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中國公司發佈自研北斗射頻芯片恆星一號?

超能小蜜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是中國自主發展的全球定位系統,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的北斗三號衛星,定位精度2.5至5米,正在加緊全球組網,現在已經發射了8顆衛星,預計今年底實現基本組網。在相關產業鏈上,中國公司也在不斷推出基於北斗的產品,廣州中海達公司昨天下午宣佈推出自主研發的北斗射頻芯片恆星一號,支持北斗、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羅納斯四大導航系統的所有頻點。

來自中新網的消息稱,中海達的研發人員介紹了恆星一號的特點及優勢——“恆星一號”芯片是中海達在北斗高精度芯片技術研發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它適用於中國北斗、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羅納斯這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所有頻點,可實現對全球所有衛星導航星座的全頻帶兼容。

“恆星一號”芯片還採用高度集成化設計,在一塊板卡上,使用這一顆芯片即可替代原來8顆進口芯片,不僅成本大大節省,而且讓板卡變得更小巧,更適用於無人駕駛等領域。

在應用領域,中海達表示恆星一號今年已經開始在國內率先小批量使用,併成功用於無人機領域兩款板卡的國產替代上,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投入量產,今年年底前會在中海達系列板卡產品中逐步大批量替代進口芯片,並計劃在2019年的國產衛星導航接收機整機新品中正式批量應用。

導航系統的射頻芯片是做什麼的?這其實跟我們智能手機芯片上的基帶、射頻芯片類似,基帶芯片負責信號處理、解碼,射頻芯片負責接收、發送衛星信號,兩者都很重要。國內在北斗基帶芯片上已經有所突破,去年9月份CCTV就報道過新一代北斗高精度芯片,當時發佈的那款芯片就是射頻、基帶一體化芯片,同樣可以接受全球四大導航定位系統的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