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馮玉祥為何被稱作倒戈將軍?

富帥32


馮玉祥的倒戈生涯很豐富,灤州起義叛大清

護國運動叛袁世凱


武穴停兵叛段祺瑞


北京政變囚禁曹錕並驅逐溥儀

郭松齡和張作霖內亂時馮玉祥聯絡郭松齡倒老張攻擊李景林(之前老馮和老張的關係還是可以的)


五原誓師叛北洋政府,建立國民聯軍與北伐軍會師。

國共分裂叛共夥同蔣介石大力清除軍隊內的共產黨人

中原大戰爆發身為國民軍的馮玉祥加入了軍閥一邊聯合打蔣最後西北軍被打散黃河以北被東北軍收編及東北軍編制內最大的一個軍第九軍十萬之眾,黃河以南的歸了蔣介石向韓復榘,有的還算是獨立如石友三。

最後參加政協時輪船發生火災身亡。


三言兩語話百事


反清有錯嗎?

反袁稱帝有錯嗎?

反張勳復辟有錯嗎?

打走張勳後,趕走小皇帝有錯嗎?

國共北伐,他反吳佩孚策應北伐軍有錯嗎?,吳本不是他上司,何來倒戈一說?

禿子在南京另立中央背棄三民主義破壞國共合作屠殺幾十萬共產黨,他反對有錯嗎?

獨自招兵籌餉抗日,有錯嗎?

46年號召老部下反對禿子打內戰,何錯之有?何來倒戈一說?

老部下孫連中 王耀武 餘程萬 佟麟閣 趙登禹 鹿鍾麟 張自忠 吉鴻昌 傅作義 ,哪一個不是抗日良將?

何為家奴?他是禿子的結義大哥,無他國共北伐時就已灰飛煙滅!

他不是張作霖部下,他聯絡張部下郭嵩燾反張,何來倒戈一說?

張勳復辟,段祺瑞通電全國,全國響應,卻只有他一人帶兵入京,事後不聽段祺瑞勸阻執意趕走溥儀,何錯之有?

何為家奴?難不成當時國府黨政軍全部都是禿子的家奴??


遊魂751


馮玉祥,字煥章,1882年11月6日生於河北滄州,原籍安徽巢縣,是西北軍閥首領,1935年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一級上將,有“倒戈將軍”之稱。


馮玉祥15歲入營當兵,他父親希望他不要放棄學習,日後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於是他遵從父訓,嚴格要求自己,一直向讀書和修養方面努力,在軍隊中他幾乎沒有沾染任何惡習,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逛妓院,他的治軍也是非常嚴格的,不允許屬下有吃喝嫖賭的行為。他平時總是手不釋卷,兵書、歷史、文學、時事無不涉略,曾在十年的時間寫了兩千多首詩詞,用以勵志。我認為是由於他善於學習,追求進步,才會有審時度事,不斷倒戈。

他的倒戈,如果包括1946年以考察水利為名赴美后,在美髮表《我為什麼與蔣介石決裂》一文止,一共有九次。

一、灤州起義倒清。二、護國運動倒袁。三、武穴停兵倒皖。四、北京政變倒直。五、反奉戰爭倒張作霖。六、五原誓師倒北洋政府。七、國共分裂倒共。八、中原大戰倒蔣。九、國共內戰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同蔣介石再度決裂。

我想除了第七項國共分裂倒共外,對於其它八項,大家不會有什麼異議,那麼我就第七項簡單介紹一下。

馮玉祥的國民軍,原駐守在西北,受到蘇聯和中共的支持,1926年底,馮玉祥與廣州國民政府合作北伐,北伐軍攻佔武漢後,國民政府分裂成,汪精衛領導的武漢政府和蔣介石領導的南京政府,兩個政府都極力拉攏馮玉祥,馮玉祥所在的陝、甘、寧是個貧瘠之地,最缺的是軍費,而蔣介石控制的東南沿海各省是個富裕之鄉,在金錢拉攏方面,蔣比汪更有誘惑力,在蔣的金錢“外交”攻勢下,馮玉祥為解決軍費短缺的現狀,就逐漸倒向了蔣介石。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要求馮玉祥“清黨”,馮玉祥為了得到蔣介石的資助,決定和共產黨分裂,但馮玉祥採取的是溫和方式,不像蔣那樣趕盡殺絕,而是用“禮送出境”的方法,發給一定的路費和生活費,對於這段歷史,成為了他身上的汙點,所以歷來人們對他貶褒不一,周恩來曾對他有這樣的評述:



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民主主義戰士,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他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永垂不朽。

1948年7月31日,馮玉祥應中共邀請參加政協會議的籌備工作,從美國乘“勝利號”郵輪迴國,9月1日,郵輪在向蘇聯敖德薩港行進時,船上突然失火,馮玉祥不幸罹難,終年66歲。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其實那個時候倒戈真的很常見,那段歷史特別的混亂,從最早的辛亥革命,到北洋軍閥混戰,最後到民國內戰,全面抗戰,再到解放戰爭,個人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的。那個時候,風雲際會,有槍就是草頭王,大總統都可以坐上去。各家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不光是馮玉祥,很多人物都是如此,時而對抗,時而合作。

至於說馮玉祥為倒戈軍閥,主要在於這人實在是倒戈次數太多了,真是民國活呂布。不過,從大節上來講,馮玉祥其實沒有什麼可虧的。同時,馮玉祥還是做過一些事情的,努力讀書,辦小學,治軍也還算嚴謹。

第一次倒戈是反清

那個時候清政府開始重用滿清權貴,這些人橫行霸道,大失人心。加上這個時候革命開始得到不斷的宣傳,很多人年輕人都接受了革命思想。武昌起義以後,馮玉祥等人為了響應武昌起義,他率領全部原清軍武裝七八白人攻打北京。結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不過由於馮玉祥人緣不錯,加上和高級將領有親戚關係,所以平安無事。

第二次倒戈是反袁

袁世凱稱帝以後,全國人民無比憤怒,並且強烈反對。馮玉祥趁北洋軍閥指揮混亂之機,將及自己的部隊帶到四川,之後公開反袁。


第三次倒戈是反段祺瑞

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之時,馮玉祥本是段祺瑞手下,段祺瑞讓其南下進軍。馮玉祥在到達武穴以後,發佈了全國通電,反對段祺瑞政府,主張和議。


第四次倒戈是班師入京反吳佩孚

第五次倒戈是五原誓師反北洋

第六次倒戈是發對蔣介石


歷史是什麼


問答上有一道題叫“馮玉祥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為何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卻不高?”也是史論縱橫在問答上比較火的一道題,其中有一點就說馮玉祥愛倒戈!

那麼,馮玉祥一生都是如何倒戈的呢?

第一次 灤州起義 倒清朝

在辛亥革命之前,馮玉祥是屬於北洋新軍,是一個營長大小的軍官,但是這馮玉祥恨有能耐,在1911年武昌起義後發動了灤州起義,而且是領導性的,如果馮玉祥成功,其在我們心中的威望將會又升一個臺階,這一次倒戈清朝雖敗猶榮啊!

第二次 護國運動 倒袁世凱

1915年的時候,袁世凱倒行逆施,蔡鍔在南方發動護國軍反對袁世凱,馮玉祥率部進入四川與護國軍作戰,結果私下與蔡鍔聯絡,竟然擅自議和停戰,後被袁世凱免除軍職。

第三次 武穴停兵 倒段祺瑞

1917年段祺瑞執政期間,在徐樹錚的主導下,皖系軍閥主張武力統一南方,馮玉祥率所部開往福建,結果一遇到孫中山的護法軍,就公開通電全國,主張罷兵息爭,南北議和,要知道徐樹錚為了這次戰爭,準備了多久。

第四次 北京政變 倒吳佩孚

後來馮玉祥從屬直係軍閥,控制了陝西后,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因為和吳佩孚不對付,在吳佩孚和奉系打的最激烈的時候,接受了張學良五十萬銀元,陣前倒戈,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把溥儀驅逐出京。

被沒有時代雜誌稱為中國最強人的吳佩孚,也被馮玉祥坑的一蹶不振。

第五次 拉郭松齡 倒張作霖

1924年底在反對完吳佩孚後,馮玉祥又來了一個大手筆,就是利用奉軍內部的矛盾拉攏郭松齡反奉,郭松齡帶著他的七萬精銳,浩浩蕩蕩開出關外,結果因為馮玉祥在背後搞鬼,導致郭松齡孤立無援,最終失敗。

雖然史論縱橫也看不上郭松齡反奉,但是馮玉祥乾的這件事,我真看不下去,禽獸不如啊!

第六次 五原誓師 倒北洋政府

馮玉祥在槍殺徐樹錚後,就到蘇聯去考察學習了,回國後在五原誓師,將五色旗更換為青天白日旗,正是加入國民黨序列,隨即率軍參加北伐戰爭,這一次倒的是整個北洋軍閥。

第八次 中原大戰 倒蔣介石

在北伐軍趕走張作霖後,青天白日旗插到了中國大面積領土上了,結果馮玉祥和閻錫山由於不滿意蔣介石的編遣,開始發動中原大戰反蔣,這是馮玉祥第八次倒戈。


史論縱橫


馮玉祥將軍之所以被稱為倒戈將軍是因為他一生中有多次倒戈行為,有人統計他一生中共進行了八次或者九次倒戈,因此有人就送這位基督將軍又一個外號倒戈將軍。

但是客觀來說馮玉祥的倒戈有些確實是出於軍閥有奶便是孃的習氣,但是也有些是出於愛國熱情和民族大義的正義之舉,對此我們應該公正客觀的來看待這位既有舊軍閥習氣又有愛國精神的將軍,而不是一位的去嘲笑他經常倒戈相向的行為。
倒戈將軍馮玉祥

比如他在辛亥革命是就非常有覺悟的倒戈了清王朝參加革命救亡圖存,這說明他對腐朽的清王朝還是比較失望的有一定愛國進步思想。再比如在袁世凱復闢帝制後他舉起義旗參加護國軍,表明他還是有一定民主進步思想的並不純粹就是一個軍閥。


袁世凱稱帝

但是馮玉祥也有許多倒戈完全是出於軍閥有奶便是孃的習氣,比如身為直系的他在直奉戰爭中接受張學良的賄賂發動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倒戈吳佩孚致使直係軍閥戰敗。再有就是聯合郭松齡倒戈張作霖又不管其死活反而攻擊同盟擴張自己的地盤,致使郭松齡兵敗身死自己也被張作霖父子驅逐。
大帥張作霖


所以綜合來看馮玉祥有些倒戈是值得稱頌的愛國行為,有些是軍閥見利忘義有奶便是孃的不恥行為。所以對於他我們不能一位的去批判或者讚頌他,而是應該既要肯定其愛國的行為也要批判的見利忘義的行為。此外他還是一位主張積極抗日救國的將軍,因此總體來看雖然有很多軍閥陋習當不失為一個愛國將軍。


執斧談史說事


既然被稱為倒戈將軍,自然是因為善於倒戈、經常倒戈了,馮玉祥一生先後八次倒戈,下面簡單列舉一下:

灤州起義倒清政府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後,各地紛紛起義相應,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等人也準備發動起義響應南方革命,時任陸軍第20鎮(師)第80標第三營管帶(營長)的馮玉祥同樣參與其中。1912年1月2日,灤州起義爆發,成立了北方革命軍政府,以王金銘為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參謀總長。隨之遭遇殘酷鎮壓,起義最終失敗,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等人先後就義,白雅雨更是因為拒絕下跪,被砍斷雙腿和頭顱。

護國運動倒袁世凱

袁世凱稱帝后,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先後宣佈獨立,並且出兵討伐袁世凱。1915年,馮玉祥奉袁世凱命令率部入川鎮壓護國軍。然而馮玉祥暗中和蔡鍔等人聯絡,最終倒向了護國軍一方,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袁世凱最終迫於內外壓力取消帝制。

護法運動倒段祺瑞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孫中山等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法共同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發動護法運動。馮玉祥奉段祺瑞令,率兵南下鎮壓護法運動,卻在湖北武穴通電主和,被段祺瑞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佔湖南常德後,又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

北京政變倒曹錕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在時任民國總統的曹錕手下任第3軍總司令,在直奉兩軍激戰之際,馮玉祥接受張學良賄賂,突然率兵殺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總統曹錕,並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推翻北洋政府。

反奉戰爭倒郭松林

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馮玉祥和郭松林、李景林結成反對張作霖的“三角同盟”,,要求張作霖下野,查辦楊宇霆,擁護張學良為總司令。之後,馮玉祥私自撕毀盟約,偷襲李景林,導致李軍反目,郭軍大敗,郭松齡被殺。在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的聯合對抗下,馮玉祥只能退往西北。

五原誓師倒北洋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原本為北洋系將領的馮玉祥,卻於9月17日,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誓師,宣佈將部隊改編為國民聯軍,馮玉祥自任總司令。隨後馮玉祥率部經寧夏入甘、陝,與北伐軍在中原成功會師。

國共分裂倒共產黨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馮玉祥先是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和蔣中正會面,最後選擇了和南京政府合作,開始大肆清初軍隊內部的中共人員。1928年率部參加第二次北伐,10月起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

中原大戰倒蔣介石

由於地盤和軍隊編制問題,1930年5月至11月,汪精衛聯合西山會議派和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等人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共同反蔣,與蔣介石軍隊發生混戰,意圖奪權挑戰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然而最終由於張學良擁護蔣介石而失敗。值得一提的是,馮玉祥手下的韓復渠、石友三等將領在蔣介石的賄賂下,也選擇了倒戈,紛紛叛馮投蔣,導致馮玉祥的家底被一掃而空,就此失去了倒戈的資本。


不過,雖然馮玉祥多次倒戈,但卻也做出了一定的積極貢獻,例如積極推動晚清政府的倒閉,在軍閥混戰當中通過合作來推動國民政府的建設,而且在日軍侵略中國之後積極抗日。所以,他的名聲還算不錯。


香茗史館


馮玉祥“將軍”為什麼被稱為倒戈“將軍”?

他的光輝事蹟應該不需要我再多說了吧?您有興趣聽,我真的沒好意思講。

如果“將軍”只是做為一個職稱,他無疑是合格的,畢竟人家曾擁有幾十萬軍隊。但如果把“將軍”當作一個尊稱,我覺得就不應該這樣隨隨便便的稱呼每一個軍閥,因為人中呂布只是做過三姓家奴就為後人不齒,何況……搞兩套標準不太好吧!

我們可以為一種行為找到一千個理由,可有時候有些事就算有一萬個解釋也顯得蒼白無力,我們可以把倒戈八次說成在尋找真理,可是一個屢屢遇人不淑錯投暗主的人總會給人不太好的觀感,也會讓人們深感疑惑:咋就不能慎重點呢?

個人認為忠誠是一種很寶貴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擁有。一生中倒戈(叛變)八次古今中外也算是罕見的,我不希望看到還有人會打破這個紀錄,因為……


湘中明珠Zxp


你自己看看吧

1.倒戈保定清軍,參與灤州起義

2.投靠袁世凱攻打白朗

3.投靠段祺瑞,對抗孫中山護法軍

3.背叛皖系,投靠曹錕,吳佩孚直系

4.接受孫中山策反最終背叛直系,趁著直系奉系戰爭之機,回到北京囚禁直系民國總統曹錕。

5.投靠奉系,並改其部為西北邊防軍

6.背叛奉系投靠蔣介石

7.背叛蔣介石並且發生了蔣馮戰爭,1930年和閻錫山一起攻打蔣介石。

8.抗戰後投靠共產黨


傳玉人翡翠


馮玉祥,字煥章,漢族,1882年生於河北滄州,1948年逝世,西北軍閥首領,國民黨一級上將。馮玉祥有很多外號,“倒戈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什麼馮玉祥會被稱為倒戈將軍呢?



第一次倒戈:灤州反清。1911年辛亥革命後,各地紛紛起義。馮玉祥亦在灤州起義反清。馮玉祥的第一次倒戈,兵敗被俘。

第二次倒戈:第二次護國運動中反袁。第二次護國運動中,蔡鍔等等人宣佈獨立,反對袁世凱稱帝。馮玉祥奉袁世凱命令去鎮壓護國軍,但馮玉祥卻於蔡鍔等人暗中聯絡,反對袁世凱。袁世凱在舉國反對聲中,病逝。

第三次倒戈:護法運動倒戈段祺瑞。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馮玉祥奉段祺瑞命令,南下鎮壓護法運動。馮玉祥卻通電主張和平,被段祺瑞免職。

第四次倒戈:反對直係軍閥曹錕。馮玉祥此時是直系軍第三軍總司令。這次倒戈,他囚禁了賄選上臺的大總統曹錕,將溥儀驅逐出皇宮。

第五次倒戈:背盟郭松齡。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郭松齡與馮玉祥結成同盟,共同反對張作霖,但馮玉祥卻突然背叛盟約,導致郭松齡兵敗被殺。

第六次倒戈:五原誓師加入北伐軍。國共北伐時期,馮玉祥於五原誓師,加入北伐軍,共同討伐北洋軍閥。


第七次倒戈:倒戈共產黨。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後,馮玉祥選擇與南京政府合作,在部隊內部清除共產黨。

第八次倒戈:中原大戰反對蔣介石。中原大戰中,新軍閥的四大軍閥中的三大軍閥:桂系李宗仁、晉系閻錫山、西北軍馮玉祥共同反對蔣介石。但這次中原大戰馮玉祥一敗塗地。

被稱為倒戈將軍的馮玉祥,這次嚐到了被部下倒戈的滋味,手下的十三太保如韓復渠、石友三等將領,因對馮玉祥封建家長式作風的不滿和蔣介石的金元攻勢,紛紛叛變了馮玉祥。此次中原大戰將馮玉祥的家底一掃而空,馮玉祥手中再無軍隊。


馮玉祥一生倒戈八次。目的各有不同,有為民族大義,有為個人私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