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全国目光聚焦通川——两项创新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为题,报道了达州市通川区增设防疫相关的临时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暂时无法外出的农民工就地就业以及通川区严格落实经营车辆和社会车辆消杀制度的做法画面,再次引发全国关注。

全国目光聚焦通川——两项创新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特殊时期,弱势困难群体更加需要帮扶。为此,通川区结合实际、务实创新,安排专项就业资金100余万元,增设临时公益性岗位554个,托底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及因疫情无法返岗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群体,岗位中涵盖了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秩序维护、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等工作。目前,554个临时公益性岗位已全部收录到位,既充实了基层一线防控力量,也解决了因疫情无法及时返岗的农民工群体临时就业问题。

全国目光聚焦通川——两项创新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同时为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通川区出台了《达州市通川区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11号)》,并按照通告严格落实公交、出租、网约车统一定点消杀、张贴统一标识、统一日报送等制度,对正常运行的10条线路75台城市公交和辖区内营运的出租车、网约车实施定点消毒,并无偿展开社会车辆消杀服务。

全国目光聚焦通川——两项创新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在抗击疫情期间,通川区频频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四川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亮相”。据初步统计,在此期间,中央、省级媒体刊播通川区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报道多达350余篇(件),真实地记录了在抗击疫情期间通川干群携手共抗疫情的点滴,“通川做法”、“通川智慧”多次引发全国热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