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今天去松阳本来是跟着协会去听课的,但是有半天的自由采风,我也带了相机,半天逛下来直到看见裁缝铺里的这个红光满面的老先生我才拿出了相机。老先生看我在拍他,乐呵呵的让我给他看看照片,看完之后说刚刚的布反面的颜色太浅了,他换一面重新裁,再看,说已经好多了,但是还是反光挺大的,颜色不够艳。其实,反光多是必然的,因为布匹在室外,而老先生在室内,我想拍的是他的人以及他身上乐观到闪闪发光的从容。但是我拍照从来不愿意折腾别人,让别人这样那样的随着你的意思摆拍,尤其作为一个游客,能记录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最好,没有也作罢。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因为老先生的配合,我不由的多抓拍了几张。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老先生的对面是一个专门做衣服的铺子,店主可能在忙着手头的事,一直没有转过身。在我记忆里,小时候我们那边集镇上这种量身裁衣的铺子非常多,逐渐的,没有跟上潮流的都被淘汰了,跟得上潮流的做起了高端定制。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古旧的理发店,招徕的都是老人孩童。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同样是小理发店,这家的店主在悠然闭目养神。店内只有简单的一把理发椅,一个简易的洗头的水槽。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锅具修理铺,真的是很多很多年没有看到过了,也忘了原来锅具坏了可以补,而不是马上扔掉换新的。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老人家修补的相当认真,小小的铺子里都是他的各种家伙什。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做棉胎的店,这些棉被都是用实实在在的棉花做的,小时候觉得弹棉花的声音特别悦耳,有节奏而空灵,路过的时候总要呆呆驻足一会儿。估计是小时候太痴迷这种单调的声音了,以致于长大了五音不全,音乐考试全靠滥竽充数过关,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做棕床的店,在店里跟老板买了一把手工刷子,然后闲聊进了院子里面才发现原来现在的蓑衣已经不是农民能消费得起。一张棕床也已经从我小时候的几百到几千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打铁铺子,打各种农具。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木器店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修表铺子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徒手几秒内摊好一张薄如纸的饼皮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最幸运的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吃到了全松阳排名第一的酒糟猪肠面。后来到吃午饭时间再路过的时候店里人满为患。店里的面条全部是老板手工和面,切面,猪肠做的也是一绝。煮面也一直用的传统的柴禾灶,关键是价格还特别实惠,店里最贵的猪肠面一碗也就15.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清明节前后,当然还有最流行的清明果,有甜有咸的,外皮用独特的棉线草加糯米粉做成,棉线草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外皮的韧劲和甜度。另外还有当地特色的黄米馃,盐焗鸡。晚上酒店吃饭的时候都点了,说实话,没做出任何特色来。

松阳古街上的这些老行当,勾起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古街里最多的还是形形色色的古玩店,古玩真真假假,还是以当地特色黄蜡石为主,对于我来说最让我流连的应该就是这些老旧的器具了。几乎一家家看过去,不过都是用手机随便记录了一下,发个朋友圈就删除了照片。

总之,不管怎样,一直心心念念的松阳明清古街算是在今天成功拔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