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現實槍戰中,如何快速判斷彈匣裡面的子彈數量?

July-黃小晶


現代的突擊步槍基本採用的是30發的彈匣,在射擊到一半時如何知道子彈數量這一直困擾著大家。

美國人呢就想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我在彈匣上開個窗戶不就能看到了?於是Pmag誕生(鼓掌)!

最早的pmag和現代馳名中外的塑料彈匣還不一樣,最早的Pmag就只是在軍標的鋁匣上開孔,然後封一塊透明塑料上去以防沙塵進入。並且更換了彈託(由於最早的美軍公發彈匣彈託非常容易翻起,所以做出改進)由於子彈AR彈匣的上半部分都是插入彈匣井中的所以magpul就在彈簧的特定位置畫上紅線,然後在彈匣上標識出當紅線所在位置時彈匣中還有多少子彈。

隨後隨著人們對透明的執念,大量好看騷氣的透明彈匣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於是在AUG與p90上採用了透明彈匣。對於別人好看的透明彈匣,大量的AR愛好者看不下去了,於是做出了大量的透明彈匣。這裡面比較有名的就包括了Lancer的與ETS的透明彈匣 。而在這些透明彈匣上,也會有用來估計子彈的刻度標識。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沒有這樣騷氣的彈匣該怎麼估計呢?其實也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拆下來掂一下。這個方法主要是藉助子彈的質量會使得彈匣的中心偏移。就以AR彈匣為例,如果彈匣的重心基本在彈匣曲折下方位置,說明彈匣中子彈基本是滿的無需擔心,而當彈匣重心在彈匣曲折處上方2/3處時,則說明子彈還有大約20左右,而當你感覺明顯彈匣的重心向頭上偏移時,說明你的子彈已不足10發,如果有空隙就儘快換彈吧。而當你感覺彈匣很輕可是重心又回到2/3處時,說明你可能還剩一兩發子彈,快換彈匣吧。當然這個掂量的方法並不準確,並且對於新手來說難以實現,可以算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經驗吧。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相信很多人在玩絕對求生、CSGO等遊戲時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危急時刻竟然沒子彈了,哪怕你換子彈再快這個火力空白期都是足以致命的。在遊戲中我們可以隨時觀察子彈剩餘數量,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士兵到底該如何判斷彈匣中還有多少顆子彈呢?


彈匣重量

現在大部分步槍的彈匣都是30發,有經驗的老兵可以根據彈匣的重量判斷出大概還有多少子彈,不過這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做到,新兵的話恐怕一時半會做不到,畢竟槍法和經驗都是靠子彈喂出來的。


射擊方法

另外射擊的時候也不會像遊戲中摟住扳機不鬆手,真要這要打的話,後坐力就控制不住,再有就是30發子彈幾秒就會打完,老兵一般都是2-3發短點射,記住打了幾次點射就能知道還剩多少發,或者是裝子彈的時候特意裝一顆曳光彈,但這同樣需要經驗的積累才行,在戰況激烈的時候,新兵哪有心思去數打了多少發子彈。


彈匣材質

絕大多數的彈匣用的材質都是金屬的,鐵的或者合金製作的,從外觀上根本判斷不了彈匣裡的子彈數量,於是在彈匣上開幾個孔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清楚。還有些彈匣的材質是透明塑料的,比如AUG和P90用的就是,對於這種透明塑料彈匣,有人說也會被敵人看到剩餘子彈數量,那除非敵人的眼神太好了或者離你幾米遠。



這些方法中,你覺得哪種最可靠呢?


遊戲老夫子


真的不判斷的,只是大體上又個估計罷了。

但是絕對沒有士兵拿著空槍現身去射擊。

主要的原因在於現在的自動槍械都有空倉掛機的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醒射擊者“射完了最後一顆子彈”。

真正的戰場上人很難保證自己隨時清醒的記憶著自己子彈射擊的數量所以士兵在作戰的時候只能知道大概兩件事情,第一自己還有多少彈匣,第二槍內的子彈是不是空了。

自己有多少彈匣的概念是建立在攜帶彈匣的時候的排布上,一個士兵身體一側的彈匣掏空了,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彈藥還剩下差不多一半的量。按照一般的戰鬥水平和士兵攜帶彈藥基數的水準來說戰鬥基本上就已經接近尾聲了。

但是要知道槍內的子彈是不是空了,那麼就得依靠槍械的設計了。這種設計叫做空倉掛機功能。

在手槍上空倉掛機功能最為明顯。

在打過最後的一顆子彈後彈匣上的託班會托起空倉掛機的探針,這個時候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套筒不會復位。射手就可以立刻知道彈匣空了,迅速更換彈匣後按下空倉掛機按鈕子彈自動上膛處於待發狀態。

而類似於M4這樣的步槍則是在視線範圍內彈出空倉掛機按鈕並伴隨特殊聲響。

這時射手也可以準確的知道自己的槍內沒有子彈了。

至於沒有空倉掛機功能的槍械的確是有的,這就得依靠大量時間訓練讓射手掌握射擊和換彈匣的節奏。例如我國的95步槍就沒有空倉掛機功能。但並不是我們沒有想到,而是因為當年95式步槍所使用的工程塑料彈匣強度不夠,所以加不了這個功能。

在95-1步槍上改進了彈匣強度和槍體結構,旋即就將空倉掛機功能加了進去。

這件事其實也在證明,沒有那個國家傻到利用士兵的記憶裡來實現知道彈匣內還有沒有子彈的需求。機械的結構遠遠比人自己更可靠。


至於很多人說的透明塑料彈匣,也並不完全是讓士兵去看子彈的數量多,更多的原因在於降低重量和使用舒適性。

否則透明工程塑料已經出現了70年的時間了,如果真的有巨大意義則現在應該是所有步槍的標配了。


再至於很多彈匣上面有開孔或者開口。例如這樣的

雖然可以看到子彈的數量但是這個開口並不是給射擊的時候使用的,是用在裝彈藥上面的。有了這個開口在裝彈的時候可以清楚的看到彈匣已經裝到多滿。

我們可以知道大部分彈匣都是依靠彈簧的彈性將子彈送入槍中的,如果這根彈簧被壓的過力變形則可能產生供彈困難。這時就得嚴格限制彈匣內的子彈數量——壓進去的彈藥達到開口底部雖然還能繼續往裡面裝彈藥但是會損壞彈匣。——開口的作用則是正確裝彈使用的。


軍武數據庫


在戰場上,槍林彈雨中,士兵肯定不能一顆一顆細數自己打了多少顆子彈,還剩多少顆!

就拿我國的QBZ-95主動步槍來說,它一個彈夾是30發彈,它的保險指針扭到1為點射扭到2為連射,如果你是點射,想知道自己大概的子彈數應該不難,如果數連射那就更簡單了,連射大概分為短連射和長連射,短連射是一次性打出3發子彈左右,長連射是6發左右,這樣就更好計算了。你只要保證自己的生命和戰鬥任務不會失敗,子彈數知道大概就行,你完全沒必要非要等彈夾打完了在換彈夾,當你知道自己子彈不多了也可以提前更換彈夾。



聽說還有在彈夾里加入拽光彈的,畢竟自己沒有上過戰場,也不太清楚裡面的道道,從戰場上活下的老兵,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方法,個人習慣不同,方法不同,比如:心算、重量法、大概法....

如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正批評!

歡迎廣大老兵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


戰羊


做為一個士兵,在戰場上不是要關注彈匣裡有多少子彈,而是要關注如何盡多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即使彈匣裡剩下最後一顆子彈,面對出現的敵人,也要擊發射擊。

做為一箇中國士兵,則必須是一個合格的士兵,體現在對槍的熟練掌握,熟練的運用槍對各種場景下射擊,換彈匣,熟練的分解結合槍械,以致於處理槍故障。比如換彈匣,一般的2~3秒鐘即可。對槍械的分解與結合也是40秒左右的時間,這對槍出現故障處理,有著極大的好處。這就像工廠裡的熟練技術工一樣,通過長時間的訓練,產出人體肌肉記憶,以至於做出來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最快最準確的。

再者,中國軍工生產出來的槍械,都是以結構簡化、簡單可靠,便於維護維修提供充實的保證。就像中國的所以突擊步槍,槍與彈匣都採用卡隼結構,保障了士兵一氣呵成的更換彈匣。這是西方槍械槍與彈匣套管結構所不能類比,這種套管結構,造成換彈匣動作繁瑣,且多餘動作來驗證彈匣是否到位,這種結構所產出的溢出行為,導致了西方士兵要實時注意彈匣子彈的餘量,也導致了喜歡各自花錢配帶一把手槍。因此,中國的士兵,通常情況下不無需考慮彈匣裡子彈的餘量。

今天,有一些人,看顏值而不看實質,腦子被西方一些言論忽悠成廢,盲目膜拜西方槍械,神馬皮槽,裝的像聖誕樹一樣,以為是人拿把狙擊槍就能成為狙擊手,實屬猴子叫來的逗比一樣。


清風雲淡霞滿天


這裡怕是沒有一個上過戰場的。在戰場上怎樣準確知道彈夾或彈匣的子彈量的我不知道,在靶場上我就知道。彈夾是半自動步槍使用的,一夾十發,放在彈夾袋相應的口袋裡,裝一夾子彈進彈倉後得把彈夾拔出來。半自動步槍只能單發射,不能點射,所以比較容易記住擊發數,能較清楚知道彈倉剩餘子彈數量。而衝鋒槍和突擊步槍(自動步槍)使用的彈匣容彈量通常是30發,過去的彈匣在近底部位置有兩個緊鄰的觀察孔,分別是第五發和第六發子彈位,能看透上面一個孔而下面孔處有子彈則剩餘五發,若兩個孔都能看透則少於五發,反之則多於六發。現在的彈匣有一條長孔,從頂端至近底端,裡面剩多少發子彈一目瞭然比較好查看。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設計方式。自動槍支因為可以點射並且多數時候是採用點射,所以在連續擊發以後不太容易準確得知剩餘彈量,經驗豐富的老兵是能知道個大概。我想,真正在戰場上與敵人開火了,可能不太會去觀察子彈量,估計多是突突到槍機停止就換吧。


重慶漢唐化學陳生


在真實的戰場上槍戰時,一般是很難做到準確判斷彈匣裡面子彈的剩餘數量的,只能做個大概的估計,或者等到子彈打完後槍械的空倉掛機,來提醒你需要換彈匣了,畢竟戰爭不是玩遊戲,不會在屏幕上提示你槍械的剩餘彈量是多少,現實中也不會拿著槍就按住扳機不放一直“突突突”,而是以點射為主,哪怕是機槍也一樣,射擊時同樣是以長點或者短點為主!

▲點射

以今天自動武器的射速,你要是真的按住扳機不放的話,那麼幾秒鐘就會打空一個彈匣(今天的彈匣容量通常是30發),在戰場上這種行為就是送人頭的,也用不著判斷什麼子彈數量了,所以,現在槍戰時還是以點射為主,按一次扳機打出去1~3發的子彈,這樣一來,如果是有經驗的士兵,那麼他們可以通過點射次數來大概估計彈匣裡面的子彈剩餘量,再根據戰場形勢是否緊急來決定是否需要提前換彈匣(不然就等子彈全部打完,槍械空倉掛機後再換)!


不過今天的步槍彈匣有透明的,如上圖所示,使用這種透明彈匣的步槍就可以直接觀察到彈匣內部的子彈容量,還剩餘多少子彈就一目瞭然了,不過這種彈匣也就在白天的時候效果好一點,如果是在烏漆嘛黑的晚上或者其他黑暗環境,還是要憑感覺來大概估計彈匣裡的子彈容量!


哨兵ZH


大家可以去對外開放的靶場試一試,隨便打,我保證你絕對知道你的彈匣裡有多少發子彈。


因為子彈很貴的。除非你特別有錢,有點類似去吃海鮮,點餐不看價格一樣。然而戰場中子彈在某種意義上和自己的命關係更大,沒人覺得自己的命廉價吧。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遊戲裡可以肆無忌憚地突突突,毫不顧忌彈匣裡還有多少發子彈。而現實中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除了不常見的真槍之外,我們還可以列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去公園打氣球這個很常見吧,一般是多少錢多少發,打中幾發給什麼禮品的套路。打的時候,大家心裡也都知道還剩幾發子彈。

好了,現實中怎麼樣其實我們並不是特別關心,我們還是來看看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遊戲中的槍械和現實中不同。

是最常見的,遊戲裡開槍簡單。

遊戲裡開槍只需要按下鼠標就可以,最多再來個往下移動鼠標實現所謂的“壓槍”。

而現實中開槍首先是會造成很大的聲響,這首先導致了你開槍前有很大的顧慮,尤其是我這種害怕大聲的人。

其次是後坐力,雖然打幾槍沒啥,但是你想像遊戲那樣不停突突突,我只能說呵呵了,疼死你。

這些會導致你對彈匣裡的子彈數量有個清晰的感受。

遊戲裡的槍械子彈供彈機制是騙人的。

假如你的彈匣是30發,你的備彈是60發。你開始突突突,打了20發。遊戲裡你只需要按一下換彈匣,就可以在幾秒內更換上30發彈匣,以及還剩40發備彈。



這也是造成大家對打了多少發子彈沒概念的重要原因。現實中,你打了20發,下彈匣,然後需要把備彈一發一發按進彈匣,再裝上。最快也得半分鐘吧。這個過程足以讓你瞭解自己的彈藥情況了。

如果你帶的是備用彈匣,那麼你卸下來這個還剩10發的彈匣之後,可以立即更換上一個滿彈匣。突突突打了幾發,再換彈匣。如此循環,最終導致你各個彈匣都剩了一些子彈,沒人幫你像遊戲裡一樣把子彈補齊到一個彈匣裡。



如果遊戲裡也採用真實的供彈方式的話,就即使不提示彈藥數量,大家也會對彈藥使用情況更用心。但是這樣的話,就喪失了遊戲的娛樂性。《絕地求生》的起源,是《武裝突襲3》的大逃殺模組。為啥這麼多類似大逃殺的遊戲,《絕地求生》不去告人家侵權呢?因為他本來就不是原創。但是原創太難了,沒接觸過的玩家根本沒發入門,這就是為什麼模擬的太真實的遊戲反而沒人玩。

現實中還有很多措施。

雖然現實中大家對自己的彈藥使用情況心裡有數,但是還會遇到特殊情況。這也就導致了大家其實對彈藥計數是有需求的。(例如帶彈鼓的機槍,沒準什麼時候突突一下,過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你就忘了還剩多少)

常見的措施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裝彈的時候,最後幾發子彈裝成曳光彈。當你發現開槍打出的是曳光彈的時候就會意識到子彈快耗盡了。


另一種就是讓彈匣透明或者在彈匣上開個縫來觀察剩餘彈藥。

總而言之,遊戲就是遊戲,大家都是來消遣娛樂的。誰會願意花心思記住自己還有多少發子彈。現實就是現實,無論你是在公園打氣球還是在戰場,子彈有多少,不用刻意記你都會知道。


蛋科夫斯基


現在很多槍械會有一些輔助功能,例如空倉掛機,也就是槍支發射最後一發子彈之後不復位,提醒射手槍中子彈已經沒有了,需要重新裝填。這樣的功能可以提醒士兵提前換彈匣

但是如果在實戰中沒有這樣的功能,又該如何確定自己手中槍支的剩餘子彈數量呢?事實上,在面對激烈的交戰時,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想子彈數量是多少?不停的射擊等到沒有子彈了就換彈匣。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需要互相配合,輪番上陣,此時就要很好的估計彈匣中的剩餘數量,以做好銜接。

一般來講,訓練有素的人員會以會以短連射3到5發這樣的節奏來把握剩餘數量,長期訓練之後,連射幾次自己就能知道需要換彈匣了

對於老兵來講,他們還有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掂量幾下手中槍支的重量,就能知道彈匣中子彈大概還剩多少,當然,這樣的方式新兵是做不來的。




上士26


其實很簡單的,首先是經驗的問題。一般士兵都是接受過射擊訓練的,在訓練中,士兵都會熟悉單發和點射,特別是點射,這種射擊方式在戰場上用的最多。點射一般一次發射三發子彈,慢慢經驗豐富了,射手是可以下意識掌握到每次點射的彈量,時間久了,都能知道什麼時候彈匣裡還剩多少子彈。而一直連發,一個三十發子彈的標準彈匣一次打完用時很短,只要最後沒動靜了當然就知道沒子彈了,畢竟手是一直壓著扳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