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大清國的最後三年打贏與英國的貨幣戰,穩住西藏保邊疆

1911年四川爆發保路運動,四川總督趙爾豐奉命鎮壓,湖北新軍開赴四川給了武昌革命黨起義製造了機會,清政府鐵路收歸國有的政策嚴重觸犯了四川本土官紳的利益,軍隊譁變趙爾豐被殺,可是這位被殺的四川總督卻在大清國的最後三年打贏了與英國的貨幣戰。

大清國的最後三年打贏與英國的貨幣戰,穩住西藏保邊疆

趙爾豐

英國不僅覬覦中國沿海對我國西藏地區也有野心,可是達賴和班禪都世受皇恩對英國殖民者採取堅決抵制的態度,讓英國人無從下口,於是狡猾的英國人決定用軟實力征服西藏。英國利用與中國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與西藏展開互市,大量向西藏輸送所謂的印度盧比。

大清國的最後三年打贏與英國的貨幣戰,穩住西藏保邊疆

印度盧比是英國人在印度發行的銀元,重庫平銀三錢二分,可是在西藏流通的印度盧比市價竟達到了三錢八分,如此巨大的差價造成了中國白銀的大量外流,早在1887年張之洞就察覺了這個現象,可是直到十年後四川總督鹿傳霖才開始試探性的發行藏洋卻收效甚微,此後歷任的四川總督都瞞著朝廷進行了實驗性的改革,一直到1906年趙爾豐主政川幣邊才開始徹底清除印度盧比。

大清國的最後三年打贏與英國的貨幣戰,穩住西藏保邊疆

趙爾豐繼承前輩經驗大量發行與印度盧比一樣成色一樣重量的“四川盧比”,與其唯一的不同是“四川盧比”上印的是光緒皇帝的頭像,而印度盧比是英國女王的頭像,僅在1909年就有二十萬枚四川盧比發行,最終在西藏各界的一致努力下印度盧比被徹底趕出了西藏,直到1957年人民幣才取代了四川盧比在藏區的地位,大清國造這場貨幣戰中打贏了英國。

大清國的最後三年打贏與英國的貨幣戰,穩住西藏保邊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