圍的人,都是希望通過好為人師,讓他人認可自己,這兩者都是過度的。

好為人師之所以會遭人討厭,往往在於有時明明想體現自己厲害,最後暴露的就是自己的無知與對自我認識的缺乏。蘇格拉底被譽為最為博學的人,每次有人請教的時候,他還會覺得自己其實不知道的太多了。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實也是一種知道。

越是有涵養的人,他們深知,我們需要敬畏的事情與人太多。曾經有一個老師跟我講述,生活中總會有些人對某些事情過於批判,比如科學與迷信,他們認為這兩個是水火不容,但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都有自己的道理。有為哲人曾說過,存在既是一種合理,如果我們對某些觀點完全批判時,反而看不清事實的本質,這是我們最需要提防的。

我們只有秉承萬事萬物都有所不知的態度,我們才會正確的認識自己,正確看待自己的人,我們才能做到不好為人師。

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心理學:做人忌諱

2、忌知行不合一

做人第二個忌諱是忌知行不合一。有一個學員曾經跟我講述,為什麼他懂得很多道理,但是還是感覺自己生活很糟糕。我說其實是因為你說到做不到並不代表你真的知道。說道與做到之間其實隔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知行不合一體現的最明顯體現就是眼高手低,認為自己好像處處都懂得,但是真正來做時候,才發現原來並不是那麼回事。眼高手低本質是不願在事上下功夫。或許大家要明白,其實頓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快速的,但是在事上磨可能是一輩子的。

我們只有把明白的道理做出來,才能說自己真的懂得了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做不到,代表我們其實並不一定了解那麼透徹。文明與文化的傳承更多在於我們祖先將其做出來,這才是我們人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心理學:做人忌諱

3、忌過於勢利

做人第三個忌諱是防止自己過於勢力。雖然人與人之間注重利益的交往。但是往往來說,過於勢力的人,在人際關係中並不受人真正歡迎。因為他們不懂得人際關係中利益與情感是一體兩面的,如果沒有真正的情感流動,勢利有時會無端讓人生惡。

勢利的人大都喜歡趨炎附勢,他們把利益重於一切,只要誰有權有勢,他們就能放下自尊去諂媚。而一旦他人失勢時,就表現得一副不耐煩。這種勢利往往帶來人際關係的傷害。

做人需要渾然天成的境地才是最大的修養,無論他人是誰,不在乎他的名譽財富地位,對待他人能一致,我們才是真正的公心公正與問心無愧。

做人有這四大忌諱,你都知道嗎?

心理學:做人忌諱

4、忌忘乎所以

做人第四個忌諱是忌諱忘乎所以。我們有一句俗話叫做失態。當我們過於忘乎所以的時候,其實就非常容易說錯話,辦錯事。有一句俗話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萬物為參照,可洞觀一己之不足。”意思是天地雖沒有自己說自己如何高如何厚,可人們都看得見天地的高曠寬廣,是他養育了萬物生靈。

忘乎所以之所以是人際關係中忌諱,當你在炫耀的時候,你要記住的是你身邊還有著許多和你一樣的普通人。真正的幸福不在於炫耀,而是在於你即使不言語所帶來的幸福與知足狀態。

這四個做人忌諱之所以需要我們記住,是因為你最需要記住的是:人品才是你最大的可靠,所謂修身修己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你才能擁有一個更為富足的自己與人生。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