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液壓系統及元件:工業機械驅動的心臟

液壓傳動已成為現代機械裝備與機電產品的重要基礎技術,在工業機械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

液壓系統的應用領域包括:工業生產(鍛壓機械、注塑機、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礦山機械、包裝機械等)、行走機械(工程機械、建築機械、農業機械、汽車等)、航空航天(飛機、宇宙飛船、衛星發射裝置等)、艦船(船舶及艦艇甲板機械、操作及控制系統)、海洋工程(海洋開發平臺、海底鑽探、水下作業等)。

以國外為例,約95%的工程機械、90%的數控加工中心、95%的自動化生產線均採用液壓傳動。

此外,根據工業機械設備使用的液壓系統壓力條件不同,可按其額定壓力分為低壓系統(<6.3MPa)、中壓系統(6.3-10MPa)、中高壓系統(10-20MPa)和高壓系統(>20MPa)。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液壓系統主要由5個部分組成,泵、閥、油缸、馬達為核心元件。

典型的液壓系統由動力元件(主要是液壓泵)、控制元件(主要是液壓閥)、執行元件(包括液壓油缸、液壓馬達)、輔助元件(包括油箱、過濾器、蓄能器、熱交換器)、工作介質(包括礦物油、乳化液、液壓油等)5個部分組成,其中泵、閥、油缸、馬達的技術難度大、產品附加值高、價值佔比較高,是液壓系統的核心元件。

精密鑄件是液壓元件生產的基礎和關鍵,每個環節均需投入大量的自動化加工設備。鑄造工藝落後則無法實現合格鑄件的批量生產,沒有合格的鑄件就沒有高質量的液壓件,高質量的鑄件生產對設計、鑄造工藝、原材料、精密加工設備提出了嚴苛的要求。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液壓市場需求平穩增長,國內進口替代空間超過100億元

全球液壓市場保持增長,2016年中國已成為第二大消費國

全球液壓元件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根據ISC統計,2016年全球液壓產品市場規模達到282億歐元,較2000年170億歐元的規模增長了66%,年均複合增速超過3%。

分地區來看,液壓產品需求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其中,美國(34%)、中國(28%)、德國(11%)、日本(6%)、意大利(6%)分列全球前5大消費國。

從全球範圍內來看,中國市場的需求增長最快,市場地位顯著提升。

2000-2016年,國內液壓市場規模從5億歐元迅速擴大至7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絕對規模增長超過14倍,佔全球市場的份額從3%提升至28%;同期,美國市場絕對規模增加28%,歐洲市場規模增長43%,日本市場規模下滑38%。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德、美、日製造業底蘊深厚,擁有全球液壓巨頭企業

德國、美國、日本的液壓產業在全球保持領先,擁有液壓行業最優質企業。

總體而言,液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龐大的本土市場需求和企業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與工藝積澱,德、美、日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強國,強大的製造業底蘊成就了一批液壓行業的百年老店,2016年液壓行業出口規模佔全球液壓行業出口總規模的23%、16%、7%,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第四。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裝備製造業和液壓行業相輔相成,優質企業相互促進。

以德國為例,德國本土的汽車、機床、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業均十分發達,擁有大眾、奔馳、寶馬、曼恩等著名汽車/卡車生產商,利勃海爾、普茨邁斯特、寶峨等世界著名的建築工程機械製造商,以及林德叉車、德瑪吉機床等著名企業;

受益於裝備製造業對液壓系統的巨大需求和企業間頻繁的技術交流,德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液壓件市場,本土市場規模約30.6億歐元,同時也湧現出博世力士樂、哈威、賀德克、林德液壓等一批優秀的液壓元件研發製造企業。

全球液壓元件行業公認的百年老店包括:博世力士樂(Rexroth)、派克漢尼汾(ParkerHannifin)、伊頓(Eaton)、川崎重工等。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國內進口替代空間超過100億元,工程機械為最大下游市場

2016年國內液壓市場規模約580億元,國內產值超過500億元。

根據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的數據,2016年國內液壓元件市場容量約580億元,近年來保持平穩;此外,得益於2008年以來國家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的投入,液壓行業在2010年前後實現井噴增長,液壓工業總產值從2009年的269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48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2.65%。

此後逐步進入相對穩定、成熟的階段,行業增長率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2016年工業總產值約510億元。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國內液壓產業格局大而不強,中高端液壓產品長期依賴進口,國內優質企業面臨良好機遇。

我國液壓技術起步較晚,技術積累相對薄弱,國內外企業在液壓元件技術積累與製造經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客觀上造成了國內中高端液壓元件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局面。

2016年我國液壓行業進口金額約15.5億美元,以2016年末即期匯率折算約合人民幣108億元,進出口逆差約70億元,進口液壓產品佔國內液壓市場規模的20%左右。

中高端液壓件運用領域廣泛,擁有超過100億元市場空間以及產品高附件值、高毛利率的特徵,對於國內優質液壓元件企業意味著廣闊的增量市場與良好的成長機遇。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按產品分類,液壓油缸和液壓泵佔比最高。

國內液壓系統中,以油缸、泵、閥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比重較高,合計超過60%;以2016年58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測算,液壓油缸市場達到約140億元,液壓泵市場約133億元,液壓閥約93億元,液壓馬達約30億元。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工程機械為最大下游市場,持續回暖有望保證液壓件需求穩步提升

按下游分類,工程機械是液壓市場最大下游,是液壓元件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國內液壓行業的下游應用主要包括各類行走機械、工業機械與大型裝備,其中,工程機械佔比最高,達到41.9%,以2016年580億元左右市場規模測算,工程機械行業液壓產品銷售收入約240億元。

2011-2015年國內工程機械產銷量下滑和國內龍頭逐步搶佔市場份額,導致進口市場規模總體呈下降趨勢。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近年來,行業進口金額從2011年的34.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減少至2016年的1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億元)。。

一方面,工程機械行業在經歷2009-2011年的產銷量爆發後出現持續大幅下滑,主機廠產量減少造成進口液壓元件需求出現萎縮;

另一方面,國內龍頭企業近年來不斷通過自主技術研發以及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液壓設計與製造工藝,逐步實現了部分進口產品的國產化替代,擠佔了外資液壓元件廠商的市場份額。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工程機械行業回暖,將給液壓件帶來較大需求。

2016年下半年以來,收益於下游基建、房地產投資保持平穩和存量設備進入更新週期,工程機械行業產銷量恢復增長,全年銷量達51.2萬臺、同比增長3.65%,其中挖掘機7.03萬臺,裝載機6.17萬臺,起重機0.89萬臺,推土機0.41萬臺,壓路機1.20萬臺,叉車37.01萬臺;

2017年行業累計銷量持續快速增長,達到79.6萬臺,同比增長55.6%,其中挖掘機增長99.52%,裝載機增長46.81%,起重機增長129.7%,推土機增長40.53%,壓路機增長45.67%,叉車增長34.23%。

我們認為,工程機械行業的放量式增長將會給液壓件行業帶來較大的需求。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2017年挖掘機液壓系統市場空間超過150億元,核心元件接近100億元

以中挖為例,液壓系統佔挖機價值量約35%,液壓核心元件佔比約22%。

挖掘機通常配備1臺高壓主泵(斜盤式軸向柱塞泵)、1臺主閥(多路控制閥)、4臺高壓液壓油缸、1臺迴轉變量馬達及減速機、2臺行走變量馬達及行星減速機、先導控制閥等。

以中型挖掘機為例,整機價格約40萬元,其液壓系統成本約14-15萬元,佔挖機價值量的35%左右。核心液壓元件價值約8.5-10萬元,佔比超過22%;

其中,油缸單價超過5000元,合計超過2萬元,佔比約5%;主泵、主閥單價約2.5萬元,加上先導閥等其他泵閥合計約5.5萬元,佔比約14%;馬達單價約4000元,合計約1.2萬元,佔比約3%。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2017年挖掘機液壓核心元件(泵、閥、油缸、馬達)市場需求接近100億元,液壓系統需求超過150億元。

2017年全年銷售挖掘機14萬臺,小挖(0-13t)、中挖(13-30t)和大挖(30t以上)銷量分別為7.30萬臺、4.76萬臺、1.97萬臺,以油缸單價2000元、5000元、9000元,單機配備4臺油缸,測算國內挖掘機油缸市場約22億元;

以泵+閥合計單價25000元、55000元、85000元,測算國內挖掘機泵閥市場約61億元;以馬達單價為1500元、4000元、7500元,單機配備3臺馬達,測算國內挖掘機馬達市場約13億元。

核心元件總市場需求約96億元,按液壓系統佔比35%和核心元件佔比22%來計算,2017年挖掘機液壓系統需求超過150億元。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機床、盾構機、海工等領域穩步增長,將進一步提升液壓件需求

機床行業逐步回暖,液壓件未來需求有望穩定增長。

機床行業是液壓系統在工業機械方面應用最多、需求量較大的領域,參照2016年國內液壓市場規模進行測算,機床行業液壓需求規模預計超過30億元。

2017年以來,國內機床行業持續復甦,全年金切機床累計產量達到64.3萬臺,同比增長6.8%,成形機床累計產量30.6萬臺,同比增長1.7%。

我們認為機床行業逐步復甦,同時伴隨著未來機床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液壓件的需求有望穩定增長。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城軌交通建設加速,盾構機需求將維持高位。

截止2017年底,我國內地累計有34個城市建成投運城軌線路5033公里,在建線路總長6218公里(地鐵5291公里),全年新通車裡程880公里、完成建設投資473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此外共有62個城市的城軌交通線網獲批,規劃線路總長達到7293公里。

另一方面,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先行指標,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2015-2017年城市軌道交通新籤合同金額合計為2373億元、4236億元、4897億元,同比增長23%、78%、16%。

一般城軌建設的週期為4-5年,所以我們認為2018-2020年是各地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主要是地鐵、輕軌項目)建設的高峰期,這將有力的支撐以盾構機為代表的隧道掘進設備需求的增長。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盾構機液壓市場規模可觀,2018-2020年總需求超過120億元。

目前在建的地鐵隧道施工絕大部分是由盾構機完成,加上未來地下管廊、公路鐵路隧道、地下停車場等領域也將越來越多用到盾構機施工,我們預計2018-2020年國內盾構機的總需求有望達到1200臺,按單價4000萬元計算,對應市場規模約480億元。

另一方面,盾構機成本中,液壓系統(泵,馬達,閥類)佔比約11%-12%,對應市場規模約55億元,推進系統(殼體及推進液壓缸,鉸接液壓缸)佔比約13%-15%,對應市場規模約67億元,合計市場需求預計超過120億元。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油價持續回升,船舶海工訂單增長迅速。

2016年國內船舶海工液壓系統需求約20億元。隨著國際油價逐步回暖,全球船舶海工裝備迎來複蘇,2017年全球新接船舶訂單量達到72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5%,全國新接船舶訂單量達到32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9%,我們認為隨著船舶海工訂單和生產逐步放量,對應液壓元件需求也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厚積薄發,國內液壓龍頭企業有望加速崛起

國內外存在較大差距,國內優質企業正逐步打破國外巨頭對高端液壓件的壟斷。

目前全球的高端液壓件幾乎被博世力士樂、川崎重工、派克漢尼汾、伊頓液壓等少數幾家液壓生產企業所壟斷,其中博世力士樂、川崎重工佔據了相當的國內市場份額,國內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生產技術和收入規模較國外企業仍有一定差距。

但國內優質液壓件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的研發和嘗試,取得了技術突破,實現了高端液壓件的量產,正逐步打破國外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壟斷格局。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主機廠亟需擺脫對國外液壓巨頭的依賴。以工程機械為例,挖機主機市場的配套模式一般採用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主機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的選擇較為謹慎,生產企業在通過主機客戶的嚴格考察認證後,才能成為其供應商;而主機企業一旦選定供應商,通常不會輕易更換,甚至會形成一定程度的依賴。

近年來主機廠也有意通過自主研發和與國內液壓件企業合作來打破這一限制,實現高端液壓件國產化,提升主機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

持續高研發投入+產能逐步釋放+配套國產主機廠實現客戶綁定,國內液壓龍頭有望進入黃金髮展時期。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國內以恆立液壓、艾迪精密為代表的液壓龍頭企業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和投入,在鑄件生產、機械加工、裝配測試等環節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產能也將逐步釋放;

一方面,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內主機廠的需求持續復甦,川崎、力士樂的液壓泵閥出現供貨緊張,國內主機廠與國內液壓件企業的合作意願進一步提高,也加速了高端液壓件國產化的進程。

研發費用佔比趕超外資龍頭,毛利率不斷提升。液壓件作為高技術壁壘的產品,持續大力的研發投入是實現進口替代的必要條件,國內企業研發費用佔收入的比重呈現上升趨勢,且已經接近甚至趕超外資龍頭水平,2014-2016年恆立液壓的平均研發費用佔比約6.5%、艾迪精密約4.0%,同期博世力士樂約6.2%、派克漢尼汾約3.2%、伊頓約3.0%、川崎重工約2.8%。

另一方面,國內液壓企業注重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加大布局高附加值的液壓元件產品,同時受益於市場回暖和企業規模效應的顯現,產品毛利率也在不斷提升。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企業新增產能充足,以滿足國內液壓市場需求。

國內液壓元件龍頭企業加快液壓泵閥等關鍵元件的產能佈局,新增產能充足,以滿足未來2-3年內產品放量的需要。

其中,恆立液壓在完成高精密液壓鑄件項目一期後,於2018年3月1日發佈公告正式開啟二期的投資計劃,計劃以5億資金新建3萬噸液壓鑄件產能;

艾迪精密則按照計劃加快落實IPO募投項目,達產後液壓泵、馬達、多路控制閥分別為2.76萬、3.43萬臺、8100臺,較之前分別提升約2倍、18倍和50倍。

國內企業產能擴充之後,將有望填補國內目前高端液壓件供不應求的情況。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國內挖掘機主機品牌佔據半壁江山,逐步配套或成突破口。

近年來,國產主機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2017年國產市佔率達到50.2%,以三一重工、徐工、柳工為代表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銷量快速增長,市場佔有率繼續快速提升,分別達到20.9%、10.1%、5.5%,分列行業第1、第3、第7位。

恆立液壓、艾迪精密2家企業分別作為液壓油缸、液壓破碎錘產品的細分龍頭,與國內主機品牌長期保持著密切合作,產品質量與製造能力獲得主機客戶的廣泛認可,公司與三一等國內主機廠積極合作,推進液壓泵、閥、馬達的國產化,有望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性價比優勢(液壓件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價格低於外資同類產品)、快速反應與優質服務實現客戶深度綁定。

液壓件國產化提速,進口替代浪潮來臨

國內龍頭業績爆發式增長,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2017年,受益於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復甦,恆立液壓、艾迪精密業績均實現快速增長。

恆立液壓2017Q3實現營業收入20.27億元、同比增長110%,淨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573%,預計全年實現淨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426%-469%;艾迪精密2017Q3實現營業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60.55%,淨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78.49%,預計全年實現淨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76%。

隨著國內龍頭企業業績高速增長,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持續縮小與國外巨頭的差距,穩固與主機廠的合作關係,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高端液壓件未來有望加速實現進口替代。(新時代證券 分析師:郭泰)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