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再說說我和枸杞的那些事兒

再說說我和枸杞的那些事兒。

去年初,春寒猶料峭。有一天突然覺得家裡生意清淡,無竹無葉無花無果,唯有白牆幾面,電視、iPad、手機及各種屏幕若干。每逢晚上、週末,家中三人,咫尺天涯,每人一個屏幕,手指指指點點,聊以打發時光。

這樣子是不行滴!我必須想辦法把大家的目光從這些電子鴉片移開!於是,從綠蘿、蘭草始,我踏入滾滾盆景大軍,一晃十個月零三天矣。

這麼多天干了啥?

先是取土。本地沃野千里,黑土肥沃,被譽為華北平原的“白菜心”,樓西有黑松林,半夜松濤颯颯瑟瑟。遂攜帶大水桶,菜刀掘地三尺,挖來松針黑黏土兩大桶。不幾日,從塞北苦寒之地出發,經玉門關、嘉峪關,越黃河泰山的黑枸杞樹寄到,根、幹、刺都透出一股大漠荒原野性。於是弄了一陽臺和一身泥水栽上,狠狠壓實。

三天,不見發芽。著急,聽賣家說,枸杞需要通風陽光,遂將兩個大桶置於窗臺懸的水泥板之上,當時不覺害怕,現在想來後怕——那麼重的大桶啊,萬一水泥板豆腐渣,吾命休矣!可是半月後仍不見芽,於是瘋狂灌水,將窗臺澆成水簾洞,仍不見動靜。取出黑枸杞樹樁查看,根已爛矣,而泥土依然無辜狀和著稀泥。問道於小區老人,答曰:你的大桶有沒有在底下戳個窟窿?

於是刀剪伺候,好水桶戳破大窟窿,扔掉黑枸杞苗,捲土重來。從附近景區偷得本地紅枸杞苗幾株,取河沙配黑土,找小盆栽下,春風沉醉的晚上,蹲在陽臺,盼望那些芽點快萌。虧得天隨人願,又兼二月春風微醺,枸杞苗竟生芽一個,鼓鼓囊囊如同少女嘴巴。大喜,從網上又購幾個小枸杞樁,一一栽活。

後問道於名家大師,皆曰:枸杞樁要套袋。黑色、紅色、藍色垃圾袋試過,出芽均白白嫩弱,唯透明塑料袋套袋,出芽茁壯有力。自忖套袋之時亦需有光,而非一套解百愁也。

套袋數日,出芽手指長,拍照問道於大師,曰:快去袋!久旱甘霖一般,枸杞芽遇到太陽和風,精神煥發,加倍成長,月半即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枝條既長,網言宜盤扎。二元錢購得粗鐵絲一捆,試圖盤扎。奈何鐵絲生猛倔強如同野驢,文弱書生,縛雞之力尚無,怎能掰得動這玩意?又去五金店,買來細鐵絲將就(我也知道用鋁絲,但是問遍附近所有五金店,都不賣!),紮了幾枝,深感這活太難幹,不如修剪省力。可是網言:第一年不得修剪!於是胡亂紮了一下,鐵絲耗費不少,枸杞樁又栽滿陽臺,造型未見出來,耗費了我兩天的功夫。

中秋之前,公幹到杭州一週,臨行前,依依不捨那些枸杞樁,婆娘孩子倒是其次。一一澆透水,又囑咐一定好生看管,隨時拍照片給我——每一片葉子我都知道來歷,每一朵花我都知道怎麼開出來的,甚至哪片葉子有癭蟎,哪裡還會冒出個包,都清清楚楚。

再說說我和枸杞的那些事兒

大家看看這盆牛哄哄的盆景,是不是枸杞?我看著不像。黃楊吧?到底是啥?留言說說。

杭州,中秋節前,桂花香滿城。杭州人人皆白皙,吳儂軟語讓人沉醉,公交車、私家車見了行人就躲,圍著西湖轉圈似是他們的日課。歸心似箭,回家第一眼:哇塞!枝條長瘋了,連倒栽那棵都枝繁葉茂,滿眼紫色花朵,清幽香氣溢滿——中秋節前一週,是枸杞生長黃金週。

陽臺風高,日曬不烈,枸杞需要人工授粉。牙刷、毛筆、棉球都不用,個人經驗:用手指捏捏即可。如今看看這些紅果果,那都是老夫用手一個個幫助才得。舊時農村閹豬者,人送一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道,一刀割斷是非根”,那是採取節育措施。而老夫行的好事——不但鼓勵生育,不想生還要硬生生捏合,偏讓你們生!

青果到紅果好像時間不長,初見紅果,甚喜,摘而食之,苦澀死個人了。於是斷言:這幾個枸杞的果不能吃!孰料冬至來臨之時,雪壓“珊瑚”之夜,再食之,甘甜清冽,人間仙果也!

好像沒得寫了,好像還有很多話,青山在,人不老,咱們邊走邊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