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北京律師在行動(二)

近日,隨著防控形勢的變化,各行各業正在逐漸的陸續開啟“復工模式”。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切實維護中小微企業合法權益,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和穩定發展的精神。北京律師行業積極響應,主動作為,依託北京市律師協會相關專業委員會及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家組,經市律師協會審核,挑選一批政治過硬,具有一定政策理論水平,熟悉企業法律事務,熱心公益,工作作風紮實的律師精心組建了北京市中小微企業律師服務團。同時,各律師事務所也充分發揮律師職能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宣講政策法律,開展公益法律資訊,對中小微企業進行法治體檢,為企業復產復工保駕護航,為社會秩序快速恢復和企業發展貢獻首律力量。

北京律協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全力以“復” |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北京律師在行動》。我們將陸續為您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首都律師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為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今天為大家帶來第二期。

律師深入參與復工復產矛盾糾紛化解

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1號明電,將春節假期延長至正月初九。這些並沒有成為阻止大連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追趕工期的理由。2020年1月31日,B公司通知北京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三日內開工,A公司便通知專業分包商武漢某木製品加工公司(以下簡稱C公司)交付安裝未完成的木飾面。困於武漢的C公司接到電話,明確表示自己無法履行合同。在此情形下,A公司決定向C公司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於是求助趙松梅律師為其起草解除合同通知書。


全力以“復”|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北京律師在行動(二)

趙松梅律師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企業進行電話諮詢

作為北京市律師協會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團的成員,趙松梅律師並沒有急於代A公司書寫法律文書,而是詳細瞭解了合同簽訂過程和各方的履約情況。她向A公司耐心解釋了合同法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以及目前各級人民法院關於合同解除的相關審理意見。趙律師認為,解除合同不能解決A公司的燃眉之急,並且疫情之下,合同雙方應當互相體諒,不應當以簡單的方式處理矛盾。她向A公司建議,應向C公司詢問有無補救辦法提供。而後,趙律師為雙方的協商和談判提供了全程法律服務。C公司在接到A公司電話的次日便回覆,位於湖北之外的D公司可以代其履行合同義務,但A公司必須先行預付三十萬元材料款給D公司。經過多次交流,C公司不同意簽訂任何補充協議,其真實意願並非是將合同義務全部轉讓給D公司。從合同相對性的角度,A公司沒有向D公司直接支付三十萬元預付款的義務。在不可抗力的情形之下,基於C公司積極尋求補救措施繼續履行合同,A公司可以向C公司支付少部分預付款,以緩解C公司的資金壓力。後經多次協商,C公司最終同意A公司向其支付十萬元預付款,D公司於2月9日開始代為履行加工製作木飾面的義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雙方的加工安裝合同得以繼續履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