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五月酷暑中,在田野裡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們從賓州鎮出發在前往古辣香米核心示範區的路上,看到農民們正在稻田忙活著,有的在給水稻施肥,有的在給水稻噴藥......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農民忙著在田間打藥

在武陵鎮馬碳垌,我們看到種植大戶吳貞文挑著飼料往田裡走......我們很好奇:“別人都是拿肥料去田裡的,他怎麼挑的是飼料啊?難道是什麼新奇的種植技術?”隨後我們跟著吳貞文來到了田裡,看到一群鴨子正在田裡玩耍。他告訴我們:“飼料是拿來餵鴨的,我們在400畝稻田裡養了3000多隻鴨子,利用鴨子吃掉稻田裡的雜草和害蟲。”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稻鴨共作基地內,鴨子正在田間覓食除害

從縣農業局瞭解到,賓陽縣多年來,堅持實施水稻生產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堅持採用太陽能殺蟲燈、扦插黃板、生物防控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堅持推行冬種綠肥等耕地地力保護措施,堅持推廣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等稻田綜合種養技術,不斷治理農田生態環境,使全縣田園生態更美,使古辣香米品質更好,使稻米產業更加興旺。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古辣香米核心示範區田間殺蟲燈

綜合種養,擴面增點

近年來,賓陽縣全力提速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積極打造綠色高標準高品質稻米基地,持續發展立體種植新模式,建立稻魚、稻鴨、稻蝦、稻螺等綜合種養基地,呈現“一軸兩帶”的農旅融合聚焦點,即以賓州“炮龍古城”為中心軸,形成賓州-黎塘特色經濟作物帶和賓州-古辣香米產業示範帶。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2018年,我縣繼續推行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截至日前,我縣示範推廣稻鴨模式1000多畝,稻魚試驗50畝,有機水稻種植示範推廣3000多畝。通過示範帶動,促使全縣稻鴨模式增加至3000多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0畝;稻魚模式增加至500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0畝,有機種植增加至5000多畝,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多畝。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品質更高,銷路更好

據賓陽縣大橋鎮眾樂家庭農場負責人介紹:我們基本不使用化肥,大米煮出來的飯比別人的香,比別人的好吃。我們的稻米比普通大米價格要高很多,1斤可以賣到6-8塊錢,而且回頭客也很多。他們不僅自己買,還經常介紹朋友過來買。1畝水稻能產650斤稻穀,按照70%的精米計算1畝稻田能產455斤大米,1畝稻田產值2730-4550元;每畝田放鴨子30只,每隻銷售價格120-150元,每畝產值3600-4500元。稻田鴨+稻鴨大米預計每畝產值約6330-9050元,實現了2畝地入“萬金”的目標。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優質鴨稻米

一田兩用,一地雙收

稻魚、稻鴨、稻蝦、稻螺等綜合種養面積不斷增大的同時,使農田生態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還提升稻米質量,使稻穀產量和大米品質更加優化。稻魚、稻鴨、稻蝦、稻螺等綜合種養基地建設保障了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促使農田生態環境改善提升,促進農業增效,實現農民增收。實現了糧食基本不減產,農藥基本不使用,化肥使用量大量減少,同塊稻田產出渠道更多、收入更高,可謂“一田兩用、一地雙收”。

賓陽縣推行“一田兩用”實現“一地雙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