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碑記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正門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進漳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紅樓大院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內景:毛主席工作室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內景:毛主席工作室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內景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裡原來是美國教會學校"尋源中學",紅樓是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裡,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於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為了"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國內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動敵人,求得戰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批准。1932年4月3目,毛澤東同志率領由中國工農紅軍一、五軍團組成的東路軍從長汀出發,揮師南下,於4月8日悄悄到達龍巖附近大池。4月10日,打響東征漳州的第一仗,當天下午就佔領龍巖城。駐守龍巖的145旅旅長楊逢年匆忙逃往漳州。4月11日,毛澤東在龍巖主持召開紅一軍團師長、政委以上幹部會議,總結龍巖戰鬥勝利的經驗,會上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步驟。4月14日,紅五軍團趕到龍巖,即以十三軍駐守龍巖,負責保障龍巖到漳州的戰勤運輸線路,紅三軍與一軍團一起參加漳州戰役。兩軍會合後即從龍巖出發,經和溪、水潮、龍山一帶,逼近寶林、天寶山防線。4月19日拂曉,漳州戰役打響了。師長張貞從前線敗退回城內,連夜燒燬軍械庫,帶著少數親兵棄城而去,至下午3時,戰鬥勝利結束。此次戰役,我軍取得重大勝利,戰果輝煌。國民黨陸軍第49師的主力基本被殲,俘敵1600多人,繳獲敵人步槍2300多支,還有機關槍、山炮、追擊炮、平射炮等,子彈13萬多發、炮彈4900多發、炸彈242枚、飛機兩架及電話機、電臺等軍用物資。為了能使漳州群眾真正理解紅軍是一支為窮苦人謀利益的隊伍,以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東路軍於進城前就普遍進行了嚴肅的政策、紀律教育,4月20日上午8時,舉行隆重的入城典禮。紅軍進駐漳州後,毛澤東於21日在芝山紅樓召開師長、政委以上幹部會議,總結漳州戰役,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4月22日毛主席在漳州城內向紅四軍連以上幹部作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及第二次行動問題》的報告,並致電周恩來,報告漳州戰役的勝利及下一步的工作方針:"公開宣傳,秘密組織"。鑑於當時鬥爭形勢的需要,毛主席還說明了在漳州只散發穀物,不建立政權,只建立臨時政權機關。紅軍駐漳期間,與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密切配合,發動組織群眾,宣傳抗日主張,積極籌款、擴軍、建立革命政權,發展地方武裝,開闢閩南蘇區,完成了"直下漳州"的任務。5月29日,奉軍委指示,紅軍於6月初回師蘇區。

  漳州戰役,對鞏固閩西蘇區,發展閩南革命新局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遠離根據地,集中兵力外線作戰,攻打中等城市的一次成功的戰例,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次偉大勝利。紅樓位於芝山南麓的市委機關大院內,建築為三層磚石結構樓房,佔地704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樓坐北朝南,底層處於地平之下,為地下室,牆體用條石壘砌而

成,二、三層為磚木結構,紅磚砌牆,故有"紅樓"之稱。樓內有7個房間,二層西南側帶有前廊,羅馬拉式拱頂,三樓有涼露臺,平面佈局較合理,有明顯的西式風格。樓前有廣場,後有花園庭院,四周築圍牆。正面和東側圍牆上留有工農紅軍攻克漳州時書寫的"組織民族革命戰爭,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擴大紅軍"、"擴大革命戰爭,實行土地革命"三條宣傳標語。

  紅軍在漳州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也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為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到底的"革命精神"。為了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弘揚紅軍革命精神,1957年,漳州市將毛主席居住過的"芝山紅樓"闢為"閩南革命紀念館",1971年改名為"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芝山紅樓"先後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漳州市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紀念館館藏豐富,既有閩南地區革命活動的大量黨史資料,又有紅軍攻克漳州圖、表、文告和人物肖像、遺址照片。館裡共設四個展室。根據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的原則,突出漳州戰役這一專題。其中,"毛主席工作室"是根據當年同住該樓的鄧子恢、羅明、曾志、吳潔清(毛主席的警衛員)等老同志的回憶和指點,按原樣擺設的。展品中還有珍貴的《毛主席致電周恩來》三封電報原文抄件、《林彪、聶榮臻在飛機前合影》、《紅軍指戰員參觀飛機》、《紅四軍全體指戰員合影》等歷史照片。還有1932年進漳、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94名將軍的肖像(3名元帥、1名大將、12名上將、23名中將、55名少將)。紅軍進漳,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構成一部珍貴、生動、直觀、真實、特殊的愛國主義教材。

  為了進一步弘揚紅軍革命精神,拓展、延伸教育陣地,擴大宣傳效果,1992年,紅軍攻克漳州60週年紀念日,經報中央和省委批准,在紀念館左前方建立"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紀念碑",原東路軍政委聶榮臻元帥題寫碑名。紀念碑造型新穎,寓意深刻。碑形採用抽象設計,主碑既像面紅旗,又像把尖刀,體現紅軍主體。它是根據毛主席的詞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柱其間"的含義設計的。主碑體由兩根人字形的臺柱支撐,象徵著工農支持紅軍,三位一體。碑底座是3層黑色花崗石圈,表示紅軍是在粉碎國民黨3次"圍剿"後,東征漳州的。碑高1932米,表示東征漳州的時間是1932年。紀念碑底座有6層臺階,代表60週年。碑頂上金色鐮刀鐵錘圖像,告訴人們要永遠不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軍隊和革命人民打下了社會主義江山。紀念館與紀念碑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的觀眾。

  1956年12月,鄧子恢同志參觀"紅樓"時,還親自指認並強調1932年工農紅軍東路軍進駐漳州時,總部設在原"尋源中學"學"教學樓即現在的6號樓,解決了紀念館建館以來一直在努力調查著的問題。

  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坐落在芝山腳下,現漳州市人民政府大院內。紀念館建館以來,堅持對外開放、自由參觀,參觀者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