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巴水家園的土雞純放養,大基山上的黑豬長得壯,鐵門的金絲皇菊朵朵香,蔸子火的民謠千古唱,憶明山的鄉味望斷腸,芬姐的農家特產賣成王,新奇益的菊葛蛙引領新風尚,大別山的靈丹藏在了百生堂。

芬姐是麻城特產銷售之王,多家官媒都有她的專題報道,意在肯定她的事蹟對麻城創業,麻城電商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說句實在話,一個農村婦女,憑著本心在鄉下做農活,作為家庭支柱做點特產批發生意,在鄉下是沒得法子的事情,但從如今的社會現狀來看,她既是傳承祖輩技藝,又是帶頭創業自主脫貧的民間能人。想必大家和我一樣,很想了解這位代表母親輩的,崇尚勤勞致富的女強人,那就跟著小編的專訪一起,走進她的故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蔡店河是一個交通便利,處於羅麻兩縣城交界,共同享有優質資源,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有山有水,資源自然豐富,適合各種養殖,種植的好地方。

我的童年是在滿()山遍野撿柴火,扯豬菜,挖中藥材,做家務等農活中度過的。

我的家庭三年前是,有位中風8年的公公,有位雙目失明的叔公,(叔公14年去世,公公15年去世)現在家庭成員是我,愛人,女兒,兒子。

我的家庭壓力對我最大,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要培養,我的爸爸對我的影響最大,以前教我學做生意,為人處事,從小教我對中藥材個土特產的認識和保管。現在他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我得把所學的東西傳承下來。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原生態農產“鹽貨姜”

我從2016年3月開始做土特產生意。特產是傳承兒時的記憶,家鄉的味道,讓人走到哪裡都有思鄉之情。

我認為特產前景好,男女老少都需要,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季節,主打原生態,純手工製作,滿足不同的需求,爭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重口難調調重口。

我爸爸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有著不普通的經歷,書,棋,畫樣樣精通,做過石匠,廚師,會計,銷售,禮儀,風水,道教等。小時候自制中藥燙傷膏給我治好火燙傷的右手。我弟小時候腳上長蜂子窩(那是土名,聽大人那麼叫)是我爸用鮮中藥敷好的。我對中藥材和農特產有種獨特的情感。也是我要做農特產的原因。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特產食譜

我覺得電商是老百姓離不開的生活平臺,想買的和想賣的都可以通過平臺交易,這種電子交易平臺滿足各類消費群體。

我最大的收穫是:通過電商學習,認識了天南地北的朋友。長見識,開眼界,學閱歷,總結經驗。不滿足個人安樂的現狀,利用空餘時間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帶動在家留守婦女共創美好的生活。竭盡所能扶貧助殘幫困,奉獻愛心回報社會。想幫助特困家庭,殘疾朋友義賣農特產。

遇到不同的客戶,會有不同的要求,這是人之常情,按要求辦事,指出缺點的客戶是還想和你做生意的好客戶,提出的問題要重視,改正,雙方溝通協商為止。

在我們張家畈,以留守在家為主的女性做特產很多,有肖亞枝,夏杏枝,餘小娟,餘貴鳳,鄧麗花,夏秀雲,田群英,夏微,吳春麗,屈心桂,田麗娟,還有身殘志堅的丁志勇等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贏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在創業聯盟裡,每位朋友都是我的老師,他們都有個人最為突出的一面,我只是綜合起來嘴(最)平凡的一位,那是朋友們對我的信任,大家都很團結,我希望我們一直在電商領域發展。

與其在意別人對我的懷疑(質疑),還不如做好手裡的事。每當我想起那些客戶的好評,內心覺得很幸福。這個世上,養家餬口的婦女千千萬,但能得到這麼多人緣的又有幾個?

總記得有很特別的客戶,一次成交19721塊,夠普通農家生活幾個月。

我的夢想是開一家綜合性的綠色源農特產公司,現在需要大量的人脈和貨源積累,當然還要對供應鏈進行學習,感覺就是學無止境。成天抱著手機,一方面為了接單做服務,另一方面是為了學習新知識武裝自己,相信會有實現夢想的一天,大家一起見證!

感謝媒體朋友們的報道,把我曝光到人們的視野。我覺得這是一種公眾責任,要對得起大家對我的信任,就必須不忘初心地做好特產生產和銷售,為全國各地的朋友找到原生態,純手工的麻城特產;也必須嚴格律己,帶頭做出成績,給大家創業做電商一些可以參照的經驗,反正只要我會的,我都很樂意分享;感恩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爭取做自主脫貧的先鋒,帶領大家脫掉貧困的帽子,開上致富的車子。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大別山開春第一小食-軟萩粑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農家手工特產-紅薯幹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農家手工臘貨

山大王是個親切的平臺,在上面看到了很多普通鄉親的故事,也感受到了濃厚的鄉土味道。總之,是我們農村人需要的記者(媒體人)。

我們相識於“單子”,從網友到盟友,經過中國食材電商節和今年開年以來特產供貨接觸得越來越多,瞭解得越來越多。他那不喜張揚,事事以老鄉利益為重,不佔老鄉一分錢便宜的風格,讓我印象深刻。而且,當我向創業者聯盟推薦他作為我們的媒體時,大家一致同意。

我記得他說過的一些觀點,覺得非同尋常:1、電商政策扶持截止到2018年,往後大家就要靠自己了;2、誰若打著電商的名義糟蹋父老鄉親的血汗,他必討伐誰;3、誰若真心實意地為了父老鄉親,他必傾盡全力幫助誰;4、在麻城做新農產電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媒體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一樣樣家鄉的土特產,就如同一張張名片,既是宣傳特產王,也是宣傳麻城的風土人情。通過芬姐的人緣口碑,麻城特產傳遍五湖四海

一樣樣傳統的美味,在她的一雙巧手裡,開出了事業之花,結出了電商之果,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老鄉親看到了山外的世界,也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了未來。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芬姐之是業界公認麻城特產銷售之王,單從2018年麻城軟萩粑銷售數據就可以看出來,三四五三個月銷售的軟萩粑是麻城各地電商從業人士銷售總數的數十倍,平常更是天天訂單不斷,這一切都來源於她勤奮,熱情好客,不懂就學,樂於分享,善解人意的品質。這些雖是大多數農村婦女都具備的,但能像芬姐這樣用在創業立業上,足見其巾幗氣概!

論一個軟萩粑的電商之路:從田地裡面找,回家洗,舂,磨,和,包,摁,烙,晾,抽真空,裝箱,託運到城裡,包裝快遞(鄉下直接發快遞成本更高,而且時效性差),設身處地想一下,一個粑從田地裡到口中,新農人付出了多少?

論一個新農人發展之路:生態農業不再是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也不是在田地裡面自給自足地搗鼓;新農人需要有大局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人,引領大家脫貧致富;家鄉經濟要靠在外的父老推廣帶動,只有富裕才能緩解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社會問題。

羅芬出品

麻城特產銷售大王

麻城特產

原生態 純手工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養家餬口的農村婦女千千萬,能把特產賣成王的只有麻城這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