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法養金魚是什麼原理?

打敗藍精靈的格格巫


我已經用這種方法養了幾年魚了,本來是不知道這種方法的。因為,我在缸裡種了藕,到了夏天,水裡生了很多蚊子的幼蟲,就買了幾條魚放了進去。本以為這些魚在裡面活個一兩天就死了,沒想到過了很久,魚還好好的。我就買了魚食,每天投餵。就這樣一養著,直到一次,噴蒼蠅藥不小心噴到缸裡了,魚才都死了。


4

其實,我以前也養過魚,不過每次都是養個一兩天就死光了。這次能養那麼長時間我也很納悶。到網上查了才知道,我這種養魚方法叫做“古法養魚”。因為,水在養魚之前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放置。所以裡面的有害物質基本已經代謝完了。而且,在這段時間裡,水裡也產生了一些有益的細菌,主要是硝化細菌。到魚放進去時,水質是十分適宜魚的生存的。而且,魚的排洩物,也會成為硝化細菌的食物,使硝化細菌大量繁殖。而硝化細菌會把魚排洩物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是氨化物轉化為低毒的硝化物,這些硝化物又可以被藕作為養料吸收。也就是水裡建立了完整的生物過濾系統,水質不會變壞。


我的缸是放在室外的,所以,也不用擔心魚會缺氧。我一般是發現水變少了,往裡加些水,很少去特意換水。古法養魚,是懶人的養魚不錯方法。


卓月正文


中國的金魚飼養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東晉時期。直至明朝得到熱捧,深受文人雅客的喜愛。

當時並沒有電,更沒有氧泵、水泵等過濾設備,我們的老祖宗照樣把金魚養的健康漂亮。

今天,國潮小金魚就為大家講講古人飼養金魚的方法——古法養魚。

一、養魚容器

古人古法飼養金魚,歷來講究盆養,並以瓦盆和木海最為正宗,所以古代很多關於金魚記載中都稱金魚為盆魚。古人做魚盆一般以石、陶、砂、瓷、和木為材料,陶質的魚盆俗稱瓦盆,曾經是老北京飼養金魚的主要容器之一,由於盆的外壁燒製有凸起的虎頭紋飾,所以又叫“虎頭盆”。瓦盆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口面、糙內壁以及良好的透氣性。

木質魚盆俗稱木海,一般製成圓形或橢圓形,同瓦盆一樣大口面、透氣性好,同時木海還可以做的更大,並且還有質量輕不易破碎的優點。

古法飼養金魚採用這樣的瓦盆和木海,是因為大口面寬闊的水面使水中的溶氧量比較高;粗糙的內壁容易掛苔,不但可以防止金魚擦傷,而且也是硝化細菌的優質生存繁衍基地;良好的透氣性可以更加保證溶氧量和水質的穩定。所以即使沒有過濾及加氧設備,金魚也能悠然其中。

二、飼養地點

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太陽,金魚也是如此。

古人古法飼養金魚的地點,一般選擇在庭院向陽並且有適當遮蔭的地方。因為庭院中的空氣流通順暢,有助於溶氧。向陽地點光照充足,有利於瓦盆或者木海內壁青苔的生長,更有利於穩定淨化水質,還能作為金魚的一種天然餌料。適當的遮蔭可以防止過度曝曬,引起水溫的大幅度忽高忽低。這樣的環境飼養出來的金魚,不但不易生病,而且顏色鮮豔漂亮。

三、投餵餌料

古人古法飼養金魚,一般以活食為主,主要有水蚤(魚蟲)和紅蟲。鮮活的水蚤和紅蟲,蛋白含量很高,容易被金魚消化吸收,能夠促進金魚的生長和發育,而且長期飼餵鮮活水蚤和紅蟲,還能使金魚的體色更加鮮豔。活食兒還有一個優點是不易壞水,尤其是水蚤,反而會吞食魚盆中的雜菌等汙物,使得水質潔淨清亮。

除了活食,古人還會投餵煮熟的碎米、小米等。投餵一般都是定時定量,寧少勿多,每天早上、中午各1次,每次不超過魚頭大小的一半兒。這樣即使沒有過濾,依然可以保證水質。

四、水質管理

古人古法飼養金魚,講究的是每天抽底,您沒看錯,的確是每天。雖然換水頻率較高,但是換水量並不大,只有在水中綠藻氾濫,水質過老過綠時才需要大量換水或者徹底換水。因為瓦盆或者木海內壁的青苔可以吸收部分氨氮等有害物質,再加上活水蚤的水質淨化作用,每天只需要用虹吸抽出魚便和少部分水,然後兌入等量的新水。

古人一般採用的井水或者泉水,所以沒有自來水中的氯的困擾,只要保證新水和魚盆老水的水溫基本一致就可以了。

古人沒有氧泵和過濾設備,但是古法飼養金魚的容器的設計、地點的選擇、投餵的餌料以及水質的管理,無一不保證了水質的穩定和金魚的健康生長。古法飼養金魚確實是體現了老祖宗的智慧。


國潮金魚


古法養魚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於現代養魚技術而言的;在現代養魚技術出現之前,並沒有古法養魚一說。

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以前,在飼養金魚上沒有充氣設備、沒有各種濾材,也不知道氮循環、硝化細菌和高錳酸鉀等等。但設備、知識的缺乏並沒有妨礙老祖宗們把魚養得風生水起,最終還形成了一種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古法養魚的原理,我認為就倆字:養水。老祖宗們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使金魚上千年來延綿不絕,新品層出不窮,最終發展為龐大的家族。

古法養魚的器具,一般是陶缸、瓷缸、瓦缸、石缸,還有木海。高度一般也就五六十釐米。養魚前,如果是新缸,要先注水,泡上兩三天,把缸體內的一些有害物質泡出來。然後把水倒掉再注入新水,晾兩三天。講究的注一半的新水,加一半的老水進去,這樣魚適應的更快。

木海還有各種缸,一般都是在室外,陽光照射久了,缸壁上會長出長長的青苔,白天可以給魚供氧,也可淨化水質,還可作為魚的食物。

魚大多是喂活食,魚蟲等,吃這些活食金魚體壯色顏,不會生病。每天會把缸底的魚的排洩物抽出來,不讓其腐敗。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新鮮。對新水、老水、綠水、返清水等各種水體,老祖宗們分得很清,出現什麼水就怎麼應對有成熟的經驗,很少有失誤發生。

老祖宗們養魚還特別注意一點,就是一個缸內儘量少養魚,能養兩條的,決不養三條。魚少,就保證了水不會敗壞,不會缺氧,不會因為食物缺少營養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而生病。

這就是古法養魚不用過濾、不用加氧,不用加硝化菌的秘密。

只想到這些,說得肯定不全,請魚友們補充。


魚歌子


老北京養金魚“養魚的魚盆,向例應分兩行擺列,單日由甲行換水,將魚撈入乙行;雙日換乙行的水,再將魚撈入甲行,彼此倒換。”摘自《老北京的生活》。只要每日用魚勺配合魚網,把魚撈到對面的盆中,再把原盆中的汙水倒掉,全換上新水,晾曬備用即可。不過用這種方法要求養金魚的魚盆,比較小,容易搬動,可以徹底傾倒汙水,養金魚的數量比較少,才可實行。摘自金魚的王者的文章


手機用戶6854868335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歷史深淵的我們來說養魚這點東西古人早就研究的很透徹了。金魚作為中國的“國粹”來說現在確實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很是慚愧啊。



現在來說一說是什麼原理,陶瓷缸首先缸體比較大水越多水質就相對的來說比較穩定,在一個魚飼養的也比較少所以水質很好保持。


在一個都是在院子裡面飼養所以經常會收到長時間的光照缸體裡面就會有大量的青苔這無非又增強了水體的穩定性。魚的排洩物剛好可以當成青苔養分的來源,陶瓷缸粗糙的表面又為青苔和硝化細菌提供了很好的場所。所以三者達到一種平衡,水好、魚好、菌好

養出來的魚自然也好,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隻能俯視來觀看魚類並不能在側面觀賞金魚。


博知廣論


古法養金魚與其說是養水,不如說是養缸,養苔。因為有水無苔的養金魚用水,不能稱之為標準的金魚用水。

古人養金魚開始多為泥缸,瓦盆。後來才有了陶瓷魚缸。無論選擇哪一種材質,其比水族箱的優點就是表面粗糙,益於各類型水中有益菌的附著和生長。其原理就是形成水中的內生態環境,做到魚,苔,菌三者共享,相得益彰!


古人確實很聰明,沒有過濾,沒有打氧設備。但是,用一缸青苔水就可以完全代替。魚兒的糞便排到缸中,被青苔和一些有益菌吸收,青苔又提供了有益菌的藏身之地,為有益菌的生長繁育提供了良好的內在環境。同時,金魚又是雜食性魚類,青苔又可以為金魚的成長提供不可多得的營養成份。並且呢,青苔又能抑制水中綠藻類的生長,避免水質混濁,真的是一舉多得啊!

但是,這種飼養方法也是需要不斷的適時的去添加新水的。尤其在室外,還得注意適當遮陽和遮雨。觀賞效果也只適用於一些可以俯視的金魚品種,對於需要側視來觀賞的金魚品種,則觀賞效果就欠佳了。


養魚老道


如圖,這是半古法養魚,在宿舍陽臺窮養金魚。在塑料花盆(用真瓦盆效果應該更好)底部墊高一點放個蒸籠網,隔離水中汙濁沉澱物。在孔洞插上幾支金魚藻。那條管在空調工作時會滴下冷凝水,水滿之後滴流到比較低那盆(每天不定時更新水),時間長了內壁會長滿苔。平均一個星期徹底換一次水,換水時可把發黑的苔擦除。魚養了差不多兩個月,喂乾紅蟲、芝麻、飼料,沒任何問題,還把買來時身帶的黑斑和白點病養好了。




峰巒乳gou




房簷下水接到缸的頭頂上,下雨補充水起到更換的作用。缸裡種睡蓮、河草製造氧氣,水面用水浮蓮和槐葉蓮淨化水質提供氧氣。平常用缸裡的水澆花,及時補充新鮮水。形成的循環系統可以讓水微微泛綠,清澈潔淨。魚兒們在此生活的很愉快。


徑路Jl



本人小時候在上海生活,我表哥的過房爺是養金魚的行家。他家是用淺魚盆養金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根本沒有增氧泵,一盆就養幾條金魚,後來,老人家年紀大了,就將金魚送給我表哥了,表哥養魚不在行,金魚全被他養死了。淺盆綠水養金魚,不加任何助力,此乃古法養魚是也。上世紀八十年代,本人已參加工作,有一次,回上海看望祖父,和他老人家一起西郊公園玩,在西郊公園金魚展區,看見一排排水泥池子,每個池中幾條金魚,那金魚才叫好看,金魚全在露天,沒有增氧設備。過去的金魚,生命力比現在的金魚強,採用的是古法養魚,用最小的密度飼養金魚。看了如此漂亮的金魚,怦然心動,後來,回常州開始養起了金魚,一晃三十多年過年,俺由青年步入中年,再過幾年就退休了。現在養金魚,增氧泵過濾器一應俱全,但金魚卻比以前難養多了,近親繁殖,藥水養魚,漁場的金魚到玩家手裡,死得多,活得少....


用戶58961871806


古法養魚,關鍵因素是陽光,陽光是生命之源。缸裡的魚(動物)、青苔(植物)、有益菌(微生物)三種媒介,在陽光的作用下,較快地完成了食物(飼料)——排洩物(魚便)——食物(青苔)的循環,形成一個有利於金魚生長的環境系統。當然,缸體環境小,純粹依靠這個循環還是不堪重負的,必須儘量減少金魚數量,以及輔以人力的及時清理。才能維持系統的穩定。

我曾經觀察過,喂飼料的魚剛拉的便便是紅色的,在陽光不足的環境中,好多天一直還是保持紅色,在此期間,金魚的便便一直都是汙染源,破壞水質。相反,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金魚的便便只要一天左右就由紅色變成墨綠色,長滿了青苔,這說明魚便已經被微生物分解吸收,並在青苔的光合作用下,被進一步轉化為對金魚有利的植物。

能否用燈來替代陽光?有不少魚友在室內養魚都會遇到陽光不足的問題,只好採用燈照光源來替代陽光,只要能夠長出綠色地毯,當然也是可以的。只是這樣做,就有點偏離“古法”的味道了。而且既然已經用了燈,也就無所謂再加上個過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