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杭州校長退休後放棄百萬年薪,去貴州支教,你怎麼看?

願在二次元


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立群退休後來到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擔任校長。

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陳校長就是我的榜樣,也是我的目標。

陳校長的師德風範、業務能力是我的榜樣。

看了一下陳立群校長的履歷:

陳立群,男,浙江省臨安市人,1982年1月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數學系,獲澳大利亞Edith Cowan University教育管理碩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創造學會理事,中國西部教育顧問,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兼職教授,浙江師範大學班主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客座教授,浙江省教育學會德育分會理事,杭州市數學學會理事。
由陳立群校長的真實事蹟改編,浙江省政協華光影視公司拍攝的電影《愛滿長河》,已獲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發行。

這份履歷讓我驚歎!這樣的校長真是人才!學富五車,汗牛充棟,絕對不為過!一般的老師當上了校長,時間早就被學校繁雜的事務性侵佔了,各種應酬更是太多。多數校長沒有時間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沒有時間去鑽研教學,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校長職位能不能保住,怎麼再往上升。

陳校長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一個有學識的老師,做一個懂教育的校長。

去年在一次研討會上,X市14中的校長和大家交流,顛覆了我之前對校長職務認識的偏見。我意識到,自己知識是多麼匱乏,無知!這位校長當年和我同歲38,絲毫沒有架子,對教學非常精通,前些年參加省組織的新課標說課大賽,竟然把整本《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背了下來!名校長都不是靠關係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的學識和能力。

想想不是自己的環境不好,只是自己不努力!
越努力越幸運!

我佩服陳校長的淵博學識,佩服他的能力。會教書,懂管理,講師德,這樣的校長真的太少了。

退休後放棄民辦學校的百萬年薪的邀請,來到山區支教,當校長,這是對教育內涵的深刻理解。

他早已經把人生看透,應該說這是浙江濃厚的文化培養出來的。

南北教育的差異體現的非常明顯!

最後讓我們以陳校長的話共勉吧!

校長作為知識分子的一部分,應該有一種知識分子的使命意識,不應該每天就琢磨那點升學指標、分數成績。校長作為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在當下的特殊歷史階段,要有“愛與責任”的踐行,要有道德底線的堅守,要有民族復興的擔當,要有促進人類進步的責任。

教育存在一些矛盾,諸如教育事業的無限性與學校教育的有限性,教育目的的倫理性與教育手段的功利性等。作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長,應該思考教育發展的本原性問題,思索人類發展的方向性問題。這樣的思考探索,是信仰追問,是圖騰設計,也一定是精神苦旅。

一個寫頭條問答的老師,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師路斑斕


杭州校長放棄百萬年薪,去貴州支教,對於這件事情我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資料,該校長叫陳立群,為杭州知名高中的校長,現在在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支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種理論,叫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為自身的需求而努力,期盼獲得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多的財富,但當我們到達一定的階段之後,滿足了自身的需求,開始對實現自我有所期望,我們會利用曾經獲得的財富和知識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這位校長就是這樣,他作為知名高中的校長,名利,財富,他都擁有了,早已滿足自身所有的需求。這個時候,他的人生到達另一個層次,他開始期望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於是他選擇了去貴州支教,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種行為本身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因為也有很多人,他們也功成名就了,但是他們不一定有這樣的思想,願意去實現自我價值,畢竟實現自我價值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這位校長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了。還有一部分人當然拼搏一生都在滿足自我需求的狀況中掙扎,更不用提去實現自我價值了。


您對此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我的鼓勵,支持我輸出更多內容。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牆笑裂


這是一個高尚的靈魂做出的高尚的行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有阻礙作用,使得教育公平這個目標難以實現。目前我國大多數人口廣泛分佈於邊遠山區以及經濟不發達地區,占人口大多數的人民群眾無法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國民素質普遍提升只能是一句空話。儘管邊遠山區生存條件惡劣,薪酬待遇水平很低,但是依然有許多著眼於百年教育大計的、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的人們奔赴邊疆,播種先進教育的種子,為國家培育棟樑之才,為民族鍛造擎天之柱。這種不畏艱辛、甘於奉獻、不計回報、立足全局的寶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容他人褻瀆,我們不能容忍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將這些高貴的靈魂貶抑到他們能夠理解的地步。


李大司馬


陳立群,男,浙江省臨安市人,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曾任杭州學軍中學校長。獲澳大利亞Edith Cowan University教育管理碩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

從學軍中學校長崗位上退下來後,有不少民辦中學聘請他,有的甚至還開出了百萬年薪。但陳立群校長不為所動,他受中組部幫扶臺江工作組和臺江縣委縣政府之邀,擔任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不拿一分錢工資獎金和生活補助,支教一年多,直到最近才為人所知。

我非常敬佩陳立群校長的選擇,這才是一個教育者對待教育的立場。這才是我們推存和學習的楷模,他詮釋了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種堅持,它才是真正能配得上年薪百萬的教育者。

什麼樣的教育者可以年薪百萬,不是你擁有的知識有多少,而是你在教育領域的貢獻有多大,你對推動社會發展付出有多少,你的道德情懷有多高尚,對我們民族復興有多少貢獻。

近期,清華大學發佈一份公告,公開對違紀的11名研究生進行了處分,最輕為警告,最重為開除學籍。我們應該為清華大學此次處罰措施點贊。

少年強則國強!教育者站在講臺!就是把知識、使命、道義、情懷等等能量傳遞於千千萬萬少年,讓千萬學子接力能量,推動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

如果一個教育者,只想著金錢、名利、享樂,寒門難出貴子也許將變為現實,教育發展將不均衡。給了錢就去,不給錢就不去。條件好的就去,條件不好的就不去。對自己有利的就去,對自己無利的就不去。這是一個教育者的使命和責任嗎?這是奔著賺錢、享樂、揚名去的。

很多人都追星,像陳立群校長這樣的教育者應該更值得我們去追。


晨露觀察


這位陳校長,好樣的。還是咱臨安老鄉,更要為你點贊。


老解178540963


新聞聯播上有這個校長的新聞,浙江臺有個專訪。很儒雅的一個人。

他是我們老師的榜樣,我很敬佩他的做法。真是純真的教育工作者。


漠北散人


如果我是陳校長,我會很糾結:

一是去貴州的一所學校當校長,把該校的教風、學風搞得棒棒的,在近一兩年以後校風有根本性的改變,使絕大部分畢業學生成為社會之棟樑。

二是去領百萬年薪,並用百萬現金聘請近十個優秀高校師範畢業生到貴州支教,使當地教師素質有所提高,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樣不但可以間接地為貴州支教,還可以為所在任職學校作貢獻。

“我” 很糾結,誰能為 “我” 作主?


mr-xiguo


好校長



北上廣快報


這個要看個人所處在哪個人生髮展的哪階段了。對於過了名利都己雙收的階段,人就需要更高的價值實現了。當你兜裡只有十塊錢,你又餓,你只會考慮這十塊錢買什麼吃能填飽肚子。多你有很多錢衣食無憂時你就會考慮怎麼實現精神的價值,但很多人都會選擇為社會提供價值即貢獻社會。


車馬相士帥士相馬車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有的為名利、為金銭而活,有的人是為愛而活愛國家愛貧困人愛國家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他遲去百萬年薪因他心有愛牽連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文化教育,現實的社會物價高昂有多少人會到貧困地區仼教;凡是願意去的他們有大愛之心`他們心繫國家和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