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揭祕暴風驟雨中的“紅色祕密基地”

新民晚報記者 袁瑋

傳承紅色基因

位於江蘇路389弄深處的一幢寧靜小樓,曾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因隱蔽工作出色,這一國統區最大的“紅色秘密基地”從未暴露,甚至在解放後很長時間裡,那段經歷都不為人所知。然而歷史不會忘記,1992年,這裡被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對外開放。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館長楊芳介紹,舊址推出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史料史蹟展,呈現了幾十年前的紅色秘史。

揭秘暴風驟雨中的“紅色秘密基地”

位於江蘇路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隱蔽精幹 積極工作

今天的江蘇路,充滿市井生活的愜意,穿過市水務局的門房,繞道院角,才來到389弄裡面的一座灰色小樓。1945年9月的一天,當時叫永樂邨21號的小樓迎來一對特殊的夫婦,他們的真實身份是共產黨員方行和王辛南,按照上級指示,他們以私人名義頂下這棟房子,作為活動地點。當時,方行的對外身份是關勒銘金筆廠的股東,而夫人王辛南和黨外人士林俊卿合開中華醫藥化驗所,作為掩護。

1947年,方行一家搬到永樂邨二層,張執一全家住在三層,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黨中央派駐上海,管轄大半個國統區地下黨組織工作的領導機關——中共中央上海局,主要成員有劉曉、劉長勝、錢瑛、劉少文等。根據中央指示,上海局採取少開全體會議、多作政策指導、委員分工負責、平行組織、單線領導、黨員轉地不轉關係等組織原則和工作方法,嚴格執行隱蔽精幹的方針,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之下確保領導機關的機密性和對下屬領導的持續性,在國統區開闢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戰線”,有力地配合瞭解放軍的正面戰場。

21號樓在永樂邨弄堂內側,屋前有個獨立小院,隔壁就住著國民黨要員,上海局在此工作,可謂“行走刀尖”。屋後有門通外面,便於緊急疏散。當時底樓客堂是張執一、方行兩家老人及孩子的活動處及餐廳,二樓是方行、王辛南夫婦住所,三樓是張執一、王曦夫婦住所,也是領導成員開會、研究工作的地方。中共地下組織開會時,桌上放有麻將或撲克牌作掩護。方行、王辛南則到樓下守衛,散會後,又負責把“客人”送出去。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與方行、王辛南老少密切相處多年的傭人,也對他們的真實身份一無所知,直到解放,看到原來的“先生”“小姐”“太太”穿上解放軍軍裝,無不目瞪口呆。上海解放後,小樓恢復成普通民宅。

無形戰線 無名英雄

如今,後人走過院子裡那棵高大的枇杷樹,推門而入,迎面就是巨大的紅色展板,小樓一層客堂被布展成“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史料史蹟展”,介紹上海局的“前世今生”及在此工作過的領導人的相關資料。“我們不僅閱讀大量書籍和論文,還從中央、市區各級相關部門調閱了不少重要史料。”楊芳說。

展覽中,不少實物非常珍貴,像老式收發報機就是上海局電臺報務員秦鴻鈞用過的遺物。楊芳說:“我們增加了當年上海局電臺機要工作的內容,特別是展示了秦鴻鈞烈士的故事。”1947年,上海局開始直接與中央聯繫,在打浦橋一處閣樓上開設秘密電臺,秦鴻鈞擔任報務員。1949年3月17日,秦鴻鈞被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5月7日與李白、張困齋等烈士遇害於浦東戚家廟。

展覽還呈現瞭解放戰爭時期的對敵策反工作的內容。楊芳介紹,策反工作一直鮮為人知,不少無名英雄埋沒於歷史的長河。據考證,上海局於1948年11月成立策反工作委員會,以張執一為書記,委員包括王錫珍(即陳約珥)、李正文、田雲樵等人,他們打入敵人內部,促成起義。展廳裡,陳列著策反委員會委員田雲樵的珍貴照片,這是由他的後人提供的。楊芳介紹,解放上海過程中,田雲樵走在策反斗爭的最前沿,不僅成功策反蔣介石企圖調到臺灣的傘兵三團,還策反了國民黨第51軍軍長劉昌義,為加速上海解放進程及保護城市基礎設施作出重大貢獻。

登上二樓,左手邊的兩間房間陳列著方行夫婦的舊物,這些都是方行的後人捐贈的,物品展陳位置也是根據他們的回憶復原。馬蹄形的舊式收音機、黃了頁卷的老式插片相冊、早已停擺的座鐘及褪色的老式樟木箱……一切都回歸到原來的模樣,彷彿再現著當年“閱後即焚”的一幕。楊芳說,由於歷史的特殊性,史料收集成了最大挑戰,並且隨著時間流逝,親歷者越來越少,“我們一點一點地收集、梳理、考證、串聯成線,儘可能地豐富、還原那些塵封多年的紅色印記”。

2011年起,每年5月的“長寧文博宣傳月”,上海局機關舊址都會向市民免費開放。步入小樓的人們瞭解到,電視劇《潛伏》《風聲》中驚心動魄的場景真實發生過。如今,每週都有各地群眾慕名到此重溫入黨誓詞,瞭解這座紅色地標背後的故事。楊芳告訴記者,明年是上海解放70週年,將挖掘相關資料,屆時在一樓會進行相關陳展。

專家點評

創造性開展城市革命鬥爭

對上海人民來說,5月27日是永遠的紀念日,上海的解放是中共中央上海局創造性地總結城市鬥爭經驗,率領上海各階層人民裡應外合的革命實踐的結果。在上海局直接領導下,上海市委緊密團結全市人民,開展了波瀾壯闊的迎接解放的鬥爭,其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從國統區城市鬥爭的實際出發,上海局制定了“裡應外合、迎接上海解放”的工作方針;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建設,開展全方位調查研究,為順利解放、接管上海作準備;上海局把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與護廠護校鬥爭有機結合起來;上海局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發揮統一戰線的獨特作用。

曹力奮(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