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凱爾特人VS76人系列賽總結;一個東決關鍵點

凱爾特人VS76人 系列賽總結

凱爾特人VS76人系列賽總結;一個東決關鍵點

綠軍今年的季後賽,經常會給我兩種不同的觀感:有的夜晚,他們反覆的做定點突破,耐心的傳導球,不冒險,不冒進,一直等待合適的時機完成出手;可有的夜晚,綠軍看起來有點簡單粗暴,全場就是單挑,傳球極少,一個回合往往過兩三個球員的手就打完了。

G5,綠軍與76人最後一戰,少帥就化繁為簡了——少傳球,少失誤,不停單挑。其實綠軍並沒有簡單粗暴,綠軍找單挑機會,大部分找的還是錯位,薩里奇也好,雷迪克也好,貝里內利也好,都是綠軍的最愛,可這輪系列賽76人場上能找的錯位點還是比系列賽開始前預期的多——畢竟想不到考文頓和西蒙斯這輪系列賽防守這麼差。

兩輪打完,對少帥的執教理念,以及賽季初期一些不懂的疑問,現在基本搞清楚了。我總會說,少帥每一場球打的都很針對,可有時候也會覺得,除了坦克部隊,想贏球的球隊應該都會打的比較針對,為什麼綠軍給人的感受就那麼深刻呢?

也許用三個關鍵詞大致可以概括:選擇,耐心,執行力。

從一次成功的攻守轉換開始,綠軍就在做選擇:

步驟1:能推轉換,他們毫不猶豫;

步驟2:不能推,落入陣地戰後,綠軍會先觀察有沒有形成轉換找人出錯的天然錯位;

步驟3:如果有,綠軍會第一時間給有錯位的隊友上球,堅決打錯位;

步驟4:如果沒有,綠軍會開始跑無球掩護、連續手遞手,或者呼叫擋拆,如果利用掩護出現機會,自然是出手,如果出現錯位,重複步驟3;

步驟5:如果沒有出現機會或錯位,綠軍往往會選擇回傳球,給掩護人或者外線45°角的隊友。他們很少為了尋求一次好機會,傳給位置雖好但球傳過去極可能失誤的冒進傳球;

步驟6:接球的隊友做二次突分發起,如果沒有機會綠軍會重複步驟5,直到出現機會再完成出手;

步驟7:進攻時間快到了,實在沒機會,出手神仙球。

其實仔細想想,綠軍這一套,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努力尋找錯位,利用定點接球突分打時間差,傳球雖多但力求謹慎小心不失誤,其實大部分正常思路的球隊,就應該是這樣的打法。

綠軍難得的就是他們可以非常嚴格的執行這些步驟。與76人這輪系列賽,綠軍場均傳球只有279.4次,與雄鹿的系列賽,他們場均要傳330次,一個原因就是雄鹿的錯位更難找,換防彈性更好,不容易出機會,而76人往往轉換落位就能找到錯位——綠軍不是為了傳球而傳球的球隊,只要機會符合他們腦子中制定好的判定標準,綠軍就會堅決的發起進攻。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體系吧。

綠軍這輪系列賽,52.2%的有效命中率並不突出,放在常規賽只是聯盟中游的水平,但因為他們總是能優化進攻選擇,打了大量的錯位單挑,失誤極少(傳球少,也不冒險傳球),造成76人的犯規極多(錯位對抗差距),依然讓他們在進攻端維持了百回合108分的體面效率。

反過來,76人就無奈的多。

前瞻裡我的預言是,76人可能有個別場次手感暴擊,但綠軍的防守資源可以防住76人,同樣,綠軍因為進攻資源更匱乏,76人的防守又強,綠軍自己的進攻也會很便秘。

但系列賽打完,真是完全打了臉。76人沒有一場比賽投開心的時候,綠軍防守紀律和防守能力太強,76人在第一輪場均可以打13.8次無球掩護,這一輪只能打8.6次,空切從9.4次跌到8.8次,手遞手從11次跌到9.2次,效率更不能看,傳切體系完全打不開,只好靠大帝去維持輸出,打到G4、G5,不得不讓戰術地位本來不高,但具備一定持球能力的麥康奈爾出任首發,讓對位有一定對抗優勢的沙裡奇增加自主進攻。

76人的進攻,你可以誇讚他們華麗酷炫,有天賦有體系,在大部分情況下很強很難被針對。但遇到凱爾特人,他們前可打傳切,後可打低位的配置,似乎就不那麼靈了。76人有點像勇士,傳切打不下去的時候,讓一個超級單打手站出來解決問題,勇士這個人是杜蘭特,76人則是大帝。但大帝始終是一個低位打法的內線,而打低位,就有可能遇到這樣的麻煩:

第一,萬一對位者體型比你還大,怎麼打?

沒有體型優勢,還想改變防守,還想在低位打出侵略性,就不是一般的低位選手能做到的事,後仰跳投是一個辦法,但那需要極佳的手感支持,用腳步去打也可以,但那太高端,我們還是太高估現階段大帝的能力了;

第二,相比杜蘭特這樣的外線持球人,打低位需要更高的時間成本。傳切打不下去,你再去找大帝,要位、上球、大帝找對抗,這個時間怎麼留?對於76人來說,除非以大帝為軸跑無球,跑不成大帝直接打,這樣時間才來得及,但76人的傳切體系球在西蒙斯手裡,很難一個回合先打傳切,再找大帝,只能是這個回合做二選一,要麼打傳切,要麼找大帝。

76人必須要有一個外線持球發起點,這是潮流,毫無疑問。西蒙斯是尷尬的,他沒有跳投,不能打擋拆,沒辦法BUFF大帝——如果西蒙斯可以打擋拆,那麼大帝可以有更多的吃餅球,也容易找到大打小錯位。西蒙斯在無球時是拖空間的,現在看來,陣地戰除了提供手遞手掩護,扮演類似格林的上球手,西蒙斯能做到太少了。

凱爾特人VS76人系列賽總結;一個東決關鍵點

趕緊練習跳投,對面那個塔圖姆太厲害了,知恥而後勇吧。

總體上,綠軍這輪系列賽用良好的換防彈性,防守紀律化解了76人的傳切體系;出色的退防能力,較少的進攻失誤也遏制了76人擅長的快攻;綠軍自己的進攻雖不華麗,但錯位針對做的更好,甚至對位單挑也有優勢——更直接有效的一方,擊敗了更復雜的一方。

為什麼我會感覺背心發涼,瑟瑟發抖...

西蒙斯也好,大帝也好,這輪系列賽算是交足了學費了,G5兩個人的防守也讓人失望,但年輕就是允許犯錯誤,來日方長,東部的未來很可能是這輪系列賽幾位年輕人的天下。

凱爾特人VS76人系列賽總結;一個東決關鍵點

最後說一下塔圖姆,這五場交出23.6分,62.6%的真實命中率,籃下37中25,在大帝把守的籃下只吃了4個冒。塔圖姆原本定位就是持球型打法的即戰力,但來到凱爾特人以3D射手身份出道,短短半個賽季基本鎖定東區前五3D側翼,賽季半程總結裡,我還說綠軍一個新秀的水平快趕上人家76人千萬合同的考文頓了——然而,現在看來,塔圖姆真的是正面爆考文頓成渣啊,考文頓算是把自己的防守名望全打沒了。我現在說不清塔圖姆到底是優質3D送持球技能,還是單挑大神送3D了,這種球員下個賽季要怎麼定位夠史蒂文斯煩惱了——海沃德、塔圖姆、杰倫,三選二,還是直接打小陣容呢?

好吧,眼下重點是,騎士的防守對位怎麼做,如果騎士還是首發一皇四射,貝恩斯和霍福德的體型必然要求樂福和詹姆斯去對位,那麼誰去防塔圖姆,誰去防杰倫?

凱爾特人VS76人系列賽總結;一個東決關鍵點

或者說,科沃爾被誰虐?

盧也不會願意開場就讓詹姆斯防霍福德,我猜騎士會把特里斯坦拿進首發,拿掉科沃爾。但一皇四射出場只是時間問題,這輪系列賽,非對位詹姆斯的那位探花能不能打爆對位者,很可能成為系列賽的關鍵——如果不能制裁科沃爾的防守,你永遠無法打敗騎士。

今天少寫點,專心準備東西決前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