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寶應,雖是一個縣城

寶應,雖是一個縣城

寶應八寶亭

寶應,雖是一個縣城

寶應

雖是一個縣城

千年來

只有她意志堅定

自始自終

仍用唐朝皇帝的年號來命名

荷花

已是她的化身

八寶亭

是她尊貴的象徵

五湖四蕩

處處在放映著她婷婷的倩影

注:1、八寶亭:如詩如畫的八寶亭得名於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傳說。相傳唐代中期,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中原戰爭,烽火連綿。有一位真如尼姑由河南鞏縣輾轉來到楚州安宜(即今寶應縣)。一個冬日的夜晚,真如在夢鄉中,恍然踏上五彩祥雲,來到了天宮。玉帝召見了她,賜給她八寶,說:“下界喪亂已久,殺戮不休,腥穢之氣直衝雲天,壩用神寶,以鎮邪逆。今賜八寶,你回去後,交給皇帝。這樣,兵革可息,亂世可清。”

真如遂將此事彙報刺史崔銑,刺史派人前來勘查。真如取出八寶:一日“如意珠”;二曰“紅韉鞴”;三日“琅垤珠”;四日“玉印”;五、六為兩副“皇后採桑鉤”;七、八為兩柄“雷公石斧”。八寶置於日下,白氣貫天;置於暗室,耀如明月。崔銑又派人隨真如進京。上元二年(761年)四月,抵達長安,拜見肅宗,時肅宗李亨身染沉痾,危在旦夕,見寶,召見太子李豫,道:“你由楚王人為皇太子,上天賜寶楚州,顯然是在佐助你呀!”肅宗病故後,代宗李豫纜位,以得寶之故,即改年號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762),升楚州為上州,易安宜縣為寶應縣。從此以後,四海之內,兵革漸偃,五穀豐登;封域之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寶應縣遂為望縣。有趣的是,這時傳人日本的象棋,也被日本人喚做“寶應象棋”。寶應一時名揚四方。代宗大悅,在真如居住地一一寶應縣南街建“真如寺”,開“得寶河”,謝上蒼佐助之恩。明嘉靖年間,為紀念玉帝賜寶之事,又在南街建“八寶亭”。1983年,八寶亭由縣南街遷至縱棹園內。

《重修八寶亭記》說:“鑑於原址狹窄,無拓展餘地,且得寶河、真如寺無形跡可考,故將亭遷至縱棹園內。”八寶的傳說,美麗又動聽,其實,這當是時人敷衍潤色的一出“好戲”。安史之亂以來唐王朝一直未能太平,動亂迭起,人心浮動。此時,肅宗急需一個為臣民所能接受的方法,讓兒子正位。也許是楚州剌史善於揣摩帝意,藉助“天降符瑞”之故伎;獻八寶給皇上,並編一段神話傳說,自然一拍即合,龍顏大悅。然而古代史學家們卻將此事鄭重其事地找人了史冊。《新唐書》說:“楚者,太子所封,今天降寶於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為寶應元年。”如此道來,八寶的傳說並非語出不經,難怪千餘年來一直為寶應人津津樂道。如同虎丘之於蘇州,五亭橋之於揚州一樣,八寶亭已是寶應的象徵。

2、五湖四蕩:寶應境內河湖密佈,水資源總量共約為1.6億立方米,水質達到和超過國家Ⅲ類標準。面積較大的湖蕩有寶應湖、白馬湖、範光湖、射陽湖、廣洋湖、和平蕩、獐獅蕩、綠草蕩、三里蕩等等,俗稱“五湖四蕩”,約257.69平方公里。水面灘地面積約73.4萬畝,為裡下河地區最多的縣份。

作者/楊德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